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始不安分起来,原先纯美的爱情观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变化的直接后果便是产生婚外情。
近年来,离婚案件的上升和婚外情有着直接的联系。据对中国一些城市的离婚调查,女性因丈夫有第三者的占64.8%,男性因妻子有外遇的也达到了48.6%。由婚外情引发的悲剧也在上升,这一点我们在各种媒体报道中会经常看到,所以,我们要预防婚外情的发生。
婚外情发生的心态主要有以下10种,了解这些心态有助于预防婚外情的发生:
1. 补偿心理。有的人因为夫妻分居,寂寞难耐,或者因为夫妻一方有生理缺陷,生理上得不到满足,或者夫妻关系不和,因而主动寻找第三者或乐意接受第三者予以补偿,从而形成婚外情。其实,性生活并非夫妻生活的全部内容,只要夫妻之间加强联系,感情上多沟通,心里想念对方,生活照样充实,又何须补偿。
2. 欠情心理。一些有情人最终未能成为眷属,双方各自成家,或一方成家后另一方不愿成家依然暗恋着对方,当一方生活困难或夫妻感情不和时,另一方觉得还欠着对方的情因而主动投入旧情人怀抱,旧情复萌,从而产生婚外恋。其实,有情人未必都能成眷属,既然双方已各自成家或对方已成家,就应面对现实,珍惜夫妻感情,当对方生活有困难或夫妻感情不和时,用婚外情来报答对方的情,与其说是帮助对方,倒不如说是损害对方,实乃于事无补。
3. 贪财心理。有的人因为贪图对方的钱财,不顾自己的人格,主动委身于对方,以换取几个铜板,从而形成婚外情。其实,人格是无价之宝,钱财乃身外之物,多则多用,少则少花,又何必以无价之宝换取几个铜板?另外,有财者也应切记,既然对方贪图的是你的钱财,又何必为对方付出真情,产生恋情。
4. 图貌心理。有的人因为贪图女方的美貌或男方健美的身躯,主动示爱,从而产生婚外情。其实外表美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自然消失,只有心灵美才是永恒的,像美酒一样,时间越长越醇香,因此,最要紧的是要善于发现配偶的闪光点,献出自己一片真情,这样,配偶的眼里自然会有西施出现。
5. 报恩心理。有的人因为生活有困难而得到对方的帮助,或者因为丈夫长期在外,家庭长期得到对方的照顾,自己无以为报,只好献上身体,从而产生婚外恋。其实,既然对方诚心帮你,就不图你的回报,对方对你有恩,你心里记得就行了,何必献上自己?如果因此影响对方的家庭,岂非好心办坏事。
6. 报复心理。有的夫妻因为一方有外遇,又不听规劝,另一方为了报复对方,主动寻求第三者,从而产生婚外情。其实,既知对方有外遇是错误的,自己又去寻找第三者,岂不是知错犯错?况且,婚姻自由,离婚也自由,如果感情确已破裂,且无和好可能,不如离婚算了,好合好散,做个朋友也比报复对方强。
7. 好奇心理。有的夫妻生活平平常常,觉得平淡无味,而影视男女主人公却与情人爱意缠绵,过得有滋有味,潇洒自在,自己也想体验一下这种生活,于是,在这种好奇心理的驱动下,产生婚外情。其实,平平安安就是福,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身在福中不知福。
8. 享乐心理。有钱、有权的男人,他们的金钱和地位特别会受到年轻貌美女性的青睐。公司的老板或上司,他们经常有机会碰到一些值得他们追求或主动追求他们的年轻女性,而他们也趁着有优势而陷入了婚外情。有的人因为受资产阶级性解放思想的影响,或者受淫秽影视书刊的影响,认为人生在世,吃喝玩乐,趁着年轻,及时行乐,因而滥交异性,从而产生婚外情。其实,性解放及淫秽影视书刊是害人的毒素,我们每个人都应自觉予以抑制,树立正确的道德和人生观,不能错将砒霜当白糖。
9. 相悦心理。有的男女因为工作上的相互帮助、支持,久而久之,双方均有好感,两情相悦,从而产生婚外情,其实工作上的好帮手,未必能成为生活中的好夫妻,既然双方在工作上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为何不像兄妹、姐弟一样相处呢?
