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淮南子-内篇-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必原其本末,不苟以一事备一物而已矣。见其造而思其功,观其源而知其流,故博施而不竭,弥久而不垢。夫水出于山而入于海,稼生于田而藏于仓。圣人见其所生,则知其所归矣。故舜深藏黄金于崭岩之山,所以塞贪鄙之心也。仪狄为酒,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而绝旨酒,所以遏流湎之行也。师涓为平公鼓朝歌北鄙之音,师旷曰:“此亡国之乐也。”太息而抚之,所以防淫辟之风也。    故民知书而德衰,知数而厚衰,知券契而信衰,知机械而实衰也。巧诈藏于胸中,则纯白不备,而神德不全矣。琴不鸣,而二十五弦各以其声应;轴不运,而三十辐各以其力旋。弦有缓急小大,然后成曲;车有劳逸动静,而后能致远。使有声者,乃无声者也;能致千里者,乃不动者也。故上下异道则治,同道则乱。位高而道大者从,事大而道小者凶。故小快害义,小慧害道,小辩害治,苛削伤德。大政不险,故民易道;至治宽裕,故下不相贼;至忠复素,故民无匿情。商鞅为秦立相坐之法,而百姓怨矣;吴起为楚减爵禄之令。而功臣畔矣。商鞅之立法也,吴起之用兵也,天下之善者也。然商鞅之法亡秦,察于刀笔之迹,而不知治乱之本也。吴起以兵弱楚,习于行陈之事,而不知庙战之权也。晋献公之伐骊,得其女,非不善也,然而史苏叹之,见其四世之被祸也。吴王夫差破齐艾陵,胜晋黄池,非不捷也,而子胥忧之,见其必禽于越也。小白奔莒,重耳奔曹,非不困也,而鲍叔、咎犯随而辅之,知其可与至于霸也。勾践栖于会稽,修政不殆,谟虑不休,知祸之为福也。襄子再胜而有忧色,畏福之为祸也。    故齐桓公亡汶阳之田而霸,智伯兼三晋之地而亡。圣人见祸福于重闭之内,而虑患于九拂之外者也。    原蚕一岁再收,非不利也,然而王法禁之者,为其残桑也。离先稻熟,而农夫耨之,不以小利伤大获也。家老异饭而食,殊器而享,子妇跣而上堂,跪而斟羹,非不费也,然而不可省者,为其害义也。待媒而结言,聘纳而取妇,初絻而亲迎,非不烦也,然而不可易者,所以防淫也。使民居处相司,有罪相觉,于以举奸,非不掇也,然而伤和睦之心,而构仇雠之怨。故事有凿一孔而生百隟,树一物而生万叶者,所凿不足以为便,而所开足以为败,所树不足以为利,而所生足以为濊。愚者惑于小利,而忘其大害。昌羊去蚤虱,而人弗庠者,为其来蛉穷也;狸执鼠,而不可脱于庭者,为捕鸡也。故事有利于小而害于大,得于此而亡于彼者。故行棋者或食两而路穷,或予踦而取胜。偷利不可以为行,而智术不可以为法。    故仁知,人材之美者也。所谓仁者,爱人也;所谓知者,知人也。爱人则无虐刑矣,知人则无乱政矣。治由文理,则无悖谬之事矣;刑不侵滥,则无暴虐之行矣。上无烦乱之治,下无怨望之心,则百残除而中和作矣,此三代之所昌。故《书》曰:“能哲且惠,黎民怀之。何忧讙兜,何迁有苗。”智伯有五过人之材,而不免于身死人手者,不爱人也;齐王建有三过人之巧,而身虏于秦者,不知贤也。故仁莫大于爱人,知莫大于知人,二者不立,虽察慧捷巧,劬禄疾力,不免于乱也。
时间: 2009…06…02 13:52:50

缩略图: 
缩略图: 
作者: 
出处: 
标题: 淮南子  卷二十一  要略
内容: 夫作为书论者,所以纪纲道德,经纬人事,上考之天,下揆之地,中通诸理,
虽未能抽引玄妙之中才,繁然足以观终始矣。总要举凡,而语不剖判纯朴,靡散
大宗,惧为人之惽々然弗能知也;故多为之辞,博为之说,又恐人之离本就末
也。故言道而不言事,则无以与世浮沉;言事而不言道,则无以与化游息。故著
二十篇,有《原道》、有《俶真》、有《天文》、有《墬形》、有《时则》、有
