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下来,奥纳西斯的预言变成了现实,经济复苏,货主找不到运货的船,货船变成了海上浮动的金矿!奥纳西斯得意地说:“你只要有船,不发财是不可能的。”奥纳西斯的财富开始急剧膨胀,他的冒险终于得到了绝好的回报。
奥纳西斯深信:“如果你想要受到尊敬,你就必须同值得尊敬的人混在一起。”奥纳西斯知道自己,尽管他有了无数的钱,但他的名望还差了不少。为了便于和名人们结交,他花费400万美元装修了一艘世界上最豪华的游艇“克里斯蒂娜”号,他要让他的游艇成为世界上的名人们都必须来见识的东西。在这艘豪华游艇上,奥纳西斯举办奢侈的舞会宴会,而世界各地的名人们也因为自己登上了他空前豪华的游艇而津津乐道。
记者兰多尔夫是丘吉尔的儿子,奥纳西斯就借机和他成了好朋友,进而也就结识了年事已高的丘吉尔。郁郁寡欢的丘吉尔在奥纳西斯的豪华游艇上享受到了无尚的尊敬,而奥纳西斯和丘吉尔在各种场合的甜蜜合影也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体上。作为二战中的功勋人物,丘吉尔在西方世界里已经被奉为神灵,他和奥纳西斯的交往,无疑提高了奥纳西斯的社会声望。
有些人咬牙切齿地说:“那个混蛋又成功了!”
应该说,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吃螃蟹”的人,而那些先行者往往是长处突出、短处也突出的人,甚至是既有美、也有丑的人。然而,就是他们成就了我们许许多多旁观者不能成就的事业。正是由于他们“吃螃蟹”的首因效应,让他们更加容易成功,关键在于,做出“吃螃蟹”的决定,要有非同寻常的勇气和自信。而这勇气和自信就有一个前题,即忽略自己的短处,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无能,把视线集中在自己的长处、优势上。奥纳西斯对自己的野性充满自信,尽管他有太多的与众不合,他也不管不顾,甚至不能允许自己一点点地积累财富,非要暴发不可。我们不必同意他的做法,却不能不学习他的精神。
不只是奥纳西斯,不管是西方还是中国,确有些事业的成功者,尤其在商业领域,他们的成就是伴着那些并非光彩行为的。这常常叫人不耻。我们在这记述奥纳西斯并没有不论黑白、混淆美丑的意思。问题是,任何事情都是两面的,在奥纳西斯身上,我们也看到了他狂妄行为的背后,那种敢于尝试、冒险,敢打硬拼、主动开拓的风采,这却是每一个追求者所应该具有的。不能因为他或她身上有污垢而全盘否定。
☆100个人里可能有90个人知道自己的长处,但是100个人里却有90个人不会利用自己的长处。而那些总想着、用着长处的,每一天都有新意。
☆个性昭著的不乏失败者,成功者十之一二;缺乏个性的虽然多数不会失败,却无一成功。
NO。9
只要我能,不管短处是什么
———一生都野味十足的世界船王奥纳西斯
他一辈子投机、赌博、冒险,胆子大得让人不可思议。这样一个人,成了全球首屈一指的航运家,被尊为“船王”。我们可以不屑于他的作为,却不能不在他的身上悟出道理。
引子
悟道
长和短天然地联在一起(1)
成功者容忍短处,长和短天然地联在一起
73
郑板桥很有名气,虽是清代人,但他的墨迹“难得糊涂”至今还到处都是。这里有他的一则故事。
郑板桥特别爱吃狗肉,只要有人送他狗肉,他都一律收下,从不拒绝。而且,狗肉下肚又特别有情绪,要挥毫泼墨,画一幅画给那送肉的人回报。但他也有例外,凡富商大贾就是以千金相送,也决不为之所动。
当时扬州有一个富盐商,很是喜爱郑板桥的画,虽辗转购得几幅,却没有上款,所以总觉得不很光彩。于是,他总想得到一幅郑板桥提款的画。
一天,郑板桥出门散步,走了好远,忽然听见前面传来琴声,便循声而去。在一片竹林之中,有一个大的院落,他便推门进去了。他看见一个白发老者在弹琴,更有一股狗肉的香味扑鼻而来。他大喜过望,便上前打招呼:“您也爱吃狗肉吗?”老者听出他喜欢吃狗肉,便说:“百味中只有狗肉最佳,你既然也喜欢,请尝一块。”
两人没通姓名,就进屋吃起狗肉来。郑板桥见屋里四壁皆白,连一幅画也没有,便问:“为什么不挂幅字画?”老者说:“不是不想挂,是因为没有好的。听说这里有一位郑板桥,很有名气,可惜老夫未能见过他的书画,不知是否真好?”