10. 互利心理。有的人因为工作上的制约关系,互相利用,互相勾结,合伙作案,成了一根线上的两只蚂蚱,双方谁也离不开谁,从而产生婚外情,其实,俗话说得好:“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一旦东窗事发,锒铛入狱,这样的婚外情只好到监狱去反省了。
自杀是浮躁的极至
一份调查显示,在自杀人群中,90%是由于一时想不开冲动地选择了自杀行为,这是由于浮躁在作怪。所以,我们要预防自杀,除了要心存希望外,最重要的是从心底里把“浮躁”这棵毒草拔出来。
继张国荣跳楼自杀后,韩国现代的公子又跳楼自杀了。在抑郁、精神分裂、自杀三大精神疾病中,惟有自杀最神秘,也惟有自杀被人作为一种特异的社会文化现象来研究。
2003年9月10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自杀预防协会共同确定的第一个“世界预防自杀日”。而就在此前两天——2003年9月8日,复旦大学发生一起女研究生跳楼自杀事件。这起事件再度向我们敲响警钟:在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当今社会,应该重视、关爱那些精神忧郁患者,防止他们做出过激行为。
许多自杀者在自杀前多有自杀征兆,这种自杀征兆也常被患者家属或同事、同伴忽略,如一些暗语或行动不被进一步地理解等。
自杀并非突发。一般而言,自杀者在自杀前处于想死的心态,同时又有渴望被人救助的矛盾心理,从其行为与态度变化中可以看出蛛丝马迹。大约2/3的人都有可观察到的征兆。通常一个人考虑要自杀时,我们可以从他所说的话及所做的事来加以判断,是否这类的话语或事件可以造成自杀行为的产生。一般而言,在自杀行动执行之前,想要自杀的人不管是在语言或是在非语言的表达上也好,都会显露出极为明显的警讯。
但是仍有一些危险的指标,我们必需加以注意:喜怒无常的情况增加;看似情绪低落或是哀伤;感到无价值或失望;从朋友、家人与日常活动中退缩下来;饮食、睡眠或性习惯的改变;特殊的自杀性威胁信件、诗词或短文论及预期性死亡的内容;持续性的苦闷;课业或工作表现的低落;在年轻的朋友身上,可见暴力、敌意或反叛的行为,其中也包括经常性的不告而别,中断亲密的关系,增加药物及酒精的使用量,失败的爱情关系,不寻常的忽略个人的外表,快速的人格改变,生理症状的抱怨,如:头痛或倦怠感陈述,“这是没有用的”、“不再有任何牵挂”的字句,突然丢弃所拥有的物品;将原本杂乱无章的事情,整理得井然有序,等等。
当发现所接触的人,有类似的情形时,你可以确定他是自杀的高危险群者。他急迫需要你的紧急送医协助,不管你是自行送医或是报警处理,你的立即性协助,将可挽救一条脆弱无助的生命。
人类为什么会有自杀现象呢?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有一个经典的论述:“当一个人对生存的恐惧大于对死亡的恐惧时,他就会选择自杀。”什么是最大的生存恐惧呢?那就是绝望,就是一个人对现状或未来彻底绝望。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想防止自杀,首先要铲除产生绝望的土壤。
有一些绝望基本与社会或他人无关,比如某人患了人类目前无能为力的疾病后对生活失去了勇气。这似乎是他一个人的事,但我们也不能让他们因此而自杀,因为他的一死了之,作为一种记忆的阴影,会把长久的遗憾和疼痛留给活着的人。我们应该帮助他战胜病魔,应该给他以关怀,应该尽力为他减轻痛苦,让他用自然的方法走完人生之路。
有一些绝望既与个人有关,也与社会有关。比如:恋爱、婚姻失败,经营破产,上当受骗等等,少数人也往往会选择自杀。怎样减轻他们的绝望感呢?对绝望者,我们可开导他擦干眼泪向前看,而社会的责任是,要不断改善整体生存环境以改善个人的处境,如通过法律、道德等多种因素,让恋爱、婚姻、家庭更加理智和谐,让市场竞争更加公平,让社会保障机制更加完善,让奸诈者越来越少。
一份调查显示,在自杀人群中,90%是由于一时想不开冲动地选择了自杀行为,这是由于浮躁在作怪。所以,除了要帮助想自杀者建立希望外,最重要的是要帮他从心底里把“浮躁”这棵毒草拔出来。
我们为什么会如此浮躁
