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基督教-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教区组成教省,有一国含数教省或一教省、一教省含数国及一教区含一国或数国等不同情形,职务名称和组织机构各地不一。
  长老会(Presbyterians)
  长老会是新教主要宗派之一。英国宗教改革运动在血腥玛丽女王时代遭到摧残,很多改教人士被迫流亡日内瓦,聆听加尔文及其女婿伯撒的教导;这批人在伊丽莎白女王时代陆续回国,一部分留在圣公会内部,另一部分要求实行更彻底的改革,因而主张在圣公会体制外重组教会,被称为“不从国教者”,他们组织了苏格兰长老会。长老会在教义和组织形式上和改革宗完全一致,只不过名称不同,英语国家一般为长老会,法语、德语国家一般为改革宗。
  卫斯理宗(Methodist Church)
  卫斯理宗是新教宗派之一,亦译卫理宗或循道宗,以创始人英国神学家卫斯理的宗教思想为依据。约翰?卫斯理(1703年…1791年)于1738年开始巡回露天布道,宣传自己的宗教主张和经验,终身不辍。后来,他的传教活动逐渐扩大到全国,人称卫斯理运动。卫斯理本期望在英国国教范围内开展传道活动,但遭伦敦主教拒绝,结果卫斯理宗脱离国教,形成了新的独立宗派。卫斯理强调人们必须信奉上帝,开始新的生活,只有将纯真的信仰与虔诚的生活结合起来,才能得救。他主张基督徒必须追求圣洁、完善的生活,强调自身内省与圣灵的工作,坚持《圣经》的权威。同时,他关心社会问题,主张废除奴隶制,倡导公共教育,致力于法制和监狱改革。18世纪初期,牛津大学学生组织圣洁会,组织成员立誓经常参加圣餐,认真研究《圣经》,定期访问监狱,主张按其所认为合乎《圣经》的教训,过循规蹈矩的生活。该派当时被戏称为循规蹈矩者,这个戏称后来成为该派的正式名称,沿用至今。1795年,该派彻底脱离英国国教,成为独立宗派。 
  卫斯理宗宣称忠于《圣经》,忠于传统信经教义,并自认为属于新教改革传统,多数接受阿明乌主义,认为得救既凭借神恩,亦取决于个人自由选择。所有人都有得救的可能,靠着圣灵,人可以在此生达到对上帝、对他人完全的爱,获得完善的基督徒品格。在神学上,卫斯理派不重思辨,不强求一致,强调圣灵有使人信仰及改造信徒生活的力量。卫斯理宗还认为宗教的核心在于人与上帝的切身联系,在社会观点上重视下层社会,主张社会改良。
  公理宗(Congregationalists)
  公理宗起源于16世纪的英格兰,当时英国已出现一些由会众自行管理的教会组织。1582年勃朗著书宣传独立于国家和国教,有权管理自身事务的〃自行集合的教会〃,这些理论被一些独立的教徒接受而形成一个新宗派,后经巴罗、格林伍德和彭瑞等人的努力,人数有所增加。
  公理宗的信仰与英语国家新教的福音派相近,但更自由化。它们坚持《圣经》的权威,但对个人理解上的差异,采取互相尊重的态度。公理宗主张教会虽然可以发表信纲,但不认为信纲有权威性,他们认为凡承认耶稣是我主这一基本信仰者,即可参加教会。该派特别强调个人信仰自由,并认为国家应对各种不同的信仰都采取宽容态度。公理宗认为教派的基础是上帝之道,故在礼拜中注重讲道。他们认为耶稣所立圣礼仅洗礼和圣餐两项。公理宗不赞成设立统管各教会的上级领导机构,但允许建立由各教会自由参加的联谊性机构,反对国教观念和教区制。他们认为教会主要不是一种组织,而是一种灵性生活的共同体,是由响应基督呼召而与之结成圣约并做其门徒的人组成的;全体信徒在教务会议上对教会事务行使平等权力,聘任牧师由教务会议决定,执事由会众选出;牧师权威不来自其地位而来自证道与圣礼之施行;教会资金均来自捐献。
  浸礼宗(Baptists)
