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49年10月18日,丰田英二的父亲丰田平吉去世。丰田英二在最困难的时刻,继承了父亲持有的丰田股份。而此时的丰田股票,每股由48日元猛跌至27日元。丰田公司四处碰壁,破产只是时间问题了。为了挽救危局,丰田喜一郎召集公司高层领导开会,决定裁减员工,为此劳资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对抗,反复讨论之后,最终达成协议:工会同意裁员,从职工中招募自愿退职者,将原有的7500名职工裁减到5500名;同时资方除社长丰田喜一郎一人外,其他经营管理人员全体引咎辞职。
…
汽车巨子(2)
…
历时1年3个月的劳资纠纷终于宣告结束。丰田汽车的创始人,同时也是日本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丰田喜一郎在其后不到两年的时间走完了他最后的生涯。
这次劳资纠纷是丰田历史上仅有的一次,它让丰田英二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意识到了劳资关系是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两个轮子之一。
解决完劳资关系之后,公司派丰田英二访问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一是考察汽车企业今后的前途,二是和美国厂商洽谈技术合作事宜。当时老福特已经去世,小福特刚刚上任,非常不可一世,对待这个来参观的丰田董事也十分傲慢,当然他的确有骄傲的理由,因为当时这个厂每天能生产7000辆轿车,比日本丰田公司一年的产量还要多。
但丰田英二并不迷信福特,他在考察报告中写道:“那里的生产体制还有改进的可能。”毕竟他面对的是日本的国情而非美国,不同的情况就应该分别对待。战后的日本经济萧条,缺少资金和外汇。是照搬美国的大量生产方式,还是按照日本的国情另谋出路,英二选择了后者。
丰田英二和他的伙伴大野耐一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验,从日本的国情出发,经过30多年的努力,终于形成了完整的丰田生产方式:通过生产过程整体优化,改进技术,理顺物流,杜绝超量生产,消除无效劳动与浪费,有效利用资源,降低成本,改善质量,达到用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产出的目的。
美军订单引发的思考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战争使丰田汽车公司“起死回生”。公司的裁员计划还没来得及执行,就收到了大量的美军订单。美军向日本订购卡车,除了因为从美国本土运送战车到朝鲜运费昂贵之外,时间上也来不及。战争给丰田汽车带来了机遇。从1952年到1962年,美军一直向丰田公司采购卡车。
在生产卡车的同时,因为出租车需求量的急剧增大,丰田也开始研制开发小轿车。1955年1月1日,丰田推出了第一种小轿车的车型,定名为“皇冠”。英二直接参与了开发研制,因此亲自把第一辆“皇冠”车开下了生产线,接着又造出了豪华“皇冠”车。英二说:“皇冠车完全是自力更生造出来的,标志着丰田汽车工业公司走上了轨道。”当年,皇太子明仁(现在的天皇夫妇到公司视察,明仁皇太子还亲自驾驶“皇冠”车在英二陪同下到厂区兜了一圈。
在“皇冠”轿车的成功上市为转机,日本第一辆平头卡车“TOYOACE”、大型柴油机卡车DA60、排量1000cc的“日冕”轿车等相继问世,一时间形成了蔚为壮观的丰田车阵容。
1958年,丰田正式成立了自己的研究所,并开始着手建设日本第一家专门生产轿车的工厂,这个研究所为以后丰田的不断更新改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1967年10月,中川社长猝死。当月,丰田英二因人所公认的能力和业绩而出任社长。在就职后的首次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是不是因为你是丰田家的人才当上社长的?”英二斩钉截铁地回答说:“我想,因为我适合做社长,所以才被选上的。”
