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管理]大前研一:无国界的世界-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就是我专门写作此书论述“即战力”的原因。       
   
   
30岁成功,40岁退休(1)         
   
  因工作的缘故,每年我都会前往多个国家。我发现,虽然世界广阔,但像日本职员这样因缺乏危机感而逍遥自在的人还真是少有。     
  虽然人类社会早已进入实力至上主义时代,但几乎所有的日本人无论在学校还是公司,都在以不同的方式乘坐着“自动电梯”。此前,这部“电梯”无一例外地在人们四五十岁的时候,将他们输送到课长或是部长的位置。这种看似理所当然的进程,最近却因失业率的上升与企业业绩的普遍恶化而被打乱。也正因此,在这个“万事讲究平均”的国度,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了“出人头地”与“丧家之犬”的概念。     
  也许有人会说我有些鸡蛋里挑骨头。然而,如果我们将这种“坐电梯式”的个人发展方式放在全世界的范围内来看,就会轻而易举地发现它的荒谬所在。     
  例如,在美国,没有一个人会幼稚地认为只要进入一个好公司,就可以等着天上掉馅饼,过上好日子。美国人的常识是,在20多岁的时候考入名牌大学,首先拿到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尽可能地出入于各种社会精英人士的聚会,努力向周围的人推销自己。那么,他们为什么会尚在如此年轻的时候就表现得这样积极呢?     
  优秀的商务人士在30岁左右就应该成为某个企业的总经理或董事长,否则到40岁都未必能够成功——这就是美国商界通行的成功标准。     
  那正是因为美国的商务人士都将而立之年视做其获得成功的最终阶段的缘故。在35岁的时候成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40岁的时候将自己的公司转手获利,就此引退,在加勒比海的沙滩上享受人生。实现这样的美国梦,是绝大多数美国商务人士的终极目标。     
  而据我的观察,美国的商务人士的确有许多都在30岁左右达至成功的境地。优秀的商务人士在30岁左右就应该成为某个企业的总经理或董事长,否则到40岁都未必能够成功——这就是美国商界通行的成功标准。最近,德国似乎也受到了这种影响,众多商务人士为了尽可能早地在德国乃至海外取得成功,而掀起了学习工商管理知识与提高英语水平的热潮。     
  在这一点上表现更为突出的是印度。设若相扑可以被称为日本的“国技”的话,那么印度人最值得骄傲的东西则是“学习”——不断汲取各方面的知识以完善自身。这是因为,所有的印度人都意识到,对于制造业基础薄弱的印度来说,如果不靠全民学习来增强自身的实力,进而大力发展服务业的话,必将被日新月异的世界所抛弃。     
  因此,众多的印度青年都认准了只有获得大学文凭才能够活跃于当今社会这个道理,争相奔赴欧美及澳大利亚等国的一流大学留学。但是,由于印度学生的考试成绩十分出色,如果全数接收的话,学校恐怕就会被印度学生所“占领”。因此,上述国家的不少学校在入学考试时都默认一种被称为“印度折扣”的制度,也即有意压低印度籍学生的分数。     
  设若相扑可以被称为日本的“国技”的话,那么印度人最值得骄傲的东西则是“学习”——不断汲取各方面的知识以完善自身。     
  当然,印度学生都有点儿自以为是的通病,习惯于在应试资料中把自己描述成不世出的天才,从这个角度讲,“印度折扣”或许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虽然和创立了SantiamputerSevers公司的马林纳?拉什一样,绝大多数印度人的工作动机都源于为振兴本国经济出力,进而依靠创造就业机会等手段解决贫困问题的远大志向,而并非40岁左右退休在加勒比海享受生活的功利目标,但是,在趁年轻时进入欧美等国的大型企业工作,努力在30岁左右成为成功的商务人士这一点上,印度与美国并无二致。     
  除此之外的其他国家也大多将30岁视为一个人彻底成熟的标志,越来越多的人在按照“30岁获得成功的日程表”不辞辛苦地打拼着。     
  而这才是21世纪的标准“日程表”。       
   
