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中国当代文学史-第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兰教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辞职隐居新西兰激流岛。1992年获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创作年金。1993年获伯尔创作基金,在德写作。1993年9月在新西兰寓所杀死了妻子谢烨(诗人雷米),同时自缢身亡。死后记录他一男二女隐居生活的小说《英儿》(与雷米合作)(作家出版社1993年初版)出版,其人其作品又一次引起争议。他的作品较少关心社会历史,更多关注人的内心。早期的诗歌有孩子般的纯稚风格、梦幻情绪,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童话般的少年生活。代表作品有《一代人》、《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等。后期的诗作因其理想与现实的不能和谐以及隐居生活造成的生命和性格的进一步封闭扭曲,产生脱离现实一味沉溺于个人感觉世界的转变,艰涩难懂。身后出版《顾城诗全编》。''郭沫若(男)(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尚武、鼎堂,曾用笔名麦克昂、易坎人、石沱等。四川乐山人。1913年毕业于成都高等学堂分设中学。同年底赴日本留学。1918年入九州帝国大学医科,后弃医从文。192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女神》,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同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发起成立创造社。发表过《残春》等少量小说。1923年大学毕业回国。1926年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同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出版诗集《恢复》。同年被迫流亡日本,开始研究中国古代史和甲骨文。1937年抗战爆发后回国,任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厅长、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抗战期间写了《屈原》、《虎符》等历史剧及大量诗文,并继续从事马克思主义的古代历史研究,出版了后来引起争议的《十批判书》。1948年到解放区。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等职。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文联主席。先后出版诗集《新华颂》、《百花齐放》、《长春集》、《潮汐集》、《骆驼集》、《东风集》等,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郑成功》等,论著《李白与杜甫》等,学术专著《石鼓文研究》、《奴隶制时代》等。郭沫若是个复杂的人物,一方面他极具天赋,他的早期诗作直抒胸意,热烈如脱缰之马,在文学的各种体裁、翻译、史学、文字学等各方面都有建树,是少有的全能型文人,又是多产作家。另一方面,他在50年代后常常以文艺界领导人的身份作了很多响应号召和阐述政策的报告讲话;写了很多结合形势、图解政策的作品,甚至是标语口号式的应景之作;利用历史剧以古喻今,为“古人”翻案。他的性格特征和价值取向限制了他的才华的发挥,留给历史一个遗憾。''郭小川(男)(1919-1976)''原名郭恩大。曾用笔名郭苏、湘云等。河北丰宁县人。中学读书时,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开始写诗。1937年9月参加革命,在三五九旅工作。1941年至1945年在延安马列学院、中央党校三部等单位学习,解放战争期间任丰宁县县长等职。在这期间创造的诗歌后来收入在诗集《平原老人》和《投入火热的斗争》中。建国后在中南局宣传部、中宣部和中国作协等部门工作。在武汉时曾与陈笑雨、张铁夫三人以“马铁丁”的笔名写了不少“思想杂谈”,他的政治抒情诗《致青年公民》在1955年发表时,仍沿用了“马铁丁”的笔名。陆续出版诗集《白雪与山谷》、《鹏程万里》、《将军三部曲》、《甘蔗林――青纱帐》、《昆仑行》等。饱满的政治热情、旺盛的战斗意志和正直坦诚的抒写是他的政治抒情诗的特点,他自觉投入革命斗争,自觉充当时代的歌手,但有一些探索性作品如《白雪的赞歌》、《望星空》等因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思考而一再受到批判,当时的时代标准不能接受这样非教条非完美的倾向。