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破除邪见与疑惑-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多密宗修行人在吃肉前都会以大悲心摄受所行,他们以念诵咒语的方式回向、超拔与自己有特殊因缘的众生;有些大成就者则以普通人无法揣摩的心地食肉,比如那若巴经常都要吃鱼、汉地的济公和尚也吃过狗肉。作为凡夫的我们对此等行为还是少评议为好,因对一个证悟者而言,什么行为方式都可以成为他大作空花佛事的载体。

 

不过就一般状况来说,少数修学密宗之人把吃肉看成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之举,这只能表明他们根本不懂密宗教义,也不理解高僧大德们方便示现的密意。尤其是近年以来,随著藏地与外界交往的增多,越来越便利的交通使藏区的蔬菜、粮食品种愈加丰富。在这种情况下,已有非常多的密法修行人选择了素食,这真令人倍感欣慰。

 

既然诸佛菩萨已在《大象力经》、《大云经》、《涅槃经》、《指经》、《楞伽经》、《善臂请问经》以及中观等经论中广说了吃肉之过,同为大乘法门的密宗当然不会视而不见、装聋作哑或故意找借口为自己辩解。只是希望人们都能本著全面的态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比如《梵网经》中就将食肉列为四十八轻垢罪之一,并非是根本重罪,故对此问题还需从长计议。于此有兴趣者不妨深入经藏,以资借鉴、参照。

 

还有‘素食者无法修气脉明点’之说,更属言之无据。密法中主要是《时轮金刚》等续部著重强调气脉明点的修炼,但就在《时轮金刚大疏·无垢光疏》中,食肉的现象被重点遮止;宁玛巴的许多讲述大圆满修法的论典同样遮止吃肉;另外据我所知,别种教派的论典中也未见有此说。以修气脉明点来为自己的吃肉找借口、找理由等做法,在密宗中没有任何教理依据,也不可能符合密法教义。

 

藏地某著名上师曾在近万名听法的四众弟子前,广讲吃肉的种种过患。受其感召,当时发愿吃素的弟子有数百名。再开法会时,给僧众供斋的饭食已改为以素食为主。藏地某著名堪布也一直赞叹吃素的好习惯,并多次对众人讲过,藏传佛教有许多不共的非常珍贵且有价值的传统,但食肉显然并不包括在内。吃肉对藏族人来说只是一个由自然条件影响下的饮食习惯,来藏地求法的汉族弟子,最应该留意的是无上密法的真正精髓,而不应是藏地的饮食习惯与传统。汉族修行者最好能保持他们原先在汉地时的素食习惯,特别是在当今这样一个杀气冲天的世界大气候下,我们更应该做慈悲与智慧的信使与先行者。

 

同为大乘佛法流布的地区,在对待素食与肉食的问题上,观点、看法并不尽相同,但这并不妨碍各个地方、各种流派相互之间的互通有无、圆融无碍。

 

佛教是以慈悲为本,禁止杀生的宗教,从道理和禁戒的角度上说,不应该吃众生的肉,应该吃素。不但修显宗的人应该吃素,修下三部密,特别是修观音、度母法的,按续部禁戒藏传佛教也要求吃素。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中反复劝告我们:

 

‘诸恶业中,唯杀最重。普天之下,殆无不造杀业之人。然则食肉吃素一关,实为吾人升沉,天下治乱之本,非细故也。其有自爱其身,兼爱普天人民,欲令长寿安乐,不罹意外灾祸者,当以戒杀吃素,为挽回天灾人祸之第一妙法。’(《(正)劝爱惜物命说》)

 

‘须知水陆飞潜诸物,同吾灵明觉知之心。但以宿业深重,致使形体殊异,口不能言。观其求食避死情状,自可悟其与人无异矣。吾人承宿福力,幸生人道,心有智虑。正宜敦天父地母,民胞物与之谊,以期不负人与天地并名三才,以参赞天地之化育。俾民物各得其所,以同受覆载,同乐天年而后已。倘其不体天地好生之德,恣纵自己饕餮之念。以我之强,陵彼之弱。食彼之肉,充我之腹。必至一旦宿福已尽,杀业现前。欲不改头换面,受彼辗转杀食,其可得乎。况肉食有毒,以杀时恨心所结故。故凡瘟疫流行,蔬食者绝少传染。又肉乃秽浊之物,食之则血浊而神昏,发速而衰早,最易肇疾病之端。蔬系清洁之品,食之则气清而智朗,长健而难老,以富有滋补之力。此虽卫生之常谈,实为尽性之至论。因俗习以相沿,致积迷而不返。须知仁民者必能爱物,残物者决难仁民,以习性使然。是以圣王治世,鸟兽鱼鳖咸若。明道教民,黏竿弹弓尽废。试思从古至今,凡残忍饕餮者,家门多绝。仁爱慈济者,子孙必昌。始作俑者,孔子断其无后。恣食肉者,如来记其必偿。祈勿徒云远庖,此系随俗权说。固宜永断荤腥,方为称理实义。’(《(正)宁波功德林开办广告》)