浮躁是人类所面临的普遍状态。为什么我们的心境会反复振荡于得意、狂喜、傲慢、迷茫、不安、沮丧、焦虑、恐惧甚至绝望之间?我们为什么会如此浮躁?浮躁是因为我们缺乏幸福感,缺乏快乐,太过于计较得失。其实说白了,浮躁就是失衡的心态在作祟。当压力太大、急于成功、太闲太忙、缺乏信仰、过分追求完美等问题出现并不能得到满意的解决时便会滋生浮躁。
急于成功
成功的女神为何迟迟不来?或许成功的女神早已来临,只是你没有发现,想一想,你会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是成功的。或许你对于成功抱有一种急切的心态,导致了一种浮躁心态,这样反而会阻碍你的成功,无论何事都需要一个过程,况且,很多人都是大器晚成的。
尽管眼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并不让人乐观,但还是有不少将要跨出校门的和刚跨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对此缺乏应有的心理准备,有的大学生甚至认为月工资低于2000元的工作不 值得去做。但令人忧虑的是,虽然这些学生对待遇的要求很高,可是实际工作能力却并不出色,有的大学生在实习期间业绩平庸,有的根本就拿不出手。这是一些大学生急于成功的浮躁心态在作怪。
一位大学教授曾深有感触地说:“现在不少年轻学子已很难平静地听完老师和家长的话,难以看完一本名著或欣赏完一首名曲;他们坚持不了听完最后一堂课;他们对基础理论课的学习不感兴趣。”这些学生忘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道理,他们希望立杆就能见到影,他们甚至渴望科学家们能发明“知识注射液”,在数秒钟内使自己成为天才,这都源于浮躁的驱动,源于年轻人急于求成、渴望结果的超常迫切心态。长此以往,很容易渐变为一种病态的人格。
虽然我们满脑子皆是愿望,譬如:希望成为大富翁、名人、伟人,或创一番大业等等,每天不停地想法子去达到这些目的。但很多时这些理想,最终却成为空念。
你是不是也听过类似的例子:某某人因为过度努力,结果却积劳成疾,一病不起;有人努力读书,考试却老考不好,甚至毕不了业;有人努力保持一流的成绩,却找不到好的工作;有人坚毅不挠,但却怎么也挽救不了自己濒临破裂的婚姻。
很多人常常喜欢将成功归因于运气,而将失败归因于能力不足。不可否认,大多数人对成功下的定义比较浅显,以为努力追到一些表象的东西就是成功。他们相信只要在得到某种地位、财富,名誉之后,就是成功。所以,他们强迫自己努力、再努力,满心期待成功的到来。可是,左等右等,成功就是不来
你知道为什么吗﹖或许“成功”早已经悄悄地来了,可是,他们内心并没有感受到喜悦,这些人因为过度相信“成功应该是什么什么样子”,始终把眼光放在远处,看不清现在,想法变得愈来愈鲁钝,他们的情感和心灵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其实,真正的“成功”,是你在努力的过程中到底“快乐不快乐”。美国女作家安吉丽丝就说过:“努力做事以换得财富,并不表示你达到了目的,努力之后能换得喜悦和满足,这才重要。”换句话说,你是要为了满足而努力,不是为了外在的表象而努力。
不管你的工作是食品店的收银员、超市送货员、垃圾清洁工、交通警察,还是保姆、出租车司机、小贩,或许别人不觉得你有什么了不起的成就,但只要你找到了自己内在价值,并且你也很努力,你就是成功了。
反之,如果你的内心始终不满足、不快乐,即使你昨天签妥了两笔大生意、股票赚进了500万……都不能代表你有多棒。因为,你努力做的事,对你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你赚到了别人眼里的“成功”,可是,你的内心却很“失败”。
对于如何看待成功的问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对待成功不要浮躁,成功是急不得的。
你也许会看到,有人即使很有耐心地努力了一辈子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