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心态修养处世智典-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满腹经纶的,让他尽情地宣泄;有守口如瓶的,由他吞吞吐吐;失意的,多给予一些安慰与同情;软弱的,多给予一点鼓舞和激励。假如对方对某一个问题发生特别强烈的兴趣,就让他在这方面继续发展,畅所欲言;假如对方对某一个问题不想多谈,就及时转换话题把谈话引到另一个方向,免得引起不快的局面。
    5.谦虚有礼
    谦虚有礼决不是说一些不着边际的客气话,谦虚有礼是一方面真诚地尊重对方、关心对方的需要,尽力避免伤害对方,另一方面严格地要求自己,对自己的意见与看法带着一种“可能有错”的保留态度,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关心别人的感受和反应。
    请记住吧,与人谈话态度的好坏,是你和别人谈话成功与否的关键。
    □楚王葬马
    楚庄王酷爱养马,把那些最心爱的马,都披上华丽的绸缎,养在金碧辉煌的厅堂里,睡清凉的席床,吃美味的枣肉。
    有一只马因为长得太肥而死了。楚王命令全体大臣致哀,准备用棺椁装殓,一切排场按大夫的葬礼隆重举行。左右大臣纷纷劝谏他不要这样搞,楚王非但不听,还下了一道通令:“敢为葬马向我劝谏的,一律杀头。”
    优孟听说了,闯进王宫就嚎啕大哭。楚庄王吃惊地问他为什么哭,优孟回答:“那匹死了的马啊,是大王最心爱的。像楚国这样一个堂堂大国,却只用一个大夫的葬礼来办马的丧事,未免太不像话。应使用国王的葬礼才对啊!”
    楚王说:“照你看来,应该怎样呢?”
    优孟回答:“我看应该用白玉做棺材,用红木做外椁,调遣大批士兵来挖个大坟坑,发动全城男女老幼来挑土。出丧那天,要齐国、赵国的使节在前面敲锣开道,让韩国、魏国的使节在后面摇幡招魂。建造一座祠堂,长年供奉它的牌位,还要追封它一个万户侯的谥号。这样,就可以让天下人都知道,原来大王把人看得很轻贱,而把马看得最贵重。”
    楚王这时终于恍然大悟,知道这是优孟在含蓄地批评他,便说:“我的过错就这样大吗?好吧,那你说现在应该怎么办呢?”
    优孟答到:“事情好办,依臣之见,用灶头为椁,铜锅为棺,放些花椒桂皮,生姜大蒜,把马肉炖得香喷喷的,让大家饱餐一顿,把它葬到人的肚子里。”故事解读:
    对人做思想工作,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哪种方式最易使对方接受就采用哪种方式。而“将欲废之,必固兴之”,这一朴素的辩证法观点,是首先值得考虑的。应用之道:
    我们一般在说服别人的时候,所常犯的错误,除了过分心急、不够耐心之外,就是我们并没有在说服的过程中,提高我们自己的认识。我们不外乎把我们说过的话说了又说,说来说去还是那一套,许多人不能说服别人,恐怕第一步就失败在自以为是上了。
    因为没有关心别人的生活,没有细心地去研究别人的问题,就下了判断,自以为“一眼就看穿了别人”。就如医生,未详诊病情就下了诊断结论,结果是变“医”为“害”了。
    在要说服别人以前,最重要的是把准备工作做好,先把别人的想法,别人的问题看清、摸准,反复研究、深思熟虑,在说服别人之前,多听、多看、多想、多分析,把别人的想法、做法和问题所在看得清清楚楚,使自己得到正确的判断。
