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决定你未来15年的世界 下一轮全球趋势-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危蔷哂幸鸺然炻业氖澜缧孕вΑ:宋淇植溃绕涫欠⑸谥忻懒焦暮宋淇植溃绻鱿郑嵩谝欢问奔淠诖蠓跎俟拭骋子牒M馔蹲剩⑶以诟な奔淠冢崛嗣窍碛械恼巍⒕米杂伞C拦仪楸ㄎ被幔∟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对2020年的世界前景做过展望,他们警告说,“欧美城市遭受恐怖袭击,成千上万人民失去生命”,势必导致政府严厉控制“资本、商品、人员及技术流动,因而造成经济停滞”。类似地,沙特阿拉伯政权瓦解,特别是政权落入###激进分子手中,世界经济必将因此陷入长期下跌。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爆发,世界贸易与国际旅行一度中断几年时间,如果全球范围内再次爆发致命瘟疫,结果也是一样。谢天谢地,这些可怕情形离我们依然遥远。而且,同样不可预知的其他变数——比如,新兴廉价清洁能源技术——可以加速、深化全球化进程。不管怎样,只要我们假定未来不是绝对不可预知,那么至少在今后二三十年之内,市场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技术全球化还会继续保持各自的发展趋势,结果就是全球化的基本进程还会一路推进。

第三章 全球化的两极:中国与美国 中国(1)

    仅仅在一代人的历史跨度内,全球化如何帮助一个经济十分落后的国家真正迸发经济发展的勃勃生机,中国就是独一无二的最佳实例。除了需要具备庞大的人力与金融资源,显然还需要持之以恒的举国努力,实施自身变革,以适应全球化的各种要求,同时还要具备威权体制,愿意承担转型期间给广大国民带来的艰难困苦。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经济发展极具活力的国家,但仍然不是一个真正的经济强国。过去15年,中国经济规模增长了两倍还多(扣除物价上涨因素),最近5年的增幅就超过55%。未来10~15年,中国经济规模及其全球影响力都会继续扩大。然而,到2020年,中国仍然会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高速发展的激进战略也会带来巨大压力,制约经济进步的高度与广度。

就在20年前,中国还是世界经济舞台上的一个边缘角色,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经济优势建立在劳力与资本这两个基本经济要素的基础上。中国的劳力规模世界第一,不过中国真正的劳力优势在于工人工资水平仍然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其技能毫不逊色。此外,中国居民的储蓄率很高,私营企业盈利的留存比例也很高,以至于总体储蓄率高达40%,这就奠定了大规模改进公共设施的财政基础,也为领导人决心保护或慢慢退出国有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而且,中国对美国这个最大市场的大量出口也一样有赖于高额储蓄的有力支持。

对中国经济的非凡成就而言,最为重要的资本不是来自国内储蓄,而是来自世界一流的西方公司。就在二三十年前,中国还没有引进西方投资,也不具备这方面的经验,那时的经济发展十分落后。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早期开始,中国领导人利用低薪劳工规模庞大、社会纪律普遍遵守、国内市场前景广阔、设备进口绝不欠账、特殊补贴与税收优惠大量存在等有利条件,成功吸引了大约8 500亿美元的海外直接投资,这些投资主要集中在现代制造业领域。如今,只有美国和英国仍然允许增加海外直接投资,而在上个世纪,他们的海外投资规模不断积累,日趋庞大。单是2002~2005几年时间,中国(包括香港)就吸引了大约3 330亿美元新增海外直接投资——与美国同期吸引外资数量相当,高于德国、法国与日本的总和。20年前,中国几乎没有一家外资企业,如今,在中国的外资制造企业所占份额已经与欧盟相当,高于美国。几乎就在一夜之间,中国迅速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工场之一,这就是何以实现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过去20多年来,所有这些海外投资使得中国具备了经济发展速度超越任何其他国家的能力,除了美国、德国和日本,中国每年的生产总额已经超过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几年之内,中国的GDP就会超过德国,根本不用等到下一个10年结束,日本也一样会被超过。20年前,世界上几乎没有什么人会买中国工厂的产品,好像不知道从打开哪个市场开始,中国一跃成为一个贸易大国。如今,位于中国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大量行销世界各地,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出口国,仅次于美国、德国,而领先于日本。数字足以说明问题:20年前,中国出口额不到370亿美元,主要是向朝鲜和苏联出口简单产品及日用品。到2006年,中国产品几乎可以出口到全世界每一个国家,出口总额达到8 100亿美元,除了前10个国家,高于全世界所有其他国家的经济总和。

