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性的弱点 (全集)-戴尔[1]-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所认识的人,你愿意他改变、调整,或是进步吗?是的,那是最好不过的。可是为什么不从你自己先开始呢?从自私的立场来说,从自己开始要比改进别人,获益得多。
    “当一个人的争论、激辩时,”鲍宁这样说:“他在若干方面已不是寻常的。”
    在我年轻的时候,就很想让人家知道我,我曾写过一封信,给美国文坛上一位极负声誉的作家,他叫“台维斯”,那时我准备给一家杂志社,写些有关文坛作家的文章,所以我请台维斯告诉我,有关他写作的方法。
    数星期后,我有接到一封信,信上附注着这一句:“信系口述,未经重读”。看到这两句话后,很引起我的注意,相信写这信的人,一定是位事务繁忙的大人物,而我却一点也不忙。可是我急于引起这位大作家台维斯的注意,我在写了一封简短的回信后,后面也加上这样几句:“信系口述,未经重读。”
    台维斯不屑再给我回信,祇是把我那封信退了回来,可是下面潦草的写着几个字:“你态度之不恭无以复加。”
    是的,我做错了,或许我应该得到这样的斥责。可是,人性使然,这使我深深的痛恨,对他怀着极度的愤恨。甚至十年后.我知道台维斯去世的消息时,我心里还深深恨他。而我却羞于承认,就是他给了我的伤痕。
    如果你明天要激起一股愤恨,使人痛恨你十年,一直到死,我们可以放任一些对人具有刺激性的批评。
    当我们要应付一个人的时候,应该记住,我们不是应付理论的动物,而是在应付感情的动物。
    而且批评是一种危险的导火线——一种能使自尊的火药库爆炸的导火线,这种爆炸,有时会置人于死池。就有这样的例子:胡特将军受到人们的批评,又不被允许带兵去法国,对他自尊的打击,几乎缩短了他的寿命。
    苛刻的批评,曾使敏锐的哈代……他是一位英国文坛上最好的小说家……使他、永远放弃执笔写小说的勇气。
    佛籣克林在年轻的时候,并不伶俐,可是后来成为极有手腕,和处世待人极有技巧的人,甚至担任过美国驻法的大使。他成功的秘诀,是:“我不说任何人的不好!”他又这样说:“而说我所知道的每一个人的好处!”
    任何一个愚蠢的人,都会批评人,斥责人,和抱怨人同时,也是绝大部份愚蠢的人才这样做的。
    但若要宽恕,和了解,那就需在于人格、克己上下功夫了。
    卡莱尔曾经这样说过:“要显示一个伟大人物的伟大之处,那就要看他如何对待一个卑微的人。”
    正如强森博士所说的:“上帝在末日之前,还不打算审判人!”
    你我又为什么要批评人呢?
    不要批评,责怪或抱怨。

    第二章 与人相处的大秘窍
    天底下只有一个方法,可使任何一个人去做任何一件事,你有没有静心下来,想过这件事呢?是的,只有这样一个方法,那是使人自愿去做那一件事。
    记住,再也没有其它方法——。
    当然,你可以用一枝左轮手枪,对着一个人的胸脯,那人会乖乖的把手表给你。你可以用恫吓解雇的方法——在你尚未转身过来前——叫一个雇用的人跟你合作。你也可以用鞭笞,或是恫吓,让一个孩子做你所需要他做的事。可是这些粗笨的方法,都有极端不利的反应我能叫你去做任何事情的唯一方法,那就是把你所需要的给你。
    你要些什么?
    维也纳一位二十世纪最享盛誉的心理学家——“佛洛伊德”博士,他曾这样 说:凡你我所做的事,都起源于两种动机,那是性的冲动,和能成为伟人的欲望。
    美国一位著名的哲学家——杜威教授,对这上面所用的字句,稍有不同的见解。杜威博士说:人类天性中最深切的冲动,那是“成为重要人物的欲望”。
    记着“成为重要人物的欲望”这句话,是很重要的,你从这本书中将看到很多关于这句话的话。

