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年时期,其中的30。5%曾是少年犯,61。5%少年时犯有前科,基本都有劣迹。他们从小就有不良习惯,而只要这种潜在因素得不到改变,他们迟早都有走上犯罪道路的危险。
通过调查分析,他们身上的这些坏习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不爱学习、不懂礼貌、不守法;贪吃好玩、好奢侈、爱享受、自私自利、任性妄为;重“哥们义气”、自作聪明、我行我素、显赫逞能、亡命称霸;伦理错位、黑白不分、是非颠倒、荣辱不清。
一切都是自童年开始。不同的童年造成了杰出青年与死刑犯青年之分,更造成了先进青年与平庸青年之分。而这“不同”的基本点之一就是行为习惯的不同。
好习惯可以让我们插上翅膀,飞往天堂;坏习惯可以让我们挂上锁链,走向地狱。遗憾的是,当我们被锁链束缚时,却从来不知道钥匙其实就在自己手中。
上篇:习惯决定孩子命运习惯是怎样形成的
人的习惯是怎么形成的呢?首先让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习惯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首先,习惯是注意的结果。
习惯依赖于本能、习惯和价值这三方面组织要素的相互作用。本能使得人们注意那些与生存紧密相关的事物;在生活中,人们获得了习惯,并开始学会忽略一些事而注意另一些事;价值则指导人们在另一方面按照未来的期望去塑造注意的模型。
本能、习惯、价值在任何特定的时间都会介入到形成注意模式中。在指导注意力分配的过程中,比如,是应该按照本能与习惯所提出的那样去打网球呢,还是应该按照价值所要求的那样去复习功课。意识必须在两种相对抗的原则之间进行调节、选择。这就为我们有意识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了条件。
第二,习惯是个人与环境、行为相互影响的结果。
对行为受什么因素影响和决定这个问题,在心理学界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在众多的行为因果观中,比较为公众认可的一种看法是:行为、环境、个人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决定,构成一种三角互动关系。根据这一观点,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不能等待“习以为常”,也不可以“习焉不察”,更不能“习是成非”,而应该主动地以社会的正确价值取向引导主体有意识地加以训练,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三,行为习惯是自我调节的结果。
对此,柏拉图指出:如果行为仅仅由外部报酬或惩罚所决定,人就会像风向标一样,不断地改变方向,以适应作用于他们的各种短暂影响……事实上,除了在某种强迫压力下,当面临各种冲突时,人们具有自我指导的能力,使得人们可通过自我调节的调节为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施加某种影响。
人是一种可以自我调节的动物,人们的行为不仅要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可以自己调节自己的行为。因此,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就是一个人将外在的要求内化为自身需要的过程。
第四,习惯是动力定型。
任何习惯都是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们通常把习惯形成的过程分成三个层次。最低的层次处于不自觉阶段,在外力的督促教育下,不断强化形成的条件反射就成了最低层次的习惯;第二个层次开始成为一种自觉行为,靠内部的自我监督,也是在经过多次重复以后形成,一旦这种行为习惯被破坏,就内部调整了,但是要有意志努力;第三个层次就是自动化,这时达到了类似本能的程度,不需要监督,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而是成为行为习惯。
比如说孩子一旦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学习为乐趣;自觉地看书、认真地听讲,学习中耳、眼、手、口并用;自我学习的习惯,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等,那么家长和老师就不需每天监督孩子学习,他们自己也不会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了。
简单地说,习惯是通过对行为的不断强化而形成的。习惯养成大致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依靠外部力量的正向诱导或督促而形成习惯,另一种是基于主观意志努力而养成习惯。这两类习惯的形成都要经历行为强化的过程。
比方说,一个孩子可以经由两种途径养成早起锻炼的习惯。第一种途径是通过外部强化,即父母在孩子偶然早上起床锻炼时,及时加以赞扬和奖励,以后每当孩子早起锻炼的时候父母都这样做,多次强化以后,孩子的这种行为便能转化为习惯。
不过,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在进行外部强化时,所施加的奖励或鼓励不仅仅要符合孩子的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更要考虑到孩子自身发展的需要。
第二种途径是通过内部强化,即孩子自己认识到早上起床做运动可以很好地锻炼身体,对学习、生活也都有好处,从而开始有意识地加强这种行为,并鼓励自己坚持下去,时间长了,就形成了习惯。这一过程是依靠孩子的意志力来维持的。“某种做法对自己很有好处”,这种自我认同的内心体验实际上是与物质、精神需要和发展需要联系在一起的,本身就是一种行为强化。
俗话说:“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可见,习惯是行为不断重复制造出来,并根据自然法则养成的。每个好习惯或者坏习惯都不是天生的,每个人都可以依据自己的价值取向有意识地培养某种好习惯,或纠正某个坏习惯,习惯是可以培养的。
上篇:习惯决定孩子命运影响孩子习惯养成的因素
孩子在自身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受到了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主要影响习惯养成的是家庭、学校、同伴群体、大众传播媒介这四种环境或因素。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是孩子习惯形成的摇篮。6岁前的儿童与家庭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也更多、更大。父母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
布莱克夫妇有三个可爱的孩子,都乖巧伶俐,学习很是自觉,布莱克夫妇因此深得邻居羡慕。
其实,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布莱克夫妇的用心教育下逐渐养成的。布莱克夫妇很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大儿子还很小的时候,布莱克夫妇就经常和儿子围坐在一张桌子上,教孩子画画儿和识字,养成一起愉快游戏并学习的习惯。
