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星照湿地,下雨无定期;雨后见星,难望天晴。
这两条谚语均是指下雨之后,夜晚天空中偶尔看见几颗星星,这是由于下雨的云层中的厚薄不均匀所致。当云层厚的时候看不到星星,当云层比较薄时就可能看到星星,而云层之间有间隙存在,在间隙之间可能无云也可以看到星星。看到这种星星不能说明下雨的可能性已不复存在,而是说明这种不下雨只是暂时现象,当薄云或间隙移过,又会下雨,或许晚上不会下雨到了白天,地面温度升高,空气中不稳定因素加强,对流加强又可能形成降水。因此谚语说:“明星照湿地,下雨无定期;雨后见星,难望天晴。”
雨后虹垂,晴明可待。
雨后虹垂是指雨后彩虹高度逐渐降低这一自然现象,说明空气中雨滴逐渐下沉,仅在低层空气中有水汽存在,而高空中云已经逐步消散形成无云或少云的天气。这样随着水汽继续下沉,空气逐渐转向稳定,空气中水汽含量减少,天气逐渐转晴,所以说雨后虹垂,晴明可待。
虹吃云下一指,云吃虹下一丈。
虹吃云是指雨过虹现的现象,它说明大气中的大雨滴已经下过了,而漂浮在空气中的一些雨滴在阳光照射下形成的虹,而此时云已消散(虹吃云)或基本上消散,因此一般不会再下雨,即使有雨也不会大。下一指说明只能下些小雨或天气即可、转晴的意思。云吃虹是指位于太阳一方的云突然增长,浓云密布遮住阳光而使虹消失。这种情况虹的消失不但不能说明空气中雨滴变小或变少,相反说明空气中不但存在大量雨滴,而且云的发展也会对未来天气有影响。它一般预示大雨将要来临时的征兆。
断虹见,风随见。断虹早见,风雨即见。
我们知道虹的形成与空气中雨滴有直接关系,雨滴越大越多,虹的色彩也越鲜艳、越窄,而空气中雨滴越小,虹的色彩也越暗淡,而虹也越宽大,随着雨滴的变小或雨滴变少虹都会慢慢地消失。所以说虹的色彩如果从鲜艳变为暗淡,宽度从狭窄变为宽大,都说明空气中雨滴由大逐渐变小,由多逐渐变少,空气可能逐渐转向稳定。但是这是对整条虹来讲,如果整条虹不是逐渐消失而是中间出现缺口,即消失一点乃至几点,这并不说明空气中雨滴变小或变少,而是说明空气中存在比较强的湍流、对流,使空气中的雨滴分布不均匀,或大或小,或多或少。这样就会出现断虹现象,说明空气中不但有成云致雨的大雨滴存在,而且也存在使水汽、雨滴成云致雨的动力、条件,大气层结处于不稳定状况,特别是上午出现断虹,随着热力影响,对流将会加强,很有可能发展成积雨云而下雨,因此便有“断虹早见,风雨即见”之说。
虹高日头低;早晚披蓑衣。虹高日头低;大水没过溪。
虹是由于日光照射在含有大量雨滴的空气(或云)中;由于雨滴对阳光折射而形成的。当太阳视角度很低时;而照射角度却比较高;所以虹也比较高;有时可以出现在天顶附近;这样就成了虹高日头低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说明空气中有对流比较旺盛的云彩;如积雨云它可以伸展到很高的位置;当阳光照射到云上时也可能出现虹。另一方面也说明在高层空气中雨滴较大;含量较多;因此在较高位置才能出现虹。两种情况都说明本地区处在不稳定的天气系统控制下;并且水汽比较充沛;未来形势继续发展;就很可能出现阴雨天气;预示未来可能下雨。
晚虹日头早虹雨;东虹太阳西虹雨;早虹雨、晚虹晴。
虹是天空中出现的圆弧形彩色光带,像拱桥一样。当天空中出现虹的时候,说明空气中已经有大量雨滴存在。就是由于这些大量雨滴折射阳光才产生虹这种美丽的天空现象。虹与阳光总是处于相对位置上的,早上出现虹,一定在西边,晚上出现虹,一定在东边。早上出现虹,说明西边大气中已经有一定数量的雨滴存在,未来西边的天气系统将逐渐东移影响本地,因此天气也将转坏。晚上出现虹,虹一定在本地的东方,它说明东边大气中有大量雨滴存在,我们知道天气系统一般是从西边向东边移动的,所以在东边的系统也将逐渐东移,更加远离本地,不会影响本地,因此天气一般仍为晴好。
大华晴,小华雨。