 

‘或曰:鳏寡孤独,贫穷患难,所在皆有,何不周济。而乃汲汲于不相关涉之异类,其缓急轻重,不亦倒置乎哉。答曰:子未知如来教人戒杀放生之所以也。夫人物虽异,佛性原同。彼以恶业沦于异类,我以善业幸得人身。若不加悯恤,恣情食啖。一旦我福或尽,彼罪或毕。难免从头偿还,充彼口腹。须知刀兵大劫,皆宿世之杀业所感。若无杀业,纵身遇贼寇,当起善心,不加诛戮。又况瘟疫水火诸灾横事,戒杀放生者绝少遭逢。是知护生,原属护自。戒杀可免天杀、鬼神杀、盗贼杀,未来怨怨相报杀。鳏寡孤独,贫穷患难,亦当随分随力以行周济。岂戒杀放生之人,绝不作此项功德乎。然鳏寡等虽深可矜悯,尚未至于死地。物则不行救赎,立见登鼎俎以充口腹矣。又曰:物类无尽,能放几何。答曰:须知放生一事,实为发起同人,普护物命之最胜善心。企其体贴放之之意,中心恻然,不忍食啖。既不食啖,则捕者便息。庶水陆空行一切物类,自在飞走游泳于自所行境。则成不放之普放,非所谓以天下而为池乎。纵不能人各如是,而一人不忍食肉,则无量水陆生命,得免杀戮。况不止一人乎。又为现在未来一切同人,断鳏寡孤独贫穷患难之因。作长寿无病、富贵安乐、父子团圞、夫妻偕老之缘。正所以预行周济,令未来生生世世,永不遭鳏寡等苦,长享受寿富等乐。非所谓罄域中而蒙福乎,何可漠然置之。子审思之,戒杀放生,毕竟是汲汲为人,抑止汲汲为物,而缓急轻重倒置乎。’(《(正)极乐寺放生池疏》)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轮回六道,互为父母、兄弟、妻子、眷属,互生。互为怨家对头,循环报复,互杀。佛于诸大乘经中,屡为劝诫,而见闻者少。即得见闻,而信受奉行者更少。于是佛以大悲,现诸异类,供人杀食。既杀之后,现诸异相。俾一切人,知是佛现,冀弭杀劫,以安众生。如蛤蜊、蚌壳,牛腰、羊蹄,猪齿、鳖腹,皆有佛栖。惊人耳目,息世杀机。载籍所记,何能备述。未杀之前,均谓是畜。既杀之后,方知是佛。是知杀生,不异杀佛。即非佛现,亦未来佛,杀而食之,罪逾海岳。急宜痛戒,庶可解脱。须知人物虽异,灵蠢互形。蠢人识暗,灵物智明。五伦八德,固不让人。其诚挚处,比人更深。敢以我强,杀食其肉。致令未来,常受人食。历观史籍,自古及今,凡利人利物者,子孙必定贤善发达。凡害人害物者,子孙必定庸劣灭绝。’(《(续)物犹如此序》)

 

‘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斋。【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为六斋。加初一,十八,廿四,廿八,为十斋。遇月小,即尽前一日持之。又正月,五月,九月,为三斋月。宜持长素,作诸功德。】由渐减以至永断,方为合理。虽未断荤,宜买现肉,勿在家中杀生。以家中常愿吉祥,若日日杀生,其家便成杀场。杀场,乃怨鬼聚会之处,其不吉祥也,大矣,是宜切戒家中杀生也。’(《(续)一函遍覆》)

 

附:‘见性成佛’这句话怎么理解吗?

