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宏观经济学-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答案显而易见,仍然有效。国际价值的比率必须背离其国内价值的比率。为什么?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看来首先必须琢磨一下,按照李嘉图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什么国内商品交换,必然是等量劳动相交换?它是依据什么前提?通过什么机制?   
    让我们设想,李嘉图所说的葡萄牙与英国是指某个国家            634   
    。   
    816。现代西方经济学   
    的甲地与乙地。在这场合,劳动价值所说的酒与布的相对价值决定于各自生产所费社会必要劳动的比率,是通过两个环节两种竞争实现的。首先是两个地区,即甲地与乙地的酒和布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由于酒和布的生产成本,甲地都低于乙地,因而竞争的结果,两种产品都将在甲地生产。这个推论暗含两个前提,一是原来在乙地生产的酒和布的产量都可以在甲地以较低的(即甲地原有的)成本被生产出来;二是甲地代替乙地生产出来的酒和布,由于是在一个国家内,使用相同的货币①,像这两种产品原来在乙地生产一样,也能够找到相应的购买者②。其次一个环节和竞争是在甲地的酒与布的生产者之间进行,这时,只要一桶酒的卖价大于80G,酒的生产的超额利润吸引资源从布的生产流向酒的生产,由此引起酒的市场价格下跌,而布的市场价格上升,一直到酒与布的市场价格比率恰好等于各自的社会的必要劳动的比率为止。到达这一状态(即瓦尔拉的一般均衡)的机制和条件是:鉴于用货币表现的酒的供给(酒的产销量×价格)所形成的参预酒的生产的人们的收入(假设为40G)   
    形成了酒和布的需   
    ①更确切地说,不同的货币并不是原因,因为在国际贸易中,形式上不同的货币,也是换算成相同的货币来结算的,所以真正的原因是,购买的手段总是来自生产形成的收入,在国内,这种收入可以分配使用于不同产品,见下面说明。   
    ②假如乙地的土地劳动与资本等生产资所产酒和布,虽然成本高于甲地,也是该国所必需的,即甲乙两地都生产两种产品,但酒与布的市场价值取决于各自所费劳动的加权平均数,因而每一种产品的市场价值大于甲地产品的劳动成本而小于乙地的劳动成本。            635   
    现代西方经济学。   
    916。   
    求,用货币表现的布的供给(布的产销量×价格)形成的参预布的生产的人们的收入(设为60G)形成了对酒和布的需求。   
    因此,总供给等于总需求以及酒与布各自的供求平衡,从而酒与布的市场价格等于各自的市场价值,所需条件是:两种生产源泉形成的收入总和(10G)所形成的对酒与布各自需求的总和(酒40G+布60G)   
    ,恰好等于以货币表现的酒与布的供给。或者换一种说法,酒与布的生产所费劳动(收入的源泉)在酒与布之间的配置比例,恰好等于人们的收入用于个人消费时在两种产品之间的分配比例。   
    “要使商品相互交换的价格接近于符合它们的价值,只需要:……这些商品是双方按照大体符合彼此需要的数量来生产的”   
    ①。   
    现在考察在国家之间的商品交换中上述环节出现了什么根本不同之处。首先,让我们设想在英国使用的资本和劳动可以转移到葡国,以致布与酒都将在葡国生产。这不仅对英国资本家有利,对英国消费者也是有利的,因为酒和布都可以用比英国更低的成本生产出来②。   
    但是,现在进行交换的经济主体是两个国家了。由此产生的与国内商品交换的关键性差别是,在这场合,在葡萄牙生产的酒和布要能够出口到英国,必须有在英国生产的产品出口到葡国。就是说,在考察国际贸易问题的时候,两种贸易商品,必须分别作为两个国   
    ①《资本论》第3卷,第193页。   
    ②这对葡萄牙来说也是有利的。因为英国资本(原材料、设备、技术)之所以能够输入葡国,一定是由于葡国缺乏与劳动配套的资本。葡国利用外资,解决了失业问题,增加了生产,提高了人民的生活。            636   
    。   
    026。现代西方经济学   
    家各自所要出口的产品,这种出口品同时又相互形成对方出口品的需求。   
    由此可见,李嘉图所说的资本不能自由流动,并不是指他所说的英国人的资本不能或不愿在葡国加以使用,甚至并不意味着英国的劳动力不能被用于在葡国进行生产活动,而是指所考察的互相交换的两种产品,必须分别作为两个国家的产品被生产出来。而在一个国家内,即使酒和布都在甲地生产,产品的销路同分别在甲乙两地生产一样,不会出现问题,因为两种产品的生产形成的人们的收入不仅是同一种货币,并且可以把他们的收入分别用于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产品。   
    一旦假定酒与布必须是分别作为两个国家生产出来的出口品,并作为支付进口商品的支付手段以后,为什么酒与布的国际价值或交换比率,必须与各自的劳动耗费相背离上边作了回答:假如交换比率等于各自的劳动耗费比率,贸易国的一方将一无所获,因而贸易不可能进行。   
    事后看来,我在上边用了这么多篇幅作出的解释,是任何人可以想得到的日常经济生活中的简单的常识。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的重要意义在于,他在斯密绝对优势说基础上揭示了乍一看来贸易无法进行的事实,论证了在所述比较成本前提下,英葡两国实行国际分工,开展贸易,贸易国双方都将从贸易中得益。   
    三、李嘉图国际价值理论“违背”劳动价值论?   
