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王的地位。
有了这样的父亲,应该是很让人羡慕的事情,但士毅却不这样认为。在士毅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开始按照自己的意愿对他进行教育、培养和训练。别的孩子还在呀呀学语蹒跚学步,士毅就来到父亲的办公室。办公室里放什么文件,日常办公需要什么文具,怎样在文件上签名,签署票据又要注意什么……父亲一一地耐心指教给儿子。
小他2岁的弟弟唐纳德似乎是经营管理的天才,他毫不费力地学会了父亲传授给他的所有业务知识,能很好地演示出一般的业务程序。但士毅却显得呆头呆脑,不得要领。于是父亲就罚他十遍百遍地重复那些他根本不知所以的东西。好不容易记住了,但只要父亲所提的问题稍微有所变通,士毅就哑口无言,而唐纳德就替哥哥答出来。时间久了,父亲对士毅大失所望,但是他没有放弃,他又想出了更为生动的教育方式。
他对孩子说:“谁能回答我的这些问题就有更多的可能成为家产的继承人。”然而,士毅还是呆若木鸡地站在弟弟的身后。
父亲开始怀疑士毅根本不懂得继承人的含义。一次,在餐桌上,父亲又提出了问题,还是唐纳德首先有了答案。父亲就把妻子已经分给大家的菜肴又重新收回,先让唐纳德吃了个够,然后再由自己和妻子吃,最后把剩下的给士毅吃。士毅觉得受到了侮辱,他不肯用餐。父亲严肃地对士毅说:“如果唐纳德继承了家产,你连这都吃不着。”
这种生动的教育,让士毅懂得了生活的严酷,本来就忧郁的士毅更加沉默了。恐惧焦虑让他食不能安,夜不能寝。好不容易睡着了,缺衣少食的噩梦又开始纠缠他。他不甘心落到那样悲惨的境地。于是他和弟弟竞争的念头越来越强烈,开始发疯一样地用功,努力掌握父亲教给的业务。慈祥的母亲对总是落后的士毅很有些偏爱,她有时偷偷地从父亲那里偷些题目以帮助士毅应考。士毅的败局终于有所改观,这在很大程度上挽救了士毅的自尊心。
在巨大压力下,士毅的性格变得极度内向、羞涩,很少和别人有深入地交流。
父亲把士毅和唐纳德送进最好的私立中学,这所中学注重开发学生的视野和思路,把社会与公众的热点问题引入课堂。士毅对外面的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但是父亲控制着士毅,把他的兴趣限制在新闻界的范围。此外,父亲还给他和弟弟制定了一个类似于基层主管训练计划的课程表,安排他们自己去华府,参观国会山庄,进见达官显要。假期则在父亲的各个报馆学习,到各个部门工作。
士毅很累,他感觉自己像是在爬一架永远没有尽头的天梯,他永远不可能达到父亲的期望。父亲要的是一个坚决、干练、聪明、杰出的儿子,而他显然不是,他太平凡了。士毅既厌倦又畏惧:做继承人这样难!如果我驾驭不了这个王国,一家人怎么办?身材瘦小、不讨人喜欢的士毅沉默、烦恼,甚至绝望。
一天,士毅惟一的朋友阿拉德·洛文斯坦接到士毅的电话,士毅哭泣着说他实在承受不住了,他要以自杀的方式求得解脱。洛文斯坦赶过去阻止了他。这个想自杀的念头一直跟随他到大学二年级。
父亲小时候生活贫困,只念了8年书,没有上大学成了父亲永远的遗憾。为了让儿子进入大学,父亲给纽约雪城大学捐款几百万美元。然而他的两个儿子都没有读到大学毕业。
士毅进入大学,获得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次自由。他不记得到大学里应该做什么,而是不顾一切地放纵自己尽情享受,跳舞、喝酒、旅行,对同学说粗话。
最无能的也能获得极大成功(2)
他的人缘很差,成绩也很差。到大三的时候,士毅根本就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也许是作为没有游戏、没有玩乐的童年的补偿,士毅迷恋上了小男孩才玩的游戏,鸟虫、机械模型都是他喜欢的东西。最后,他不得不退学了。
唐纳德也在大三那年退学。他解释说:“我们都是静不下来的人,都急于做事。社会的工作吸引我们离开大学。”
