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图,两种逻辑的互变同构映射关系'
此表就是双边逻辑物理实在的象征图,它表明的是:无论是从文化角度、数学角度、感知角度、逻辑角度、操作角度,还是其他什么角度,都可建立相互对立的“双边”逻辑。而这一切逻辑都能发生的原因,是由自然本体的本质所给予的,用易学的逻辑来说,这是遁甲现象,关于这一点,以后大家可以明白。
后天八卦就是为了更准确的实现这一所谓真实反映而出现的。易学正是其中“全域性时空观”的逻辑描述。在全域性时空观中,逻辑的整体对称性是被优选的,故整体性洛书在易学逻辑体系中是对统一宇宙的“真实的”反映。
由于洛书和后天八卦能够真实地反映整体性对称的宇宙,而先天八卦只相当于定域性时空观中的逻辑实在,故从易学非定域时空逻辑的优选权角度来看,分裂对称的先天八卦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它不可能对易学所要反映的整体性时空进行真实的、准确的描述。
在易学中之所以会有先天八卦的存在,是对后天逻辑奇点的解释所必需而引进的附加条件。因为奇点是逻辑系统的起始点,是不证自明的公理,本系统的逻辑规则一到奇点处就完全失效;要对逻辑起点即公理进行解释,就必须从与之对立的逻辑系统中寻求答案。易学之所以会有先天和后天的称呼,之所以在实际运用时先天八卦全然无用,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由于先天八卦并非易学逻辑的本体,故不可能从先天八卦直接推导出后天八卦的排列顺序;同时,作为公理形式存在的后天八卦的排列顺序也不可能由自身的逻辑本体给出。后天八卦这一公理逻辑存在的合理性必须由直觉或经验的总和给予提供。
'三'
上面我们已经提到,要对一个优选逻辑体系的不证自明性进行再解释,就不可避免地使用本逻辑外的对立逻辑。后天八卦的万物类象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比如震卦,可以类雷、长男、神、帝等;根据知觉的通感性,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按逻辑类出震卦的一大群对应的象来。但是,这一大堆象中必须有一个逻辑的起点,这一起点当然是震卦的原形——■。
问题在于,我们是如何知道“ ”是对应自然现象中的“雷”或人伦中的“长男”的呢?要知道,我们怎么也看不出“■”像“雷”或像“长男”啊!
当然,我们也可以说是根据直觉把“ ”和“雷”或“长男”对应起来而作为类象的逻辑起始点。但问题不仅仅是雷卦如此,还有其他七个卦也面临同样的困难。如果八个卦都要凭直觉类象,那么也就是说有了八个类象的逻辑起始点,错类一个象则逻辑体系的一致性就很难保证了;而一致性正是形式逻辑的基石,一旦一致性过度遭到破坏,将导致整个逻辑大厦的崩溃。
易学实际上的真正解决办法就是引入了系统外的逻辑——先天八卦。先天八卦同洛书结合起来,以人类社会的基石——家庭关系作为类象的逻辑起点,并根据阳进阴退的数理分布决定八卦人伦类象的长幼秩序,它以男女二性族为类象基石点,并在基始点上依类象逻辑推衍即可。这样,人伦的长幼系列成了整个类象的基始群,便可推衍出其他任何类象出来,如父如天,母如地,等等,余可类推。顺便提一句,阴阳极性〔即阴爻阳爻〕的最原始基始点也是男女〔或曰雌雄〕两种性别,离开了这一原始起点,任何事物的阴阳规定便会变得不能理解。
'四'
如果我们再换一种思路来理解,与洛书对立的数图是河图,它也是全域性逻辑之外的逻辑。
'图,河图中的男女二族'
男女二族的长幼次序是根据洛书数理的进退而推衍的,但洛书数还有另一个逻辑本原上的难题没有得到解决,即何以用“1、2、3、4”象女性族、“6、7、8、9”象男性族而不是相反呢?此外何以不采用阴阳数的另一种规定即奇数为阳而偶数为阴的规定呢?