   
30岁成功,40岁退休(2)         
   
  然而,为何唯独日本人会将50岁后成为公司事业部的部长视做理所当然的事情呢?而且,即便在没有绝佳机会的35岁到50岁之间的这段时期,日本人也几乎从不学习,而专注于公司内部人际关系的蝇营狗苟。据此,我在30年前就将这一时期命名为“鬼迷心窍的15年”。在这15年中,年轻时的血气方刚与强烈的进取心都被消磨殆尽,而一个尸位素餐的公司职员的“染色体”却就此生成,最终在50岁时成就了一个畏惧挑战,只知谨小慎微安生度命的公司事业部部长。     
  在世界经济逐渐向“无国界经济”过渡的时候,任何企业都不能单纯依靠本地消费者和国内的市场而存活。     
  不知读者有没有想过,在日本的企业里,这些或许都是“常识”,而在全世界的范围内,这早已成为鲜有的荒唐景象。更为严重的是,在这个全球化愈演愈烈的时代,生存在落后于别国20年的环境中,对于一个商务人士来讲,是多么致命的事情啊。     
  话又说回来,为什么只有日本落后于别国20年呢?事实上,日本在战后不久就曾涌现出一批30多岁的杰出商业精英。松下幸之助在30岁时确立了事业部制度;藤泽武夫与本田宗一郎相遇进而就任本田公司的总经理也是在30岁时;而盛田昭夫和井深大等人创建索尼公司的前身东京通信工业公司时甚至只有20来岁。     
  但是,在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之后,老职员占据着主要职位,新职员必须在接受老职员教导的同时等待职位的空缺这种日本公司的形象逐渐深入人心。那落后的20年也就是从此时开始奠定了基础。     
  如今,抱着“我在日本企业里工作,什么世界标准随他去”的想法显然是不行了。在世界经济逐渐向“无国界经济”过渡的时候,任何企业都不能单纯依靠本地消费者和国内的市场而存活。类似在一夜之间企业就被收购,自己的上司换成韩国人,或是参加企业间的高尔夫球比赛时发现对手竟没有一个是日本公司的人这样的事情,今后将成为家常便饭。     
  此外,正如前文所说,即使身处“好心”雇主庇护之下的日本企业之中,它也无法再为你的正常退休提供保证。更有甚者,也许在10年、20年后,这个国家都不能再很好地守护它的国民。     
  故此,今后日本所有的商务人士都必须学会无论公司、国家发生怎样的变化,自己都能够独立生存的本领。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危言耸听,但无论美国、印度还是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几乎所有的商务人士都是抱着这样的信念在工作着。可以说,这作为常识早已为世界各国所公认。     
  至此,若某些人还对“电梯”的正常运转抱有些许幻想的话,我奉劝他们赶紧开始全速登上旁边的“楼梯”,为储备体能而发奋训练吧。     
  21世纪是呼唤精英的时代     
  众所周知,日本的强盛之源在于产品制造与加工,但当听到政府要制定政策进一步保护制造业发展的消息之时,我却产生了恍若隔世之感。     
  的确,日本在战后能够成为GDP排名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靠的就是像松下电器、索尼这样在国内生产质优价廉的产品并出口国外的企业。2006年,前经团联会长丰田汽车公司的奥田硕董事长在卸任时召开记者招待会,提名佳能公司的御手洗富士夫为下任会长,而其理由之一就是御手洗氏是致力于不断开发尖端技术的大型制造业企业的管理者。     
  然而,对于认为日本应继续依靠制造加工立国的意见,以及只要制造业屹立不倒,日本经济大国的地位就无法撼动的观点,我仍然感觉不知所云。     
  佳能公司在众多日本企业纷纷将生产基地向海外转移的时候,却逆潮流而动进行着将制造加工部门迁回国内的尝试。然而,也只有像佳能这样拥有着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及雄厚实力的公司才敢于做这样的尝试,如果要其他稍逊一筹的制造业企业也照搬此举的话,无疑是十分残酷的事情。     
  我认为,日本的制造业企业今后无须再拘泥于国内生产,甚至应主动抛弃“国内生产”的旗帜。原因就在于,根据经济学通则,如果制造同样品质的产品,自然应选择生产成本较低且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作为生产基地。       
   
