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气象谚语-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白霞一般是不会成云降水的.而青霞,而且是满天青霞,其实它就是我们平时看到的湛蓝色天空.它是由于阳光在进入高层空气中青蓝紫这几种有色光因其波长短而被空气分子所散射,而在高层空气中进行漫反射,所以天空就呈湛蓝色.而我们能够看到满天的湛蓝色天空,说明空气比较干净,没有云彩生成,因此一般情况下天气总是晴好的.青霞、白霞,无水煎茶就是这个意思。



早起红霞雨连连,晚起红霞火烧天。早霞雨淋淋,晚霞晒死人。

    见“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里火烧天、晒死人都是指天气晴好,白天太阳光照强、温度高。所以用火烧天、晒死人之类形容之。


早霞、晚霞无雨烧柴
    根据徐光启农政全书介绍:这早霞、晚霞主要是指久晴情况下出现的霞,这种霞与有云情况下形成的云霞不一样,而是由于天气久晴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少,而尘埃、微粒较多,这些尘埃微粒吸收阳光中波长较短的色光如蓝、靛、绿、紫等,有的这些色光因改变反射方向不为人们所看见,而红光因其波长较长不易被尘埃微粒吸收而被其散射,这样被散射的红光便映红部分天空或大部分天空。这种霞的颜色多呈乾红色,而不是呈褐色或暗红色。由于其水汽较少,虽有凝结核存在也不易成云致雨。


日出枯黄无雨;水黄胖有雨。
日出黄光,明日炎炎。水黄胖,落得无床躺。

    当大气中只含有半径较小的微粒时(如在0。5μ以下),蓝色光散射最历害,而红光散射最少,因此看上去红色就显得纯,呈乾红或桔黄色。可见日出呈桔黄色,说明当时大气中水汽、水滴及吸湿性大粒比较少,一般天气晴好。相反,当大气中如有较多的水汽、水滴及吸湿性大颗粒时,因半径较大,水滴更能够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光,这样看上去日光就不会显得很红而呈水黄胖色,因此当日出显水黄胖时,说明当时大气中已有相当的水汽、水滴及吸湿性颗粒存在,天气易于转坏。


早日红热,晚日红雨。
    早日红说明东边的大气层中含有较多的水汽、尘埃等杂质,虽然它们都是云、雨生成的条件,但是它将逐渐东去,对本地无影响,所以说早日红热。晚日红说明西边的大气中含有较多水汽、尘埃,具有一定降水条件。而且它会慢慢从西边移来,影响本地。因此说“晚日红雨”。当然要看其他条件是否具备,如果不具备也不一定降水。

今晚火烧云,明天烧死人。
早晨烧云懒出门,晚上烧云晒死人。
早红雨淋淋,晚红晒脊被。。
早烧莫洗衣裙,晚烧明天天晴。
早上火烧不到中,晚上火烧一场空。

早烧不起黑,晚烧晒死人。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朝霞、晚霞这里指的主要是反射霞。早晨当太阳照射在西边的云彩上经过云彩的散射,使云彩呈深红色,这就是早霞。它说明西边天空已经有云存在,而早上起云主要是由于天气系统性原因而形成的。未来随着天气系统东移,本地将逐渐转受其影响,天气将转阴雨。而晚霞是指夕阳斜照在东边天空上的云彩,使云彩呈深红色。在这种情况下,一般西部天空没有云彩,太阳才能直接照射在东边天空,而东边天空上的云彩只会随着时间离本地愈来愈远的,不会影响本地的,而西边晴朗的天空也将会随时间逐渐移来,天气晴好。
    另一方面朝霞说明早晨天空有云彩存在,表明天空状态不十分稳定,随着太阳升高,热力作用增强,对流进一步发展,云也会进一步发展,容易造成阴雨天气。相反,晚上由于太阳下山,空气层结逐渐恢复稳定,对流减弱,原来白天生成的云彩也将归于消散,天气一般晴好。可见“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是有一定道理的。


月色胭脂红,非雨就是风
    我们现在知道月亮本身是不会发光的,它主要是反射太阳的光线,所以月光也主要是白光,当空气中含有半径较大的悬浮物时,波长较短的绿、青、蓝、紫先被散射掉,这样我们所看到的月亮就主要是胭脂红的颜色,于是便产生“月色胭脂红”的现象。它说明大气中已具备相当的水汽与杂质,此时,只要再有一定外力影响就可以致雨。