    你要些什么?并不是很多的东西,可是真正所需要的几种东西,你不容拒绝的坚持着要追求。差不多每个正常的成人都想要——一、健康,和生命的保护。
    二、食物。
    三、睡眠。
    四、金钱,和金钱所能买到的。
    五、生命的后顾。
    六、性生活的满足。
    七、子女们的健全。
    八、自重感。
    差不多所有这些欲望都能满足,可是其中有一种欲望,同食物、睡眠一样,既深切,又难得满足,那就是佛洛伊德所说的,“成为伟人的欲望”。也就是杜威所说,“成为重要人物的欲望”。
    林肯有次写信开头就说:“每个人都喜欢受人恭维。”威利,贾姆士也有这样说过:“人类天性至深的本质,就是渴求为人所重视。”他并不是说“希望”,或“欲望”,或是“渴望”,而是说了“渴求”为人所重视。
    这是一种痛苦的,而且急待解决的人类“饥饿”,如果能诚挚的满足这种内心饥饿的人,就可以将人们掌握在他手掌之中。
    寻求自重感的欲望,是人类和动物间,一项重要的差别。就有这样一个例子。那时我是米苏里的一个农家儿童,我父亲饲养一种品种优良的猪,和一种白脸牛。那时我们常在牲口展览会中,陈列我们的猪和白脸牛,我们曾经获得几十次的头奖。
    我父亲把蓝缎带的奖章,用针则在一条白布上,当有亲友们来我们家时,父亲就拿出这条白布来,我握着这一端,他握着那一端,将中着头奖的蓝缎带,让亲友们来观赏。
    猪、牛并不在乎牠们赢得的蓝锻带,可是父亲却十分重视,因为这些奖品,替他带来了一种“自重”的感觉。
    假如我们的祖先,没有这种“自重感”炽烈的冲动,我们不会有文化,就跟其它动物差不多了。

    就是这种自重感的欲望,激起一个没有受过良好教育,在一家杂货店工作的贫困店员,翻遍了整个满堆杂货的大木桶,找出他用五分钱所买的几本法律书籍,痛下决心去研究。你或许听说过这杂货店的店员,他的名宇叫“林肯”。
    这自重感的欲望,激发了狄更斯写出他不朽的名著。这自重感的欲望,使华伦完成了他的设计。同时由于这自重感的欲望,使洛克菲勒积存了他一辈子花不完的钱。也就是这个欲望,使你城里的巨富,建造一座他所需要的大房子。
    这个欲望,能使你穿上最新颖的服饰,驾驶最漂亮的轿车,谈谈你白己聪明伶俐的孩子也就是这种欲望,使许多青少年成为盗匪。前任警察总监玛罗尼,他曾这样说过: “今日一般年轻罪犯,充满着对虚名的盲目追求,在被捕后他们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阅读把他们写为英雄的那种不上流的报纸。他只要能看到自己的相片,就像跟爱因斯坦,林白,托斯加尼,或罗斯福等名人,同样在报上占到篇幅时,他根本没有想到,进受刑室坐电椅是那回事了。”
    如果你告诉我,你是如何得到你的自重感,我就可以告诉你,你是怎样的人;确定你的性格,对你来讲,是桩最重要的事。现在有这样的例子。洛克菲勒捐钱在中国北平建造最新式的医院,照顾了许多他没有见过面,同时也永远不会见面的贫民,藉此得到了他的自重感反过来说,狄林克做土匪、抢银行、杀人,也是在满足自重感。当警方人员搜捕他时,狄林克奔进人家农舍里……他以他是第一号公敌为荣,所以他大声的说:“我是狄林克……我不会杀害你,但我是狄林克!”
    是的,狄林克和洛克菲勒最大的差别,就在他们如何获得自己的自重感。