郑板桥笑着说:“我就是郑板桥,为您作几幅书画如何?”老者高兴地说:“太好了!”说着拿出纸张笔墨。
郑板桥一一挥毫而就。老者说:“贱字××,可为落款。”他一听,是那个盐商的字,便问:“这不是那个盐商的字吗,您为何叫这个字?”老者答道:“老夫取这个字的时候,那个盐商还没出世呢!同字又何妨?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各走各的路。”郑板桥不再追问,落款而去。
第二天,那个盐商大宴宾客,郑板桥也在被请之列。他见四壁所挂书画正是昨天为老者所作,才知那老者是盐商所派。
大呼上当,却悔之晚矣。
一位著名的史学家这样描述巴顿:“他带着象牙柄的手枪,粗大的雪茄和指挥坦克向前冲锋时的污言秽语就像注册商标一样贴满了欧洲战场的每个角落。”这段文字让我们脑海里出现了一个粗鲁的武夫。实际上,巴顿是一个很讨人喜欢的人。他出身豪门,其先人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一位准将,乔治·华盛顿的挚友。他热爱读书、运动,为人大方、热情,充满活力,在政界和军界颇有人缘,在战场上他总是把军事才能发挥到艺术化的境界。
1919年秋天,一战结束,巴顿从欧洲战场回国,在米德堡任第304轻型坦克旅旅长。当时,艾森豪威尔在当地担任一个马克Ⅷ型坦克训练营的营长。一战时,巴顿在欧洲战场上的装甲部队中,许多官兵来自艾森豪威尔的坦克训练营。他们训练有素,很快在部队里脱颖而出。巴顿特别想见见艾森豪威尔———这个美国第一个坦克训练营的教官,而巴顿是艾森豪威尔羡慕的英雄。
他们发现在关于未来战场力量发展趋势方面,两人的见解十分一致,都希望组建大规模的装甲部队。尽管艾森豪威尔与巴顿有巨大的不同———他出身平民,待人宽宏大量,办事谨慎,谦逊有理,但志同道合让他们感到一见如故。
为了推行他们的战术思想,两个人还分别发表文章,描绘大规模装甲部队的美好前景。但是,他们的思想与美国军界的战术理论并不一致。他们被陆军总长不点名地告诫,差点丢掉军籍。1920年,美国新的国防法规定,坦克兵配属步兵,并非独立兵种。他们的希望落空了。巴顿不愿意加入步兵,于是,挥泪告别艾森豪威尔,返回了原来的骑兵部队。
在两个人共事的日子里,经巴顿介绍,艾森豪威尔认识了军界要人康纳将军,将军对他的才华十分欣赏。1922年,康纳把艾森豪威尔送到堪萨斯指挥参谋学院学习。这段历史为他跻身美军高层打下了关键性的基础。
在艾森豪威尔就读期间,巴顿把自己在西点军校学习时积累的心得体会全部寄给了艾森豪威尔,并不断写信勉励他。后来,艾森豪威尔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巴顿为他感到由衷的高兴。
1940年,艾森豪威尔意外地收到了巴顿的来信。此时,巴顿已是第2装甲旅旅长,他念念不忘与艾森豪威尔的相知,力邀他到他的部队任职。但是,军事当局认为艾森豪威尔没有足够的装甲旅工作经验,拒绝了艾森豪威尔的申请。虽然如此,艾森豪威尔还是对巴顿十分感激。
1941年,在美军的大规模演习中,艾森豪威尔被陆军参谋长马歇尔看中,调到了作战部。从此,他平步青云。1942年6月,美国参加二战时,艾森豪威尔已是美军欧洲战场司令,是巴顿的直接领导。
在二战中,他们的配合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有人甚至认为他们的友谊“是二战胜利的关键”,因为没有艾森豪威尔的庇护,巴顿不可能得心应手地指挥作战;而没有巴顿,艾森豪威尔不可能如此快地取得辉煌的战绩。据此,可以推论:巴顿和艾森豪威尔关系蜜月的结束,就是巴顿厄运的开始。而蜜月的结束时间,由战争的结束时间决定。