士毅接着就有了一次不成功的婚姻。父亲为此更加失望,有时他会借故羞辱士毅。报馆的人都把士毅看成是有钱老板的无能儿子。而士毅似乎已经放弃了对自己的挽救,继续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第二次婚姻是士毅生活的转折,他从中获得了安定踏实的感觉,也就不再自暴自弃了。他找到了自己在父亲的报业王国中的位置,开始经营他在康德·纳斯特的杂志世界,他要证明自己给父亲看。
父亲在84岁时去世。士毅悲痛之余,也获得了彻底的自由。
他继承了父亲的产业,并开始用自己的理念和方式经营纽豪斯王国。很快,他的才华显示了出来,他比他父亲在时多赚了几十个亿。
他强调赚钱第一,创造了一个二分的做法:华美亮丽的杂志和精粹的出版公司为高收入阶层服务,而垄断市场的报业则以大众为对象。可以说,是士毅独特的新闻理念和经营手法使纽豪斯家族的事业走向更高的顶巅。
士毅曾经是个怀疑自己能力、缺乏自信的人,但是,此时的他已经成为一个干练又求新求变的人。他的变化之大让人吃惊,只是,也给他带来了冷酷无情的坏名声。
1962年,《时尚》杂志在和《哈泼斯万象》的发行战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士毅花大价钱把《哈泼斯万象》的时装版主编、年近70的维瑞兰挖了过来,并给她以《时尚》杂志总编辑的职务。维瑞兰以富有想象力和大胆开放的方式,捕捉时代脉搏与精髓,让杰奎琳·肯尼迪、滚石乐队,和所有的20世纪60年代的亮丽人物都成为《时尚》的灵魂人物。
到20世纪70年代初,不景气袭击了美国,越战也久打无果,美国人已经无心于奢华的享受了。这导致《时尚》读者群的丧失。而巴黎女装界推出的迷你裙遭到美国妇女的抵制,《时尚》许多重要的广告客户———迷你裙的生产商和销售商都迁怒于《时尚》杂志的误导。《时尚》发行量明显下降,广告客户严重流失。
士毅决定让维瑞兰退休。维瑞兰得知这个消息,惊讶的目光久久地凝视着士毅,以至于士毅夜里做了噩梦。
和维瑞兰一起下台的还有凯丝。凯丝在1926年就进了《时尚》工作,是社交版主编。没有人告诉凯丝她已经被解聘了,直到一天早上凯丝上班时发现搬运工人在她的办公室里。他们告诉她说,他们是被雇来把她的桌子搬走的。没有多少积蓄、年近80的凯丝茫然地回到了家,终日呆坐不语。后来有一天,人们在她公寓楼前发现了她的尸体,凯丝是从10层的公寓窗口坠地身亡的。
接替维瑞兰的是她的助理米拉贝拉。米拉贝拉一直是士毅市场调查理论的坚定支持者,在这个问题上她和维瑞兰意见相左。士毅非常注重市场调查,了解读者对每一期杂志封面的反应,以及他们对每一篇特写的喜爱程度。士毅要求编辑要根据读者倾向去决定刊物内容。米拉贝拉接任后,更加严格地按照士毅的理念办事。
米拉贝拉让《时尚》杂志和女性运动以及妇女时装界的变化趋势步调一致,注重杂志以实际生活环境为衬托。随后的10年里,《时尚》杂志的读者人数攀升到百万人以上。米拉贝拉成为业内众人仰望的明星。
但是米拉贝拉的命运也不好。
到1988年,米拉贝拉已经在《时尚》工作了36年,其中一半的时间担任总编辑。这年6月的一天,一家电视台播发了一条新闻:全世界最出名的杂志《时尚》的总编辑米拉贝拉刚刚被撤换,将由安娜·温特接替。此时,所有的人都知道了,惟有米拉贝拉还什么也不知道。她听到的是丈夫告知她消息的电话,看到的是她丈夫为她放的新闻录像。
这时的士毅正因为自己不俗的经营成果而变得越加干练、自信。对于他认为能力不足、效率不够的人,甚至年龄稍长的人,变得越来越不能容忍。和米拉贝拉相比,他更喜欢年龄刚过30岁的、娇美的安娜·温特的经营理念和方式,也更喜欢安娜·温特本人。
米拉贝拉在得到解聘消息的当天给士毅打电话,以证实这条新闻的可靠性。士毅只是没有丝毫歉意地说:“我想是的。”后来士毅给了米拉贝拉一笔可观的离职金,以作弥补。士毅自己也承认:“处理方式是有些蛮横。”
其实,解聘一个米拉贝拉又算得了什么,连为他长期担任《纽约客》总编辑的、美国文坛最受尊敬的巨匠之一威廉·肖恩,士毅都能毫不留情地赶走,不管员工是多么地不满。