   
30岁成功,40岁退休(3)         
   
  世界范围的分工协作和全球性的生产资料调配正是21世纪“无国界经济”模式的特征。如果日本所有的产品都像大米一样崇尚国内生产的话,那么在澳大利亚10公斤只要250日元的大米,日本消费者却要支付2500日元才能买到,类似这样不近情理的事情将会层出不穷。     
  假如某些人担心一旦丧失旧有的制造加工基地的地位优势,日本的经济将会风雨飘摇的话,不妨去看看近邻新加坡。在把制造加工业转移到邻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之后,新加坡大力扶植本国的服务业,从而在经济发展速度上一举超过日本。     
  环视整个世界,我还没有看到哪个国家用国民税收来扶植某一产业而获得良好结果的。     
  因而,我认为最为恶劣的就是“日本依靠制造加工立国,现在更需要国家与产业界团结一致,依靠制造业的优势令日本在世界经济浪潮中屹立不倒”这样经团联式的想法。假设这样的想法真的付诸实行,那么消费者、纳税者作为弱势群体必将成为受驱使的对象,蒙受巨大损失。这是对自由经济的亵渎,真正成熟的市场经济是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     
  况且,环视整个世界,我还没有看到哪个国家用国民税收来扶植某一产业而获得良好结果的。     
  作为世界三大渔场之一的加拿大纽芬兰,以盛产北极鲑鱼而驰名天下。但是由于当地海域一年到头终日风急浪高,致使渔民们的生活总是难以安定。为此,加拿大政府颁布了渔民只要一周出海捕鱼两天以上,政府将提供补贴以保证渔民在不出海时候的收入的政策。政令一出,所有的渔民一周只出海两天,受此影响,加拿大北极鲑鱼的产量锐减,最终落到不得不从智利进口人工养殖鲑鱼的地步。     
  另一个例子来自德国。政府为失业者提供最长9个月的失业保险,这使得众多国民选择在一年中的9个月无所事事,从而成为社会的一大难题。作为一向以勤勉著称的日耳曼民族,发生这样的事情实在令人难以想象。     
  佳能公司虽是制造业的巨头,但在企业经营困难时期也没有选择走与理光公司合作这样的捷径。真正令他们再攀高峰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毅然舍弃了个人电脑事业部,将资源投向其他数码产品的研发。而重要的是,做出这一英明决断的人,必须是企业的最高层领导。     
  故此,我觉得在日本这个国度里,最急需的并非制造业的发展,而是努力培养像御手洗董事长这样的人。     
  或许有人又会担心这样做是否会导致某些个体或部分企业独强,而日本经济整体趋弱的局面。对此,我奉劝他不妨去美国的夏洛特市或奥斯汀市看一看。曾是波音公司的“城中城”的夏洛特,现在已然成为了“比尔?盖茨市”。而奥斯汀市以20%的惊人经济增长速度成为拥有上百万人口的高科技都市,靠的就是戴尔电脑公司的创始人迈克尔?戴尔。     
  所以,为了国家的繁荣兴旺,我们应该共同祈祷像盖茨或戴尔这样的人才不断涌现才是。     
  21世纪是呼唤精英的时代,拉帮结派的方式已然过时,如果不认清形势的话,惟有吞下失败的苦果了。     
  事实上,美国总统在探讨经济问题的时候,并不会同像经团联这样的经济团体召开圆桌会议,而是直接把电话打给比尔?盖茨或是思科系统公司的约翰?钱伯斯。     
  综上所述,21世纪是呼唤精英的时代,拉帮结派的方式已然过时,如果不认清形势的话,惟有吞下失败的苦果了。     
  正是由于IT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因特网的普及,人类社会这块“新大陆”的经济运行模式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新大陆”的戒律(1)         
   
  幕末时期,以坂本龙马为代表的勤皇志士们,并非如无根之草般突然出现在这个国家的。当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