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6-李敖:李敖自传与回忆录续集-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奶奶的个性 

  「丑妇刁民」很有个性,她在七十多岁去世前,还跟八十二岁的丈夫斗气不讲话,他们在儿孙包围下,合照了相,可是尽管照相,话还是不说。

  「要把我给磕死了」 

  爷爷去世前,同我家住在一起,我常到他屋里玩,那时候我四至六岁,看他在后院亲自动手搭棚子、看他烧鸦片烟(烟土太贵,抽不起,只把鸦片烧成小黑丸吞服),跟他的感情极好。他过的最后一个旧历年,我从大年三十就不断的给他磕头拜年,一会儿就去磕一次,然后相对大笑。爷爷说:「这小子今年怎么回事?怎么老是向我磕头,磕个没完?看这样,要把我给磕死了!」

  死得清醒利落 

  年过了以后,在奶奶去世第一百天那天,爷爷到庙里看给奶奶做佛事,佛事做完了,他向和尚们说:「我不会再来了,再来就是麻烦你们了!」当天晚上,大爷到我家来,陪爷爷过夜。爷爷向大爷和爸爸谈京戏,谈得兴高采烈。谈完了,要睡觉了,爸爸回到房里。不久大爷过来敲门,说爷爷说他不行了,大家赶过去,想找寿衣替爷爷穿(寿衣很多件,穿起来很麻烦。习惯是在人咽气前穿好,一咽气,就不好穿了。但人咽气前经这么一折腾,实在有速死的可能),慌乱之下,寿衣没找到,这时爷爷说寿衣在那个箱子里,大家找出来,替爷爷穿好,他就死了。他死得如此清醒利落,真是高人的死法。 

  寿材 

  不久运来棺材,这棺材是爸爸在爷爷生前订做的,用千百年柏树为材料,是上品。那时候,流行生前备好寿衣寿材,老人家都要试穿试躺一次,爷爷奶奶都试过,爷爷试的时候,很高兴,他们那时代的人对「慎终」、「送死」都极重视,也毫不忌讳。只有后来的人,才那样远离死、漠视死,死得那样没有准备。

  大出殡与男尊女卑 

  出殡时候,爷爷的子孙媳女大排长龙,大爷是长子,第一名,依次为爸爸、三叔、五叔、六叔、大哥、我,全部男性领先。在我后面是大娘、妈妈、三婶、三姨(即五婶,因她是妈妈的妹妹,所以只叫三姨)、六婶等。这种排名次序,充分看出中国男尊女卑的传统。 

  三叔、六叔 

  三叔名叫李湘岱,中法大学毕业,三婶是他同学。这一对夫妇,软弱、和善而小气,有一男一女。六叔最有个性,圆圆的脸,两眼机警有神。他从小有反叛性,十几岁就去了苏联。抗战时做共产党地下工作,和三叔一起被日本宪兵捕去,这时我们才明白三叔并非软弱之辈,他原是有理想的。六叔更不消说,他在地下工作方面,反是三叔的上司。我们到他们被捕,才恍然大悟为什么他们两家一直不同我们来往,也不同爷爷奶奶来往。直到他们被日本宪兵放出来,整个李家才有一番大团圆的景象。

  六叔聪明而多艺,他受过地下工作专业训练,通俄文、英文、日文、会拳击,写了一手好毛笔字。六婶是上海人,六婶妹妹我们叫老婶,很漂亮,后来做六叔的姨太太。姊妹对生,共有八个儿女,给六叔很大的负担。六叔是整个李家唯一讨姨太太的人,也是唯一和南方女人结婚的人。

  五叔 

  五叔是最宝的一位。他在大学念物理系,可是没毕业。他看中妈妈的大妹,按大排行算,我们叫她三姨。三姨原嫁给蔡宗尚,蔡宗尚不上路,最后离了婚。那时抗战开始,爸爸为全家老小所累,不能去后方,就叫五叔去。五叔热恋三姨,他走到汉口,就不肯走了。又回到家里,爸爸大失所望。五叔不管,同三姨结了婚。在所有叔叔中,五叔和我家走得最勤。此公喜说笑话,为人没大没小的。他去天津,我家老妈子托他办事,他偷偷赚了老妈子的钱,把赚到的钱,又全部买了茶叶,送给老妈子,然后欣赏老妈子对他歌颂之辞,引以为乐。 

