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讲到人际交往,中国人最讲究“与人为善”了,中国人讲究人际交往中的“善”,这其中也有老子的智慧积淀在其中。老子在人际交往中最讲究“善”的智慧了,在这方面有相当多的论述。如果把这些智慧串连起来,就是老子留给我们的人际交往中“善”的智慧链,对于现代交际非常有价值。这里我谈四个问题。
“善”字智慧果
我们的观众一定很熟悉老子说过这样的话:“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第2章)“已”字,有的本子作“矣”,“已”通“矣”;恶,指丑。这是说,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么也就知道丑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么也就知道不善了。老子揭示了两大问题:一是美和丑(恶)的问题,美是正面,丑(恶)是反面;一是善和不善的问题,善是正面,不善是反面。但是两者又是互相依存的,没有一方,也就没有另外的一方。
确实,在老子看来人际交往中有道,有大道。那个道、大道中很关键的一个方面就是“善”。老子很喜欢讲这个“善”字,《老子》一书中,我们随便翻看一下就会发现,老子好多地方都用“善”这个字。
那么什么是“善”?中国的文化很厉害很深厚,以前大学问家都讲究读书先从认识字开始,大家说这不是废话吗?不是,这里的道道很深,这不是像小孩子那样认字,而是深刻地了解这个字的结构来历,文化的内涵,以及它的历史积淀。
《老子》只有五千字,但是“善”这个字以及“善”的理念,在书中频频出现,这就该引起我们的充分注意了。那么“善”字里有什么道道?我们先来看这个字的结构。“善”这个字的上面是一个“羊”字,有“羊”在,就大有文章了。这是为什么?
中国人对于羊十分审美,羊被看作吉祥的、美好的。大家可以想想有羊的字,比如“美”字,一想就出来了,字里不就是有羊嘛!美和羊就有关系。不过很有争论,有的说是“羊、大”为美,有的说是“羊、人”为美等,但是我想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先民对羊的审美是其中一个很关键的构成要素。
你看,羊的样子特别温顺,羊的颜色特别洁白,羊特别能够合群。所以那个“群”字里就有羊,就这样根据羊的特性造出来的。狗就不行,所以有句话叫“狗咬狗”,人们从来不说“羊咬羊”,所以“独”字就是根据狗的特性造出来的,不就是用上了那个反犬旁了吗?你看汉字里面的学问还真得很多!
大家再想一想,羊的肉特别鲜美,一说到吃火锅,涮羊肉,大家嘴里就会有美滋滋的味道。另外,羊的皮可以御寒,还有它的毛有用,现在大家都穿羊毛衫。还有啊,我们的古人真了不起,观察、联想特别有意思,小羊羔吃奶的时候是跪着吃妈妈的奶的。人们一看,心里很触动,这多孝顺,多有情意,多有道义啊!这里的内涵太深长了,所以大家想那个“义”字,繁体字作“义”,里面有“羊”啊!人们常常说“狼子野心”,从来不说“羊子野心”,就是羊没有野心,而是善良之心啊!
我们的祖先发现羊不仅有外美,还有内美,就把羊看作吉祥物,看作有仁、有礼、有义、有美的吉祥物。你看汉代的字典《说文解字》上就这么讲的:“善,吉也。”善就是吉利,就是吉祥。一到羊年,大家写贺辞“吉祥”,有的人写成“吉羊”,没错!相反显得很有文化底蕴,因为我们的祖先就这样写的,因为“羊”字也用为吉祥的“祥”字!
