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蒙古帝国史-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③ 阿寅勒(ayil)是若干穹帐结成的营盘。在蒙古近代语言里面,据科瓦列夫斯基词典,I,3,指“邻人”、“邻居”、“小市镇”。(阿寅勒或解释为一个家族,参阅《蒙古人民共和国通史》,1958 年科学出版社中译本,第87—88 页。——译者)'3' 
  ④ 参阅下第二章第一节。
  第一章 成吉思汗勃兴前的蒙古
  然而在原则上和精神上,蒙古社会还是一个很有等级的社会,虽然我们并不全部接受巴托尔德和符拉基米尔佐夫⑤的论点,但成吉思汗本人的兴起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凭藉着这个等级程度'特别是有关于诺古特(nokud,那可儿), 有如已经逝世的拉尔夫·福克斯所纪述]。①蒙古社会有它的贵族,拥有“把哈秃儿”或“把阿秃儿”(勇士)的称号②,或称“那颜”,其多数为“那雅特”(贵人)③,或称“薛禅”(贤者)④。蒙古社会有他们的自由人称“那可儿”(nokur)其多数为“诺古特”(nokud)⑤,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以这些人为基础建立其政治…军事制度,他们构成战士和亲信人这个阶级⑥。蒙古社会有它的平民,这就是普通人民(“哈剌出” ⑦、“阿拉特”⑧。最后,蒙古有它的奴隶(“孛斡勒”。⑨“兀纳罕…孛斡勒” ⑩)。在每一个蒙古人民的集体之上,原则上都有一个王(汗)或首领(“别乞”)(11)统治着,'5'“别乞”的称号似乎在森林的部落中间比较普遍,例如斡亦剌人、篾儿乞人。此外部落和部落彼此之间,也有等级之分,这是由于他们中间有的被他族所击败,或是相反地被他族所援救,或则因为要取得邻近强盛部落的保护,变成为较大部落的藩属或依附者。例如我们将于下文见到的札刺儿人和成吉思汗的祖先的关系(参阅后面第九节)。又如后来翁吉刺惕人和斡亦刺人向成吉思汗的输诚都属于这种情形(参阅后面第二章第二十节和第三章第五节)。
  ⑤ 符拉基米尔佐夫,苏联科学院院士,著有《蒙古社会制度》,1934 年,《成吉思汗传》,1922 年,等书。——译者
  ① 拉尔夫·福克斯,《成吉思汗传》,第109 页。
  ② 把哈秃儿(baghatour)的意义为“英雄”、“战士”、“有气力”、“勇敢者”等(科瓦列夫斯基词典, Ⅱ,1058)。在《秘史》里面,其拼音为把阿秃儿(ba'atour)(第12O 节),其多数为拔都惕(ba'atout) (第226 节)。
  ③ 在1389 年编写的《华夷译语》里面,那颜(noyan)等于“贵”字。(伯希和,《东方学报》,1924 年, 306)'4' 
  ④ 薛禅(setchen)意为“智慧”、“谨慎”。与此相同,圣路易在他词句里面用“普鲁东母”(prudhomme) 这词,具有“贵族”、“武士”的意思。
  ⑤ 诺古特即“伙伴”(科瓦列夫斯基词典,Ⅱ,702,参考拉丁文“康密惕”(i…tes)这一词在“后期帝国”的用法。(伯希和《通报》,1935 年,166) 
  ⑥ 参阅拉尔夫·福克斯,第109 页。
  ⑦ 哈剌出(qaratchou)指“平民”、“子民”(科瓦列夫斯基词典,Ⅱ,836)。
  ⑧ 阿拉特(arad)指“人们”或最广义的说“人民”(科瓦列夫斯基词典,Ⅰ,141)(其单数为aran), 关于这一词,参阅伯希和,《H 发音的词》,《亚洲学报》,1925 年,Ⅰ,201—202。'关于阿拉特,可参阅《蒙古人民共和国通史》所述在蒙古封建化过程时期,可分为直接生产者自由的阿拉特和固定在土地上被奴役的阿拉特(第91 页)。在十四至十七世纪,阿拉特对于封建主的隶属关系(第124—130 页——译者。)' 
  ⑨ 李斡勒(boghoul)指“奴隶”、“农奴”、“劳役”(科瓦列夫斯基词典,Ⅱ,1163)。