从华的形成我们可以知道华是由云中小颗粒衍射阳光、月光而形成的。华的大小与云中水滴、冰晶的半径成反比,水滴、冰晶的半径越小华就越大;水滴、冰晶半径越大,华就越小。我们看到华由大变小说明,云中水滴、冰晶半径越来越大,天气将逐渐转坏。相反,华由小变大,说明云中水滴逐渐变小,系统逐渐趋于稳定,天气将转好。就是说华越大,空气中水滴、冰晶、悬浮物越小,天气也越好,相反华越小,说明空气中水滴、冰晶、悬浮物半径越大,天气将转坏。
月亮打伞,好不过三。
月亮打伞是指在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在月亮周围有一光轮,有时呈红色,群众称之撑红伞;有时呈黄色,群众谓之撑黄伞;有时呈蓝色,群众谓之撑蓝伞。月亮撑伞现象主要是由于月光透过空气时受到空气中空气分子、悬浮物、水汽等物质颗粒散射后所剩余月光衍射而成的。当空气中悬浮物和水汽比较多时,散射光也越多而青蓝紫散射也越多,剩余光就只能是红、橙、黄、绿。这时月亮就撑“黄伞”。当空气中水汽、悬浮物很多时,连绿、黄光也被散射殆尽,这时月亮就撑“红伞”。当空气中水汽很少,悬浮物半径也很小时,月光被散射不多,紫光被吸收,红、橙光被折射,黄、绿、蓝、靛衍射力最强,月光撑“蓝伞”。因此月亮撑伞时说明空气中有悬浮物水汽存在(当然是指一般情况而言),天气可能变坏。但是撑不同的伞就说明空气中水汽、悬浮物含量也有多寡大小之分。撑红伞变坏快,撑蓝伞变坏慢。虽然说当时天气情况是晴好的,但是已蕴涵着不利的因素。因此有“月亮撑伞,好不过三”之传说。
月亮长毛,有雨明朝。
月亮生毛,大雨滔滔,大毛大雨,小毛小雨。月茫茫,水满堂。
月亮长毛、生毛一般是指碧空无云晴好天气下月亮发芒现象。它既不是晕,也不是华,而是在当时空气中水汽比较多的情况下,月光透过水汽时,被水滴或空气中微粒的散射现象。这时空气中水汽或吸湿性大粒,半径一般较大,具有对各种光波相同的散射能力,因此我们看起来月光发芒。另外它也说明当时大气不是十分稳定,有乱流现象存在。因为空气中充满水汽和吸湿性大粒,成云降水的条件已经部分具备,如果有一定外力影响立即可以生成云或降水。月亮长毛有雨明朝,一则说明如果长毛现象是系统影响所致,那末从长毛到系统到来也要间隔一定时间,这里有雨明朝,就是间隔一定时间的意思。二则如果不是系统影响所致,那末由于水汽、凝结核、大气不稳定度等条件已经具备,第二天白天在热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对流现象,以致成云降水。
月晕没门,半夜雨沉沉。
晕既然是卷层云中冰晶折射阳光、月光时所形成的,如果我们所指的暖锋势力不强或空气不够潮湿,那末它在沿冷空气斜面上升时就不可能达到很高的高度,即使达到很高的高度,也会由于水汽不足形成冰晶有限,这时我们所看到的晕就只能看到一段或残缺不全,出现这种情况天气不见得就转坏,或许只是一个阴天过程。如果暖空气势力很强,水汽又很充足,那末它就有足够的力量到达很高的高度,而且可以形成足够的冰晶,这样所形成的晕就是全晕,也就是农谚中所说的没有门,出现这种情况,风雨可能性更大些。
日、月周围有黄圈,下雨就在一天半。
日月周围有黄圈是指在太阳、月亮的四周有一黄色光圈。它说明大气中水汽含量较大,尘埃、冰晶等大颗粒也相当多。这样阳光、月光中蓝、靛、紫部分光被散射,而红光又被大水所吸收,因此剩余的日、月光呈显黄色,在月亮、太阳的外面看起来似乎有黄圈。晕后再出现这种情况说明暖空气很潮湿,而且也快移到本地了。这里一天半是快来的意思,不是说一定要等到一天半。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当本地看到晕时,天气一般是晴好的,天空中只有一层高而薄的卷层云,地面锋线离本地还有几百公里左右,要经过一段时间,锋面才会慢慢地移来影响。这里从白天到半夜三更,从晚上到第二天中午,都是指间隔一段时间的意思,不是一定要三更、午时。至于间隔时间多长,一要看锋面离本地距离远近,二要看锋面移动的快慢。
