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4-李敖:李敖演语粹-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朋友的没落

  交友以自大其身

  清朝的学者说“交友以自大其身”,但“自大其身”的方法很多,朋友反倒是最不实际的一种。

  时代往往把维系朋友情味的条件摧毁,这是必须承认的现实。

  皇帝好像从来不交朋友,至少跟朋友保持很大的距离。大概皇帝最知道朋友对他的超然地位有妨碍。

  ——朋友的没落

  真理与友情

  我一生中,因为我的质直与坦白,得罪的朋友颇有几位,我都顾不得了。我爱护朋友,但我更爱护真理。当朋友背离真理的时候,我会修理他,无奈下笔时分,未免眼中含泪。诸葛亮斩马谡,是眼中含泪的,诸葛亮的伟大不在公事公办,他的伟大,在可以徇私却不肯徇私,他当时要徇私,大家也没话说,但他不肯,所以有挥泪之斩。诸葛亮的挥泪之斩,表现出来的,是公私既分明又兼顾,也就是真理友情既分明又兼顾。这种作风,我最欣赏。

  ——雁行折翼

  最悲哀的人

  世界上最悲哀的人,将是不认朋友、只有敌人的人,他们的生机已经自渎净尽,他们的敌人,不但在外面,也在他们的心里。

  ——文警论及附件

  树敌与择友

  从谑画的角度看,我这种四处树敌的作风,岂不也正是检验“朋友”、验明“朋友”的好法子?如果“朋友”是这样伪善、胆怯、骑墙、闪躲,这种朋友,也真可有可无了,他们不敢和我做朋友,说破了,我又何所惜呢?

  我常笑我自己说,别人整天做公共关系讨好人,我却整天破坏公共关系批评人,我的敌人不是一个个出现,而是一窝窝出现,我几乎每半个月就要多出一窝敌人,我真“阔”得很呢!

  我为什么这样与人为敌?因为我争是非、不讲俗情、不肯做乡愿。我的敌人十九都是小人,如果我的朋友不勇于做君子(战斗性的君子),不敢和我做朋友,我觉得我该就此人我两弃,也不错啊!

  王尔德说世人都疏远了我,而仍在我身边的人,就是我真正的朋友。我年纪愈大,愈觉得他这种严格的择友标准其实还不够。我觉得该改为:我疏远了他们,他们仍挺身为真理而公然站在我身边的人,就是我真正的朋友。

  我希望在这种悬格甚高的标准下,去自勉勉人。

  ——树敌与择友

  制造敌人

  朋友会要我送书,敌人却买我的书,所以我拼命掐死朋友、制造敌人。

  ——李语录一七九

  正义与友情

  如今我年纪愈大,愈相信“真是真非,信手行去”,不藏头缩尾的正确,我真的愈来愈这样做了。虽然我明知这样做,所谓朋友,会伤亡泰半,可是我不能不选择。正义毕竟比朋友重要,一旦人看破尘网,真正信仰正义是他的上帝的时候,看到朋友一个个失色而去,又算得了什么呢?

  ——将相怎样才能和?

  爱可缩小

  对伪善者的一个劝告:“爱眼前人就好啦,不必爱全人类啦!”

  ——李语录二六六

  远小人

  远小人是跟小人保持距离,小人是不知道距离的,于是只好由你来调整距离。我的方法是不让小人接近你的生活,一判定他是小人,一判定他已到了“边缘点”,已无可救药,就不要再见他。

  ——地下哲学家的札记

  旧式的朋友

  我喜欢交够朋友的朋友,这些朋友,都是旧式的。我对工业社会里的朋友之道一概不欣赏,我觉得那种友情现实、速成、而易消,因此我的朋友不多,我很挑剔。但成为我的朋友的,我就忠心耿耿,他们对我,也是一样。

  ——李敖自传

  相处的艺术

  “多情而不牵恋”,此情圣之风也;

