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是11年前的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下午,是一个典型的不能再典型的阳光明媚的海南下午。汽车缓慢地逃离了拥挤杂乱的海口市区,终于踏上了高速公路的入口。
11年前的海口——三亚的东线高速公路是单边的,不知是缺乏资金,还是政策阻滞,总之是一条被当地人称为“烂尾路”的奇怪的高速公路。对于当时为什么造就了一条单边的高速公路,我没有兴趣;而行驶在单边高速公路的奇特经历和感受却是令人难忘的,虽然我建议大家千万别再上这类单边的高速公路。
朋友的车是日本丰田“的士头”,好像严肃点儿应该叫做“皮卡”。虽然只是一部“的士头”(请原谅我这种非常中国式的称呼),但一看就知道是原装的(在那个年代,海南有再漂亮的进口车似乎都是可以理解的,而且绝对是原装的!)。车的外壳颜色好像是浅乳白色,但车的内饰主色调居然是朱红色,我真怀疑这部车当时是给北海道专用的。
外面骄阳似火,里面火红一片,可想而知,坐在里面的人是什么感受?
为了释放这种强烈的燥热和压抑,我干脆一边继续开着冷气,一边搖下汽车车窗,让纯净的椰风吹遍全身,整个人的身心都陶醉在大自然中。
路是黝黑崭新的高速路,两旁是翠绿欲滴的树林,头顶是碧蓝雪白的天空,我的眼镜镜片四周都折射着晶莹透亮的七色光芒,我只知道我被阳光拥抱着,但却找不着阳光的踪迹,仿佛已经置身于充满阳光的世界。蓝色的海洋,白色的海洋,绿色的海洋,阳光的海洋,这是我第一次在陆地上真切地感受到了海洋!
由于东线高速公路刚刚通车,路上很少见到车辆,我就将车开得飞快,大约130左右。但当我准备再次提速时,却明显感觉到车有些飘。朋友笑着对我说:“这车什么都好,就是车身有些轻,车速超过130时就明显有些飘,如果车尾箱里装上一头牛,就肯定又快又稳!”
话音未落,就发现前面不远处的路中央,站着一个庞然大物。由于阳光直射汽车挡风玻璃,我无法看清前方目标。我只能急忙边抓紧方向盘边紧急刹车,随着一声刺耳的轮胎摩擦地面的声响,汽车充满戏剧性地停在该庞然大物三五米处。我们看到一头体态臃肿的水牛站在高速路中央,正回头迷茫地望着我们,仿佛在打量着这些不速之客,默默地质问我们:你们是谁?你们为什么来到我的地盘?你们想干什么?
虽然车外温度高的惊人,虽然车内冷气开得很大,但我还是明显感觉到,冷汗已经在瞬间从头到脚飙了出来!
车内的两位朋友开始也吓了一跳,当他们看清是一头水牛挡道时,都习以为常地将前倾的身体向后靠在了座椅背上,不慌不忙地掏出了三根香烟,一人一根,点上后慢慢吸了一口,透过烟雾,我看到两个朋友恶作剧般的笑眯眯的面部表情,“你看你看,说曹操曹操就到!刚刚说到缺头水牛,现在就来了!哈哈。”我在他们的笑声中离开了驾驶座,还是让海南的朋友来开为好,谁知道前面还会不会有犀牛呢?
这是我在海南东线高速上遇到的第一头水牛,朋友说当时处在琼海境内。望着那头调皮的“琼海水牛”,我被吓得连吴琼花都想不起来了。《红色娘子军》给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红色印象,勇敢的吴琼花,英俊的洪常青,凶恶的南霸天,高大的椰子树,这些印象已经深深烙在了我们的心里。据说,南霸天的儿子现在以外商身份从美国回到海南,投资海水养殖。我无法想象,如果吴琼花知道这则消息,九泉之下会作何感想?