所以“善”,有吉祥的意思,还有妥善、好好的意思,有成功、成事的意思,还有善良、品德好的意思,还有善于的意思,等等。
我们会豁然开朗了,明白为什么老子特别喜欢用“善”字,为什么老子讲人际关系时处处强调“善”。我们可以初步体会到:呵,老子是让我们在交往中处处能够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处处要用“善”去处理人际关系,要善始还要善终,最后要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获得“善”的结果,那就是吉利,吉祥,大吉大利啊!当然这是初尝老子的智慧果,下面还要深入地谈。
处理关系重视“善”
我们现在来看看《老子》说的“善”的理念,解读一下其中的智慧。我们这里选择几条重要的说说。
第一条,人际交往要从善出发。
老子教导人们,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第2章)在善与不善上面,老子当然要人们追求的是正面。老子说的是很有哲理的,无论在历史还是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就是这样,除了智力上有障碍的,人人都不会太傻,都分得清什么是善的、什么是不善的。
因此在人际交往中,人啊人你不要自作聪明,使坏,作弄人,骗人,害人,损人,因为对方就算是最笨的人上过几次当,受过几次骗,都会觉醒过来,因此在人际交往中你一定要从“善”出发。
比如大家知道的那个《卖拐》的小品引人大笑,大笑以后,还可以反思一番。先是巧舌如簧地卖了拐,再是天花乱坠地卖了轮椅,再到后来行骗就麻烦了,因为人都不是傻子,而你要骗人又得挖空心思,还只是为了那么一点蝇头小利,那活得多累,多没有意义啊。这个小品很有生活气息,今天类似这样的“不善”之事、“不善”之人太多了。这个小品也很耐看,因为在深层就有人际交往的一些道道在启发你。
你再看商家们,有卖大头奶粉的,有卖死母猪肉的,有卖死母猪肉做的肉松的,还有卖含苏丹红调料的,等等。你自己以为高明,善于“骗”,但是“不善”终究会被识破。在商家与顾客的人际交往上,你的“不善”必定会被识破的,会应验老子的话,天下都会知道什么是“不善”,到时候就是恶有恶报了。
第二条,人际交往要善于付出。
老子说:“夫唯道善贷且成。”(第41章)“贷”就是施予、给予;“善贷”就是善于施予、给予。“成”就是成就。这是老子的大智慧,人际交往之道也要善于施予,善于付出,善于成就别人,因为道就是善于施予而成就万物的。当然在成就别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今天我们说人际交往中的双赢,就是这一理念与智慧的延伸。
帛书乙本作“夫唯道善始且善成”,如果照这样来解读,那么我们又可以学到人际关系的又一智慧,即与他人交往中要“善始且善成”。
第三条,人际交往要善言、行、数、闭、结。
在《老子》第27章中,老子说了很多的“善”,如果我们能悉心体会,巧妙运用到人际交往中去,是可以增加很多的智慧的。
老子说:“善言,无瑕谪。”(第27章)谪,是指责、指摘的意思。这是说,人际交往中要善于说话,没有差错让别人指责。这句话也有人认为要善于“行不言之教”。
老子说:“善行,无辙迹。”(第27章)这是说,善于走路的,不留下痕迹。这可能包含有古人对于行走的一种理想。有个古代例子,《庄子》里传说他能乘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十五天后回来。这不是“善行,无辙迹”了吗?今天我们实现了,大家坐飞机不就是这样的情况吗?如果我们演绎开去,那么在人际交往中也要善于处于无阻无碍中,就像乘风而行,飘然洒脱,不留下败迹。比如我们要攻打一个城市,把人际关系搞好了,双方和谐了,不开炮打仗了,那个城市完好无损地解放了,不就是“善行,无辙迹”?