这阻碍了郭小川的诗歌的进一步发展,限制了他的创造个性,使他以后的作品中的战士气质更浓,“文革”后期写过《团泊洼的秋天》等诗,传诵一时。''海子(男)(1964-1989)''原名查海生。安徽怀宁县人。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毕业后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1989年3月26日在河北山海关卧轨自杀。从1984年的《亚洲铜》到1989年3月14日的最后一首诗《春天,十个海子》,海子创造了数量惊人的优秀作品,包括短诗、长诗、诗剧和一些札记。其中影响最大,在青年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是他的短诗。比较著名的有《亚洲铜》、《麦地》、《以梦为马》、《黑夜的献诗――献给黑夜的女儿》等。出版作品有长诗《土地》、短诗选集《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等,另外近年出版了《海子诗全编》(上海三联1997年初版)。他的的作品后来影响甚至感召一代青年学子并越来越引起各界重视相对比,但生前诗人的作品几乎没有公开结集出版。海子是个极有天赋的诗人,他独有的自由率真的抒情风格、对生命的崇高的激情关怀、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使他的作品有一种童真梦幻般的吸引力。寓言、纯粹的歌咏和遥想式的倾诉是其三种基本的表现方式,但散漫的抒写并没有影响他语言的特殊的节奏和字句的锻炼。对死亡的特有的敏感使他的一些诗作带着一层神秘抑郁悲观的色彩,这种消极因素也影响了他的生命态度。''韩少功(男)(1953-)''笔名少功、艄公等。湖南长沙人。1969年初中毕业后,下放汩罗县的农村插队。1974年调县文化馆工作,开始发表作品。执笔含有大量史料的传记《任弼时》(与甘征文合作)。1978年考入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1979年发表短篇小说《月兰》(人民文学1979。4)在文坛崭露头角。1982年毕业后在湖南省总工会的杂志《主人翁》任编辑。1984年调作协湖南分会从事专业创作。到海南后1988年开始主编《海南纪实》杂志。1996年与同仁策划文人杂志《天涯》,任杂志社社长,发行后广受好评。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月兰》、《飞过蓝天》、《诱惑》等,文艺理论《面对神秘空阔的世界》。199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马桥词典》(作家出版社)因其标新立意的形式尝试引起各方争论。对传统文化心理的反思和批判是其创作的一个基本主题,他的《西望茅草地》和《飞过蓝天》分获1980、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是1985年倡导“寻根文学”的主将,发表《文学的根》(作家1985。4)提出“寻根”的口号,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了这一主张。比较著名的有《爸爸爸》、《女女女》等,表现了向民族历史文化深层汲取力量的趋向,饱含深邃的哲学意蕴,在文坛产生很大影响。''贺敬之(男)(1924-)''山东峄县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都过小学与乡村师范。抗战爆发,他随校流亡,1940年赴延安,考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院。诗作发表在胡风主编的《七月》、《希望》杂志上,以反映农村被压迫的贫苦农民为主。1949年他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了大型歌剧《白毛女》,获斯大林文学奖二等奖。抗战胜利后,在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工作。创作秧歌剧《秦洛正》、诗集《笑》。建国后,在中央戏剧学院创作室工作,任《剧本》、《诗刊》编委,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协理事。“文革”后,长期担任宣传、文化部领导职务。1989年任国务院文化部代部长时,加强文艺与政治关系。五、六十年代以创作政治抒情诗闻名。代表作有《回延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桂林山水歌》等,出版诗集《放歌者》,当时流传甚广。他的创作不多,但对每一首诗要求很高,希望发表出来都有一定分量。