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官途-第1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能向前,和明军硬打一战。或许还能有一半的军队逃回高丽,不!应该是朝鲜,李必现在恨透了这两个字,就是建立这个国号之人,自不量力地想和明军对抗,最后牺牲的却是他们。

李必将十几名重要的将领找来商议对策,他把眼前严峻的形势给他们讲了一下,最后道:“现在离我们最近的补给地便是熙州,翻过前面的黄草岭就是。向后、向东、向西都是死路一条,你们来出出主意吧!前方就是明军主力,这一仗我们该怎么打?”

说完他扫了众人一眼,大家都低下了头,谁也不吭声,这时后面一人举手道:“大帅,我有个办法。”

李必精神一振,连忙道:“你快说!”

这名部下上前献计道:“大帅,不如我们分兵两路,可命两万军前去抵挡明军主力,大人率三万军乘机南撤。”

这个主意看似不错,但李必想了一想还是摇头道:“我若偷生而走,这两万军能抵挡几时?正好给明军各个击破,只有全力一拼,或许我们还有活命之机,此计不妥!大家说说还有别的办法吗?”

“不如投降算了。”一个将领嘟嘟囔囔道。

霎时,十几人一片寂静,大家似乎连呼吸都停止了,李必脸色顿时沉了下来,目光严厉之极,他一个一个地向手下望去,“你们都这样想吗?投降算了?是这样吗!”

他的声音越来越大,最后厉声呵斥起来,将领都吓得战战兢兢,连声道:“不敢!不敢!”

“哼!”李必重重一哼,他不再商量什么,拔出剑道:“传我命令,大军做好战斗准备,和明军决一死战!”

高丽军加快了行军速度,一个多时辰后,高丽大军出了河谷口,来到了一望无际的旷野上,远方约十里外,他们看见了一条长长的黑线,那是明军布好的阵势。

李必可不是郑栋明,他有着丰富的带兵经验,虽然也没有大规模的作战经历,但他在军中已经近三十年,威望很高,士兵和军官们都听他的指挥,在他的调度下,高丽军很快也排成了阵势,高丽这次出兵八万,在鸭绿江一线布置了三万人,其余五万人由李必率领,若大明不出兵。他们就将一鼓作气,向豆满江以北挺进,将数十倍于高丽的土地揽入怀中,不过现在只剩下四万军,另外一万被明军伏击全军覆没了,这四万军中没有火铳兵,也没有骑兵,清一色的步兵,但有五千弓兵,其余是两万长矛兵和一万五千刀盾兵。

虽然高丽军装备远远比明军落后。没有什么火器,但也不至于连盔甲也没有,关键是高丽的精锐部队都被李成桂用来保卫京师了,他刚刚取代高丽,不可能把自己的精锐士兵调走,而李必率领的这支军队却是高丽国二十万大军中的地方军汇集而成,是李成桂的非嫡系部队,他们无论待遇、装备还是训练以及战斗力都远远不能李成桂的嫡系军队相比。说得再简单一点,他们绝大部分都是普通百姓,平时要在家干活种地,只是定期集中起来训练一下。

他们身上穿的都是皮甲,这种皮甲就是前后两片,用绳子简单地系一下,腿上则是绑腿,长矛和刀盾都做工粗糙,李必为了训练这支军队,也下了不少功夫,他们虽然是从各个郡县汇集而成,但在李必的强化训练下,也勉强能排出大阵作战了。呐喊刺杀,鼓响则行,鼓停则止,还有模有样,李必受到极大的鼓舞,他认为自己的队伍可以和明军一拼。

但他却没有想到一件事,这些军队都长期在地方半军半农,就不像李成桂的嫡系军队还见过明军,还和明军有过小规模的交手,这支军队根本就没有见过明军,没有见过真正的军队,当高丽主力军离明军越来越近时,这些士兵们看到了明军的真面目,那种盔甲整齐,那种军旗招展,那种杀气腾腾的威压,数千支火铳冷冰冰地对准了自己,还有骑兵。数以万计的骑兵,惊涛骇浪般的气势已经使高丽士兵胆寒了,在距明军不到三里时,前军停下不肯走了,队伍开始有些混乱,很多第一排的士兵都开始向后退了。

数里外,李维正和十几名将领都在冷冷地望着队伍越走越凌乱的高丽军,他们本来是严阵以待,准备和高丽军大战一场,可眼前的情形使李维正意识到,他也犯下了错误,他太高看所谓的高丽的主力了,根本就没有什么奇袭安边城的必要,难怪陈万里能以五百骑兵歼灭一万高丽军。且一人不死,确实是真的,不是虚报军功,这支军队不堪一击,他是在用牛刀杀鸡。

李维正立刻改变了部署,他当即下令道:“命建州卫第一和第二骑兵千户所立即从左右包抄,截断高丽军后路,其余骑兵队从正面发动,给我杀!”

