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会当凌绝顶--成功领导典范-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SAS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工作过的顾
问来讲授。为了说明学习这些课程的重要性,马歇尔想方设法参加学习了其
中的许多课程,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英国航空公司的全体员工:处理他们之
间的关系,与处理他们与顾客之间的关系是同等重要的。他说:“在一个像
我们这样的行业里,没有什么生产线,因此,人就是我们最重要的财富,每
件事都取决于他们如何作为一个整体来工作。”

培训课程的学习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航空公司的历史上,飞行员和机
组工作人员第一次发现自己与检查人员和行李管理员融合在一起。机组人员
开始告诉地勤人员,他们曾经接待一个在检查口非礼的乘客时,心情是什么
样的。英国航空公司成立起“顾客第一”自愿队,想出新招来提高服务质量
和改善该公司的形象,例如,在圣乔治节给每一个乘客送一朵红玫瑰,设法
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青年飞行员是没有保证的少年”的印象;另外,航空
公司还把机票发给新的工作人员,让他们站在受检队里,体验一下自己成为
别人攻击目标时的心情。

渐渐地,“把人放在首位”成为一股势头,马歇尔通过完全改换航空公
司制服来支持这股势头。为此,他雇用了美国设计商行兰德公司,他认为兰
德公司是一个最好的公司,有了兰德公司的帮助,马歇尔并没停止对每件细
微之事予以精心细致的关照,他甚至延期发放新机舱工作人员的制服,直到
对空中小姐服装上的细条子的宽度感到满意为止。

科林·马歇尔曾打着“我们努把劲试试”的旗帜建起了艾维茨国际商业
公司,他给英国航空公司带来的就是艾维茨的一套做法,信条是:乘客是第
一的、最后的,也就是一切的一切;一个航空公司好比一个汽车出租公司,
只有提供比其他竞争对于更好听服务质量才会战胜对手。同时,马歇尔还把
国际电话电报公司不可多得的锐气带给了新公司,只要他不忙于英国航空公
司与世界各地的业务活动,他便会不断地向高级官员们打听他们各部门工作
的进展情况。每个部门都定期向他汇报本部门的工作情况,这并非是个带强
制性的形式。当马歇尔召开一次任何人都可以出主意或随便发言的圆桌会议
时,他总给人一种随和的感觉。

马歇尔给下属们留下的深刻印象是,他对每个人都了如指掌;他工作勤
奋,一般情况下每天早上 
7点起床就伏案工作,无一例外地浏览当天的报纸,
打电话给公益事务值日官核实其他的报道评论,每周至少工作 
5天半。他常
常徒步在机场四周转转,与行李管理员和汽车驾驶员谈天,就好象飞行员与
乘客欣然聊叙一样;当他飞往英国航空公司的任何分公司时,他总要挤出时
间与当地的工人聊聊。作为航空公司的官方代言人之一。了解每个员工的事,
是他公务中居首要的部分。他说:“如果雇员认为,你很关心他,或在感情


上非常理解他的话,那么,他就会尽心尽力,甚至不顾一切地完成他们所接
受的任务。我认识一些杰出的人物,他们性格暴躁,蛮横无理,难与人共事,
但他们都有强烈的正义感,他们说话算数,从不失言,关心他人胜过自己,
他们募捐时,自己首先捐献,并且捐献最多,甚至当他们要求更多的报酬时,
他们也明确说:‘他们首先考虑下属的利益。’”

上非常理解他的话,那么,他就会尽心尽力,甚至不顾一切地完成他们所接
受的任务。我认识一些杰出的人物,他们性格暴躁,蛮横无理,难与人共事,
但他们都有强烈的正义感,他们说话算数,从不失言,关心他人胜过自己,
他们募捐时,自己首先捐献,并且捐献最多,甚至当他们要求更多的报酬时,
他们也明确说:‘他们首先考虑下属的利益。’”
作 
6个月后,曾在高级官员中发动了一场众所
周知的“7月大屠杀”,即他以惯有的细致态度研究了机群管理部门情况后,
便毫不留情地把它给撤消了,大批高级管理人员被斥之门外,代之而用的是
一批低级管理人员,他们中许多人年龄都在 
40岁以下。几乎没有一个管理人
员是从公司外面招聘来的,这些人很可能在他即将创造的新环境中产生影
响,实践证明,马歇尔的冒险是正确的,他们将起来迎接挑战。自然这些人
就成了马歇尔最坚定的支持者。

