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你能行-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你带东西。”
事情就这样办成了,这就叫“Can…Do”精神。我们都说过“没有翻不过去的火焰山”,关键是你想不想过去。如果你想,就一定有办法。“Can…Do”是一种信念,有了这种信念,你就是一个无比坚强的人,你就是一个公司业绩的“源动力”,这种人在任何公司都是难得的人才,很多在常人眼里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他们的存在而发生了。
·我如何能邀请到李玉刚
再说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相信很多朋友都看过MSN《职场人生》那期我对李玉刚的访谈,但是你们知道这期节目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一天晚上,我在家看电视,我喜欢靠在沙发上,拿着遥控器不停地换台,换到喜欢的就看看。无意间,我转到了北京电视台的一档访谈节目——《非常说名》。在这期节目当中,李玉刚讲了很多他个人的经历,他说到自己当年投过河、当过乞丐,我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如果能把他请到我的节目当中,一定会给职场上的朋友很多启发!
这只是一个想法,当时我并不确定这个想法是否可行,因为李玉刚根本不知道我是谁,我也不知道如何找到他。我只知道,我不能让这个想法只停留在脑海里,我必须要有所行动。于是,我开始与我们娱乐频道的同事联系,看看她们能否拿到李玉刚的联系方式。结果,与李玉刚有联系的这位同事怎么也联系不上。

没有不可能(Can…Do)(2)
没办法,我们故技重施,开始在网上“人肉”。最后,我们在“李玉刚吧”中找到了吧主,从吧主那里得到了李玉刚经纪人的联系方式……
当年,我是看着李玉刚一步步在星光大道上过关斩将的,但是我从来也没想到有一天我们会以这种方式见面,我也从来没有想到今天我会在自己的书中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甚至我从来也没有想到有一天我居然会写出一本书来。
但是我做到了,为什么?很简单——敢想、敢干,马上行动!其实,这个道理谁都懂,就是有时候思想上不够坚决。有一句话说得好——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越狱》为什么好看
这几年,美剧《越狱》在全球着实火了一把。最火爆的时候,全球影迷宁愿熬夜苦等。美国播出一集之后,国内网站马上更新,甚至还有专门的班子为其翻译、压字幕……《越狱》之所以好看,是因为他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故事中的Michael为了营救他哥哥出狱,使尽了浑身解数,最后终于如愿以偿。
钢筋水泥的监狱,电网密布,警卫荷枪实弹,监控无处不在,要想在这样的地方救出一个人来,困难可想而知。如果稍微一犹豫,Michael就不会有自投罗网的勇气,也就不会有那么好看的故事,当然也就没有了Michael的传奇。
其实,这个故事情节与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很相像。电影中的主人公Andy受不白之冤入狱,最后在狱中度过了10年。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逃生的信念,他用10年的时间挖了一条隧道,最后在一个雨夜,爬行了2000多米,终于成为了一个自由人。电影中的一句台词说得很好——“恐惧使你成为囚徒,希望使你重获自由。”如果Andy在巨大的困难面前恐惧了、动摇了,恐怕他就永远没有重见天日的时候了。
·大白鼠的希望
有位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将两只大白鼠丢入一个装了水的器皿中,它们会拼命地挣扎求生,一般维持的时间是8分钟左右。然后在同样的器皿中放入另外两只大白鼠,在它们挣扎了5分钟左右的时候,放入一个可以让它们爬出器皿的跳板,这两只大白鼠得以活下来。若干天后,再将这对大难不死的大白鼠放入同样的器皿,结果很是令人吃惊:两只大白鼠竟然足足坚持了24分钟,3倍于它们一般情况下能够坚持的时间。
这位心理学家总结说,前面的两只大白鼠,因为没有逃生的经验,它们只能凭自己本来的体力挣扎求生;而有过逃生经验的大白鼠却多了一种精神的力量,它们相信在某一个时候,一个跳板会救它们出去,这使得它们能够坚持更长的时间。这种精神力量,就是积极的心态,或者说是内心对一个好的结果心存希望。
这就是希望的力量!我们需要给自己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这是我们前行的动力,也是我们幸福的源泉,所以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
我想,每个中国人都会记住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女子1500米速滑接力赛场上上演的那一幕,当韩国人率先冲过终点时,所有中国人的心都“拔凉拔凉的”,时间似乎在那一刻凝固了,队员的表情似乎也凝固了,韩国教练在振臂高呼,韩国的运动员在欢呼雀跃……
当人们还没有反应过来时,情形发生了惊天逆转,中国的队员开始欢呼雀跃,韩国队员却变得垂头丧气、呆若木鸡。裁判认定韩国队员超越犯规,成绩无效,金牌被取消。中国队最终获得冠军!