鼓声疾响,大旗挥动,骑兵发动了。建州卫两翼骑兵如两条长龙向左右包抄而去,他们截断了高丽军的退路,而其余一万余骑兵万马奔腾,铺天盖地向高丽军冲杀而去。他们挥舞着狼牙大棒,气势如天崩地裂,杀气仿佛将天地都遮蔽了……

…… …… ……

洪武二十五年秋,李维正率明军主力在黄草原截住了南撤的高丽军。明军仅一波骑兵的冲击,便冲垮了高丽军的阵型,四万高丽瞬间土崩瓦解,被杀者不计其数,此一战,高丽军被斩首达二万余人,其余全部投降,高丽军主将李必也死在乱军之中,十天后,得到消息的另一支高丽军队在李维正大军赶来之前,向辽王朱植投降。

黄草原一战彻底瓦解了李成桂的抵抗之心,他派使团和儿子向明帝朱元璋请罪,表示绝不再抗天朝。

洪武二十五年十月,朱元璋圣旨到,嘉奖辽东军,并将辽东都司以辽河为界,一分为二,以西由辽王统帅,防御蒙古,以东则由李维正统帅,镇压朝鲜,同时朱元璋升李维正为辽东度指挥同知,授镇国将军,充辽东总兵官,并命其建铁岭卫。

正文 第一百八十九章 家有内鬼

东宫,皇太孙朱允炆正在一张宽大的桌案后饶有兴致读一封信,这是李维正从辽东给他写来的述职报告。两个月了,这是第二封,非常准时。报告里,李维正详细地给他讲述了在辽东的情况,包括怎么打高丽,怎么奇袭,怎么渡江,怎么拦截,每一个步骤都写得详详细细。

朱允炆非常满意,这说明李维正是在真心做自己的人,朱允炆入主东宫已经三个月了,上午,他在东宫读书,下午便去皇祖父的御书房学习政务,三个月的时间使他渐渐变得成熟了,处事也圆滑了许多,他也不再像从前那样,对治国一无所知了,现在,越来越多的大臣开始依附他,而皇祖父也不加阻拦,任他们向自己效忠,但朱允炆知道,仅仅要文官效忠自己是远远不够的,他还必须掌握军队,这才是关键,他的皇叔们个个手握重兵,而现在真正属于他掌握的军队,也只有辽东一地。其他军队都是被皇祖父掌握。若皇祖父突然有事,皇叔们造起反来,这些军队最终支持谁还未为可知。

因此,朱允炆对李维正非常重视,述职报告的每一句话他都要仔仔细细阅读,报告的最后是李维正的几个要求,一是希望他能同意自己提拔几个千户,在高丽战争中他发现了很多人才,也发现很多世袭的军官非常不称职;其次是说辽东人民困苦,他想在辽东推广甘薯;最后一个要求是希望他说服皇上迁移一些汉人到辽东去,说辽东土地肥沃,地广人稀,在辽东增加汉人的数量,有利于保证军粮来源,从而稳定军心。同时也减轻朝廷的负担,遏制高丽北扩,削弱女真势力,可谓一举两得。

前面两个要求其实李维正自己就可以决定,向他请示只是对他表示尊重,关键是最后一个要求,李维正要求移民辽东,这却是他办不到的,他朱允炆也办不到,必须要请示皇祖父。

朱允炆沉吟一下,便将李维正的述职报告小心地收了起来,这个述职报告他不想给皇祖父看,这时,一名太监上前道:“殿下,时间要到了,请殿下起身吧!”