第三章 全球化的两极:中国与美国 中国(2)

    类似于美国,而不同于其他各国,中国已经成为对世界所有主要经济体都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中国对全球经济的重要性建立在庞大的经济规模和极快的增长速度的基础上,通过出口、资本及其吸引的海外投资传递出去。对亚洲大部分地区而言,中国经济明显成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许多方面,经济影响力超过美国。中国有2/3的海外直接投资来自台湾、日本、韩国与香港,中国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进口贸易也是当地出口最重要的推动因素,进口贸易的主要形式是引进零部件,在中国完成组装。

环顾全球,中国如今差不多已经成为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关键贸易伙伴。中国是日本的最大贸易伙伴,而在另一个半球,中国仅次于美国,已经成为欧盟、加拿大及墨西哥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最大进口来源地除了临近的加拿大,就是中国,中国也是排名第四的美国出口目的地。

尽管贸易能力十分强大,但是中国与其贸易伙伴的经济情况根本不同,就是与那些发展中大国相比,也是如此。中国2006年商品与服务产值达到2。7万亿,经济规模无疑十分庞大。但是,考虑到13亿人口这个因素,中国人仍然十分贫穷:按照现行美元汇率计算,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世界排名不在前10,也不在前50,而是排在第128位,落后于斯威士兰、萨尔瓦多和汤加。经济学家们所谓的“购买力当量”,相对于生活成本而对各国居民收入加以调整,即使按照这种方法计算,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仍然排在全世界第107位,落后于###、伯利兹、乌克兰等国。再加上中国家庭微薄收入的25%以上用于储蓄,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生活质量就会更低。大部分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只是略好于10年之前,落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亿万人民的平均水平。也有几百万中国家庭,因为户主掌握较高技能,在沿海城市拥有一份不错的工作,能够过上中国版的中产阶级生活。但是,这个比例不会高于全国人口的1%。在广阔的中西部内陆地区,一半以上的农民生活在令人绝望的贫困之中,像其他大国的情况一样,成为残酷无情的经济不均衡的输家。

躲在影响深远的经济不均衡背后的,正是中国现代化独一无二的实现方法。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毕其功于一役。但是,为了适应全球化的要求,中国采用的发展方式,不但会让国民在今后很长时间内继续贫困,而且,未来10年,也会产生可怕的经济压力与经济畸变,最终带来严重问题。为了支持工业现代化,中国家庭丧失了免费医疗保险,这种情形还能持续多久?只要国有银行仍然还要贷款支持经营粗放、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中国领导人如何促进大批有竞争力的本土企业不断涌现?

中国的经济成功完全依赖全球化实现,这与所有主要国家的经济发展路线形成鲜明对比。美国、日本、欧洲各国以及亚洲四小龙,经济建设都只有一个途径,主要就是依靠自身发展,历时许许多多个十年才告完成。在整个19世纪以及20世纪大部分时间,即使国与国之间的商品贸易额日趋庞大,但是由于经常受到高额关税壁垒的阻隔,海外投资只能困守本国,新兴技术也多局限于其所发源的某个行业,很难参与海外竞争。根据各国独有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行为习惯、传统规范以及法律制度的不同特点,美国、德国、日本甚至韩国,都是花了几十年时间才寻找到最适合本国的工商业发展路线。经过大规模的反复试验——这是市场发挥作用的通常方式——各国逐步整合了本国的政治、社会制度与设施,包括公路网络、卫生体系与法定权利、司法执行等内容,以此帮助建立企业融资所需要的资本市场,发展产业工人形成生产力所需要的教育体系,提供整个社会有效运行所需要的公共产品。无论哪个国家,实现这些目标都需要很长时间,有时甚至长达几个世纪,因为直至找到满足本国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的办法之前,谁也不知道现成答案。上述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各国创造的发展经验与国民财富在国民经济的不同部门之间、在居民构成的不同阶层之间传播扩散十分缓慢,因此,除了中国,其他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都是伴随着中产阶级的逐步崛起而完成的。