用奇数象阳而偶数象阴也是一种局域性的逻辑规定,它可以保证严格的分裂性阴阳对称,即阳数之“1、3、5、7”分别对称于阴数之“2、4、6、8”。但是,它缺乏整体性对称关系,也只相当于定域性时空观中的逻辑实在,它同样不能对易学所要反映的整体性时空进行“真实的”描述,换言之此种象数的对应规定是后天八卦所不能采用的。
剩下的唯一出路只能是通过“1234”与“6789”的整体对称性来象征阴阳之别了。后天八卦正是采取“1234”象阴而“6789”象阳的方案,并根据阳进阴退的规律为尊卑长幼找到了数理分布中的依据。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后天八卦的逻辑本体无法给予解释的问题,即这两组数阴阳区分之由来无从得知,此时洛书无法解释的问题就得乞灵于与之对立的数图——河图。
根据阴阳学说的逻辑基始点——男〔雄〕为阳而女〔雌〕为阴可推衍出一大群阴阳族:前进为阳后退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左为阳右为阴、外为阳内为阴、凸为阳凹为阴……,而河图中的1、2、3、4为内圈,故其数为阴,为女性家族;6、7、8、9为外圈,故其数为阳,为男性家族。
“五”数为中土之数,它在象数思维中是与座标原点“零”等价的。各组数相减等价于“零态”,则象征着这一组数是绝对值相等而极性相反的分裂对称之数。这样一来,河图数既保证了先天逻辑的局域对称性质,又为洛书数之阴阳区分给出了解释。
从严格意义上讲,河图是为了解释洛书对应的八卦类象而人为造出来的,因为只要通过洛书和先天八卦的相互配合建立起基始类象后,就能根据已有的事实推衍出河图,并利用此图诠释1、2、3、4、6、7、8、9的男女属性与升降之理。之所以有这样的必要,是因为我们希望仍然在全域性逻辑系统中解释自身存在的合理性,而这一功能本来只有定域性逻辑系统才能具有,故河图则把定域性逻辑也非定域化了。须知,真正的定域性逻辑是不会使用八卦模式或河图的,而只会采用类似于西方的数理逻辑。
任何一种公理逻辑,它本身是不能解释它自己的的;如要解释自身逻辑起点,就必须同时设立与自身逻辑相对立的逻辑作为工具;相对自身而言,解释自身逻辑的逻辑,就会显得是一种在先的逻辑。易学中的“先天”正就是“逻辑在先”之意。
所以,“先天”和“后天”是相对的概念;“全域性逻辑”的在先逻辑是“定域性逻辑”,反之,“定域性逻辑”的“在先逻辑”则是“全域性逻辑”。由于易学所要建立的是“全域性逻辑”,故其在先逻辑是先天八卦式的“定域性逻辑”。
如果明白了这层道理,先后天八卦的关系也就清楚了。
'五'
“二八易位”造成的前后变化说明了这样一个现象——即任何一种形式逻辑结构只能满足一种对称性,以洛书为例:在“局域对称”的洛书中,“整体对称性”消失;在“整体对称”的洛书中,“局域对称性”消失。两种对称性在同一种逻辑系统中是绝对不能两全其美的。
我们如果把不同的逻辑看成是不同手征性的体现,那么,在一种只有单一手征性的逻辑中,其内部分化出来的手征性是不能对称协变的。易学中的手征性是由“震”卦决定的,它属左手征,为阳。以干支系统为例,内部手征性的分化可用图表来表示。
'图,天干、地支的手征性破缺'
图注:天干和地支分属不同的手征性,不能对称协变,干支本身又可分化为阳干阴干和阳支阴支,干支内部的阴阳同样不能对称协变〔这一现象在河图与洛书、五生生克与肆互壹局、中阳极图与鱼眼太极图的相互关系和差别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
注释:
'1'“优选逻辑”逻辑与“在先逻辑”的关系很重要,过去对“先后天八卦”的理解之所以出现严重错误,主要就是对这个关系根本不理解所导致的。简单的说,先天八卦只是是一种逻辑工具,后天八卦才是我们现象世界的根本,寻找先天也必须在后天八卦中寻出,而非去直接使用先天八卦。
藏山雷学,上册,《爻象内景·女娲补天》'卷二'
藏山雷学,上册,《爻象内景·女娲补天》'卷二'
石在天
孙逐明
第一节 中宫极化
'一'