马歇尔的组织制度很简单,他喜欢一些掌握很高职权的副职官员,这些
人把主要权力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中,他完全相信他们有能力管好各自的部
门。他总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关于工作的执行情况、工作效果,以及为什么
根据他房间里电子发射屏幕的显示,9点 
15分飞往格莱斯科的区间飞机 
9点
25分还停留在地面上等等。对许多英航公司的雇员来说,他似乎是无所不在
的。


《会当凌绝顶——成功领导典范》
成功企业领导选拔人才典范

《会当凌绝顶——成功领导典范》
成功企业领导选拔人才典范

□理查德·萨耶:到一般的小商人中寻找人才
理查德·萨耶靠做小生意创办了美国著名的萨耶·卢贝克百货公司。他
一生最大的长处,也是他成功的最主要因素,就是他善于发现和起用人才。

萨耶最初在明尼苏达州一条铁路上当运送货物的代理商,这种代理商共
同的烦恼就是有时收货人嫌货不好,拒收送到的货物,如果再将货物带回,
就要倒赔一笔运费。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新招,即邮寄。这不仅降低了退货率,
而且也方便了买主。这种“函购邮寄”方式获得了意外的成功。为了扩大规
模,他挑选了将近 
5年,饱尝了“伙计难找”的苦衷,终于找到了一个名叫
卢贝克的人做伙伴,就这样,以两人姓氏为名的世界性大企业“萨耶·卢贝
克公司”诞生了。

如鱼得水,如虎添翼,二人密切合作,公司第一年营业额就比萨耶独自
一人时增加将近 
1O倍,达 
40万美元。第二年的发展更快,为二人始料未及,
面对这一切,他俩感到力不从心了。经过商议,他俩决定为自己的生意找个
老板。为上百万元的生意找个经营人,比找伙计难多了。这种将相之才,实
在是天才人杰,本来就是很稀少的,即使真有这种人才,恐怕也早被人拉走
了。萨耶和卢贝克几次三番地谋划,决定开阔视野,到一般的小商人中去寻
找。大公司经理一般不屑于经营他们的杂货铺,而在平凡的人物中选拔适当
的人才委以重任,他一定会全力报效。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萨耶发现了一个名叫路华德的小布贩子,推销手
段十分高明。“虽然不知道他长得什么样,也不知他是老是少,但我几乎可
以肯定,这个人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萨耶和卢贝克都感到了这一点。见面
后,大出意外,原来路华德就是常到他们店里贩布的小贩子。从他的目光中,
发现了一种说不出的飞扬神采,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萨耶开门见山地说:“我们想请你参加我们的生意,坦白地说,想请你
去当总经理。”路华德要求给他三天时间的考虑。“可以是可以,但你要保
证,不能再接受其他公司的邀请。”萨耶严肃地说。就这样,萨耶又一次表
现出他思维敏捷和处事周到。果然,第二天就有两家化妆品公司请路华德去
主持推销方面的业务,如果不是有言在先,路华德完全可以被其他公司拉去。
在这次人才争夺中,萨耶抢先了一步,否则,公司的历史也许就要重写了。

当上总经理的路华德为报知遇之恩,天天废寝忘食地工作,终于做出了
惊人的成绩。萨耶·卢贝克公司生意兴隆,10年之中,营业额竟增加了 
60O
多倍。现在,该公司拥有 
30万员工,每年的售货额将近 
70亿美元,对于零
售行业,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天文数字。

□王永庆:从内部寻找人才
台塑董事长王永庆在台湾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式人物,他从白手创业
到主持台湾规模最大的台塑企业集团,从贫无立锥之地到台湾首富,是经过
一番奋斗的。