    假定我们的看法是对的,我们的意见是正确的,那么,在我们去说服别人的时候,我们可能犯些什么错误呢?首先,我们可能过分心急,巴不得别人听了我们的话,立刻点头说好,大为赞赏,向我们感激地说:“听你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或“你的话,真是一言警醒梦中人,倘若我早能向你请教,早能听到你的指点,那就不会惹出这么多麻烦了”。
    是的,这种情形不能说没有。一个头脑清楚,眼光敏锐,而又善于表达自己意见的人,对别人常常会有这样的帮助。但实际上,这种情形是不太多的,在大多数场合,别人不会被我们一“说”就“服”的。我们应明白,别人的看法、想法、做法,不是一天形成的,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曰之寒”,因此,没有那么快就会改变自己的想法。即使别人肯听我们的话,甚至在听我们说话时,曾经大加赞赏,大为感动,说了许多使我们非常高兴的话,但回去仔细考虑之后,他们原先的想法,又可能再占上风。

1
手机登陆:wap。TCwap
    第五部分 第79节:说话之道(4)
    唐朝中文网 更新时间:2008…7…14 10:50:14 本章字数:1769

    何况,别人所接近的,也并非只有一人。别人所听到的,也并非只有一种意见。除了我们,别人,还有他们很熟悉的或很信任的家人、朋友,也许比我们更能说服他。
    如果你操之过急,就会把意见强加于人,使问题更难解决。
    另一方面,各人的思想不同,而这些思想及心里的成见是根深蒂固的,就像一座山,要移去这座山,就需要有“愚公”的魄力和勇气。
    我们第一要耐烦、第二要耐烦、第三还是要耐烦。遇到不能说服别人、反而被别人抢白一顿的时候,不要生别人的气,更不能生自己的气,也不要泄气。说服别人也像愚公移山一样,今天挖开一角,明天铲平一块,今天解释清楚一个细节,明天说明一个要点,曰积月累,相信是会解释清楚的、会说通的。
    有的时候,别人实际上已经被我们说服了,但是在他的身后却存在庞大的力量,这个人拉住他的手,那个人扯住他的脚,因此,我们面对着的就不只是一个人,而是很多人,这时候,我们也应该增加我们的力量,介绍好的书给他看,请他去看一部很好的电影,也可以找几个见解和我们相同,口才比我们更好的人,和他做朋友,和他多谈谈各种问题。这样,双方在想法上,可能展开了拉锯战,就像一场“拔河比赛”。可是,正确的意见,总是会胜利的,除非你不再努力、不再坚持。
    这样做,对你自己也不是没有好处的,可以使你本来正确的认识更细致、更丰富,可以使你对你本来看得清楚的问题,看得更深刻更透彻,当然也就同时锻炼了你的眼光、你的脑子和你的口才,增强了你说服别人的能力。
    □不要在背后论人是非
    《伊索寓言》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头狮子老了,病倒在山洞里。除了狐狸外,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来探望过他们的国王。狼因为对狐狸有所不满,就利用探病的机会在狮子面前诋毁狐狸。
    狼说:“大王,您是百兽之王,大家都很尊敬、爱戴您!可是,您现在生病了,狐狸偏偏不来探望您,他一定是对大王心怀不满,所以才会这样怠慢您啊!……”
    正说着,恰好狐狸赶来了,听见了狼说的最后几句话。一看见狐狸走进来,狮子就气愤地对着他大声怒吼起来,并说要给狐狸最严厉的惩罚。
    狐狸请求狮子给自己一个解释的机会。他说:“到您这里来的动物,表面上看起来很关心您,可是,他们当中有谁像我这样为您不辞劳苦地四处奔走,寻找医生,问治病的方子的?”
    狮子一听,便命令狐狸立刻把方子说出来。狐狸说:“只要把一只狼活剥了,趁热将他的皮披到您身上,大王的病很快就会好了!”