  浸礼宗和长老会、圣公会、公理会一样,同属于北美殖民地早期的清教徒移民,被称为天路客国父。浸礼宗受到再洗礼派影响,反对婴儿洗礼,要求信徒受浸礼、而非点水礼,主张未受浸礼的人不得领用圣餐、不得担任牧师、长老、执事等圣职;其他教义基本上和改革宗长老会一致。教会组织上采用会员制,即由会员大会选举执事会,由执事中的长者担任长老,并由长老执事会聘请牧师。美国南北战争中,浸礼宗分裂为美南浸信会和北美浸礼会,前者是保守宗派,后者中逐渐产生的第一浸信会和归正浸信会也都是保守宗派,其中美南浸信会和第一浸信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阿米尼乌主义和时代主义影响,归正浸信会除浸礼立场外,在教义上都采取归正立场。
  美南浸信会是英语国家最大的基督宗教的教会组织。
其他教派
  科普特教会(Coptic Church)
  科普特教会是基督教东派教会之一,属一性论派。科普特一词是7世纪中叶阿拉伯人占领埃及时对埃及居民的称呼,后专指信奉科普特礼仪的基督教信仰者。431年以弗所会议后,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区的修道士优提克斯提出基督只有神性,其人性已经融合于神性之中的一性论主张,他所代表的基督论思想在埃及等地受到普遍拥护。这些地区的一性论派反对卡尔西顿信经以及正统教会关于基督一位二性的教义,逐渐和东方正统教会脱离,形成独立的一性论派教会。
  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埃及地区的科普特教会已形成具有民族特点的科普特礼仪,崇拜仪式中,大都采用古代科普特文。在埃及,科普特教会至今仍是基督教各派中最大的教会,宗主教座堂设在亚历山大里亚。属科普特教会的自治教会是埃塞俄比亚教会,它尊崇亚历山大里亚宗主教的首席地位,首脑为阿克苏姆都主教,其人选在埃及血统的隐修士中选出,经亚历山大里亚宗主教祝圣,教会中称为阿布拿(阿拉伯文Abuna,意为“我们的父”),阿布拿在一些埃塞俄比亚血统的都主教协助下管理教会。埃塞俄比亚教会的礼仪基本和埃及科普特教会相同,但更讲究守斋,在帝国期间曾为国教会。
  基督教科学派(Christian Scientists)
  基督教科学派是美国人艾娣1879年所创教派。该派认为物质是虚幻的,疾病只能靠调整精神来治疗,并称此为基督教的科学。艾娣本是催眠疗法医生昆毕的病人和学生。1862年,她宣称她由圣经启示而发现了基督治病的原理,并从自己的康复和其他病例中得到了证实。以后她开始为人治病,招收学生,组织基督教科学派。1875年,她发表《科学与健康》,述说精神疗法及其原理。1879年,她与学生在波士顿创建该派的母会,后又创办麻省形而上学学院,培养本派医师和教师。学院的毕业生到各地建立诊所和教会,使该派传播到世界各地。
  基督教科学派提出关于物质、苦难和罪均属虚幻的说法,而不同意《圣经》关于创世、堕落和救赎的教义。他们认为,上帝是无限的神圣原则,是思想、灵魂、精神、生命、力量、真理、善和爱。作为凡人的基督不是神,作为精神原则的基督才是神。“真正的人”反映上帝的本质,是精神性的。除了精神,一切都是不真实的。物质的肉体与必死的想法是虚幻的,疾病与痛苦来自虚假意识。要恢复健康,就要消除幻觉,矫正错误的思想,并认为这种“基督的科学”就是耶稣赖以治病的圣灵。基督教科学派认为精神疗法可由病人采用,也可由医师采用,主要诉诸于祈祷,依靠把“绝对真实的存在”跟“必死的人”两个概念区分开来,认清物质、罪恶、病痛、死亡都属虚幻,这样人就得到救赎。罪恶看起来很有力量,但这只是因为人们相信它真的很有力量。该派还认为,要获得健康、财富和成功,就要对世界采取乐观、开朗和积极的态度。基督教科学派的团体活动不多,但允许其成员自由参加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该派主张禁烟禁酒,但不反对娱乐,也不反对牙医、眼医和注射疫苗。
  基督教科学派礼仪简朴严格,由读经师主持。周日阅读《圣经》及《科学与健康》,唱诗,平日汇报治疗情况。他们不纪念圣诞节和复活节,也无洗礼及其它圣事。基督教科学派在母会下设立分会,分会礼多有读经班和主日学校。16人以上的团体,只要包含4名母会成员,一名医师,就可以成立分会。母会成员从教师受业,并放弃原有职业后,可被批准为医师。医师从医3年以上后,再经过对理事会安排的课程的学习,就可成为教师。分会领导人多由教师指定。理事会理事终身任职,可指定继承人,但亦可撤换。