    如上论述,李嘉图在《原理》第七章提出比较成本前提下的贸易型式理论时,还明确指出,支配国际价值的法则,不            637   
    现代西方经济学。   
    126。   
    同于他本人在《原理》一书前六章反复阐明的支配国内价值的法则。   
    由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中普遍流行一种观点,即认为,李嘉图国际价值理论虽然用投入劳动来决定价值,却又断言国际贸易是不等量劳动相交换,因而是背离了马克思的等量劳动相交换的价值规律,是李嘉图国际易理论的一大“缺陷”。由此引申出了一个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之间长期讨论的问题,即,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是什么?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是不是必需是等量劳动相交换?至于断言李嘉图国际价值理论存在着“缺陷”   
    因而是非马克思主义的论据,大体上有两点,其一,认为李嘉图的论点是以货币数量说为其理论基础的,其二,是用供求价值论来论证国际价值的,而这两点是马克思所批判的。   
    另一方面,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们完全肯定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和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说,但批判李嘉图把国际价值量的大小,唯一地取决于劳动成本(工资成本)   
    ,而略去了任何生产不可或缺的资本及其利润。   
    关于这个问题,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错误,完全等同于劳动价值论与生产费价值论的不同观点,限于篇幅,请读者参见本书上册有关论述①。   
    现在讨论,李嘉图的国际价值理论是否“违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1。   
    马克思(包括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的逻辑内涵包括   
    ①也可参见宋承先《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初探》(上、中、下)   
    ,载《世界经济文汇》1984年第1期第2期和第3期。            638   
    。   
    26。现代西方经济学   
    三个基本点:(1)价值的本质(或实体)来自人的劳动活动所耗费的劳动量:(2)价值量取决于商品体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包括劳动者在生产该商品时所创造的价值的活劳动,加上物化于生产资料中并转移到所产商品中的物化劳动;(3)   
    由活劳动加上物化劳动所决定的价值量(如10G)   
    分。   
    解为工资(70。G)   
    与利润(包括利息地租和企业利润等非劳动收入)   
    (30G)   
    ,其中,工资一项由决定工资的规律,即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所决定(李嘉图则是维持工人及其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及其价值所决定)   
    ,而利润一项,则是作为已知的价值量扣除工资以后的余额即剩余价值所决定。而按照资产阶级生产费价值论,价值量是由已知的工资和利润相加之和所。。。   
    构成,并且假定工资代表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利润代表资本“创造”的价值。   
    2。李嘉图在1810年前后,正是从当时论争的英国“谷物法”的存废问题这一现实问题出发,着手研究资本主义三大阶级收入即工资利润和地租的分配份额问题,进入研究价值问题的,按照当时流行的包括萨伊和亚当。斯密的生产费价值论,价值是由工资利润之和构成,由此的必然推论是,工资提高,商品价值必然相应增加。但逻辑思维十分严密的李嘉图在构思中发现,生产费价值论不仅在逻辑推理中有互为因果循环推理的毛病,而且他必需论证的是,货币工资的增加取决于生活资料的昂贵,由此引起货币地租和实物地租的增加,而利润则随着货币工资增加相应地减少。这样,大约            639   
    现代西方经济学。   
    326。   
    在1815年,李嘉图在马克思以前形成了上述劳动价值论逻辑内涵的三个基本点,然后于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的前六章阐述了劳动价值论的要点以后,在第七章《论对外贸易物》中突出强调两点:(1)   
    “对外贸易的扩张虽然大大有利于一国商品总量的增长,从而使享受品总量增加,但却不会直接增加一国的价值总额”   
    ①;(2)   
    “在本书中,我始终力图证明的是:工资不跌落,利润率就决不会提高;而工资则除非用它来购买的各种必需品的价格跌落,否则决不会持久地跌落”   
    ②。   
    (3)对此,马克思所作评论完全和李嘉图自己的思路完全一样:“小册子的作者接受了李嘉图的对外贸易学说。   
    在李嘉图的著作中,这一学说只是用来证明他的价值理论,或者。。。。   
    这一学说和价值理论并不矛盾“   
    ③。   
    我们知道,任何理论命题,总是以一定假定作为前提,合乎逻辑推理的原则推导出来的。   
    因此,一种理论是否正确,除了必须合乎逻辑以外,唯一检验的标唯是,是否合乎事实。   
    国内商品交换的规律是等量劳动相交换这个科学论断是以自由竞争包括劳动和生产资料可以在不同行业之间自由流动为前提的,如果假定某种商品的生产和供给具有一定程度的垄断   
    ①李嘉图《原理》中译本第108页。   
    ②同上,第111页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册,第277页。着重点为原文所有。            640   
    。   
    426。现代西方经济学   
    性;或者假定存在自由竞争,从而以平均利润率为前提,并且假定相交换的产品的资本有机构成不同,或(和)资本的流通速度不同,那末,再坚持等量劳动交换,就反而是错误了。为什么?结论所依据的前提改变了。同样,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关键性不同之处,正如李嘉图已经突出地强调指出,资本和劳动在不同国家之间不能移动,为什么国际贸易中贸易品的国阶价值也必需同国内贸易一样等量劳动相交换才是符合劳动价值论?   
    3。   
    在国内贸易中,决定商品相对价值(交换比率)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各个行业(产品)不同的劳动强度以及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差别,必须换算为共同的计量单位,才能进行数量间的比较,这是经济分析不言而喻的常识。   
    同样,当把贸易品所费劳动量的多少进行国际比较时,同一产品(例如酒)   
    必须按照世界平均劳动强度作为计量单位进行折算。   
    例如假定英国的劳动强度就代表世界平均劳动强度,当把葡国生产的酒的劳动耗费与英国进行比较时,假定(比如说)葡国的劳动强度比世界平均劳动强度大13,则李嘉图表列葡P国的80小时,在葡国的劳动时间实际上应是60小时。这是因为,按照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规定,较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