没有不可能(Can…Do)(3)
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一幕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中国队的教练李琰一直坚定地举手示意裁判韩国队犯规,在她的抗议下,裁判重新观看录像,最后重新作出了判决。于是,才有了上面的一幕。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要放弃。
耐克说“Impossible is nothing”,没有不可能;李宁说“Anything is 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其实,这都是一种“Can…Do”精神,工作中只要有了这种心态,就没有不能完成的任务!
·110年前的一本奇书
110年前,美国出版了一本奇书,最开始它仅仅是一篇文章,后来成了一个小册子。它一面世就被疯狂抢购,加印的订单日益增加,20万、50万、100万,以至于需求大大地超出了印刷厂的承受能力。到1915年作者去世时,这本小册子共印刷了4000万册,成为印刷史上的一个奇迹。
后来,这本小册子被翻译成各种文字,在全世界广为传播。它还在军队、政界产生了广泛影响。美国西点军校和海军学院用它来做教材,美国总统布什曾在这本小硬皮书上签名,把它赠送给自己的助手。
这本书就是——《把信送给加西亚》(A Message to Garciar)。
你可能看过这本书,不过为了没看过的朋友,容我再简要介绍几句。1898年美西战争期间,美国与西班牙在古巴的领土上开战,美国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与古巴反抗西班牙的起义军联手作战,加西亚就是古巴起义军的首领。
于是,美国就必须与加西亚取得联系。当时的美国总统威廉·麦金莱 (William McKinley) 给加西亚写了一封信,可当时加西亚正在古巴的深山密林中,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怎么把信送给加西亚呢?这个问题难住了麦金莱。后来,美国军事情报局局长——阿瑟·瓦格纳上校推举一人,称:“我有一个中尉,名叫罗文。如果有人能把信送给加西亚,那这个人必是罗文。”后来,罗文不但把信送到了,还带回了加西亚的回信,在美西战争中功不可没。
《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书中,作者极力褒扬的是罗文接到任务后,没有问“加西亚在哪儿,他长什么样,我怎么找到他”等,而是二话不说,转身就走,然后干净利索地完成了任务。
作者还拿现实中的例子对比,说明大多数人工作的时候,总要找些借口,或不肯尽全力,或不积极主动。一番褒贬之后,作者号召我们都要做那个“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罗文身上最难能可贵的精神是什么?大多数把它归结为“主动性”,就是能够调动身上所有的细胞,主动去完成某项工作。其实,关键还不止是这些。
简单点说,你不光要主动,还必须能把事情“搞定”,这也就是我们前文说的“Can…Do”精神。不管这件事有多难,不管你手上资源够不够,只要领导把工作交给你了,当你交差的时候,你必须完完整整地把这事“搞定”。你不应该让领导替你把关,不要等交差时让老板挑出一堆毛病。
事情交给你去办,你就要为这件事完全负责。争取做到让领导说:“你办事,我放心!”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咱们当老板了,手下的弟兄一个个的都不能独当一面,那你得多难受啊!你肯定愿意把事分给最靠谱的弟兄去办。就像《我的兄弟叫顺溜》中,三营长经常说“保证完成任务”,陈大雷也是有事就喊“三营长”,即便三营长死了,他还是习惯这么喊。
“搞定”只是一个基本要求,如果你能做得更进一步,超出领导的预期,那就更了不得了。麦金莱派罗文去送信的时候,没指望他能回来,只希望他能把信送到。但是罗文不但回来了,还带回了加西亚的回信,这就是超额完成任务。