要到和皇祖父一起吃午饭的时间了,朱允炆点点头道:“好吧!我们动身。”

他上了一顶软轿,在近百名侍卫的严密护卫下,向中和殿而去。

…… …… ……

中和殿就是朱元璋的御书房所在的,这几天,这位大明皇帝的心情非常不错,好消息接二连三地传来,一是前几天高丽使者到来,以国书方式认罪,并请求天朝恩赐李成桂为朝鲜国王,朱元璋最终大度地饶恕了李成桂的出尔反尔,同时朝鲜取代高丽,不过他却没有同意李成桂为朝鲜国王,只是封他“权朝鲜国事”。算是对他一个小小的惩罚。

另外朱元璋也知道朝鲜虽然大败,但根基未伤,为了防止朝鲜将来再出尔反尔,他必须用军队压制住朝鲜,因此他将辽东都司一分为二,以辽河为界,以西由辽王朱植率军防御蒙古,以东十一卫由李维正总兵,压制高丽。当然,他也不会让李维正长期统帅一地,便定下来四年一换,四年后他移防别地,就算他是皇太孙的人也不行,毕竟他不是自己的儿子。

高丽之事解决使朱元璋兴奋了好几天,但很快,又一个大喜事来了。今天春天在凤阳和山东两地进行大规模种植的甘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平均亩产都在两三千斤以上,朱元璋自己也在御菜园种了两亩甘薯。经过精心栽培,结果一亩产量三千五百斤,另一亩产量三千二百斤。这是朱元璋亲眼目睹的过程和结果。他相信了,他也为之欣喜万分。多年来一直困扰他的粮食问题,终于得到了一个解决的方案,不仅军粮可以充足,而且大明百姓不再有饿死之人了。

为了这个巨大的成功,他几乎想给李维正授爵了,但他最后还是克制住了,李维正经过高丽战争,已经从从三品官衔升到了从二品,而且还是辽东总兵,不能再给他加爵位了。这个爵位要留给他的皇太孙来加。朱元璋考虑得很周到,李维正是皇太孙的人,他的更多恩宠应该留让皇太孙来施行,不过他却给了李维正钱物上的奖励,赏他家人银五千两。授他父亲李厚根从六品武骑尉的勋官,可见官不拜。

尽管他对李维正恩宠有加,但他还是留了一个心眼,他在李维正身边安插了一名探子,秘密向他汇报李维正在辽东的一举一动,平均每半个月,会写一封密报给锦衣卫,然后由锦衣卫呈送给他。

此刻他就在读辽东密探给他送来了密报,密报列举了李维正做的很多事情,大多是整兵训练、加强海防一类,不过里面还有一些特别的地方,比如李维正很喜欢乘船办公。他在一艘宝船上特别辟出一间公务房。再比如,李维正明显不喜欢女真人。他将女真人和汉人打散重新编制,不让女真人单独为千户所。这两个消息引起了朱元璋的重视,前一个消息还好,朱元璋知道这是他在山东时的习惯,喜欢乘船,以前朱元璋是不大重视水师,但这次高丽战争中水师发挥出的巨大作用,使朱元璋对水师也开始刮目相看了,他也意识到以陆军对朝鲜施压固然是主要的,但水师对付朝鲜却有独到的作用。朝鲜境内多山地,行军艰难,而水师却不受限制,可以随时投向朝鲜的任何一个地方。正是这个原因,朱元璋特批将蓬莱水城的一半战船都转移给辽东水师,并准备在条件成熟时成立旅顺卫。

所以朱元璋对李维正喜欢乘船并没有太放在心上,他注意的是第二个情报,那就是不让女真人单独成为千户,应该说他感兴趣的并不是李维正做这件事本身,而是李维正给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怎么对付辽东的女真人,这也是朱元璋一直头疼的事情,他也知道在辽东以北地区有着无比辽阔的土地,这片土地上生活中以女真人为主的各个民族,他一直在考虑怎么样把这片土地纳入大明版图。有大臣提议,在女真地区建立奴儿干都司,任命汉官去治理女真人,这是一个办法。但朱元璋并不认为这是最彻底的办法,他熟知历史,当年辽朝不也是任命官员去管理女真人吗?最后却无法阻止女真人的强大,朱元璋深知小不治,则酿大患的道理,现在设立都司或许可行,但百年后,一旦朝廷疏忽,那些被武装起来的女真人极可能成为明朝的大患。

而今天李维正以汉人、女真人混军的办法给了朱元璋一个崭新的思路,使他想起了唐朝解决高句丽的办法,就是将高句丽人移民中原,和汉人混居,最后彻底地消亡了高句丽,但这件事他还须仔细斟酌。

就在朱元璋凝神苦思时,外面传来一声高喊,“皇太孙到!”

朱元璋立即将密报收了起来,吩咐一声开饭,便笑呵呵地等待孙儿的进来。他对这个孙儿很是满意,宽容厚道似其父,且天资聪明,许多政务处理一点就透,为皇太孙才三个月,便能批阅一些简单的奏折了。

片刻,朱允炆快步走进来,跪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