不要忘记,在此之前,丰田英二已经在汽车的最前沿阵地工作了几十年了,没有人比他更有资格,更有技术和经验,在他的带领之下,丰田一步步壮大。
1973年,随着第4次中东战争的爆发,世界经济遇到了第一次石油危机。对于石油资源几乎百分之百依赖进口的日本来说,整个经济活动全都受到巨大影响,马上陷入了极大的混乱之中。战后初期的恶性通货膨胀再度席卷日本,对汽车的需求也一落千丈。面对经济大恐慌,丰田英二没有着急慌乱,而是将新的起点瞄准在资源的有限性上,有力地开展了节省资源、节省能源、降低成本的运动,使公司渡过了难关。
1970年,由于美国议会通过了限制汽车尾气排放的“马斯基法”。日本也于1974年(昭和49年)颁布了同等标准的限排法规,并且更加苛刻,尽管国内一片沸沸扬扬的反对之声,但丰田英二决定,在达不到标准前,任何产品都不能上市,最终,在公司研发人员的努力之下,丰田是第一批达到标准的少数几个,丰田的所有车型都达到了标准,成为日本乃至世界的骄傲。
1974年,丰田财团成立,丰田英二担任理事长。丰田财团资产达数百亿日元,以汽车工业为主体,进行各个经济领域的投资。丰田英二为了培养企业人才,创办了丰田工业大学、丰田中央研究所、国际经济研究所等一系列的教育、科研机构。
尽管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但丰田英二还是一个朴素的人。1985年9月,丰田英二上班的情景,曾经成了《写真周刊》的焦点。在人们的想象中,他应该坐在一辆由司机驾驶的高级轿车后座,傲慢仰靠着坐椅。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他坐的汽车不是丰田的最高级车,并且亲自驾驶。想必连那些摄影师都目瞪口呆了,因为英二已经72岁,而且是日本第一大企业的会长。
但的的确确,这就是他,他没有恋栈不退,早在1982年,丰田英二就不再担任董事长,而是退居二线,当了会长,丰田的新一任继承人不是他自己的子孙,而是前任董事长丰田喜一郎的儿子。从他的身上,可以看到东方古老的哲学——“有容乃大,无欲则刚”。
…
汽车巨子(3)
…
从一个喜欢汽车的顽皮少年,到一家国际企业的掌舵人,丰田英二不负前人之托,历经二战、朝鲜战争、关税壁垒等挫折,终于将这个“丰田神话”圆满地完成了。他对他的接班人、现在的丰田领导人丰田章一郎说:“我相信我提出的占据汽车世界市场10%——‘环球10’目标,能在你手中完成。”
他想要的其实只是一个汽车的梦想——“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成功秘诀
生于汽车世家。
“截获”美军订单。
胆识+智谋+胸怀。
…
重建大王(1)
…
重建大王——坪内寿夫
财富档案
坪内寿夫是控制日本的十大财阀之一,拥有日本最大的造船厂和钢铁厂,还拥有银行、饭店等许多产业。曾经化腐朽为神奇,拯救了180家濒临破产的大企业,有人称其为“笑脸的暴君”、“吸血鬼”,更多的人认为他是“神”。与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并称为“经营双雄”。
企业类型
综合企业集团。
成长记录
从外表上看,坪内寿夫是一个其貌不扬的人,身体肥胖如同相扑士,眼睛却很小。但就是这样一个相貌平平的人,却是日本企业界著名的人物。因为很善于重新挽救一个企业的生命,他被尊称为“重建大王”。而他涉及的行业更是多种多样,电影放映业、造船业、饭店旅游业、银行业、报业等等,在这些不同的领域,他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走出电影院的“战俘”
1914年9月,坪内寿夫出生在日本四国岛西北部的爱媛县。由于父亲经营着两所剧院,家庭收入不错。在这种优裕的环境下,他从小就有个愿望,就是乘船漂洋过海,周游世界,因此对船特别感兴趣。在这种愿望驱使下,他进入商船学校学习。
1936年,坪内寿夫从学校毕业,此时正碰上日本大规模的侵略中国,于是,他进入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南满洲铁道公司”工作。1945年8月,战败的日本溃不成军,坪内寿夫随着战败军队逃入了大兴安岭,后被苏军俘虏,押送到了西伯利亚。