企业的兴衰唯人才是赖,所以大多数企业都争相到企业外去招揽人才。
王永庆不完全同意这种做法,他认为人才往往就在你的身边,因此求才应首
先从企业内部去寻找。他说:“寻找人才是非常困难的,最主要的是,自己
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先要做好;管理上了轨道,大家懂得做事,高层经理人
才有了知人之明,有了伯乐,人才自然就被发掘出来了。自己企业内部先行
健全起来,是一条最好的选拔人才之道。”

企业的兴衰唯人才是赖,所以大多数企业都争相到企业外去招揽人才。
王永庆不完全同意这种做法,他认为人才往往就在你的身边,因此求才应首
先从企业内部去寻找。他说:“寻找人才是非常困难的,最主要的是,自己
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先要做好;管理上了轨道,大家懂得做事,高层经理人
才有了知人之明,有了伯乐,人才自然就被发掘出来了。自己企业内部先行
健全起来,是一条最好的选拔人才之道。”

王永庆说:“就像苦苦的研究一样东西,到了紧要阶段,参观人家的制
造,触类旁通,一点就会;如果不经苦苦的研究追求,参观人家的制造,仍
然一无所得。要自己经过分析,知道追求的目的,才知道找怎样的人才,否
则空言找人才,不是找不到,就是找到了也不懂得用。还有,人才找来了,
因为自己的无知,三言两语便认为不行的也多得是;或者因为本身制度的不
健全,好好的人才来了,不久就失望而去。”基于这个道理,台塑每当人员
缺少时,并不是立即对外招聘,而是先看看本企业内部的其他部门有没有合
适的人员可以调任,如果有的话,先在内部解决,填写“调任单”,两个单
位互相协调调任即可。负责人事的台塑高级专员陈清标说:“通过内部的甄
选有两大优点,一方面可以改善人员闲置与人力不足的状况;另一方面则因
人员已熟悉环境,训练时间可以节省下来。”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发挥了轮调的作用,将那些不适合现职的人,或对
现职有倦怠的人另换一个工作,使其更能发挥所长,而且分工太细组织僵化
等现象,也可以从调任中消除掉。

□林绍良:不惜重金聘用人才
印度尼西亚的华人实业家林绍良,以富有的资产名列印度富商之首。美
国《投资家》杂志把他列为世界 
12大银行家之一,有些国家的报刊认定他是
“世界十大富豪之一”,一些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报纸经过测算,推举他为
“世界第六巨富”,林绍良究竟有多少资产?他自己也说不清楚,然而,目
前世界上较为一致的看法是他的资产总数已达到 
7O亿美元。

林绍良之所以能取得今天这么大的成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用重金
聘用了一个能干且忠实的伙伴——李文正。一个熟悉他的商人在报上公开披
露:“林绍良的事业发展迅速,主要是他懂得量才用人,敢出重金”。

李文正原是香港汪印银行的总裁,而且以“医治银行能手”的称号,被
新闻界和银行界所乐道,从而成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重要人物,他金融


经验丰富,才华横溢,引起了林绍良的注意。1972年,林绍良因事飞往香港,
在飞机上巧与刚辞去汪印银行总裁职务的李文正相遇。在热情的交谈中,他
当即邀请这位银行家到他的“中央亚细亚银行”里来,并允诺给他 
17。5%的
股份。当时,该银行的实际规模比李文正创办的“汪印”银行小得多,资产
也只有“汪印”的 
1/33,存款额也只有 
1%。但是这家银行是林绍良的财政
支柱,有林氏集团庞大的实体作后盾,该行定会有令人信服的业务发展潜力。
因此,李文正欣然接受邀请。

林绍良慧眼识千里马,两人坦诚合作,使中亚银行飞速发展起来。到 
1983
年,中亚银行的资产总额比原来增加 
332倍,存款额增长 
1253倍,在全印度
尼西亚设有 
32处分行,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私人银行网。而且在新加坡、台北、
香港、澳门及美国的加利福尼亚、纽约等地设有分支机构。中亚银行不仅在
印尼,在东南亚也被公认为是规模最大的银行之一。

看着自己蓬勃发展起来的事业,林绍良十分感慨地说:“自己所学不多,
本无力量经营如此庞大的企业,现今之所以能有所成就,主要是善于选择共
事的伙伴。”

□范旭东:注重招揽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