当我正陶醉在绿色的海洋中,安抚着备受惊吓的心灵之时,汽车向左一个大拐弯后,绿色突然消失了,迎面而来的是一望无垠的蓝色大海。碧蓝的大海一遍遍冲刷着洁白的沙滩,海边生长着郁郁葱葱的红树林,海边岩石上卷起的白色浪花给这静谧的画面增添了一丝动感。石梅湾到了。
东线高速的特点就在于,它能让每一个来海南旅游的人一会儿沉浸在绿色的热带感觉里,一会儿又沉浸在蓝色的海洋风情中,绿色和蓝色的交替切换,让旅游者对海南的认识愈加绚丽多姿起来。
从在琼海段遇到第一头水牛开始,在到达三亚为止,我们一路上大约在五六个地方和若干横过高速的水牛、山羊、骑单车者、农民兄弟们亲密接触。尽管这是高速,尽管这是单边,尽管这是存在安全隐患,但却给我留下了非常奇特的记忆。迄今为止,这条高速当年的具体形态已经记不太清,但是发生在这条高速上的种种趣事,却会经常浮现在我脑海。以至于现在经常坐车经过东线高速时,别人都在欣赏着车窗外美丽的风景,而我却鬼使神差地寻找着当年那头水牛的踪迹。
我仅仅走过海南环岛高速公路的东线高速,尽管多次往返于海口和三亚,但东线高速现在越来越像一条城市化的高速公路了,它和广深高速(广州——深圳)、京津高速(北京——天津)等城际高速公路越来越接轨了,越城市化了,越规范化了,但它同时也离纯真美丽越来越远了。
当一头牛在散步的时候,能够慢悠悠地在高速路上晃来晃去,说明那条高速公路和周边的大自然都是属于它的,或者是说高速公路和牛都是属于大自然的。而当我们见到大自然和牛都属于高速公路时,那么这条高速公路就是世界上最生动的一条观光路,最生态的一条高速路,最理想的一条放飞心灵的梦幻路。
11年前的海南东线高速就是这样一条路。
尽管从城市道路交通的角度来看这样多少有些风险,但从旅游的角度来看,这种由“四处游荡的水牛”和“未完工的单边高速公路”共同构成的已知和未知的“风险”,恰恰是它的独特魅力所在!
这就是最高质量的旅游!
旅游不仅是身体的移动,更是心灵的游历!
太多的绿色会让人窒息,太多的蓝色也会让人困惑,这些都是大自然的华丽外衣。再美丽的衣服,也只有人穿上它的时候才能焕发出异彩。再壮丽的自然,也只有人欣赏它的时候才会熠熠生辉。当人的心灵和大自然撞出火花的时候,牛就是那可遇不可求的导火索。
多年来,我走遍大江南北,也一直寻找着这样的“艳遇”。
不久前,一位朋友又和我谈起海南环岛游的“古老”话题。
其实,除了大部分观光客都十分熟悉的的东线高速外,刚刚通车不久的西线高速的风景更加原始和神秘。
如果能够自己驾车从海口出发,游五公祠,揽海瑞墓,抒发怀古之忧思;观东寨红树,赏东郊椰林,饱尝椰风海韵;试万泉河漂流,访博鳌会址,慨叹一夜成名的神话;上南湾猴岛,泡七仙岭温泉,赛过活神仙;遥望鹿回头,夜宿亚龙湾,体验非一般的度假情趣;到天涯海角,拜南山观音, 保佑心想事成;品崖州古城,趟莺歌海盐场,各有各精彩;钻尖峰岭热带雨林,探大田坡鹿保护区,寻找濒临灭绝的记忆;逛儋州东坡书院,影千年见血封喉,解开历史的迷雾;登临高角,下火山口,感悟自然之造化; 参拜冼太夫人庙,忆往昔峥嵘岁月;游览琼州海峡旅游区,看今朝花样年华。只有这样,恐怕海南游才算基本画上一个句号。
也恰恰是那个夜晚,我居然发现自己并没有经海南西线高速游览过西部海南。而朋友肯定地对我说,在西线高速,你有可能再次找到11年前的感觉!对呀,海南的西部一直是海南的欠发达地区,据说有更多的热带鱼林,有古老的盐田,有最后的内燃机车,有大片的风车群……。
那天晚上,喝完最后一杯酒的时候,我默默地作出了一个决定。
我要沿海南环岛高速,去寻找那头似曾相识的水牛。
中 国第 一 炸
10年前,海南房地产泡沫破裂后,从海口到三亚一路都是“烂尾楼”。这些被海风沉浸了多年的破烂楼盘,不时地揪动着每一个心有余悸的海南人。但从长远来看,尤其是从旅游的角度看,这些丑陋的面孔已经构成了旅游者的视觉污染物。
一、美丽的哀愁
人们通常是在海口远眺大海,不知从海上看海口又会是什么景象呢?