  ⑩ 参阅符拉基米尔佐夫,《蒙古社会制度》,1934 年,64、65、88。蒙古现代语言,兀纳罕…亚勒拔都(ounaghanalbatou)指“农奴”、“奴隶”(科瓦列夫斯基词典,Ⅰ,340)。
  第一章 成吉思汗勃兴前的蒙古
  事实上,经过长时期的混乱状态,当十二世纪中叶之际,政治上和社会上的关系似甚松弛。真正的蒙古人,即泰亦赤兀惕和若干其他部落,已经不再有汗王,通过我们在后面要说到塔儿忽台乞邻勒秃黑和未来的成吉思汗的斗争以及成吉思汗和札木合的斗争中,就可见他们处于真正混乱状态之中。氏族和支族互相争夺牧地和驻扎营帐的地方(“嫩秃黑”)①可举成吉思汗本人的情况以资证明:当某一首领死亡而其儿子还太小时,聚集在他的旗帜之下的营帐和车辆每次有因此而分散的危险。②族外通婚的原则使蒙古人必须于本部落之外寻觅配偶,有时用磋商的方式(例如成吉思汗的婚姻),有时用抢夺的方式(例如也速该的婚姻),引起的冲突或联合为数相等:我们曾提到,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抢夺篾儿乞人的一个首领的妻子河额仑为配偶,和篾儿乞人为了报复起见,也抢夺去成吉思汗的妻子孛儿帖。①波斯历史家拉施特在以下话中或者有所夸张,借此以提高成吉思汗的才能,他说,在成吉思汗即位以前,儿子不再服从父母,兄弟不再服从兄长,妻子不再服从丈夫, 有钱的人不再帮助本部落的首长;到处是成群的盗贼、抢夺者和叛变者。牲畜和马群不获安全,马匹因为过度疲乏和得不到休息而死亡很早。混乱情形遍处。”②纵使此话有浮夸之处,使人们易于了解当时情况,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这种声诉里面有一部分是真相,尤其是,我们如果联想到成吉思汗少年时代的社会,由《秘史》可以看出,是一个劫掠盛行、凶残狠毒和极端混乱的社会。 
  第九节 成吉思汗的先驱者、蒙古人初期的团结趋势、海都的称汗 
  在成吉思汗结合蒙古人各部落成为一体以前,似乎先有若干次朝着这一方面走的尝试。《秘史》所载的口传故事,证明这种趋势已在“歌谣中传扬”。尼伦族的神秘祖先阿阑豁阿,就曾留给她的子孙们以这样的遗训。有一夭, 她招集了她的五个儿子,交给每人一枝箭,叫他们折断,他们毫无困难地将筋折断了。然后她将另外五支箭束在一起,激挑他们试折这一束箭,对他们说道:“我的五个儿子啊!你们就象这五枝箭一样。单独一枝,任谁也容易折断,你们兄弟如果团结在一起,就象这束箭一样,没有人能够折断!”③ 
  李端察儿的后裔之一海都似曾开始联合蒙古各部落。他的故事有类成吉思汗历史的预兆。海都的祖父篾年土敦①'1'早丧,有妻名那莫伦②,生子七人。
  ① 嫩秃黑(noutouq)现今的意义为“游牧营帐”(科瓦列夫斯基词典,II,683)。为”结帐”(伯希和, 《通报》,1935 年)。(嫩秃黑可指放牧地。《元史》译为农土。《元史》卷一一八,《特薛禅传》:“赐按陈及其弟火忽册等农土。”注云:“农土犹言经界也。”——译者) 
  ② 欧洲用yourte 这一词指蒙古人的毡帐是不适当的。“帐”在蒙古正规语言中称gèr(科瓦列夫斯基词典, III,2503)。yourt 这一词不但指居所,而且包括一切附属于居所的东西,家畜也包括在内,'G,韦尔讷茨基,《成吉思汗约法的范围和内容》(《The Scopsand Contents of Chingis Khan's Yasa》,《哈佛亚洲学报》1938 年,12 月,第357 页)。成吉思汗的儿子们的yowt,巴托尔德指出,就等于他们的封地,这是说:他们的臣民和畜群所需要的草原面积。''6' 
  ① 《秘史》第254 节,阔阔搠思说到孛儿帖被掳的时候,提及蒙古社会当时的混乱情形,宜至于成吉思汗的兴起。
  ② 参阅本书第188 页,蒙古在这个时期的混乱情形,《秘史》第254 节将这一段话作为成吉思汗的一个将军阔阔搠思,于成吉思汗两子拙赤和察合台相争的时候说的。'7' 
  ③ 《秘史》,第19 节和第22 节。31 
  ① “土敦”这个头衔,在八世纪的塔什干的突厥人首领里面已经有了。(参阅沙畹《西突厥》第269 页) 