  基督复临派(Adventists)
  基督复临派是新教宗派之一,创立于美国,因相信基督即将第二次来临而得名。近代基督复临运动的创始人是美国人威廉?米勒。米勒原为浸礼会牧师,1831年,他在从事多年圣经研究后,称根据《但以理书》某些章节的启示和预言推算出,基督将于1843年3月21日或1844年3月21日第二次降临。他的宣传曾赢得不少新英格兰信徒的拥护。这个日期过去后,米勒再次提出新的日期,由于他的预言一再落空,基督复临运动转入低潮,但仍有人坚持上述信念;以怀?艾伦夫人为代表的有些复临派信徒认为,基督复临的预言之所以未能实现,是由于信徒没有遵守旧约律法所规定的以第七日为安息日之故。因此,他们提出必须遵守安息日的有关规定。
  基督复临派着重宣传末世论(千禧年前派),他们相信,世界末日已近,基督不久即将复临,死去的义人将要复活,与活着的义人一同升天,享受千年福乐,撒旦(魔鬼)将统治世界。到一千年的末了,基督和众圣徒一同来临,用圣火毁灭邪恶,创造一个以耶路撒冷为中心的新世界。他们强调必须遵守安息日从星期五日落至星期六日落;受洗必须用浸礼仪式;每年举行四次圣餐礼;在圣餐开始之前,按照圣经所载耶稣的教导,先彼此洗脚,称为谦卑礼。他们主张惟有通过信心才能得到救恩。他们还认为,人的身体是圣灵的殿,所以必须实行有节制的生活,禁食旧约中规定为不洁的食物,如猪肉、贝类等,禁止烟酒和赌博,反对世俗的装饰和娱乐。 
  耶和华见证人(Jehovah Witnesses)
  耶和华见证人、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基督教科学会、摩门教,是19世纪早期美国教会大复兴之后在新英格兰诸州产生的四大异端。耶和华见证人篡改新约全书,否认耶稣基督是上帝,否认三位一体,否认耶稣基督曾经死在十字架上,而是宣称耶稣基督死在行刑柱上;他们宣称其他基督教徒都背离了上帝的教导,只有他们才是仅有的耶和华见证人,全然不顾旧约全书明确记载,“耶和华(雅威)的见证人”是、且仅仅是以色列民族。耶和华见证人要求严守旧约律法,主张素食,反对吃血,进而到反对输血,因此难免导致人命案件、触犯所在地法律。
  摩门教(Mormonism)
  正确的名称是耶稣基督末世圣徒教会(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
  斯密?约瑟最开始在1830年所成立的教会并无正式的名称,自称所代表的是耶稣基督的使徒在第1世纪时所建立的最原始的教会,故一般称‘基督教会’,其人宣称受天使传授的《摩门经》,作为圣经的补充;在日后的 1838年4月26日才因启示而正式称为‘耶稣基督末世圣徒教会’(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为的是要与耶稣基督的最原始的教会有所区别。此正式名称已延用至今日。
  刚成立的摩门教会,被当时美国的主流宗教基督教(新教)所逼迫,其后斯密?约瑟被杀,由杨?百翰带领教徒到美国中部犹他州大盐湖山谷,并于1847年在该处安定发展起来,也因此教会的总会位于盐湖城。事实上,盐湖城是此教会早期的教友拓荒所建成的一座城市。此在全世界的城市发展史上极为罕见且特殊。该教会的教友目前已遍布全球各国。据教会最新发表数字,教徒人数达至1;200多万,而超过半数居于北美洲以外,其中最大的摩门教教堂位于台湾,是完全按照《圣经?旧约全书?以西结书》有关重建圣殿的描述而建造的。
  教义上,摩门教认为圣父、圣子、圣灵都有身体和灵魂;亚当和夏娃曾经是天使,受上帝派遣到地球上做人并传宗接代,否认人类始祖的堕落。摩门教鼓吹一夫多妻制,并有纳未成年少女及幼女为妻妾的历史;20世纪在是否遵守美国关于一夫一妻制的法律问题上,摩门教发生分裂。
  普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