日落西北满天红,不是雨,便是风。 

    当太阳快落山时,西北部天空中的云彩被太阳照射呈现红的彩霞。它是一种透射霞。它的出现不但说明当时大气中的水汽、尘埃较多,而且大气中已经有云生成,降水可能性就更大了。我们知道地球是自西向东旋转的,天气系统也是自西向东运动的,这样西北部的天气形势经过一段时间也就会到达或影响本地,所以就流传着“日落西北满天红,不是雨,便是风”的谚语。


日落胭脂红,无雨便是风

    当太阳落山时,呈深红色。这说明是大气中含有较多的水汽和杂质,因此蓝色的光被大气散射殆尽,只剩下波长最长的红光,所以我们所看到的太阳颜色呈胭脂红。由于大气中已经含有较多的水汽和尘埃等杂质,一般致阴雨的可能性较大些。但是,应该指出大气中仅有较多水汽和尘埃(主要起凝结核作用),如果没有其他条件(如系统影响、山地作用、热力对流等)的影响是不足以形成降水的。因此“日落胭脂红”,只能说未来天气阴雨可能性较大,还要参考其他条件是否已经具备,如果具备才可能讲天气将转阴雨,否则是不可能出现“无雨便是风”的现象的。


初春气温忽高忽低“春捂秋冻”有道理
    冬末春初,天气乍暖还寒变化多。自11…19日,北京市的气温一直比常年偏高,18日白天最高气温达到13。3℃。由于气温偏高,使人们感觉到春天悄悄来临,一些年轻人换上艳丽春装。可是到了20日后,较强暖湿气流北上,华北大部多云转阴,21日,一场弱冷空气东移,北京地区下起了零星小雨雪,连续几天的最高气温降至4…6℃,人们又不得不穿上冬装。常言道:“春捂秋冻”。初春时节,气温忽高忽低,最容易让人着凉感冒,同时还容易引发其他疾病,所以“捂”着点没有错。    “春捂秋冻”是我国民间的一条保健谚语。从气候学的观点来分析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春与秋都是过渡季节,但两个季节还是有差异。通常把3…5月称为春季,9…11月称为秋季。在温度上,最高气温的平均值春季高于秋季;而平均最低气温秋季则高于春季。这说明了虽然春季白天的温度高了一些,但是早、晚的温度还是比较低。   另外,春季的气温变化趋向回暖,室内温度的回暖速度不及室外,所以,在春季虽然在室外很热,进入室内,就比较凉爽了。秋季则正好相反,是一个降温的季节,室外温度虽然下降了,室内温度还比较暖和。   如果春季遇热就脱棉衣,有可能不完全适应早、晚与室内的温度。宜多“捂”些时候,过早地脱棉衣,对春季养生保健不利;秋季刚开始转冷,寒冷的日子还在后面。所以,适当地少穿点衣服,提高抗寒能力和抵抗力,对过好冬季也有帮助。“春捂秋冻”有一定科学道理。 


夏有奇热,冬有奇寒

“夏有奇热,冬有奇寒”。夏秋时,当太平洋台风来袭之前多酷热,令田间鱼儿被晒死,民间视当年气温变幅增大,冬天有严寒之兆。



奇热必有奇寒
“奇热必有奇寒”。是指入冬之后如果持续温暖,则一旦冷空气南来,降温可能剧烈、持久。放眼于更长的时间范畴,世界连续数年暖冬,就得留心终归会来一个寒冬。



日暖夜寒,东海也干

“日暖夜寒,东海也干”。这主要指半个月的天气。通常寒潮于冷空气笼罩下,天气整日晴朗,所以日夜温差大。



奇寒必有奇旱
“奇寒必有奇旱”。奇寒本身就表明干冷空气势力特强,大气环流形势有利于冷空气继续频繁南下,暖湿空气萎缩退居外海。此种局势往往持久,若至今春雨水推迟,导致冬春连旱。历史上不少严重冬春连旱年皆为前期严寒有关。



