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洞察易经的奥秘:易经的管理智慧-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2节:大易与管理(3)






 

  管理者的第4课 ?

  管理应该以人为本,才符合人性的需求。凡事按照神的意旨,求神问卜,那已经是神本位,不是大易管理的根本精神。既然以人为本,就应该重视人的德业。因为伦理道德,是人与禽兽的差异所在。管理者最好认定人为万物之灵,这样才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同道,大家最起码都是万物之灵,不至于搞那些禽兽不如的勾当。这样对管理效果的提升,定然大有助益。

  4?大易的发展主轴

  从伏羲画卦开始,到孔子集其大成,大易管理的发展,有三大主轴。兹分述如下,以供参考。

  (1)注重理性的思考。

  《系辞?下传》说,古时候伏羲氏治理天下,上则观象于天,下则取法于地。广泛观察鸟兽羽毛的纹彩,以及山川水土的地理;近的取象于一身、远的取象于万物,因而创作八卦,以融会贯通造化自然的道理,并且区隔天下万物的性质。

  这一段话,告诉我们伏羲画八卦,并非完全是仅凭观察的结果便依实绘画,而是经由上下周遭的仔细观察,通过理性的思考,归纳成为八种代表性的符号的。? 

  管理者的第5课 ?

  用理智来思考,用感情来互动,应该是管理者情理兼顾并重的良好态度。人是有感情的,若是管理者无情,那就很难感应员工,大家不容易心悦诚服,不可能收到家人卜的效果。但是感情不能用来影响理性的决策,否则为害很大,后果必定相当可怕。理智用来指导感情,然后以合理的感情,来感应员工,应该是十分理想的管理方式。

  从事管理的人,经常需要做出各式各样的决策。这时候理性的思考就十分重要。感情用事的结果,便是常常做错误的决策,为害极大;几次决策错误,便是运气不佳,祸害必来。

  伏羲氏画卦,文王两两相重,成为六十四卦,主要在观象。所以《系辞》上传说,圣人把卦画出来,让大家方便观察各种不同的事物形象。每一卦都附有文辞,来表示吉凶的象征,并且说明变化的道理。


 





 
第13节:大易与管理(4)






 

  象就是现象,在管理上的应用十分广泛。各种内外环境的变动,自然产生不一样的现象,而且经常有变化。《系辞传》说得好:易学的内容,主要在于卦象;而卦象的作用,则是把一切事物的形态,用卦象征出来,以让我们便于观察,用心加以理会,明白其中的变化,归纳出可以遵循的道理。随时合理应用,发展理性的思维活动,使管理得以事事合理、时时妥善。

  (2)重视时位的变化。

  西方人喜欢说时间与空间,并且把时、空当做知识来认知。管理者研究“怎样利用时间”,远比“为什么要利用时间”来得认真而专注。

  中国人重视时、位,其内涵比时间和空间丰厚得多。我们讲求“天时、地利、人和”的配合,同样的时间,可以产生不一样的价值。如果“时─位─人”三者密切配合,必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我们通过“待时、察时、趁时”以求“及时”缔造“时中”的佳绩。

  如果说“时”是河流,那么“位”更是河流中的杂物。有当“位”的,也有不当“位”的。管理者要随“时”的变化,合理调整自己的“位”,才能趋吉避凶。

  “时”包含时机和情势,“位”包括身份和场合。时机良好,情势不一定有利,所以适时还需要造势。身份合适,场所不一定配合。在不一样的场合,应该依照自己的身份,做出不相同的表现。时位配合妥当,表现出此时、此地最合理的态度和行为,或者做出有效的决策,便是时中。

  各种形象,配合时位的变化,加以理性的思考,成为管理者必修的课程。孟子推崇孔子为圣之时者,便是能够随着时位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言行,以求恰到好处。

  (3)倡导道德的自觉。

  牟宗三先生认为大易的内容,主要有物理的、数理的以及伦理的三部分。物理方面的原则是“阴阳”,是“变易”,是“生成”,可以用“易”字来表示;数理方面的原则是“序理”,是“系统”,是“关系”,可以用“序”字来表示;至于伦理方面的原则,那就是“意谓”,是“价值”,可以用“吉凶吝悔”来表示。