即使抛开为自己工作这样的想法,把事情干净利索地搞定,还是一种赢者的心态。既然接了这个活,就必须把他做好,否则就干脆不做。
老外最怕别人说“You are a loser”——你是个失败者。近来,国人将“loser”翻译成“庐舍”,还有人成立了反庐舍联盟。如果你不想做一个失败者,那就相信你自己,做一个“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只要有你,就没有不可能。

别忘记了目标(KPI)(1)
如果上面写到的几点你都能做到,你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但是我们还是不能忘乎所以。关键时候抬头看看路、看看方向有没有错。任何人在工作中都有自己的业绩指标,英文叫KPI (Key performance index,即关键业绩指标),如果你忙忙叨叨半天,与自己的KPI背道而驰,那无论你做了多少,也是劳而无功。
·记住你是来干啥的
下面这个小故事很有意思,看看你是否会有感触。
有一位父亲,带着他的三个孩子到沙漠里去猎杀骆驼。他们到达了目的地后,父亲首先问老大:“你看到了什么呢?”老大回答:“我看到了骆驼、蓝天、白云,还有一望无际的沙漠。”父亲不置可否,又以相同的问题问老二。老二回答:“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骆驼、蓝天、白云,还有一望无际的沙漠。”父亲转过身来问老三:“你看到了什么?”
老三只说了两个字:“骆驼。”父亲对三个孩子说:“别忘了我们来这儿是干什么的。”
其实,故事中的情景,会经常在工作中出现。虽然有时候你没有忘记目标,但是你的关注点太多,分散了你的目标。相信很多朋友都给上司做过PPT,做过数据分析。我发现很多朋友愿意搜罗一大堆的数据,画漂亮的图表,但是忘记了做这些东西的目的是什么。
我大学毕业不久,在一家报社实习,总编辑让带我的一个老师做一个当地报业的比较分析,我的任务是帮这位老师查资料,然后老师把数据统计起来。她确实是个细心的人,除了我提供的数据之外,她自己还找了很多,并且还做了很多好看的图表,有柱状的,有折线的,还有饼形图,我当时觉得她做得真好看。
那时,我租的房子离报社很近,下班了也不愿意回家,就在报社里面厮混。无意中,我发现总编辑正在屋子里面玩剪纸,我当时觉得很奇怪,以为这是他的爱好。第二天,我们收到了一张纸,这张纸上贴满了小纸条。再一细看,这不是我们交上去的报告吗?没想到30多页的报告,返回来就剩一张纸了。总编辑跟我那老师只说了一句:“重点看差距与机会。”
当我们仔细看这张总编辑拼接出来的“报告”时,我们才知道数据与数据之间是需要逻辑的,是要能说明问题的。很显然,我们太在乎形式,而忘记了目的。
·把事情做得简单
渐渐地,我发现:把事情做得简单,有助于我们保持清醒。
看一下你自己发的邮件,你是否经常担心接收的人看不懂,然后把它写成密密麻麻的一大篇?回想一下你做的PPT,是否每页都是满满的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要提醒你了——结果可能是事与愿违,你越是担心别人看不懂,写得越多,别人就越是看不明白。
如果你负责一件事,你对所有的信息都是了解的,无论你怎么表述,你自己的意思你肯定是清楚的;但是对于信息的接受者来说,他们可能是一头雾水,看了半天也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在外企中,你会经常收到这样开头的邮件:“You are receiving this mail because…… ”意思是说,你之所以收到这个邮件是因为什么,为什么这封邮件会和你扯上关系,然后信中还会有一个Action list(需要你做的事情列表)。
事实证明,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是有效的,因为他会让你第一眼就知道这件事为什么发生,和我有什么关系,我需要做什么。这种方式很简单,但很有效。

别忘记了目标(KPI)(2)
简单同样适用于你与上司的沟通。上司很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