2000年2月28日上午,时任海口市副市长的袁秀梅女士,陪同我们乘船海上游海口。
同样的海口市,同样的琼州海峡,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景象。
我记得那天天色阴沉,海风凛冽,海浪汹涌,海口呈现出的是一种类似江南冬季的阴冷。我们乘坐的是一艘小游艇 ,在海浪的左推右搡下,一上一下的剧烈颠簸着。游艇上的每一个人都在兴奋地东张西望,当我们终于可以完整地看到一座海上升起的现代化的城市时,我们知道,那就是在陆地上看上去并不美丽的海口。
袁秀梅副市长热情地为我们介绍着海口的城市建设情况,以及未来海口的美丽蓝图。当她介绍到琼州海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范围时,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过去,在一片长长的海滩上,一座座形态各异的现代化建筑物掩隐在绿树中,海滩真美!
当游艇在返程过程中,渐渐靠近旅游度假区海滩时,我们发现在那美丽的海滩上,在那美丽的建筑群落中,一些“烂尾楼”静悄悄地穿插其中,其中还有几栋建筑物离海岸线的直线距离还不足50米!
这就是我当时从海上看到的琼州海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现状,一个令我感到触目惊心的现状。我的第一感觉,就好像是一个美丽的少女,她的身上却留着点点的伤疤。
伤疤不仅损害了她的美丽,似乎也在述说着那不为人知的痛苦过去。
20世纪90年代,海南在发展初期,由于新的省级经济特区的感召和优惠政策的吸引,投资商云集海南,大量资金流向海南,一举形成了房地产集中开发、四面开花的热潮。据统计,海南建省办特区之初,房地产处于零星投资状态,1989年投资仅3。3亿元,1990年后房地产投资急剧膨胀。与1990年相比,1991年增长2。6倍,1992年增长7。3倍,1993年和1994年分别增长14倍和13。9倍,连续两年超过57亿元,成为投资的鼎盛时期。1995年整个房地产投资急剧滑落,当年比上年下降49%,1996年又比1995年下降42%。1997年跌入低谷,比上年下滑53%,完成投资不足8亿元。
客观的讲,海南建省初期的房地产开发热潮,对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改变海南的整体面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规划眼光短浅,调控能力薄弱,管理措施不到位,开发商的经营思想偏差,当疯狂的热潮过后,畸形发展的房地产由兴盛急转衰落,大量的商品房空置,半拉子工程林立,建设用地闲置,投入资金沉淀。至1998年底,大量资金沉淀在455万平方米空置商品房、报建面积1631万平方米的停缓建工程和2。38万公顷的闲置建设用地上。当初介入房地产开发的企业有5000余家,截止到2003年,在工商部门注册并取得资质的企业不足400家。由于狂热而无序的投资开发,企业资金被“压死”,民间资金被套牢,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992年——1998年,全国GDP峰谷落差平均为4个百分点,而海南省为35。9个百分点,大起大落,位居全国之首。
海南建省初期的开发战略,主要是抓好农业生产和现有企业的改造;抓紧基础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引进三来一补,办好一批内联企业,发展乡镇企业。而中央给予海南的“特区优惠政策”也主要是鼓励投资者从事出口加工业。因此,海南房地产业成为建省办特区后的新兴支柱产业,并出现超常规的发展,是国家和海南省的立法机关和政府经济管理部门都始料不及的。因为,国家在1995年前没有制定一整套系统、完整、具体的房地产法来规范房地产开发和经营行为。另一方面,对“经济特区”和“市场经济”的歪曲理解,以及政府一定程度的行政失当,造成了房地产业的最终失控。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刚建省带来的亢奋和经济试验田的优越感,投射给人极度浮燥的心理,房地产的发展随之进入无序状态。短暂的繁华过后,海南各城市一夜之间多出了建筑面积高达1631万平米的烂尾楼,犹如在高尚人群中挤进来一个个蓬头垢面的乞丐。
这些半拉子工程尽管曾经很风光地登场,最终却让一个城市为之羞愧难当。
二、黄金海岸演义
相对来说,因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沿海地带向来是每一个国家或地区较为发达的地带。这一地带历来是人口、能源和资源的流入地,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特别是近五十年来,全球人口、城市和经济发展日益向沿海地带集中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但与此同时,也给沿海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