他善于从历史的与思想的高度来提炼诗骨,坚持“诗学和政治学”统一的标准,以政治为纲,吹响时代的号角。''胡风(男)(1902-1985)''原名张名桢,又名张光人。笔名谷非、谷莹、高荒、张果等。湖北蕲春人。1920年起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预科,大革命失败后流亡到日本,在东京庆应大学读书,并积极参加日本共产党和普罗文艺运动。1933年被日本当局驱逐回国。在上海参加左联,从事文学理论批判工作。与鲁迅、冯雪峰交好,并于1936年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与周扬提出的“国防文学”相对立,引发两个口号的论争。抗战期间,自筹经费出版《七月》(1937年9月11日创刊),扶植培养一批新作家,在其推动和影响下逐渐形成了以《七月》为阵地的文学流派。《七月》停刊后,主编的“七月诗丛”“七月文丛”等丛书,开始在桂林、重庆、香港出版。1945年1月胡风主编《希望》杂志,继续“七月”的事业。从抗战前夕到1948年,胡风先后撰写出版了《文艺笔谈》、《文学与生活》、《密云期风习小记》、《民族战争与文艺性格》、《论民族形式问题》、《在混乱里》、《逆流的日子》、《为了明天》、《论现实主义的路》等理论著作。他的理论中心是“主观战斗精神”,要求作家用强烈的主观战斗精神去拥抱现实,从改造现实的角度去把握现实;另外一个重要观点是揭示民众的“精神奴役的创伤”。这些与延安的文艺政策并不十分一致的观点从一开始就引来了反对意见并在左翼内部遭到批判。50年代他与文艺界领导的理论矛盾日渐激烈。1953年向中央递交了阐述自己对文艺工作意见的《关于几年来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即三十万言书)。1955年因震动国内外的“胡风反革命集团”冤案被捕入狱,身心受到巨大摧残。1979年获释,1980年、1988年两度平反。解放前著有诗集《野花和箭》、《为祖国而歌》,解放初创作了长诗《时间开始了》。后者激情勃发,语言凝重,为当代歌颂性的诗歌创作开了先河。八十年代出版了《胡风评论集》、《胡风晚年作品选》《胡风》等。胡风冤案涉及面广,造成后果严重,是中国文艺史上值得深思的教训,近年出版了多部以此为研究对象的著作,如《胡风传》、《文坛悲歌――胡风集团冤案始末》、《殉道者》、《白色花劫》等。''贾平凹(男)(1953-)''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上初中时“文革”爆发,因父亲的原因全家受牵连,中途辍学在家务农,后还在建筑工地从事过重劳动等。1972年被推荐到西北大学中文系学习。期间开始文学创作,发表处女作《一双袜子》。1975年毕业分配到陕西人民出版社任编辑。1978年以《满月儿》(上海文艺1978。8)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开始引起文坛注意。1980年调任《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3年起任作协陕西分会专业作家。贾平凹是个多产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商州》、《浮躁》、《废都》、《白夜》、《土门》、《高老庄》等,中、短篇小说集《山地笔记》、《早晨的歌》、《腊月。正月》、《天狗》等,散文集《月迹》、《爱的踪迹》、《商州散记》、《红狐》等。其中《腊月。正月》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浮躁》获美孚飞马文学奖。80年代初的小说《二月杏》、《好了歌》曾因“不健沟倾向”而遭批判,90年代初又因小说《废都》中过多的性描写而引起争议。他早期的作品主要是以陕西山村的普通人为题材,抒写恬淡的生命旨趣。自“商州系列”起,从历史的深度展现陕西秦川地区的古老民风,旨在向商洛文化寻根。近来作品的文化意识渐浓,离民间乡土渐远。他的文笔纯熟流畅,有很强的语言把握能力。''蒋子龙(男)(1941-)''河北沧县人。1950年入农闲时的“季节性小学”。1955年入天津市第四十中学。1958年毕业考入天津重型机器厂技工学校。1960年毕业在工厂当见习工。同年加入海军,在部队的宣传部工作。开始文艺创作,1962年始发表杂文通讯等,1964年第一篇散文《老崔》发表在《光明日报》。1965年复员回天津重型机器厂。同年发表短篇小说《新站长》。1972年发表小说《三个起重工》。1976年发表的《机电局长的一天》(人民文学1976。1,复刊第一号)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却因所谓“走资派路线”受攻击。后在压力下写了应时的《铁锨传》。1979年以改革为背景,描绘新时代的英雄的小说《乔厂长上任记》,在1979年全国优秀小说评奖中以压倒性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