士毅让他的家族企业迅速成长着,他的家族累积了巨大财富。他是一个平民,但却以他自己的方式影响着美国社会和美国人的生活,可以说,士毅是美国权利最大的平民之一。无怪乎有人说:“当你像士毅·纽豪斯那样有权有势时,你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士毅·纽豪斯是个害羞内向的人,他一直为达不到父亲的期望所压抑,为太难成功的未来所恐惧,甚至为这恐惧所压倒,一度想自杀。他似乎并不是个干大事业的人。他童年的朋友毫不掩饰地这样评价他:“士毅根本不是他(指士毅的父亲)理想的儿子。我想他想要的是一个坚决、能干而又聪明———很杰出的类型———显然士毅不是那么一块料。”但是,士毅出人意料地成功了,一跃成为全世界财势最雄厚的媒体老板。
士毅的成功之处在于他心怀恐惧的同时又不断地战胜、超越自我。因为有着超越的欲望,恐惧也就成了激发他斗志和干劲的力量。只是,能够从恐惧中超越出来的毕竟不多,这需要极大的勇气。正像一个掉进黑暗山谷的孩子,从谷底走出来,又能登上峰顶,这样的人并不多。
引子
悟道
☆人在成功时,自我消失了,因为光环模糊了眼睛。人在逆境时,自我凸现了,因为赤裸得没了遮掩。于是,就有了起点和反弹。
☆人就是那个把石头推上山顶,石头滚落下来,接着又推上山顶的西西弗斯。人克服一个个困难,越过一个个障碍,一直走到终点,他享受的不是把石头推上山顶的欢乐,因为石头还要落下来。他享受的是一次又一次推石上山的艰难,在艰难中步步推进的快感。
人要有叛逆性,否则一生都睁不开眼睛(1)
人要有叛逆性,否则一生都睁不开眼睛
———向来一意孤行的石油帝王保罗·盖蒂
他为自己是个叛逆而感到骄傲自豪,他最大的嗜好就是违反常规。他认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就应该是个叛逆者。
托尔斯泰出生在贵族世家。在他还不满2岁时母亲去世,9岁时父亲又去世了。他上中学的时候成绩平平,那时他很孤独。在他的脑子里,总是有些狂热的东西,或沉迷于慈悲的梦幻中。上了大学,他不断地批判社会的各种弊端,却瞧不起大学教育,也因思想的狂妄被学校处罚。
爱因斯坦在上中学时曾被学校劝退过,在给他的通知书上写着:“你在班上留着是全班的不幸,而且还影响其他学生。”他第一年考大学也没考上,第二年考上了,却不理想。在大学,他很少到课堂上听课,考试前用别人的笔记来应付。他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了数学和物理的自学和实验上。德国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说:“你们是否知道,为什么在我们这一代爱因斯坦说出了关于空间最卓识、最深刻的东西?因为一切关于空间和时间的哲学和数学他都没学过。”
保罗·盖蒂1902年出生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岁,他就对父亲的油田探测和钻探油田事业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不到16岁,就到父亲的工地上去工作,凭自己的能力,每天挣3美元。后来,他先后进入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因为不满那种循规蹈矩的教育,他转到英国牛津大学。保罗·盖蒂说:“我在牛津学到:任何认真的学生很快就培养出的自律之道———这真是无价之宝。”他在牛津还学到了如何运用自己的头脑去思想。
保罗21岁的时候,想做一个外交官,但是父亲期望他继承父业,他是父亲的惟一孩子。父亲建议他在进入外交界工作前尝试做一年的独立勘探者。保罗同意了,因为勘探石油对他也同样具有吸引力。
保罗从他在10多岁就已经熟悉的俄克拉荷马的油田开始。那个地方有人连续发现了大量油田,但保罗干了一年却一无所获。终于有一块土地上的开采权要拍卖了。保罗考察后认为那里可能蕴藏石油,但有不少凿井人都有和他一样的看法,其中不乏事业有成、资金雄厚之辈。因此,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