  四姑做妖姬状 

  四姑聪明而漂亮,生存能力又极高强。从小就偷嫂子张桂贞女士的化妆品化妆,照镜做妖姬状。她的婚姻不美满,她就解决了它。离婚后,正值抗战胜利,她跟陈纳德的飞虎队要员丁锡庆打得火热(陈香梅「往事知多少」书中有一段特别提到丁锡庆)。丁锡庆为四姑所迷,同元配离了婚。他同四姑结婚后,生了两个小孩。大陆丢掉,丁锡庆做民航空运公司曼谷总经理,后来病死了。四姑住在香港,失掉联络。她从香港寄过一次照片,一派电影明星打扮。我每想到她,就想到她是我们李家最走达尔文路线的人。

  老姑跟进 

  老姑(小姑、六姑)一直以老幺地位,跟在爷爷奶奶身边。爷爷奶奶在一百天内先后死去,她住在空屋里一阵,很可怜。她后来走四姑路线,但条件不如四姑,男朋友也不如四姑多。妈妈们在背后叫四姑做「四妖精」,老姑做「老妖精」,姑嫂之间如何,由此可见! 

  旧式家庭三大战 

  中国旧式家庭有三大战:婆媳之战、姑嫂之战、妯娌之战。这三大战,都跟媳妇有关。妈妈是我们李家媳妇,当然无役不与。李家正赶上中国大家庭的解体时代,所以大战的程度极轻,只限于背后的一些女人是非而已。做为一个媳妇,妈妈对奶奶不错,奶奶临死前,缠绵病榻,每天给她擦身体的,就是这位二媳妇。

  老人跟谁住? 

  爷爷奶奶一直跟老二和二媳妇一起住,但奶奶却说老二以外的儿子和媳妇最好。奶奶会对整年养她的老二和二媳妇有微词,却对平时聊拔几毛、只在年节生日送点小礼的其它儿子媳妇大加称赞,这种是非不明,是旧时代老太太的一个特色。爸爸妈妈身受委屈多年,想不到妈妈老了以后,也有这种倾向,也变得抱怨「养生派」而偏心「送礼派」,谁说历史不重演! 

  张人权 

  外祖父(我们叫老爷)名叫张人权,这个名字倒满有时代意义。他长得身材高大,相貌堂堂,威严无比。他有一张大照片,一直挂在家里,照片中的眼睛不论你从那个角度望去,好象都一直盯着你,教人为之生畏,为之想到乔治.欧威尔「一九八四年」中的「老大哥」。

  烧冷灶 

  老爷是哈尔滨警察局下一个分局的局长,他为人耿直,不喜欢拍马屁。他的上司在台上,他不理、不买帐;他的上司垮了台,他却跑去「烧冷灶」。

  姥姥 

  外祖母(我们叫姥姥)是一位胖太太,胖的自然不会背挺得直,老爷是衣着笔挺背也笔挺的威严人物,经常对姥姥说:「老太太,把背挺起来、挺起来!」姥姥却不太理会他。

  细姨问题 

  姥姥唯一理会的是老爷有爱讨姨太太的毛病。老爷喜欢讨姨太太,本来是说说的,后来真的讨了一个回来,但是不久姨太太就离去了。老爷本来还不死心,还想讨,但是不久他就死了。老爷死后,姥姥就同我们合住,一直到她死去。 

  张府三姊妹 

  姥姥只生了三个女儿,没有儿子,这大概也是老爷要讨姨太太的主要理由。三个女儿是老大(妈妈,大排行是老二)、老二(我们叫三姨)、老三(我们叫老姨)。三姨嫁给五叔,生一男一女。老姨嫁给李子卓,生了一个儿子。李子卓是我的长辈中唯一一个国民党,并且还是「外戚」级的。我家同国民党素无渊源,在一党独大下,家世清白,于此可见!

  老姨最漂亮 

  姥姥的三个女儿中,老姨长得最漂亮,身材又好。当时追求的人颇多。据说她在婚前,同爸爸的感情也不错。爸爸留下的日记里,也可以证实这一点。 

  离婚的代沟 

  三姨第一次婚姻,由于丈夫吸毒,很不如意。爸爸赞成离婚,可是老爷思想古板,不准离,直到老爷死后,才离了婚。

  老爷的坟 

  哈尔滨是东北最进步的都市,因为有许多白俄住,许多地方,都很洋派。以老爷的坟为例,设计得很雅致,一点没有传统那种皇天后土式的恐怖。

  全家十九口 

  从一九二六年爸爸北大毕业回到东北起,到一九三六年我一岁这十年间,是我们在东北老家生活的最重要十年。这十年间,爷爷退休、爸爸结婚、老爷死去、妈妈生了四个姊姊之后再生了我,全家局面已是浩浩荡荡。计开:爷爷、奶奶、姥姥、爸爸、妈妈、五叔、三姨、四姑、老姨、老姑、大姊、二姊、三姊、四姊和我,外加大爷、大娘一系四位,共达十九口之多。爸爸仰事俯蓄、平辈支持,负担之重,也就可想而知。