《览冥》、有《精神》、有《本经》、有《主术》、有《缪称》、有《齐俗》、
有《道应》、有《氾论》、有《诠言》、有《兵略》、有《说山》、有《说林》、
有《人间》、有《修务》、有《泰族》也。
《原道》者,卢牟六合,混沌万物,象太一之容,测窈冥之深,以翔虚无之
轸,托小以苞大,守约以治广,使人知先后之祸富,动静之利害。诚通其志,浩
然可以大观矣。欲一言而寤,则尊天而保真;欲再言而通,则贱物而贵身;欲参
言而究,则外物而反情。执其大指,以内治五藏,瀸濇肌肤,被服法则,而
与之终身,所以应待万方,鉴耦百变也。若转丸掌中,足以自乐也。
《俶真》者,穷逐终始之化,嬴垀有无之精,离别万物之变,合同死生之
形。使人遗物反己,审仁义之间,通同异之理,观至德之统,知变化之纪,说符
玄妙之中,通回造化之母也。
《天文》者,所以和阴阳之气,理日月之光,节开塞之时,列星辰之行,知
逆顺之变,避忌讳之殃,顺时运之应,法五神之常,使人有以仰天承顺,而不乱
其常者也。
《地形》者,所以穷南北之修,极东西之广,经山陵之形,区川谷之居,明
万物之主,知生类之众,列山渊之数,规远近之路。使人通回周备,不可动以物,
不可惊以怪者也。
《时则》者,所以上因天时,下尽地力,据度行当,合诸人则,形十二节,
以为法式,终而复始,转于无极,因循仿依,以知祸福,操舍开塞,各有龙忌,
发号施令,以时教期。使君人者知所以从事。
《览冥》者,所以言至精之通九天也,至微之沦无形也,纯粹之入至清也,
昭昭之通冥冥也。乃始揽物引类,览取挢掇,浸想宵类,物之可以喻意象形者,
乃以穿通窘滞,决渎壅塞,引人之意,系之无极,乃以明物类之感,同气之应,
阴阳之合,形埒之朕,所以令人远观博见者也。
《精神》者,所以原本人之所由生,而晓寤其形骸九窍,取象与天,合同其
血气,与雷霆风雨比类其喜怒,与昼宵寒暑并明,审死生之分,别同异之迹,节
动静之机,以反其性命之宗,所以使人爱养其精神,抚静其魂魄,不以物易己,
而坚守虚无之宅者也。
《本经》者,所以明大圣之德,通维初之道,埒略衰世古今之变,以褒先世
之隆盛,而贬末世之曲政也。所以使人黜耳目之聪明,精神之感动,樽流遁之观,
节养性之和,分帝王之操,列小大之差者也。
《主术》者,君人之事也。所以因作任督责,使群臣各尽其能也。明摄权操
柄,以制群下,提名责实,考之参伍,所以使人主秉数持要,不妄喜怒也。其数
直施而正邪,外私而立公,使百官条通而辐辏,各务其业,人致其功。此主术之
明也。
《缪称》者,破碎道德之论,差次仁义之分,略杂人间之事,总同乎神明之
德,假象取耦,以相譬喻,断短为节,以应小具。所以曲说攻论,应感而不匮者
也。
《齐俗》者,所以一群生之短修,同九夷之风气,通古今之论,贯万物之理,
财制礼义之宜,擘画人事之终始者也。
《道应》者,揽掇遂事之踪,追观往古之迹,察祸福利害之反,考验乎老庄
之术,而以合得失之势者也。
《氾论》者,所以箴缕縩乐洌许啌a儿啮之郄也。接径直施,以推
本朴,而兆见得失之变,利病之反,所以使人不妄没于势利,不诱惑于事态,有
符晲,兼稽时势之变,而与化推移者也。
《诠言》者,所以譬类人事之指,解喻治乱之体也。差择微言之眇,诠以至
理之文,而补缝过失之阙者也。
《兵略》者,所以明战胜攻取之数,形机之势,诈谲之变,体因循之道,操
持后之论也。所以知战阵分争之非道不行也,知攻取坚守之非德不强也。诚明其
意,进退左右无所失击危,乘势以为资,清静以为常,避实就虚,若驱群羊,此
所以言兵者也。
《说山》、《说林》者,所以窍窕穿凿百事之壅遏,而通行贯扃万物之窒塞
者也。假譬取象,异类殊形,以领理人之意,解除结细,说捍抟囷而以明事埒事
者也。
《人间》者,所以观祸福之变,察利害之反,钻脉得失之迹,标举终始之坛
也。分别百事之微,敷陈存亡之机,使人知祸之为福,亡之为得,成之为败,利
之为害也。诚喻至意,则有以倾侧偃仰世俗之间,而无伤乎谗贼螫毒者也。