 





 
第14节:大易与管理(5)






 

  孔子说,易学精深广大,是增进道德与开展事业的大学问。《系辞?下传》说: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意思是天下的事物,尽管随时都在变动,但是以自然合理为正常,则是一致的,称为常道。做人做事的常道,便是我们所说的道德。所以孔子说:道德浅薄而位居高阶,才智短绌而谋划大事,力量微小而担当重任,都是一种灾祸。

  德本才末,是大易管理的根本用人原则。因为《系辞?下传》说得十分明白:善行不累积,不足以成名;罪恶不累积,不足以自取灭亡。如果以小善没有什么好处而不为,小恶无伤大体而不求改变,终有一天,恶积如山而不可掩盖,罪大滔天而无法解救,那就凶险至极了。

  二、大易管理的时代已经来临

  20世纪50年代,美国式管理最为强劲有力,形成了“美国人的挑战”(The American Challenge)。

  20世纪70年代,日本式管理扶摇直上,被形容为“日本第一”(Japan as Number One)。

  预计到了21世纪20年代,中国式管理突显威力,即将为21世纪带来不可思议的特色。

  以上“1950”、“1970”以及“2020”三个数字,如果不能附带地说出道理来,就成为不可迷信的“明牌”。若是说出所以如此的道理,那就是科学的“数据”。

  可见“明牌”和“数据”,相去并不远,只是道理明不明白、原因清不清楚的问题,二者间略有差异而已。只有数字,说不出道理来,称为“明牌”;有数字,而且能够说出它所代表的意义,那就是“数据”。

  20世纪50年代,世界局势稳定,企业环境的变化不大。美国式管理重视“固定、明显的目标”,以及“精准、明确的计量”,在“目标管理”的引导下,拿“管理科学”做工具,命中目标的比率很高,因此绩效十分良好。

  20世纪70年代,世界形势剧变,企业环境的变化愈来愈大。目标难以确定,计量不容易精准,所以1975年以后,美国经济走下坡路,美国式管理难辞其咎。


 





 
第15节:大易与管理(6)






 

  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引进目标管理,掺入自已的经营理念,凭着高度的团队精神,培养弹性应变的合作能力。70年代,正是日本式管理扬眉吐气的大好环境,由此日本经济创造了佳绩,使得日本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废墟中突然崛起,有如一颗跃升的太阳,举世震惊,当然也十分令人羡慕。

  如果将美国式管理譬喻为“打固定靶”的管理,目标确定、命中率很高,那么日本式管理,便成为“打活动靶”的管理,目标变动,仍然有把握命中。

  20世纪50年代,固定靶盛行,美国式管理声名远播;20世纪70年代,活动靶多于固定靶,所以日本式管理占了上风。

  21世纪将愈变愈快,活动靶几乎都成了“飞靶”。中国式管理“专打飞靶”,即将成为21世纪的主流。表面上看是“乱打乱中”,实际上绝非如此;不是乱打,而是一出手就命中的真功夫。

  为什么中国式管理专打飞靶呢?因为我们的管理理念以“大易”为根基,对“变化”的掌握,最为拿手。视变易为简易,又能够在变易中掌握不易的道理,当然有专打飞靶的功力。

  换句话说,世界情势愈稳定,企业环境愈没有变化,中国人愈没有什么作为。世界情势愈变动,企业环境愈变化,中国人就愈显得精神奋发,表现出真功夫。

  乍看起来,中国人最擅长“混水摸鱼”;其实不然,我们最有本领“随机应变”。只要用心随机应变,绝不存心投机取巧,中国人必然能够成功!