  “友情而又淡然”,此君子之交也。

  二者实行起来,都是“有若无”、“实若虚”,都是极难实行并且极难见谅的。分寸之间,说得好,是艺术;说得不好,就是“工于心计”了。“工于心计”的人,常常不被见谅,殊不知“工于心计”的人,在某些方面,却真正是最能懂得相处艺术的人。真正“工于心计”的高手,绝不把美丽的事情搅得很狼狈,乃至搅到一个尴尬、悔恨的结局。对我来说,我无宁是喜欢“工于心计”的人,只要“工于心计”对人没害处,恰到分际,一个人为什么要做蠢事收场?我看了太多做蠢事收场的人,尤其是他们干下的那些“心存忠厚(动机不算坏),反倒害了人”的笨事。《庄子》中的浑沌之死,就是最早的一个例。我个人方面,有时候,我故意不跟别人混熟,对朋友御之以英国式的礼貌和冷淡,以保持距离和永恒。

  ——给Y的四十七封信

  拜码头

  我在跟这个岛上的朋友的交往中,一直摆下高姿势,好像要人“拜码头”似的,其实这不是傲慢、也不是大架子,而是成全别人的“趋士”(礼贤下士),训练朋友对“士贵耳!”的领悟,使他们知道“士”的重要。我的行为,有一点黄石公对张良的测验性质。孺子可教的朋友、有妙根慧谛的朋友,当然会了解我为什么要大模大样,要人“拜码头”,老是摆高姿势。

  ——李敖札记

  朋友的最大意义

  你也许会怪我别扭、矫情。其实这是爱惜生命之道、充分发挥打击力之道、乱世中不失掉自我之道、也是“看破红尘”仍要独力救世之道。此中真意,也许要多年以后,才能为一般人了解。

  回想这二十年来,我做了一些功德,但是所付“代价”之大——不论是心理的(包括名誉被毁等等)、生理的(包括被刑求等等)、自由的、时间的、金钱的等等,……已足以痛加检讨,检讨之下,虽然“并不因此对人类绝望”,但是对“碰”、对“寻找”那些“与我们共心通灵的人”,却觉得不宜再花太多的生命了。珍惜余生,反求诸己,做千秋大业,才是来日无多的智者该做的事。因此我才决定:成品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共同创造出成品,才是朋友的最大意义,其他一切,在此时此地,实在没有什么意义了。

  ——乱世中的一个感想

  保身之道

  我有一个坏习惯,就是一不交生朋友;二不回信。这两点,是我的“保身之道”。所谓“保身”,意义有二:一是保养自己的身体,不浪费时间去交际,要花时间去谋生,赚钱买书,专心写作;一是保重自己的人身,不要失掉自由。这年头儿,交朋友简直是累赘,大家心照不宣,老死不相往来最好,多交一个朋友,多写一封信,就可能多给“罗织学”专家增加一条曲解的证据,这又何苦来?所以我总是跟人们“息交以绝游”。生朋友,不交;来信,不回。不了解我处境的人自然说我“傲慢”,实在是免得替他们找麻烦。在乱世中,结识李敖实在对他们毫无好处。他们若崇拜我,大可在家中立个牌位,上书“大成至圣先师李敖之位”,不必写信来;他们若恨我,也可刻个木头人,上书“王八蛋李敖”大名,头上插几颗大头针,埋在茅房门口,也不必写信来。总之,这年头儿,大家少认识少来往为妙。别人少认识我,少个危险的机会;我少认识别人,也少个被出卖的机会。大家关着门过,最好。

  ——写在居浩然“义和团思想和文化沙文主义”的后面

  人缘

  人缘太好,会对真理构成妨碍。

  ——李语录三○五 


 
李敖研究网发布
蛋蛋 制作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拾零篇·话天南地北人生拾零息交绝友

  息交绝友

  这也是我乱世避祸的一道。我只是单纯的单枪匹马的写文章,而不肯广事交游,与人扯不清或有实际来往。我的本领,只是写文章而已,除此而外,大有“不通物情”之势。世道如此险恶,人心如此叵测,我看除了让一般人只从文章上了解我外,实在没有进一步交往的必要。我曾被所谓朋友出卖过,对人性的脆弱与限度,我以三十之年,小有了解。尤其身处孤岛,“时值非常”,大家都那么个德行,又有什么好交往的?我的朋友已经太多,多得带给我数不尽的麻烦,我已经受够了。我决心放弃我过去的东方式的交友方式,而代之以西方式的friendship,多一点冷淡和理智,多一点自我的不被随意侵犯的私生活,应该于人于己都更好。并且以我实际的经验,从收获和进步做着眼点,朋友的切磋之益,通常赶不上独自研究思考的成绩。所以花半天的时间去交朋友,更远不如花半天的时间闭门著书了!