  出满洲记 

  九一八事变前,东北正是黄金时代;九一八事变后,发光的未必都是金子,东北人民泪尽胡尘,饱尝做亡国奴的痛苦与辛酸。爸爸一直计画全家离开东北,进入关内,不受日本鬼子的统治,可是种种困难,未能如愿。到了一九三七年(民国二十六年),他终于做到了举家南迁的大手笔,十九口浩浩荡荡,迁到北平,完成了他的「出满洲记」。 

  从根到浮萍 

  北平虽然是爸爸的旧游之地,但这次重来,处境、心情和十几年前大不相同,东北是根,北平却是浮萍,一切都得重新干起。

  找职业 

  首先是找职业,要找人介绍。他去找过他的老师胡适,但是胡适没理他(胡适是不帮人介绍职业的,但对有成就的人,他会主动帮忙)。爸爸在北大时就不是出色的学生,胡适对他并无印象(二十年后,我还同胡适提到这件事。胡适说他完全记不得这位学生和这件事了)。

  两块面包 

  找了一阵,他终于在法部找到一小差使。那时我们住东城,为了省下车钱,爸爸每天走路,走到西城去上班。每天下班回来,在面包行里买两块面包,一块给全家最老的…爷爷…吃,一块给全家最小的…我…吃。他自己和其它的人,都看着,不吃。

  日本鬼子又来了 

  爸爸每天走路上班,经过北平的皇城,有一次在路边一棵树上看到有人上吊。北平,像东北一样,已经逐渐感受了日本帝国主义的逼近,终于在一九三七年的七月七日,卢沟桥有了事变。…日本鬼子进了北平,北平上吊了。

  南下代表 

  爸爸为大家庭所累,再也没能力南迁了。他只好派五叔做「代表」,到后方去。爸爸人虽不能南下抗日,但他的地下抗日却没有停止。当九一八事变以后,马占山将军的东北义勇军,是中国第一个以行动抗日的团体。在这个团体以行动抗日的时候,其它团体还在亲日、媚日或观望之中,爸爸当时就是马占山将军的秘密盟员,这一身分,他一直保持着,直到抗战胜利、直到别的团体数典忘祖为止。那时候,连马占山将军都不被看重了,他以下的,自然更别提了! 

  张学良背黑锅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发生了九一八事变,当时国民党的政策是不抵抗,但把这一政策叫张学良执行,并要他代背黑锅。这一内幕,我和一般人一样,都被国民党宣传骗了多年,直到我的三姊夫石锦告诉我蛛丝马迹,才引起我为张学良平反的兴趣。石锦的爸爸是石九龄。石九龄,辽宁省锦州市人,北京法政大学法律系毕业。一九二五年参加国民党,在「孙、段、张(孙文、段祺瑞、张作霖)三角联盟」的空气里,出任司法总长杨庶堪的秘书,而杨庶堪在段内阁任职,却又和孙文有关。一九二六年,石九龄回到东北办党,曾任军法官、军法处长等职务,以掩护国民党的秘密发展。一九二八年,张作霖因为爱国,不同日本鬼子合作,被日本鬼子炸死。后来他的儿子张学良和国民党合作,石九龄遂在一九二九年公开出任吉林省党部常务委员。九一八事变后第二年,国民党将辽宁、吉林、黑龙江、哈尔滨四省市党部合组为东北办事处,石九龄仍任常务委员,直到一九三九年。前后十年,分别在秘密、公开与地下三阶段领导东北党务,所知内情独多。据石九龄向石锦无意中透露,所谓张学良不抵抗,事实上是国民党党中央给张学良命令不抵抗的,这种命令,曾公然形之于文字来传达,所以事后说张学良不抵抗,无异是叫张学良替国民党党中央背黑锅。

  国民党不抗日 

  虽然这样,国民党对日本的暧昧态度,并非牺牲了张学良就可以平民愤的,九一八事变后第三天(二十日),国立中央大学学生就示威游行,并且…像五四运动打卖国贼一样的…打了国民党外交部长王正廷,各地民情愤激,都说国民党不抗日。到了国庆日那天,广州学生举行抗日提灯大会,为反对日货,与国民党警察发生冲突,国民党警察厅长杜火宣泰下令开枪,打死同胞二十多人,打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