 

‘见性成佛’这句话并不完整。应该说,‘见性’是成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足条件。因为成佛必然见性,见性未必成佛。理由是:

 

(一)‘见性’就是指明见诸法性空之理,‘性’指人和万物的本性。这种本性就是空性,如六祖《坛经》所说:‘汝之本性,犹如虚空,了无一物可见,是名正见。’这种‘见性’成就,在见道位就可以获得,见道也称见真性之道。但见道只能破断见惑,断不了深层的修断烦恼、所知二障303,要成佛,在见道的基础上还要经过十地304修道。

 

(二)‘见性’的‘见’是指智慧正见,它只是成就佛的断、悟智慧法身的因缘,而不是报身、化身的因缘。所谓成佛,不但要有断、悟法身成就,还必须要有报身、化身成就。这报、化身的因缘是施舍、持戒、修忍等广大利益众生的福德资粮,如果修不够色身因缘福德资粮,虽然见性,也永远成不了佛。这是一切大乘经论所持的同一观点。

 

(三)声闻、缘觉二乘305的证道者,也能得到见性成就,否则就成不了四圣果。但如果二乘人要成佛,还必须从大乘资粮道修起,修得福慧双资粮圆满后,才能成佛。所以说,‘见性’只能成半个佛。修福慧二种资粮,成就佛的色法二身,这是大乘佛教的共同规律。

 

附:有人说‘佛经是文字般若,对开悟没有作用。’这种说法对吗?

 

文字般若是指佛经和一切讲解般若义理的佛法论著和说教言论;道般若是指修证般若的实践过程、五道306、十地等;实相般若是指佛陀独有的遍及一切的最高智慧。文字般若犹如地图和地理知识,既不是行走和实践,也不是达到目的地的真景实物的感受。但如果不掌握地理知识,没有地图,怎么确定方向、距离、路线?怎能保证不入歧途而顺畅到达目的地?文字般若和言教虽不是真般若智慧,但都是开发、培育真智慧的不可缺少的手段,轻视或放弃文字般若,等于想去大海彼岸的人轻视船筏一样的愚蠢。

 

在学佛法的过程中,闻、思、修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龙树在《致国王书》中说:‘合理的闻思,使驱入正修。’学佛是一种改变思想认识,改造心理,提高品德素质,开发真善智慧的一个自我完善的系统工程。学佛不能单靠盲目的信仰和热情,要靠闻、思、修的智慧和相应的实修行为。学佛的修炼实践要依靠复杂高深的知识素质,这种知识不是来自神灵的启示,也不是来自不学无术的盲修瞎炼,而是来自合乎规律的闻思途径。闻指听闻讲经说法,或阅读经、论等,思指反复思考听或读的内容,修指实践、落实所听、所读、所思的佛法。通过合理的闻思修可以生出闻得智、思得智和修得智等三种智慧。这三种智慧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即修得智生于思得智,思得智生于闻得智。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正确的闻得智和思得智,也将不会有正确的修得智。因此,对真正学佛的人来说,在闻思修三个环节中缺乏任何一个环节,也实现不了解脱、成佛的愿望。

 

57、什么叫传承?传承共有哪几种?

 

传承是佛法的师、徒口耳相传,一脉相承,从未间断的法脉传递系统。主要有戒脉传承,经学传承,灌顶随许传承等。经学传承又分经论阅读传承和讲解传承。如《菩提道次广论》,有三个经学传承:一是佛陀、文殊、龙树一脉相传的深密正见传承;二是世尊、弥勒、无著一脉相传的广大菩萨行传承;三是持金刚、文殊、大勇金刚一脉相传的修习加持传承。这三个纯真无瑕的菩提道经学传承,传到了宗喀巴大师,大师将以上三个法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写出了旷世之作《菩提道次第广论》。传承必须是口耳相传,不能用文书相传,也不能由不具备传授资格的他人代替。传授戒律的戒师,也必须是戒行清净,具备戒体307的僧人。有破戒行为的任何人都没有传戒的资格。灌顶上师除具备从持金刚以下代代具德上师传承未断的法脉外,还要具备修持实践和作金刚上师的‘双十’条件(参见:善知识的标准)。经、论阅读、讲解,也要有严格的师传,不能望文生义,任意理解,随意发挥。否则,就成世俗见解或个人的‘我见’,不成其为真实、正见的佛法。

 

附:‘闭关’是什么意思?

 

‘闭关’是身居密室,集中时间修炼的一种方式。闭关的要求是身居密室或深山岩洞,断绝会客,清净眼耳等六根,集中精力修持瑜珈行308、观想、诵咒或念佛等,完成规定程式,获得相应成就。从闭关时间分,有七日到二十一日的‘日关’,有一月到五六个月不等的‘月关’,还有一至三年的‘年关’。在闭关环境分,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