冷得早,回暖早  

“冷得早,回暖早”。如果最冷时段明显提前,则同一冬季中往往不容易再次出现同样量级的严寒,也表明季节会相应提前,春天可能早来。

星星眨眼 离雨不远
  星星眨眼,离雨不远,这在晴朗的夜晚,当你仰望满天繁星时,星星好像被一层水波遮挡一样,有朦胧状,怱闪怱闪的,这种现象就预示着要下雨了。这是因为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下,空气“乱流”“对流”旺盛,积累了很大的能量,这时,只要有导火索——冷空气点然,雨随即就会下起来。
  夏天经常有这样一种情况;一块乌云从天边移来,随之电闪雷鸣;狂风大作;天空一片漆黑;紧跟着霹雳怕拉下起大雨;过一会儿云消雨散;天空晴朗。这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热雷雨。雷轰天顶有雨不猛指的就是这种热雷雨。由于热雷雨范围很小;所以要雷打在天顶;才会发生降水。假如你旅游在外;或者有事耽误在途中;碰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心慌;在那里躲一会儿雨就会走的。但隐隐约约听到在远处天边响雷或光闪电不见雷声;说明其下雨强度范围都比较大;维持时间也较长;所以说;雷轰天边;大水连天。
     判断下雨的农谚还很多;如“东闪太阳红通通;西闪雨重重”;“先见电后听雷;大雨后边随”;”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都是说明夏季热雷雨的特性;你不妨记上几条;进行检验。



关于雨雪露霜的谚语

    天上落下的雨、雪、冰雹和地面凝成的露水、白霜,虽然同是气界水态的变化,但是各有它的气象成因,同时也表示不同的未来天气。因为这些现象是最易观察的,也是和人类生活有直接关系的,所以这类谚语相当可靠。 * 夏雨隔牛背,秋雨隔灰堆。(浙江) * 十里不同天。(江苏无锡)   我国属于大陆性气候,夏天的雨大多属于热雷雨或阵雨。热雷雨的发生,基本上是因为地面受热,发生对流运动,把地面的水汽送到高空,凝成雷雨云而发生的降水。但是由于地面各部分的物理性状不同,对于热力的反应也不同,因此地面上的气温有高有低。例如森林草原地区温度低,不毛之地温度高;柏油大道温度高,煤渣马路上温度低。所以在极小范围之内,空气对流的强弱,可以有很大差别。这里的对流,可以发生雷雨云,那里就不可能。再因为雷雨云的面积,普通不过几平方公里,所以我们常看见城南下雨而城北未必下雨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十里不同天”。到了秋天,还留着些夏天的景象,所以还有“秋雨隔灰堆”之说。 * 天东雨,隔堵墙;这边落雨,那边出太阳。(山西太原、安微全椒) * 西南阵,单过也落三寸。(《田家五行》论云) * 老夫活到八十八,未见阵头东南发。(江苏苏州)   气旋和其他种风暴通常是从西向东移动的,所以只有发生在西方的风暴,才能影响到本地。发生在东方的风暴,只会再向东去,不可能再影响本地。所以有“这边落雨,那边出太阳”的说法。 * 雨打鸡啼卯,雨伞不离手。(浙江义乌) * 雨打鸡鸣丑,雨伞勿离手;雨打黄昏戍,明朝燥悉悉。(南京)   在晴好的天气,早上只会有雾,不会下雨的。现在下雨了,表示天气本来不好,可能有远地风暴逼近。一次风暴的经过,常要一天或一天以上的时间,不是短时内可以完的。现在,早上就开始下雨,那末未来一天之内,要“雨伞勿离手”了。在黄昏时分,高空气流一般的有下沉运动,天空原有的云,很易因此消散(因为下沉气流是最热燥的气流)。在这时候,如果有碎块云里下来的雨,是下不长的。但是,如果这种雨是一种风暴雨(就是从西方移动过来的有系统的云雨),那末“雨打黄昏戍”也就未必“明朝燥悉悉”了。 * 早晨下雨当日睛,晚上下雨到天明。(山东) * 鸡呜雨,下不长。(浙江象山) * 投瞑雨,天卖晴。(福建福州) * 早晨下雨,一天晴。(河北沧县、山东栖霞) * 早雨睛一日,晚雨到天明。(陕西武功) * 雨打五更,日晒水坑。(《田家五行》论雨) * 晏雨不晴。(同上) * 开门雨涟涟,晴朗在午前。(江苏无锡) * 开门雨,关门睛。(江苏元锡) * 早雨天晴,晚雨难晴。(江苏无锡、常熟,浙江义乌) * 雨打早五更,雨伞不用撑。(浙江义乌)   这几条都说早上有雨主晴,晚上有雨才是久雨之兆。 * 夜晴无好天。(河北) * 夜睛无好天,明朝还要雨连绵。(广西郁林) * 久雨见天星,明朝雨更猛。(同上)   这三句都是说:在久雨之中,突然夜间天晴,明天仍要下雨。 *雨前蒙蒙终不雨,雨后蒙蒙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