  ——避祸学天南地北李敖语萃天南地北

  ——落墨不多,即可采花成蜜,使人受用。谈天

  红尘看破了,是不是就跑到山林里、古庙里,低眉合十,整天念念有词,了此残生,就算完了呢?是不是人生如梦,既昭然若揭,就“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一番,就算完了呢?

  不是,这样就全错了。真正的解脱,真正的人生,绝不是这样,这样做,只是做“自了汉”,自了汉,只是自私的家伙。

  走“大慈大悲观世音”路线的人,他们都搞错了。第一、他们以为观世音是女的,高明一点的人更正,说观世音是男人女身,是男的。其实都不对,观世音根本是无形的,不男不女,亦男亦女,可男可女,不但要男就男,要女就女,还可以“现众身”,可以化成飞禽走兽、化成青龙白虎、化成被灌水的老牛。所以,善男信女向观世音拜拜,真不如少给老牛灌水实际;第二、他们以为观世音保佑他们升官发财、健康长寿、儿孙满堂,讨个洋媳妇,喊他们爹娘,以为观世音是干这一行的,也全错了。还是留着香火,给财神拜拜,反倒实际;第三、善男信女的阶层以上,所谓稍通佛法的居士型人生如梦人物,他们是不是真正得到观世音的神髓了呢?他们走观世音路线,是不是走对了呢?没有。为什么?因为他们只走了一半,就以为走完了全程。他们的人生与解脱目标是“涅”,以为消极、虚无、生存意志绝灭等,是这种路线的目标,他们全错了。他们不知道,佛法的神髓,到这里只走了一半,好像火车进山洞,只走了一半,就停了。停在半途,这种境界,就是“小乘佛教”。

  相对的,开出山洞,大放光明,才是“大乘佛教”。这时候,有了“梵”、有了“大我”、有了“真如”、有了“法身”,人生开始活泼泼的,不是躲避,而是面对;不是舍弃,而是争取;不是出世,而是“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

  这种境界,就是“华严经”里所谓的“回向”,“回向”是已成菩萨道的人,还是要回到人间,由出世回到入世,为众生舍身。

  从出世以后,再回到入世,就是从“看破红尘”以后,再回到红尘,这时候,这种境界的高人,真所谓“目中有色,心中无色”。他努力救世,可是不在乎得失,他的进退疾徐,从容无比,这就是真的高。做不到这种“出”、“入”境界,就跟这种境界有出入,就是假的高。

  ——大慈大悲李敖菩萨

  长寿

  在科学、科技还没发达的时代,天灾疾病造成中国人的死亡,比现代容易得多,中国人生命缺乏保障与抗力,也更普遍得多。所以那时候,长寿变成一种更迫切的愿望。为了达到这种愿望,中国人自己是无能为力的,他们那时候没有避雷针、没有胰岛素、也没有“人参补肾固精丸”,一切生死祸福,都得看运气、看造化。于是他们便乞灵于祈愿、仙丹和鬼神。

  在祈愿方面,中国人的最大特色是“祈眉寿”,祈眉寿的祝嘏之辞,散见于大多数的铜器铭文里……祈愿祈得久了,中国人就开始不知足,开始变花样,有的地方(像春秋时的齐国),就节外生枝,认为死得好、死得晚是不够的,得来个青春永驻才过瘾,青春永驻就是“难老”。难老以后,人还不过瘾,认为何必难老呢?如果不死,不是更好吗?

  ——不老·不死·尸

  孤独与鬼

  鬼呢?孤独久了的人是不怕鬼的。有鬼倒也不错,可使生活少一点单调。但是,没有鬼。鬼是很古典的,现代人很少见到它。鬼是胆小的、迷信的、自由的。它不会到使它忌讳害怕的地方。凡是有七分像它的,它都敬而远之。并且,最重要的是,它进不来。鬼是没有影子的。

  ——孤独与鬼

  菩萨的定义

  深通佛法的人知道,菩萨的定义,只是救世的人,救济众生的人,他是前身功德无量的人,从天而降“现众身”的。现到文殊菩萨身上,就要上五台;现到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