老子又说:“善数,不用筹策。”(第27章)老子说,善于计算的,不用筹码。难道不是吗?在人际交往中,有的东西不是筹策能算得清楚的,比如友谊、恩情、亲情你能用计算机算得出来吗?只有心,才算得明白。
老子说:“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第27章)这是说,善于关闭的,没有用门闩,却谁也打不开。你看,比如今天宾馆里的自动大门,人来了就开,人走了就关,不用门闩,关得紧紧的,不就是这样吗?当然这大约是老子当时想象不出来的。如果演绎至人际关系的紧密上来,那就像这样,虽看不到像门闩一样的东西,但是别人开不了,拆不开。
老子又说:“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第27章)老子说,善于打结的,没有用绳索,却谁都解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没有一条有形的绳子来拴在一起,但是让别人怎么也解不开来。当然,这是我自己的一些体会和演绎,各人还可以有各人的会心之处。
第四条,要“袭明”,善救人、救物。
细心的人会发现,这些都是《老子》第27章里的话。这一章特别有意思,都是讲的“善”。最后老子又说了一段话,精辟得很:“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第27章)
老子说,因此圣人总是常常善于救助人,而不抛弃别人;常常善于救助万物,所以不废弃万物。这就是“袭明”。什么叫“袭明”?解读者说法不一,有的说“袭”是承袭,有保持或含藏的意思,“明”是指了解道的智慧。“袭明”就是含藏着“明”,翻译成“保持明境”。(陈鼓应著《老子注译及评介》)有的说“袭”是二重的意思,“袭明”是两方面光明。我认为,“袭明”可以解读为承袭道而带来的明智、智慧。
大家觉得,这是太理想化了,当今还有这样的人吗?其实当代依然很多。我从媒体的报道中就获得很多这方面的信息,比如遇到天灾大家就纷纷慷慨解囊,比如有的人真诚地帮助患了艾滋病的孩子上学读书,有的自己收入不高但收养了许多孤儿,等等。
我们再来举个当代人的例子,今天大家如果到许多学校去,常看到以田家炳先生(1919-)的名字来命名的大楼、活动中心等。这是怎么回事呢?
田家炳是香港著名的实业家,是田氏化工厂有限公司、田氏塑胶厂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还是著名的大慈善家。他干实业以“德、诚、信”为本,取得了大成就,被称誉为“香港人造革大王”,拥有实力雄厚的“田氏王国”。他的人生也是积小善而至于大善的大成功,称誉为当代的大慈善家。我们如果用老子“善”的理念来解读,那么很有启发。
田家炳在积累了大量财富以后,于1982年在香港注册“田家炳基金会”,拿出自己全部资产的80%,累计捐出资金超过10亿元,致力于推动中国的教育、医疗、卫生、文娱、交通等公益事业。比如他十分关心中国的教育事业,他说,“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能繁荣昌盛,先进的科学是最大的推动力,而科技的进步,实有赖于普及教育。”在香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幼儿园、小学、中学、青少年活动中心多所,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教育学院、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岭南学院他都曾有巨额捐款。在台湾,他捐出5000万设立“田家炳文教基金会”,推动当地文化教育事业。在英国伦敦剑桥东亚科学历史图书馆,他捐赠200万港币兴建田家炳堂。在中国大陆的各省、市、自治区均有独资和捐资襄建的项目。这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不容易!
老子说:“夫唯道善贷且成。”(第41章)大家想,田家炳不就是遵循“善”道而行吗?不就是从“善”出发,而达到“成”的吗?不正因为有一颗善心,便有如此多的善举吗?在如此多的善举中,他又善于一次一次付出,而且是巨额付出,但是他却深刻地体味到“施比受更有福”。
他的一些细节也感动人,其子田定说:“我爸爸非常克己,生活简单得令人难以置信,他对物质不但不追求,甚至还刻意防止物质对他的引诱。”据说,每月用钱不超过三千,这在香港是低限生活了。一双皮鞋穿了十年,袜子补了又补。1997年受到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以后,为了信守捐资助学的诺言,不顾香港地产低潮,毅然将自己居住了37年的花园洋房,以5600万元卖掉,而转租了130平方米的公寓房。田家炳先生说:“这5600万元的买价,足以资助20所中学,看到一幢幢教学大楼的兴建,听到万千学子的朗朗悦耳的读书声,我觉得经济效益应比自己住好上几十倍,精神上的享受也比物质上的享受要好得多。”从这些细节中,我们又可以读到他的诸多的“善”。
一是,听到他的言说,马上可以知道这是“善言”。他还说过与实践过自己和前人的许多人生的“美言”、“善言”,比如“宁可实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