关于“天地雷图”构造,作者将依据五条基本原理──中道原理、对称原理、最简原理、破缺原理和极值原理,这五条基本原理将在藏山雷学的体系中一以贯之。
我们现在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手征性的取向。
卦的手征性,是用卦之排列顺序〔指后天八卦之序〕以及天干地支的排列顺序来表达的。如果规定前进为阳的话,后退就为阴;反之,若规定后退为阳的话,前进就为阴。而易学的手征性取向是阳进阴退。
我们根据前面的思路和“中道原理”,可绘制中宫极化图来描述。
'图,中宫极化图之一'
我们根据此思路再配成“天地雷图”。
'图,天地雷图'
雷图诀
太乙进位守东皇,乙庚和合阻刑伤;
甲干颠倒连山震,戊中隐遁闭玄关;
壬水空亡先天死,申仪麾下魄归藏;
三易式法源头远,天地雷图一脉张。
'二'
中宫极化图的内涵是甚么?我们可从“自然本体”的超验属性来理解中宫极化图。
在研究前文中的“二八易位”时,我们其实就已暗含了这样的思想:即“自然本体”的存在属性不可在逻辑中全面规定。从逻辑的角度观察,它非一切对立的“双边逻辑实在”,故可用“中道”来象征它。
但是,一个不能逻辑定性的“自然本体”〔也可说是无任何“逻辑极性”的存在〕,它有可能成为任何“逻辑极性”的起点。正如我们上面论述的,它既可成为“左手征逻辑”的起点,又可以成为“右手征逻辑”的起点,它随环境与角度的不同而不同。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就无法解释为什么两种对立的“有边逻辑”都是对的,然而都不能完备地反映“自然本体”的属性。另一方面,一旦根据某种原因规定了“自然本体”的“逻辑极性”的起始点,我们必须严格地按这种“逻辑极性”自身规律严格推衍下去。
“逻辑极性”的建立手法就是“中道的自极化”。换言之,“中宫极化”就是对本来无任何“逻辑极性”的“自然本体”建立“逻辑极性”进行界说的操作手法。
由于我们对自然本体的“超验的属性”无法规定,故其极性无法判断。我们因此对“自然本体”进行逻辑操作,就必须有两个“逻辑系统”,因为在“自然本体”中是不会有“增减”出现的——如果凭空增添一个新的“逻辑系统”,就会出现“增减”〔这相对于“守恒原理”遭到破坏〕,这时,若由“中道自极化”幻变出另一个极性“逻辑系统”来中和,那么由于相反极性之中和,则又会使“自极化”的造成“增加”等同于“增减平衡”。
'三'
易学中“逻辑极性”的手征性在后天八卦中是以右旋来体现的〔或指纸面上的顺时针的旋转极性〕,我们如果想使这种非对称的后天八卦恢复对称性,就必须设立与之对立的手征性并入后天八卦,使两种极性相反的手征性中和,以“填缺补园”。
欲设立与后天八卦对立的手征性,就得反旋〔即逆时针旋转〕。但全部反旋,又造成新的对称性自发破缺。为了两全其美,必须另觅途径——系统的“奇点”可以代表系统的整体,所以我们只需把先天八卦的奇点——“震卦”并入后天八卦即可,所谓卦逆者,即指震卦走逆时针。
我们现在已知:先天为阳手征,后天为阴手征,故我们“在先假定”了后天为阴手征,并用卦顺的方式表达这种手征性,即按“震、巽、离、坤、兑、乾、坎、艮”的顺序配入天地雷图。同时,地支由于是后天八卦的同构映射系统,故也只能从坎宫起,依顺时针方向排列。
又,天干是先天八卦的影射形式,故所谓先天八卦之震卦并入后天,也就是将代表先天的“甲木”〔震木〕配在后天的震宫中,然后以震宫为起点,按逆时针方向把先天之十个天干逆时针配入八宫,这就是中宫极化图中“卦逆”的含义。
象征先天的“十天干”的配宫不同于地支,因为“十天干”在其同构映射的河图系统中,“戊己”二土是在中宫之内的,故我们只能把“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八天干顺次配宫,即:甲配震宫,乙配艮宫,丙配坎宫,丁配乾宫,庚配兑宫,辛配坤宫,壬配离宫,癸配巽宫。
地支五行配后天八卦,其“土”者寄于“四维”之宫,故先天之“戊己”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