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对冲基金风云录-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米约菏歉鋈宋铮芸说奶热悄樟怂!�

  问题在于杰克得罪的还不止他一人。一个在摩根士丹利做承销经理的家伙认为杰克根本不可理喻,还有一个开投资顾问公司的说他傲慢之极。他的客户曾经被杰克抢走过,所以多半是出于妒忌。长话短说吧,推荐人回来告诉杰克俱乐部没有空缺。过了几年后,杰克又一次请他推荐,那人又例行公事一回,这次的答复仍旧不含糊:没门。现在没有,以后也没有。 

  其实杰克并不那么在乎入不入会。他财大气粗,东海岸的每家高尔夫俱乐部都把他奉若上宾,但他太太憋了一肚子气,到现在还心有不甘。每天她都要开车经过海滨俱乐部,眼巴巴地看着绅士淑女们进进出出。她指责杰克,说是他接电话时的粗鲁态度严重妨碍了孩子们的社交发展。那一段时间,她让杰克的日子过得很悲惨。 

  阿尔特 

  去年冬天,有一次我在佛罗里达和一群做对冲基金的家伙打高尔夫,其中也有阿尔特,一个让我敬重的人物。阿尔特大约55岁,有钱、可爱、直爽。他管理着一只40亿美元的多空头全球股票基金,主要的手法是宏观对冲。他是个说话轻声、心思缜密、自律极严的人。作为投资者,他极度重视分析,对于每一个决定都要前思后想,把一件事所有的影响和后果考虑周全。大家都知道他是个和气、公平的好老板,很少对人发火。事实上,他实在太谨小慎微,让人没法想象他会发怒或对人高声。 

  我对阿尔特的敬畏是因为他开张头一年就惨遭败绩,而竟然幸存了下来。那大约是12年前吧,他开办了自己的基金。那时他的钱不多,是冒着巨大的职业和家庭风险下的决心。他筹到了5 000万美元,在那时不是个小数。可刚一出道,头一年就损失了25%。他预测错了市场大势,在小的方面也不很顺。一半投资人跑掉了,每个人都认为他不可能再翻身。但他咬牙坚持下来,第二年猛赚82%。接下来的10年他带给投资者的复合净回报率是20%,他的基金规模增长到了25亿美元。 

  然后,在2001年他有所下滑,2002年又损?了15%,这回又有一半的资金撤出了。你能想象吗?在这么多年的好年景之后,仅仅两年失手就吓跑了一半资金—更何况考虑到当时的市场大环境,他的损失也不算太惨重。阿尔特卧薪尝胆,在2003年和2004年大获全胜。不用说,逃散的投资人又涌了回来。 

  阿尔特在高尔夫上很下工夫,但他开始打球太晚了。他属于那种非常慢、非常小心的球手,打球前总要先站在那儿试着挥杆四五次。他对待每个球都非常认真,仿佛那是奥古斯塔全美冠军赛的决胜一杆。他甚至开始细心地在电脑上统计所有场次自己的成绩,在打球时也从不因为难打而放弃任何一杆。说实话,我和他打的那次他一开始发挥得挺好。然后,我们来到第14洞,球和球洞距离不算远,但中间隔着个池塘。阿尔特出杆很差,球掉进了水里。他宣布要再拿一只球,然后咬着牙打了出去。球飞向佛罗里达湿闷的天空,然后跌落到距草地20码的池塘里,溅起一片水花。 

  阿尔特直瞪着球落进的那片水面。然后突然攥住球杆不停地往地上戳去,又用它抽打一棵大树,直到把球杆打弯了,最后他用力把坏球杆摔进池塘。他的失态让我们很窘,大家把目光转开,静静地走掉了。在下一个击球点,阿尔特追上了我们,还是什么都不说,脸色阴沉。 

  一轮结束之后,我们决定去吃午饭。阿尔特说:不,谢谢。他还要回球场。在佛罗里达闷人的中午,顶着白花花的太阳,他想要去练习挥杆。吃过饭后,我信步走向球场。草地上空荡荡的,只有阿尔特在远处的那头。这时,阿尔特连打了两个球,球都没飞上天,而是很难看地贴着地皮向前滚去。不知道我在看着他的阿尔特突然陷入另一阵狂怒中,再一次咬牙切齿地在地上猛戳球杆。我赶紧躲开了。 