3年的战俘生涯是坪内寿夫一生中最为艰苦的岁月。他每天必须干很重的活,体重迅速下降。劳动量大,饭给的却不多,坪内寿夫觉得自己简直快熬不下去了,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一个尽头!痛苦无法忍受,他便每天幻想,如果将来有大钱,该怎么怎么花。艰苦的岁月虽然难以忍受,但却锻炼了坪内寿夫坚忍不拔的性格,这种个性在他创业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1948年10月,坪内寿夫从西伯利亚返回故乡爱媛县,当时他已经34岁,看到形销骨立的儿子,父母极为心疼,将全部财产340万日元交给了他。在当时这是一笔相当大的财产,这笔巨款成了坪内寿夫创业的基金。
1949年,坪内寿夫准备继承祖业,在松山市兴建剧场,开一家电影院。因为当时兴建剧场必须要得到政府建设局的批准。于是,他从松山赶到东京,求见负责科长,可是科长认为松山已经有了个电影院,不需要再有一个,便迟迟不答应。这时的坪内寿夫表现出自己无比的坚韧,他每天在建设局的走廊里等那位科长,局里几乎每个人都认识他,最终这件事惊动了建设大臣,大臣亲自向坪内道歉并批准了这件事。
1950年,松山大剧场开始营业了,虽然当时电影业是新兴行业,红极一时,但也不容易赚钱。原因是电影拷贝价格昂贵,故收费较高,观众不是经常那么多,有时寥寥无几。所以,坪内寿夫的经营十分艰难。
爱动脑筋的坪内观察出,凡是放映爱情片时,中青年观众最多,少年儿童极少;当放映武打片时,青少年很多,而老年人极少;而放映喜剧片时,则青年、老年观众都较多。不管放映哪类片子,观众都不能满座,他想了个办法,把两种类型的片子同一场放映,结果观众便成倍数增加了。由于不同类型的影片在同一场放映,可以招来两方面的观众,使影院收入增加,费用支出相对减少了,坪内的利润显著增多。几年后,他的电影院发展到30多家了。
坪内寿夫终于尝到了成功的滋味,这时的他想起了战俘时期那种无比痛苦的生活,他决心好好地补偿自己,打算一个月花掉50万日元,过一种奢侈的生活。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和妻子每天住高档宾馆,买最贵的衣服,用最好的首饰……可是在一切得到了满足之后,坪内心里反而更空虚了,他第一次深切地体会到,如果生活的目的是为了金钱,是太没有意义的,金钱的满足之后是无限的空虚,人活着,做些有益的事情才是充实的、有意义的。
从此,他抛弃了原先的想法,开始过一种朴素简单的生活,甚至原先一天吸80支香烟的习惯也改掉了。
别具一格的“吸血鬼”
手里有那么多的钱,该怎么投资呢?坪内思考着自己下一步的发展。就在这时,他听说有个小造船公司——来岛船渠停业了。他的朋友便建议他去收购,说:“如果你能使一个濒临倒闭的大造船厂起死回生,你的大企业家的身份必将得到认可。这是一个机会,还是应该去争取的。”但是也有人说:“你如果真要干,得有一套策略。你可能会变为乞丐,或许要赔掉全部财产都不够。一旦搞糟了,势必负债累累。这和搞电影院不同,风险太大,还是慎重为好!”
朋友的话让坪内考虑了5个月,儿时的梦想还在脑海里浮现——坐着大船周游四海,而自己为了这个梦想还在学校里学了很多的专业知识,面对破产企业老板哀求的面孔,他终于下定决心,要干就要向高难度挑战!1953年,他卖掉2家赚钱的电影院,作为振兴来岛船渠的首批资金,以后又陆续贷款千万日元来更新设备。坪内寿夫表示:“我领悟到这世上有一种极伟大的‘事业’存在,而我要成为其中之一员。”
…
重建大王(2)
…
坪内寿夫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来岛虽无法与大企业相对抗,但“来岛”如果专门做小渔民的生意,还有那些家庭水上运输船户,业务上就不会与大企业发生冲突。坪内寿夫又进一步了解该行业的经营特点,以采取相应的经营对策。当时政策规定500吨以上的船要聘请考试合格的船员、船长,坪内寿夫就把新渔船的吨位定在499吨及其以下,称其为“海上卡车”,这就使购船的渔民省去了考试等许多审批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