  实际上,以大易管理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从1984年就已经开始了。现在逐渐展现实力,2004年以后,应该愈来愈表现出明显的效果。

  什么叫做“大易管理”呢?就是“应用大易的道理,来实施管理”。

  那么易学的起源是什么?六十四卦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要采用“”、“… …”这两个符号来表示?至今仍争论不休。但是易学的应用,由占筮扩及天文、地理、数学、医学、兵略、音律,则属不争的事实;如今把它应用到管理上面,自然顺理成章。


 





 

洞察易经的奥秘:易经的管理智慧
作者:曾仕强 


【内容简介】
  洞察易经的奥秘:易经的管理智慧本书将管理层分为高阶、中坚、基层,分别对应易经的天、人、地。曾仕强教授结合易理,阐述了这三个阶层的特性、相互之间如何配合和互补,以及如何成为优秀的中坚干部。本书还结合了大量真实的案例,提炼了管理者应掌握的45课,以帮助读者更深刻地领悟如何将易理应用于日常管理。本书堪称中国式管理的总源头,通过它可以参透中国式管理的真谛。不明易理不足以担任各级主管,本书对于中国管理者的意义与价值,读者当能明断。 

正文 ' 电子书下载 '
 第1节:序 第2节:前言(1)
 第3节:前言(2) 第4节:前言(3)
 第5节:前言(4) 第6节:前言(5)
 第7节:前言(6) 第8节:前言(7)
 第9节:前言(8) 第10节:大易与管理(1)
 第11节:大易与管理(2) 第12节:大易与管理(3)
 第13节:大易与管理(4) 第14节:大易与管理(5)
 第15节:大易与管理(6) 第16节:大易与管理(7)
 第17节:大易与管理(8) 第18节:大易与管理(9)
 第19节:大易与管理(10) 第20节:大易与管理(11)
 第21节:大易与管理(12) 第22节:大易与管理(13)
 第23节:大易与管理(14) 第24节:大易与管理(15)
 第25节:大易与管理(16) 第26节:大易与管理(17)
 第27节:大易与管理(18) 第28节:大易与管理(19)
 第29节:大易的功能(1) 第30节:大易的功能(2)
 第31节:大易的功能(3) 第32节:大易的功能(4)
 第33节:大易的功能(5) 第34节:大易的功能(6)
 第35节:大易的功能(7) 第36节:大易的功能(8)
 第37节:大易的功能(9) 第38节:大易的功能(10)
 第39节:大易的功能(11) 第40节:管理的道理(1)
 第41节:管理的道理(2) 第42节:管理的道理(3)
 第43节:管理的道理(4) 第44节:管理的道理(5)
 第45节:管理的道理(6) 第46节:管理的道理(7)
 第47节:管理的道理(8) 第48节:管理的道理(9)
 第49节:管理的道理(10) 第50节:管理的道理(11)
第16节:大易与管理(7)






 

  我们既要知道管理到底应该怎样做,又要明白自己之所以这样做的道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才能够发挥大易管理的宏大效果。

  一旦说得出所以然的道理,就有自信肯定自己在实施中国式管理,并且有信心进一步求发展;有些人嘴上说一套,实际上做的又是另外一套——这种心口不一的不得已现象,也才有可能大幅度减少。

  否则,自己明明实行着中国式管理,自己却浑然不觉、认识不清或不敢承认,甚至否认自己的所作所为即是中国式管理——这样做,怎么能够名正言顺地迎向未来,走出宽坦的大道呢?

  我们把《易经》和《易传》,合在一起,称为“大易”。将其应用于实际的管理措施,就成为“大易管理”。管理者以“趋吉避凶”为出发点,逐渐体会到下述三种道理:

  (1)吉凶祸福是一种因果关系,但是人的意志,可以有所改变。愿意接受的,就会呈现原有的因果,成为“命定”。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听天由命,顺着原先所订的计划,当然“一切有定数”,丝毫没有自主性。不愿意接受的,应该以自己坚定的意志力来改变既定的因果,使其产生不同的变化,便是“改变命运”。我们看到少数自主性很强的人,不停地动脑筋,一直在改变原先的计划,便是勇于向命运挑战,具有高度创造性的改命者。

  (2)管理者若是没有决策能力,只好一切顺应吉凶祸福的变化,既无奈又无力。管理就是发挥管理者的意志力,企图改变未来,使其逢凶化吉、转祸为福。能够面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