  我在想阿尔特中了什么邪。他的对冲基金表现很好,家庭生活看起来也风平浪静。他拥有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享受,包括Net Jets公司提供的湾流四型喷气机、一座犹他州的滑雪屋、一幢汉普顿的别墅。我想起几年前有一次,我在一个晚宴上坐在阿尔特的夫人旁边。她告诉我,在他的投资表现不佳时他经常会突然发火,还在睡梦里磨牙。阿尔特非常较真,是个完美主义者,也正是这点把他变成了如此成功的投资家,显然他现在对高尔夫也同样追求完美。 

  或许这是因为高尔夫球技就像投资业绩一样,好坏无法掩饰;又或许是因为做对冲基金的人因为工作的竞争性而变得如此自负。不管原因是什么,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对自己的差点① 耿耿于怀。人们觉得打高尔夫有好处,认为那种冒着损失大把金钱的风险和压力的工作,与在10英尺外推杆入洞或在第18洞打出一个280码的好球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后者可能是考验投资者心态的最好方法。如果一个人能在关键一击时保持冷静、打出好球,那也就证明他具备钢铁般的意志和勇气,而且方法正确。 

  那么,你希望把自己的钱交给什么样的人来管理?是在第18洞仍然出手果断、又帅又酷的家伙,还是即便独自练球也小心翼翼的人?“压力之下的优雅”是海明威对勇气的著名定义。看起来,很多卓越的企业领袖都具备类似的素质。明星企业家们也往往是奥古斯塔、辛内寇克、柏树点② 等地的常客。对于真正入迷的人,还有苏格兰和圣安德鲁斯③ 可去,顺便还能享受一下“王室与先人”④ 的高尚晚宴。 

  高尔夫爱好者们总是坚信:和一个人打一场球比和他做几年生意更容易了解对方的性情。说实话,我觉得这是夸大其词,不过也许我没有发言权,我更爱打网球,还算不上真正的高尔夫迷。我想告诉你们的只是:很多做对冲基金的家伙真的对高尔夫很上心。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他们富到一定程度之后,高尔夫就成了他们生活中除家庭外的头等大事。 

  其实,当你的身家达到5亿美元之后,再赚5亿对你的生活水准和快乐程度已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当然你可以拥有更多的房子、一家更大的基金会、坐G…5旅行,但这些多余的享受只会使你的生活复杂化。大家相信纨绔出膏梁,也知道富人的脑袋最危险。确实,到了一定程度上,财富仅仅表现为账面上的数字。财富的规模是有一个平衡点的,超过这个点太多,它就变成了一种给生活带来麻烦的债务:你遭遇抢劫、妒忌或是绑架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因此,对于很多人来说,在赚到了头一个5亿之后,能够持续提高自己幸福感的唯一方法就是把高尔夫打好(也就是减少差点)。当然了,女儿进哈佛或是儿子玩橄榄球也挺让人开心,但高兴一阵就过去了。我并不是说做对冲基金的人不热爱家庭,而是说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高尔夫可能会成为与投资业绩同等重要的事。 

  要想理解这点,那些不打高尔夫的读者需要明白一件事:高尔夫是一种等级分明的运动。如果你的差点在10以上,虽然不见得会让人耻笑,但基本上你将很难与差点为10或小于10的人平起平坐。当你和他们打球时,就算仍旧可以谈笑风生,但心里却好像总是矮着半截。以此类推,差点为9的人与差点为2或3的人也泾渭分明。不幸的是,降低差点可不是容易事,对于上了岁数的球手尤其如此。你可以请最好的教练,花大把时间练球,买全世界最好的球杆,但这些可能并不能使你的球技有丝毫进步。在这方面,年龄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很多人一过50就永远也?想进步了。 

  一天晚上,我们几个人(包括阿尔特)坐在一起聊这些事。有人说起山姆整个夏天把泰格•;伍兹的挥杆教练包了,山姆是个对冲基金明星和平庸的高尔夫球手。 

  “估计一夏天他得用掉50万。”有人说。 

  “那又怎么样,”提起这个消息的人说,“山姆肯定很乐意花上1 000万美元让自己的差点降下来一点。” 

  我附和道,1 000万对山姆来说不算什么,他做基金时稍一失手,一下午就能亏掉这个数。我又说,测验一个人是不是真的在意自己的差点,就看他愿不愿意拿基金的业绩与此做交换。我打着比方:“假设,现在魔鬼来到你面前,带着一个浮士德式的交易:他可以让你的差点降低5个点,但也要拿走你基金业绩的5个点做交换,你会怎么办?” 