  ② 《元史》和《拉施特书》,均作莫那伦,所以我国史家多采用莫那沦这个译名,如《元史译文证补》、《新元史》等书。而《秘史》第46 节称为那莫伦。——译者
  第一章 成吉思汗勃兴前的蒙古
  世系表很细致的列举七子之名,以最长的合赤曲鲁克至于最少的纳臣把阿秃儿③,'2'性格刚毅的那莫仑,居于部族之首领地位。就在这个时候,女真人侵入蒙古,这个处于势力扩张时期的通古斯种人在另一个方向,正在将中国北部置于自己统治之下。女真人进攻住在客鲁涟河边的(是否突厥人?)札剌儿人部落,大肆屠杀。有七十家札刺儿入逃避至蒙古人的地方,这正是那莫伦所管辖的地方。故事继续说,札刺儿人因为迫于饥饿,在那莫伦的儿子们放马的草地上掘草根而食。那莫伦不许札刺儿人侵占该地,“驱车相向, 在盛怒之下,伤了几个札刺儿人。札刺儿人为了报复起见,将那莫伦的马群赶走。那莫伦的儿子们来不及穿战甲就追赶上去和他们战斗。那莫伦忧虑, 命媳妇们载甲往追,但是还没有赶到,六个儿子都已经被札刺儿人杀死了。
  那莫伦本人,随后也被札刺儿人杀死。一家人幸免的只有那莫伦的幼孙海都(合赤曲鲁克的儿子),他藏身于积薪之中或马湩盆下,以及她的第七子纳臣,事前他娶了巴尔忽或巴尔忽真④部人的女儿为妻,在那里成家立业。”⑤ 听到一家人被杀的消息,纳臣从巴尔忽奔回,但是他仅仅看见孩子海都和几个老妇人还生存。“纳臣热血沸腾地要报复亲属被杀之仇并夺回马匹,但没有可以乘坐的东西;幸而有一匹骍马,于被劫后中途跑回。纳臣骑这匹马找札刺儿人去。他在途中遇见猎者二人,骑马而行,这两人相离不远,各自擎着一只鹰。纳臣认得这鹰是属于他的哥哥们的。于是他先和比较年轻的一个骑士接近,问他曾否看见一匹赤马引着马群向东而去。”彼此攀谈,走到客鲁涟河转弯的地方,纳臣将他用匕首刺死,把他的马和鹰系在尸体之上,然后若无其事地回头走向另一个猎者。这个猎者问纳臣,前一个人何以躺在地上许久不起来。纳臣随口戏答,乘隙又将这个人杀死。“纳臣看见远处有几百匹马在山谷里面吃草,由几个儿童看守。他先登高处瞭望,附近没有人, 然后冲向儿童,杀死他们,驱赶马匹,驾着鹰,回到那莫伦的旧帐,携带海都和几个老妇人到巴儿忽地方去。”① 
  海都既长,他的叔父纳臣和巴儿忽人奉他为主,因为他是篾年土敦和那莫伦的嫡系长孙。海都带领本部人讨伐札刺儿人并将他们征服。从此之后, 札刺儿人遂成为蒙古人的藩属或附庸。②据说,海都以黑河沿岸为其主要的驻帐地方,我们很难肯定,这是否就是现今和它同名的河流,发源库伦的北面, 趋西北,流入鄂尔浑河的中段,因为在蒙古地名中有许多河流都叫做“黑河”。无论如何,海都的势力根据地似乎是在贝加尔湖的东岸巴儿忽真地方。③
  ③ 在《拉施特书》里面,篾年土敦妻名莫那伦(别列津译,原文,第25 页,译文,第20 页),但是《秘史》第46 节,合赤曲鲁克的母亲,海都的祖母名那莫伦。
  ④ 巴尔忽地方从贝加尔湖东岸伸至色楞格河的东口。现今地图上还可以看到一个海湾,一条河,沿岸一带山脉,一个名叫巴尔忽辛的城。参考《鄂尔浑碑文》关于les Hayirqou 的记载。(现今苏联巴尔忽真地方, 从色楞格河上面的恰克图至贝加尔湖。——译者)'3' 
  ⑤ 《拉施特书》,别列津译,“祖先”,第17 页。《元史》,克罗斯译,第9-10 页。
  ① 《多桑书》,I,29,根据《拉施特书》。参阅《拉施特书》,别列津译,“祖先”,第14 页。《元史》, 克罗斯译,第10—11 页。
  ② 《拉施特书》,“札剌儿条”,别列津译,I,33,以及“祖先”,第16 页。
  ③ 《拉施特书》:“在不儿忽真…都袞地方,蒙古的极边。”(“祖先”,原文,第24 页,别列津译,第16 页)但是他又说:纳臣嗣后在斡难河下游驻扎。
  第一章 成吉思汗勃兴前的蒙古
  “各部落中的许多家族,逐渐来归附他,他的臣民人数日渐增加。”④这就是最初的“蒙古国家”的雏形,我们将要看到,在成吉思汗的时候,他的周围也有过同样的集合过程。在拉施特的书里面,海都拥有“汗”的尊称,而在《秘史》里面,他已经甚至有了“可汗”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