1942年11月,盟军对北非发起“火炬”作战行动。两人合作十分默契。巴顿在北非登陆成功迫使法国维希政府停火,为艾森豪威尔充当了一次救火队,解救了在突尼斯被隆美尔打败的美国第2军。艾森豪威尔频频来电,盛赞巴顿的指挥才能。
1943年8月10日,巴顿到后方医院视察,他看到一名没有伤口的士兵,那个士兵诉说自己有神经方面的毛病,害怕炮弹爆炸声。巴顿大怒:“他妈的,你完全是一个胆小鬼。”然后扇了他一个重重的耳光:“你是集团军的耻辱。你应该被枪毙,我现在就要枪毙你。医生,把这狗杂种赶出医院。”说着,就要拔枪。
事后,巴顿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后悔自己太冲动了。他听从艾森豪威尔的命令,立刻向那位士兵和整个第7军道歉。随着记者在国内对事件的披露,许多人指责陆军部用人不当,败坏了美国陆军的名誉,要求把巴顿赶出军队。艾森豪威尔比巴顿承受着更大的压力。
由于马歇尔和艾森豪威尔的努力,巴顿的职务保住了。但两个人的关系出现了无法弥补的裂痕,艾森豪威尔决定重新考虑两个人的关系,他需要巴顿精妙绝伦的军事才能,但决不需要一个麻烦制造者。巴顿在给妻子的信中也流露了对此的担心:“我容易激动的性格在我和艾克之间造成了一些麻烦。”
1944年4月26日,欧洲登陆战即将打响。巴顿在英国的一次集会上发表长篇讲话:“统治世界是英国和美国在战后的既定目标,当然这也是苏联的目标。”美国再掀声讨巴顿的浪潮,巴顿得罪了所有的人,谁都从他的讲话里找到了生气的理由。许多美国政府和军界人士要求撤销巴顿的第3集团军司令职务,马歇尔也提出要艾森豪威尔酌情处理。愤怒的艾森豪威尔决意断绝和巴顿的友谊。只是他还需要巴顿在即将开始的战役中佯攻加莱以吸引德军主力,所以保他是由于对他“优秀作战能力的信任”,否则,巴顿早就被一脚踢回国了。
长和短天然地联在一起(2)
巴顿逐渐感到了艾森豪威尔的变化。在攻占布列塔尼半岛的战斗中,巴顿的部队浴血奋战,但功劳却记到了巴顿原来的副手、现在的上司、美国第集团军群司令布莱德利头上。巴顿部队中的法国装甲师被强行划给了布莱德利,使布莱德利成为解放巴黎的功臣。接着,巴顿率军北上,粉碎了德军的反扑,再次成为艾森豪威尔的救火军。但艾森豪威尔根本没有提到巴顿的名字,反而当面称赞没有什么功劳的布莱德利。
巴顿受到了极大伤害,对艾森豪威尔的不满增加了,但在公开场合还是极力维护他的权威。
两个人真正的决裂是在1945年8月,当时正在二战的善后工作期间,巴顿又一次犯了口无遮拦的错误。他公开反对艾森豪威尔关于解除德军武装的看法,而且在巴伐利亚一个记者招待会上对盟军的非纳粹计划提出了批评。这严重地损坏了盟军的政治形象和美国的政治利益,并且他本人已任用了至少20名纳粹党员在政府中担任要职。以追求轰动效应为己任的记者趁机问道:“将军,大多数普通的德国人参加纳粹党,难道不就是和美国人参加共和党与民主党差不多吗?”巴顿不知这是圈套,不假思索地说:“是的,差不多。”于是美国及全球许多报纸上出现了一个赫然的大字标题:“一位美国将军说,纳粹党人就像共和党人与民主党人一样。”
巴顿惹的这次麻烦触动了艾森豪威尔的政治神经。艾森豪威尔表面对政治一无所求,但暗中却为了实现政治抱负而不断努力。巴顿的错误越犯越高级,让他感到极为不安。战争已经结束,巴顿还有什么价值呢?但艾森豪威尔并没有直接罢免巴顿,而是让他公开收回他的话。巴顿照办了,但同时又多说了许多为自己辩解的话。艾森豪威尔忍无可忍,免去了巴顿的第3集团军司令职务,任命他为有名无实的第15集团军司令,这是一个带领一些参谋和文职人员整理二战欧洲部分军事史的空架子。
巴顿泪水纵横地哽咽着,好不容易读完了他那十分简短的告别词。然后离开了与他生死与共的第3集团军。
他本是一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