午后日晕,风势须防。
正常情况在单一气团控制下,风的日变化情况是早晨小,中午前后逐渐增大,午后又慢慢地减小。这是因为午后太阳光逐渐减弱,对流也逐渐减弱,空气层结也渐趋稳定,因此风力也逐渐变小。如果午后出现晕,可见系统就要移来影响,风势不但不会减弱,而且呈现大大加强的趋势。所以说“风势须防”。
月晕开门随见风狂,开门所向,风从何来。
晕的形成主要是卷层云上冰晶折射月光的结果,一般是在暖锋云系中形成的。暖锋云系前部先是卷层云,晕是完整的,它说明地面锋线离本地尚远,风雨不见立即就来。随着锋线慢慢靠近,卷层云遂渐为高层所代替,而卷层云则慢慢移到本地了,当锋线移来时系统的阴雨天气也会移来,而锋线附近由于气压变化较大,风力也一般较大。这便是随见风狂之传说的缘由。开门的方向也是锋移来的方向,因此说风从何来要看开门所向。
日枷风,月枷雨。日晕风,月晕雨。月晕而风。
晕是太阳、月亮光线照射到卷层云、卷积云上而形成的光的现象。
卷层云、卷积云是一种很高很薄的云,由于高度高所以卷层云、卷积云基本上是由细小冰晶形成的,这时本地一般还是晴好天气,而卷层云的出现意味着有暖湿气流侵入高空。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暖锋前部,它说明在本地不远的地方(几百公里)有一股暖湿空气与冷空气交锋的地带。冷空气在下,暖空气在上,沿冷空气斜面缓慢上升,上升的暖空气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凝结高度以上),由于暖湿空气在上升过程中逐步变冷,水汽逐步凝结成水滴形成云。形成的云由地面暖锋向前逐步出现 浓厚的雨层云,有降水发生,而后云层逐渐变薄,云底高度逐渐抬高形成Ac、As、Cs、Ci。在6公里以上高度时,温度一般在…20℃ 左右,同时由于暖空气上升到这个高度时,水汽因逐步凝结也大见减少,所以只能形成细小的冰晶,另外由于水汽在上升过程中是慢慢地变冷,凝结过程也是慢慢进行,这样所形成的冰晶多是正六角形柱体,因此才能产生晕的现象。我国大部分地区暖锋是从西向东移动的。看到晕说明本地已处于暖锋前部,随着锋面移来天气将会变坏,产生刮风下雨天气。但是,不是所有的卷层云出现的晕天气都将转坏,还应当结合当时天气状况。如果以后冷空气势力加强或暖空气势力减弱,那末暖锋不致移来影响本地,天气将不会转坏。所以农谚预报不可以看到一种天气现象,套上谚语就立即下结论。一般说来,只能够说看到一种现象提供一条预报依据。
早烧有雨晚烧晴,黑夜烧了不到明。
“早烧有雨晚烧晴”以前内容里已经有了说明。这里主要解释一下“黑夜烧了不到明”。到了晚上,由于太阳落山一般不会有霞发生,云彩一般也都呈暗灰色的。但是如果在离本地不远地方有很高的云,如积雨云就可以发展到10公里左右高空,当太阳刚落山时,地面上虽然射不到阳光,但是太阳却仍然可以照射到高空中的云彩,使之呈红色或水黄色为我们所看到。这就是所谓的黑夜烧,它说明离本地西边不远的地方已经有高云或积雨云存在,未来可以移来影响本地,出现阴雨天气。
青霞、白霞,无水煎茶。青霞满过天,塘底都打穿。
白霞就是没有霞,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空气较为干净,悬浮物较少,白色光较少被散射,阳光仍为白色光线。另一种情况是当空气中含有较大半径(如半径大于5μ)时,由于这些悬浮物对于各种色光具有相同的散射能力,因此天空呈一片白色,称为白霞,也称无霞.这两种情况说明空气中水汽含量一般都比较少,如果含有较多水滴,因水滴会吸收红光,这样白光中因红光减少而呈现别的颜色,所以白霞一般是不会成云降水的.而青霞,而且是满天青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