    历史上有很多是名人为了自重感挣扎的有趣事例。甚至于华盛顿,都愿意有人称他是至高无上的美国总统;哥伦布向皇家请求获得“海洋大将”,和“印度总督”的名衔;女皇凯撒琳,拒绝拆阅没有称她“女皇陛下”的信件;林肯夫人在白宫,向格兰脱夫人像头雌老虎似的吼叫:“我没有请你之前,你怎敢坐在我面前!”
    有一些百万富翁,资助“白特”将军去南极探险,附带一个条件,是许多冰山都需取用他们的名宇。而那个“夫古”,甚至希望把巴黎,改称成他的名字。
    人们会为了取得同情、注意,和一种“自重感”而故意装病。例如麦金利夫人,强迫她任职美国总统的丈夫,放下国家的重要事务,要他倚偎在她床边,搂抱着她,抚慰她睡去,这样每次需要数小时的时间,麦金利夫人藉此得到她的中自重感。
    麦金利夫人坚持麦金利在她医牙的时候,陪同她在一起,藉此满足她医牙痛楚时被注意的欲望。有一次麦金利和强海有约,不得不让她一个人留在牙医处这样便使她大发脾气。
    琳哈特夫人有一次告诉我,有个年轻能干的少妇,为了要得到自重感,而装成一个病人。琳哈特夫人说:“有一天,这妇人不得不面对一种事实……或许是年龄的关系,使她永远不能结婚的事实,想到孤独的晚年就将在她面前展开,可期望的事,实在太少了。”
    琳哈特夫人又说:“她躺在床上有十年的时间。她年老的母亲,每天上下三楼,捧着碟盘去侍候她。有一天,这位年老的母亲由于过度的疲惫,终于倒地去世,床上的这个病人,沮丧了数星期后,她穿衣起床,身上的病也消失了。”

    有些专家宣称……人可能真的会发疯,为的是要在疯狂的幻境中,寻找冷酷的现实世界上所得不到的自重感。在美国医院中,患精神病的数目,要比患其它病的总合还多。如果你年纪在十五岁以上,又住在纽约州这地方,你可能有二十分之一的机会,在你的一生中要住七年以上的疯人病院。
    精神错乱的原因是什么?
    没有人能回答出那样笼统的问题,不过我可以知道有若干的疾病……像性病,会摧残伤害脑细胞,结果导致癫狂。实际上,约有半数以上的精神病,可以归源于这类的生理原因,像脑部受到损伤,酒醉、中毒,和由于其它原因所造成的伤害。
    可是另外那半数……这是令人惶恐的部份……那其它半数疯狂的人,明显的,他脑细胞机构中并没有任何病态。在他去世后解剖检验,用最高性能的显微镜研究他的脑细胞组织,发现他的脑细胞,完全跟我们一样健全。
    为什么这些人会精神错乱?
    我曾向一位疯人医院的主治医师,提出那样的问题这位医师由于他有渊博的,有关精神病理方面的学识,使他获得最高的荣誉。他实在的对我说,他也不知道人们如何会精神错乱。可是他却作这样的解释……许多精神错乱的人,在他疯癫中,找到了真实世界中所无法获得的自重感。这位医师,他告诉了我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现在有个病人,她的婚姻是一出悲剧,她需要爱情、孩子,和社会上的声望。可是现实的生活,却没有赋予她梦幻中的希望。她丈夫不爱她,甚至于拒绝跟她一起用餐,她丈夫并且强迫她服侍他在楼上房间吃饭。她没有孩子,没有社会地位。终于造成了她精神错乱,而现在在她疯癫梦幻中,已跟她丈夫离了婚,恢复了她少女时的姓名。她现在相信自己,已嫁给英国贵族;并且坚持要人家称她是斯密司夫人。
    至于她所希望的孩子,现在她幻想中也已经有了。每次我去看她时,她说‘医生,我昨夜生了一个孩子。“”
    这故事悲惨吗?我不知道。那位医师对我说:“如果我能伸出我的手,去治愈恢复她的清醒,我也不愿意那样做,她现在似乎获得了她真正所期盼的快乐。”
    以整体来讲,精神失常的人,似乎要比你我快乐。既然许多人以疯癫为快乐,他们为什么不这样呢?他们已经解决了他们的问题……。他们可以轻而易举的签出一张百万元的支票给你。或者给你一封介绍信,去见一位有名的人物。在他们所创造的梦境中,他们能找到他们所期望的自重感。
    如果有人对自重感,这样的迫切饥渴,甚至于真的成了精神失常只为获得它,试想若是在人们尚未疯癫前,就给他真诚的赞扬,那时你我的成就,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奇迹?

    据我所知道:有史以来,年薪百万元的只有两个人,那个“克莱斯勒”和“司华伯”。
    “恩地.卡耐基”为什么要付司华伯年薪百万元,或是三千余元一天呢?那是为什么?恩地.卡耐基付司华伯年薪百万元,那是由于司华伯是位优秀的天才?不,不是的。那是由于司华伯对钢铁的制造,有特殊的专长?不,也不是的。
    司华伯曾这样告诉过我,有许多在他手下做事的,对钢铁的制造方面,比他知道得多。司华伯有这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