  大家觉得这个问题挺新鲜,而且因为喝了点酒,人人都变得爱思考起来,他们竟然认真地考虑起这个问题。也许他们并没认真,我也不知道。 

  “挺有吸引力,”阿尔特说,“但我不会答应。这对我的投资人太不公平了。” 

  “是啊,”另一个正与差点14搏斗、身家不止5亿的家伙说道,“我的投资人对我可没那么忠心,要是收益少5个点早就全跑了。” 

  “嗯,我是资本受托人,我的业绩是有史可查的,这是我的骄傲。我不想让它失色。” 

  “忘记你的有史可查吧,”一个家伙说,“你以为别人会像欣赏经典进球录像一样整天回顾你的业绩?我的孩子们长大了,老婆顾不上我,我又不想进那些闷死人的慈善董事会,就剩打球了。我会毫不犹豫地接受。” 

  他的答案很符合他的情况。他已经拥有了想要的一切,很多他所拥有的东西他甚至没时间去享受,他也不缺名声。可惜,在这一切以外,他的高尔夫球技还处于丢人的阶段,而且到他这个年龄提高的余地也不大了。他不会有什么机会被邀请去参加“钩眼扣”一类的明星会员赛,被吸纳进奥古斯塔俱乐部也希望渺茫。控制俱乐部的首席执行官们不想把时间浪费在格林尼治的邪恶对冲基金富翁身上。一个单位数的差点可能是他在这个世界上唯一买不到的东西了。 

  一个年轻些的家伙(我听说他打得不错)摇着头。 

  “我可不干,”他说,“我会和魔鬼做相反的交易。虽说我这么爱打高尔夫,他要是能让我每年的业绩提高5个点,我宁愿一辈子不打球。”他的回答也不奇怪:他的业绩还可以,但不稳定,而且他相对来说也没那么有钱。 

  我心想,每个想投资对冲基金的人或许都该听听这番话,了解一下他们的对冲基金经理最在意的是什么。也许我是自作多情吧。 
 
第十五章 人们记得的总是你最近的表现
hexun 2007…05…28 05:03
  如果你在一家大型公司里替共同基金管理资金,就准备好接受精神创伤吧。基金的单位净值和当年盈亏每天都要公布,谁都可以看到,似乎全世界都清楚你是英雄还是狗熊。如果公司营销人员和客户十分在意基金的短期表现,那么,哪怕你再沉着,心情也难免不随着每日净值的波动而上下起伏。替机构投资者管理资金当然也不轻松,但至少用不着每天面对估值的压力。 

  投资组合表现良好时,你觉得自己已炼成金刚不坏之身,驯服了市场这只怪兽,冲破了投资的迷雾。但是,当你在竞赛中落后,而销售人员和客户又对你穷追不舍时,日子会变得十分难过。你搞不清哪里出了差错,因为构建一个投资组合往往涉及三四十个决策。你陷入了低谷,这时候,一个人更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过不了多久,你就变得灰心丧气,开始自我怀疑。这样的低谷可能持续6个月、18个月,甚至许多年。 

  并非人人都能忍受管理资金的折磨 

  业绩是一杯醉人的鸡尾酒(说毒酒也许更合适),由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沮丧调成,喝下去可不那么轻松。一次漂亮的表现之后,你会有些飘飘然,暗自踌躇满志,甚至目中无人;而一次糟糕的表演又会把你的信心击个粉碎。在摩根士丹利时,我曾经提拔过一个家伙,让他独自负责一只基金。那人大约40岁,很聪明,以前担任分析师和与他人共管基金时表现十分出色。我知道,他心里一直期盼着有朝一日能独立管理基金。从资历和背景看,他完全胜任这项工作。更让人满意的是,他很善于自我调节、婚姻幸福、自信而沉稳,这些性格特征都让人放心。虽说一个人若是消化不良或得了抑郁症也有可能成为伟大的基金经理,但如果有选择,我还是更喜欢哈克贝里•;芬① 。 

  可惜,这个我如此精心挑选出来的家伙刚开始独立运营基金就出师不利。不知是他运气欠佳,还是我看人不准—也许他根本不具备我期望中的那种才华。总之,头一年,他管理的基金就在同类基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