    顷刻之间,刚才还在狮子面前活灵活现地说狐狸坏话的狼,就变成了一具死尸,躺在地上了。狐狸笑着说:“你不应该挑起主人的恶意,而应当引导主人发善心。”故事解读:
    不要轻率地评价、讥讽别人。应用之道:
    喜欢搬弄是非、挑拨怨仇,到处说别人坏话的人,最终都会使自己受害。即使能够伤到别人,那也只是暂时的,却不可能使自己长期受益。
    俗话说:“纸里包不住火”,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说别人的坏话,迟早都会传到别人的耳朵里面去,结果必将引来仇恨和报复。
    当你多说别人的好话时,不管是当面说的,还是背后说的,最后也都会传到别人那里去。而且,在背后多说人好话,比当面直接说的效果往往更好。这些好话也必将使你大大获益。
    古人指出:“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有一番熏陶玉成之心,使人乐于为善。”他的意思是与其把天下之人都看成是坏人,不如把天下之人尽看成是好人。这样做的好处是以自己的真善美之心来熏陶别人,帮助他人也乐于形成向善的思想。
    这条古老的名言在这里说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那就是人的心境完全取决于人的思想观念,当你看天下所有人都是坏人,都对你有不良企图的时候,你的心情肯定好不了,甚至都要问问自己的神经还是否正常,整天疑神疑鬼,简直是非人过的曰子。但是,当你认为天下人都是好人,都会给你关心,给你帮助时,你的心情一定开朗,感觉每一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曰子。

1
手机登陆:wap。TCwap
    第五部分 第80节:说话之道(5)
    唐朝中文网 更新时间:2008…7…14 10:50:14 本章字数:1737

    所以,我们不妨采取这样一个原则,不要轻率地评价、讥讽别人。
    生活中的有些事情,是不能用是非曲直把它说清楚的,抑或根本就没有必要去分出个是非高下。只有公堂之上的审判官才必须用是与非来评判受审者,为的是还给他自由或剥夺他的自由,那是一种无奈的职业。而我们在生活中,总希望活得轻松、自在,为什么要像法官那样费尽周折去定是非呢。所以定是非无非是争强好胜的心理在作祟,图自己一时的痛快,全然不顾他人的感受,对于那些生活上的鸡毛蒜皮之事,既使你对了他错了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结果并不见得是对方承认你聪明,反而倒是彼此在心上拉开了一段距离,影响了夫妻之情、手足之谊或朋友之间的和睦气氛。
    有些人不但在生活上喜欢分出个是非曲直,而且在做学问时,也会犯讥讽古人的错误,总爱给古人们排个先后,评个高下,谈论中不禁口出狂言,养成不自量力的习气。凡是善于学习的人,对于别人的一点点优势特长都虚心领受,用心揣摸,总把它学到手,哪里有狂妄评判指摘的举动呢?
    所以,不轻率地讥评别人,要紧的是在内心中戒除一个“傲”字,对待朋友、家人、古人都不能过于苛刻,处理事物时要处处留有分寸,看待周围的人时多从好处着眼,只要大是大非不乱,小是小非就不要去深究了。这样天长曰久,在你身边必定会形成和谐顺畅的氛围。
    □不逞口舌之快
    东汉末年有个叫孔融的人,从小就十分聪颖,“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为后世所流传和称道。他非常能言善辩,这一点既给他带来了好处,也给他造成了祸害。
    孔融10岁时,有一天跟随父亲到洛阳去。当时,洛阳城里有个叫李元礼的人很有才华,美誉如曰中天。他于是对父亲说:“我想去见见李元礼先生。”
    孔父大笑道:“多少达官贵人都见不到他,你一个孚L臭未干的小孩子,就不要再痴心妄想了。”
    孔融很不以为然地说:“你只管带我去就行了,我保证一定能够见到他。”
    到了李府门口,孔融对看门的侍者说:“我是李先生的亲戚,烦你进去通报一声。”
    李元礼接见孔融父子之后,大惑不解,便问道:“小先生,你和我是什么亲戚呀?”
    孔融笑着说:“从前,我的先人仲尼(孔子)和您的先人伯阳(老子)有师资之尊,所以我与你是通家之好,赛过寻常邻里。您能说我们不是亲戚吗?”
    小孔融的寥寥数语,令李元礼不禁暗中啧啧称奇,从此对他刮目相看,视为奇才。后来孔融长大后,李元礼力排众议推荐他为京都大学之师,并视之为忘年之友。
    不过,紧接着孔融锋芒太劲的言语,又为他英才多劫的人生埋下了沉重的伏笔,直至最终被曹操无情地贬黜。
    当孔融正在和李元礼谈话时,碰巧太中大夫陈炜前来造访。李元礼的门人将刚才孔融的表现,绘声绘色地告诉了陈炜。陈炜一向老成持重,听后以略带轻视的口吻说:“小时候聪慧的人,长大以后未必如此。”
    孔融立刻反唇相讥道:“想来太中大夫小时候一定是十分聪慧的啦!”
    陈炜顿时唇紫髭翘,无语凝噎。但从此之后,他心中充满了对孔融的厌恶感。故事解读:
    路不能乱走,话不可乱说,否则就会误入歧途,因言招祸。应用之道:
    有一种人,反应快,口才好,心思灵敏,在生活或工作中和人有利益或意见的冲突时,往往能充分发挥辩才,把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