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货币与银行学-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会超过借款人使用借贷资本获得的利润,因而利率的高低受平均利润率
的制约。利率的计算公式为:

二、利率的表示与计算方法
习惯上按照计算利息的时间把利率划分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
利息的计算有两种基本方法:单利法和复利法。
单利是指在计算利息时,不论借贷期限的长短,仅按本金计算利息,所生
利息不再计算下期利息。单利的计算公式是:

三、利率的种类
(一)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固定利率是在整个借贷期内,利率不随资金供求状况而变动的利率。
浮动利率是指利率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定期调整的利率。
(二)市场利率、官定利率、公定利率
市场利率是指由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利率。
官定利率是指由一国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
公定利率是指由非政府部门的民间金融组织银行、公会等确定的利率。
(三)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是指在物价不变、货币购买力不变的条件下的利率,在通胀情况
下则是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利率。
名义利率是没有剔除通胀因素的利率。
实际利率的计算方法有如下两种:

四、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
(一)平均利润率
(二)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
(三)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四)国际利率水平
(五)预期通货膨胀率
(六)汇率
第二节 利率变动影响经济的途径

一、利率—储蓄—经济运行
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自变量的比率。
利率通过消费和储蓄对经济发挥作用的传递机制可描述为:

二、利率-投资-经济运行
关于利率如何通过投资对经济发挥作用的传递机制方面,有不同的观点。
托宾的q理论认为,利率通过投资对经济发挥作用的传递机制为:

三、利率-国际收支-经济运行
如果引起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来自于货币层面,则通过调节利率可以消
除国际收支不平衡带来的不利影响。以逆差情况为例。
第三节 西方利率理论

一、古典利率理论
     古典利率理论流行于19世纪八九十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是一种实物利
率理论。该理论认为,贷放的资金来源于储蓄,利息是对推迟消息的储蓄
行为的补偿。一般来说,储蓄是理论的递增函数。对资本的需求主要来自
于投资,投资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投资预期回报率和利率的关系。一般而
言,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
     只要货币利率与投资预期回报率存在差异,资本就会在储蓄和投资两者
之间发生移动,当货币利率等于新形成的投资预期回报率时,资本的总供
给等于总需求,经济达到均衡状态。
    自然利率:经济达到均衡状态时所形成的货币利率。
二、流动性偏好理论
流动性偏好理论是凯恩斯于1936年在其《通论》一书中首先提出。
凯恩斯认为,利息是一定时期内放弃货币、牺牲流动性所得的报酬。货币
具有完全的流动性和最小的风险性,能随时转化为其他商品。但货币的供
给是有限的,为了取得货币,必须支付一定的报酬作为他人牺牲流动性的
补偿。
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有三种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前
两种动机的货币需求需求为收入的递增函数,表示为
三、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的代表人物有罗伯逊和俄林。该理论认为,利率是由可
用于贷放的资金的供给和需求所决定。对可贷资金的需求除了投资 还有窖
藏;对可贷资金的供给除了储蓄还有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和商业银行的信
用创造。可贷资金的需求
     如果假定可贷资金供求双方之间的借贷都采取发行债券的形式来进行,则一定时期内可贷资金的需求就等于同一时期内债券的供给,可贷资金的供给就等于同一时期内债券的需求。则可得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的另一种表述形式,即均衡利率取决于债券的供给和需求。见下图。
四、IS…LM分析的利率理论
IS…LM模型是由希克斯首创,由汉森补充和发展而成,它从商品市场和货币
市场的全面均衡来阐述了利率的决定机制。
希克斯认为,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和古典利率理论都忽略了收入
 因素,都不能确定利率水平。他把货币因素和实物因素综合起来进行分析,
创立了IS-LL模型,如下图所示:
汉森认为,利率受制于投资函数、储蓄函数、流动性偏好函数和货币供给量
四大要素,利率理论应该包括对这些要素的分析。
汉森首先把收入水平作为变量引入了借贷资金理论中的资金供给函数,建立
了资金供给与收入和利率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即
五、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
利率期限结构是指不同期限债券利率之间的关系。
债券的回报率曲线是指把期限不同,但风险、流动性和税收等因素都相同
的债券的回报率的一条曲线。通常回报率曲线可以化分为向上倾斜、水平
以及向下倾斜,如下图所示。
(一)预期假说
      该假说的基本观点是:长期债券的利率等于当期短期利率与长期债券到
期之前人们对短期利率预期的平均值。预期假说对不同期限债券利率不同
的原因的解释在于对未来短期利率不同的预期值。
      预期假说认为,债券购买人并不偏好某一种期限的债券,他们只关注债
券的预期回报。根据这种分析,债券的回报率曲线的形状取决于人们对未
来短期利率的预期。如果预期未来短期利率不变,则回报率曲线就呈水平
状;如果预期未来短期利率上升,则回报率曲线向上倾斜;如果预期未来
短期利率下降,则回报率曲线向下倾斜。
     预期假说的缺陷是,无法对为什么利率曲线几乎总是向上倾斜的原因作
出解释。
(二)市场分割理论
      市场分割理论认为,不同期限的债券市场相互之间是完全独立、彼此分
割的。由于投资者只对一种期限的债券具有强烈的偏好,而对其他期限债
券却并非如此,所以,不同期限的债券根本不是替代品,持有一种期限债
券的预期回报率对另一种债券的需求没有任何影响,各种期限债券的利率
仅由该种债券的供求所决定。
     根据市场分割理论,回报率曲线的不同形状是由与不同到期日债券相联
系的供求差异所造成的。由于投资者偏好期限较短,利率风险较小的债券,
则对长期债券的需求相对于短期债券而言较少,因此长期债券价格较低,
利率较高,回报率曲线向上倾斜。
     市场分割理论的缺陷:无法解释不同期限债券的利率总是趋于一起波动。
也无法解释短期利率较低时回报率曲线向上倾斜,短期利率较高时回报率
曲线向下倾斜。