《修务》者,所以为人之于道未淹,味论未深,见其文辞,反之以清静为常,
恬淡为本,则懈堕分学,纵欲适情,欲以偷自佚,而塞于大道也。今夫狂者无忧,
圣人亦无忧。圣人无忧,和以德也;狂者无忧,不知祸福也。故通而无为也,与
塞而无为也同;其无为则同,其所以无为则异。故为之浮称流说其所以能听,所
以使学者孳孳以自几也。
《泰族》者,横八极,致高乘,上明三光,下和水土,经古今之道,治伦理
之序,总万方之指,而归之一本,以经纬治道,纪纲王事,乃原心术,理性情,
以馆清平之灵,澄彻神明之精,以与天和相婴薄,所以览五帝三王,怀天气,抱
天心,执中含和,德形于内,以莙凝天地,发起阴阳,序四时,正流方,绥之斯
宁,推之斯行,乃以陶冶万物,游化群生,唱而和,动而随,四海之内,一心同
归。故景星见,祥风至,黄龙下,凤巢列树,麟止郊野。德不内形,而行其法藉,
专用制度,神祇弗应,福祥不归,四海不宾,兆民弗化。故德形于内,治之大本。
此《鸿烈》之《泰族》也。
凡属书者,所以窥道开塞,庶后世使知举错取舍之宜适,外与物接而不眩,
内有以处神养气,宴炀至和,而己自乐所受乎天地者也。故言道而不明终始,则
不知所仿依;言终始而不明天地四时,则不知所避讳;言天地四时而不引譬援类,
则不知精微;言至精而不原人之神气,则不知养生之机;原人情而不言大圣之德,
则不知五行之差;言帝道而不言君事,则不知小大之衰;言君事而不为称喻,则
不知动静之宜;言称喻而不言俗变,则不知合同大指;已言俗变而不言往事,则
不知道德之应;知道德而不知世曲,则无以耦万方;知氾论而不知诠言,则无以
从容;通书文而不知兵指,则无以应卒已;知大略而不知譬喻,则无以推明事;
知公道而不知人间,则无以应祸福;知人间而不知修务,则无以使学者劝力。欲
强省其辞,览总其要,弗曲行区入,则不足以穷道德之意。故著书二十篇,则天
地之理究矣,人间之事接矣,帝王之道备矣!
其言有小有巨,有微有粗,指奏卷异,各有为语。今专言道,则无不在焉,
然而能得本知末者,其唯圣人也。今学者无圣人之才,而不为详说,则终身颠顿
乎混溟之中,而不知觉寤乎昭明之术矣。
今《易》之《乾》、《坤》,足以穷道通义也,八卦可以识吉凶、知祸福矣,
然而伏羲为之六十四变,周室增以六爻,所以原测淑清之道,而扌麏逐万物之祖
也。夫五音之数不过宫商角徵羽,然而五弦之琴不可鼓也。必有细大驾和,而后
可以成曲。今画龙首,观者不知其何兽也,具其形,则不疑矣。今谓之道则多,
谓之物则少,谓之术则博,谓之事则浅,推之以论,则无可言者,所以为学者,
固欲致之不言而已也。夫道论至深,故多为之辞,以抒其情;万物至众,故博为
之说,以通其意。辞虽坛卷连漫,绞纷远缓,所以洮汰涤荡至意,使之无凝竭底
滞,卷握而不散也。夫江河之腐胔,不可胜数,然祭者汲焉,大也。一杯酒白,
蝇渍其中,匹夫弗尝者,小也。诚通乎二十篇之论,睹凡得要,以通九野,径十
门,外天地,捭山川,其于逍遥一世之间,宰匠万物之形,亦优游矣。若然者,
挟日月而不烑,润万物而不秏。曼兮洮兮,足以览矣,藐兮浩兮,旷旷兮,
可以游矣。
文王之时,纣为天子,赋敛无度,杀戮无止,康梁沉湎,宫中成市,作为炮
烙之刑,刳谏者,剔孕妇,天下同心而苦之。文王四世累善,修德行义,处岐周
之间,地方不过百里,天下二垂归之。文王欲以卑弱制强暴,以为天下去残除贼
而成王道,故太公之谋生焉。
文王业之而不卒,武王继文王之业,用太公之谋,悉索薄赋,躬擐甲胄,以
伐无道而讨不义,誓师牧野,以践天子之位。天下未定,海内未辑,武王欲昭文
王之令德,使夷狄各以其贿来贡,辽远未能至,故治三年之丧,殡文王于两楹之
间,以俟远方。武王立三年而崩,成王在褓襁之中,未能用事,蔡叔、管叔,辅
公子禄父而欲为乱,周公继文王之业,持天子之政,以股肱周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