在他们有了第二个孩子以后,一起学习的好习惯仍然保持着,哥哥读书时,弟弟就在旁边学画画儿,爸爸妈妈一有空就围在桌边跟他们一起学习。
之后,又一个小妹妹出生了,妹妹渐渐长大,也跟着哥哥们开始自觉地学习。当妹妹开始在桌上学画画时,大哥哥就到另一张桌子上去独自学习。
看到哥哥每天独自一人学习,弟弟妹妹们也跟样学样。没过多久,老二也自己找了一张专用的桌子,每天主动地学习。之后,最小的妹妹也在两个哥哥的榜样作用下,找了一张自己的桌子,开始独自学习起来。
可见,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让儿童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通过日积月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培养习惯应该从点滴生活小事做起。父母一定要成为孩子的好榜样,从点滴生活小事做起,让孩子的好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来。
当儿童上学后,学校成为儿童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开始对儿童的习惯养成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往往会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某地一所小学,学校对学生提出了一个很特殊的要求:凡是此学校的学生,每个人上学期间要有两双袜子,每天回家要洗袜子,第二天要穿一双干净的袜子上学。学校认为,学生穿着一双干净的袜子上学,不仅脚很舒服,还有一种新的开始的愉悦,向往整洁清新的一天。而且,洗袜子能养成劳动的习惯,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有一次,该小学组织学生去游乐场游玩,在跳蹦蹦床的时候,别的学校学生一脱鞋,臭气熏天,特别是男孩子脚更臭。可是,这所小学的学生脱了鞋,却闻不到一点儿异味。这让管理人员大为感动,因而特别欢迎这所学校的学生。这说明学校使学生养成了爱劳动、爱整洁的良好行为习惯。
学校对儿童习惯的养成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发生影响:
一方面,通过规范化的校园生活与运行机制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
另一方面,教师本身的品格、价值观及信念会影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孩子大都信任和崇拜自己的老师。年幼的学生把老师看得比自己的父母还要神圣,年长的学生会有意或无意地模仿老师的言行。另外,同学间的信息交流,也会对学生的习惯养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由此可见,学校这个大环境随时随地都可能给学生造成一生的影响,并促使学生们习惯的形成,这一习惯会保持终身。
除了家庭和学校之外,孩子的成长还会受到同伴群体的影响。同伴群体(也称同辈群体)是同龄人或同辈人由于共同的兴趣、需要等而自发形成的群体,同伴群体对孩子的价值观、态度、志向和行为习惯等都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不同于家庭和学校,同伴群体对孩子的影响几乎都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事先没有计划和目的,孩子常常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某种习惯。
古希腊曾经流传着一个美妙的神话故事:
18岁的少年海格立斯,正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这时,他碰见了两位女神,一个叫“恶德”,一个叫“美德”。“恶德女神”千方百计诱惑他去追求能使人享乐一生却有害他人的生活;“美德女神”则劝导他走为人类除害造福的道路。最后,海格立斯听从了“美德女神”的呼唤,拒绝了恶德女神邪恶的诱惑,选择了始终为同胞做好事的人生之路。后来,海格立斯成长为被希腊人一直传颂着的英雄。
好的朋友犹如前进中的一盏明灯,能够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指引他们更快地奔向正确的目标。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在他的名著中说:以好人为友者,自己也能成为好人。好的朋友能够帮助人进步,这是大家都认可的事实。
当然,同伴群体和家庭、学校的影响是交织在一起的,可能增进或阻碍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在同伴群体中养成的习惯可能强化或补偿了家庭或学校的习惯,也可能与家庭或学校的要求相冲突。
父母是环境的一部分,好朋友也是环境的一部分。父母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要多给孩子一些向同伴学习的机会,有意识地选择孩子的“同伴群体”,指导孩子的价值取向。
除此之外,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对少年儿童的影响也日益重要,特别是电视和网络,已经逐渐成为少年儿童最重要的信息来源之一。它们以强大的力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决定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和恶棍、善良与邪恶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少年儿童在自觉和不自觉中接受着其中的思想观念、模仿着其中的行为方式,在有意或无意中形成了一些良好的或不良的习惯。
比如说孩子都爱看动画片,经常一看起来就不吃饭、不睡觉,看得特别来劲,越是年龄低的孩子越是爱看。很多大人会为此着急,觉得那没什么好看的,而且耽误学习。但事实上,好的动画片对孩子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是不可多得的好媒介。
现在网络已经进入大部分孩子的生活,网络上丰富、新奇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让孩子为此痴迷,网络上不乏很多对孩子身心发展有益的事物,可以锻炼孩子的认知、探索能力,但同时也充斥着很多不适宜孩子的内容,如一些色情的、暴力的东西,这些反面的东西也会给孩子的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滋生某些坏习惯,因此,家长应该指导孩子有选择地接触媒介。
在社会资讯、媒体日渐发达的今天,从小就培养孩子一个良好的接触媒介的习惯,这恐怕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上篇:习惯决定孩子命运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在教育上同样有着深刻的论断。他曾俏皮地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那么什么是“所留下”的呢?只要我们稍加思考,不难发现,只有习惯是永远忘不掉的,因为习惯一旦养成就成为一种潜意识的、自动化的行为,而只有忘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