(三)期限选择和流动性升水理论
      该理论认为,长期债券的利率等于当期短期债券利率与长
期债券到期前短期利率预期的平均值加上长期债券随供求条件
的变化而变化的流动性升水。
      该理论认为,不同期限的债券是替代品,投资者对不同期
限的债券可以有偏好。只有向其支付正值的流动性升水,使他
们能够获得更高一点的预期回报率时,他们才愿意购买非偏好
期限的债券。
       期限选择和流动性升水理论综合了预期假说和市场分割理
论的特点,对现实经济生活中有关利率的诸多事实作出了合理
的解释。
? 六、利率的风险结构
? 违约风险
? 流动性
? 税收
第四节 我国利率体制及其改革
一、我国的利率管理体制
我国的利率管理体制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1982年。
实行高度集中的利率管理体制,一切利率都由国家计划制定,
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
第二阶段:1982年至今
实行利率管制下的有限浮动利率制度。
二、利率市场化的主要思路
从国际经验看,利率市场化一般分三步走:
首先,将利率提高到市场均衡状态附近保持经济金融稳定运行。
然后,完善利率浮动机制,扩大利率浮动范围,下放利率浮动权。
最后,实行基准利率引导下的市场利率体系。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具体步骤:
(1)推进货币市场的发展和统一,促进市场化的利率信号形成。
(2)根据市场利率及时调整贷款利率,进一步扩大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
(3)推进银行间利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4)推进存款利率的市场化。
(5)优先放开外币利率的管制。
(6)简化利率种类,建立合理的利率体系。
思考题
1。简述IS…LM模型。
2。你认为我国利率市场化应该如何走?
本章小结
1。影响利率的因素很多,包括平均利润率、借贷资本供求关系、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国际利率水平、预期通货膨胀率、汇率、借贷期限、借贷风险等。
2。利率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影响经济:储蓄、投资、平衡国际收支、物价水平等。
3。古典利率理论把利息看成是等待或延期消费的报酬,认为利率取决于储蓄和投资,且利率具有自动调节储蓄和投资的功能。
4。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把利息看成是一定时间内放弃货币、牺牲流动性所得的报酬,因而把利率看成是一种纯粹由货币供求所决定的货币现象。可贷资金理论从可贷资金的供求来讨论利率的决定。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的另一种表述形式是将利率看作是由债券的供求决定的。IS…LM模型从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全面均衡来分析利率的决定机制。以期限选择和流动性升水理论为代表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对不同期限的利率变动趋势作了解释。
第七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对通胀问题的研究也成为西方经济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科学的定义和衡量通货膨胀,解释通货膨胀的原因,全面地分析通货膨胀的影响,将是本章第一节和第二节的主要内容。被长期忽视的通货紧缩近几年也成为一个倍受世界关注的经济问题,如何科学的界定通货紧缩的定义,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影响以及如何治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在本章第三、第四节里,我们将予以简要介绍。 
第一节  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因纸币发行过多,从而引起纸币贬值、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经济学家们逐渐倾向于这样一种观点,即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二、通货膨胀得衡量指标
           通货膨胀得严重程度是通过通货膨胀率来衡量的。其计算公式为:
       世界上较为流行的价格指数有以下三种:
                (1) 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2) 批发物价指数(wholesale price index)
        (3)国民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GNP deflator) 
三、通货膨胀的成因及表现
    (一)    需求拉上论
          1。凯恩斯的“需求拉上论”
      在凯恩斯看来,所谓通货膨胀,就是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因货币供给量增加或货币流通速度过快而形成的过度需求拉动一般物价水平上升的现象。 
2。货币学派的“需求拉上论”
            弗里德曼指出:“通货膨胀主要是一种货币现象,是由货币量比产量增加得更快造成的,货币量的作用为主,产量的作用为辅。如果货币数量与产量以同一比率增长,就不会引起通货膨胀。但如果货币数量的增长率超过了产量的增长率时,就一定会造成通货膨胀。
            与凯恩斯的理论相比,货币学派的“需求拉上论”更强调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对总需求的影响,并强调了货币供给的外生性。 
(二)成本推进论
      通货膨胀的根源不是在于总需求的过度,而是在于产品成本的上升。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就是指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生产要素价格(包括工资、租金及得率等)上涨,致使产品成本上升,从而导致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三)供求混合推动论
      供求混合推动论者将供求两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认为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上和成本推进共同起作用而引发的。
      由于需求拉上和成本推进的共同作用,物价沿着ABCDE呈螺旋式上升
(四)结构性通货膨胀论
            通货膨胀是在总供给大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由于经济结构方面的因素所引起的物价持续上涨。可分为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