第三章 全球化的两极:中国与美国 中国(3)

    唯独中国的飞速进步不能归功于这种正常而缓慢的经济发展,而应该归功于一系列震撼人心的政治决策。在这个方面,严格说来,中国的最大优势不是经济,而是政治。中国一直保持威权体制,领导层拥有强大的政治权力和决策能力,也能得到社会的普遍拥护,这在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是难以想象的。这种独一无二的威权体制,为中国提供了大国之中绝无仅有的政治能力与社会纪律,不管现代化进程将会颠覆亿万百姓的正常生活,还是会产生能量强大的利益集团,中国都可以推动现代化进程一路猛进。

1978年在北京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现代化迈出了决定性的第一步。此前,中国与统治社会主义阵营的苏联进行了长达10年的痛苦争执,本身也刚刚从文化大革命的混乱状态走出。随着中美关系重新走向缓和,邓小平宣布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改革开放以放松粮价控制、允许农民创办小型企业开始。日本研究当代中国的著名历史学家国分良成指出,从那一刻开始,中国向西方市场机制迈出的每一步,都是中国领导人战略决策的一个组成部分,目标就是远离苏联领导的共产主义运动的失败结果,维护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合法性,途径就是推动经济增长,进而增强国家实力。从一开始,中国试探性地引进资本主义,根本就是一项政治决策。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取得的每一个重大进展都遵循这个模式。最早采取的改革措施没有转向,原因就是中国农业逐步实现了从土地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进化发展的转变,或者因为由承包人组成的中产阶层正在广大穷乡僻壤萌芽、形成。这是高层决策的结果,为的是提高农村生产力,由此导致数以千万计的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小型乡镇企业,为国有企业提供有力补充。随着中南海领导层颁布一系列法令,约有一亿农民失去土地,10年之内,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又转移到生产力水平更高的其他经济领域。任何其他国家此前经历的类似进程,都是通过经济正常发展的自然推动而实现的,花了几代人的时间才告完成。

10多年后,苏联解体,一系列更加激进的政令得以发布,中国经济的核心力量发生深刻变化,自此执政党徒有共产主义之名。为给私营企业开辟国内新兴市场,###开始从服装、家具、玩具、家电等政治重要性较低的行业领域撤出资本。中国甚至采取了更具革命性的措施,向国际贸易和外商投资开放这些行业,第一次允许老百姓从乡村迁移到城镇,为外资企业的劳工需求提供了大批生力军。借助上述法令的力量——以及凭着很快成为全球最大市场之一的美好前景,吸引西方跨国公司急切进入中国,占领一席之地——中国并不只是简单地把自己发展成为西方公司不可抵挡的巨大诱惑。根据中国领导人的要求,最初转移到中国的西方技术只能出现在合资企业,以此掌控发展进程,从而迫使那些全世界最富有、最老练的西方公司成为中国下一代经理人与企业家的培训基地。在正常经济发展过程中,这是另一个需要几代人才能完成的发展阶段。

如果没有当代全球化,这种战略的实施及其导致的结果都是无法想象的。中国的巨大进步差不多全部来自美国、欧洲及亚洲其他地区的资本、技术和企业经验的输入。结果就是,今日中国几乎任何现代化的先进事物,不是为外国所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