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笔电新人当时可选择的项目还有很多,比如,图文电视、卫星全球定位系统等等。但是,图文电视受图文电视台发展制约,卫星全球定位系统有诸多政策上的限制,总之,这些项目都明显地存在着太多不可控制因素,只有互联网被一致认为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于是就决定做互联网。
笔电新人中的〃笔电〃是Chinabyte的byte的中文译音,而〃新〃是新闻集团的缩写,〃人〃是人民日报社的缩写,从名字来看,是新闻集团和人民日报社联合创办的一家以互联网为传播介质的数字化媒体。
Chinabyte是ChinaNet第一批代理商,经营许可证号是007,当时北京大约有30多家公司拿到了ChinaNet的代理许可证。ChinaNet代理当时分A、B两类:A类代理业务范围是接入服务及技术支持;B 类代理业务范围是接入服务及信息增值服务。简单说,A类就是ISP,B类是ISP加ICP,但以Chinabyte的外资背景,想都不能想,也没有什么优势。于是Chinabyte选择了B类,做ICP。
Chinabyte要做ICP,不可避免要选方向,因为有《人民日报》的背景,因此,一开始就想用《人民日报》的内容,但政治和经济类内容太敏感,Chinabyte不敢用,文化娱乐类内容没有什么政策风险性,但这不是《人民日报》的强项。讨论来讨论去,索性抛开《人民日报》,来分析当时的受众。发现当时上互联网的人多是从事IT业的,对应的广告主也多集中在这个领域,于是一开始就定位在IT上。
不过,即便这么小心翼翼,Chinabyte的诞生也极其曲折。1995年秋天,《人民日报》在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里刊发了一条小新闻,向世人宣告笔电新人的诞生,在这条在新闻题材里被称为简讯的小文章里,提到这家公司的是由人民日报社和新闻集团联合创办的。
准确的说,笔电新闻是人民日报社下的事业管理局下面的三产公司世达公司和新闻集团下的投资公司联合创办的一家公司,按照约定,这家公司给新成立的Chinabyte提供技术支持,内容由中方做主。双方各占50%的股份。
这条新闻发完后在国内基本没有什么影响,但在海外,却引起轰动,外电以〃世界上最大的右派默多克与世界最大的左派报纸之间的联姻〃为题大肆渲染此事,一时间,风雨欲来,大兵压境,笔电新人面临夭折。
所幸的是,笔电新人当时在政策上并不违规,完全合法,只是属于新生事物而已,又有《人民日报》朱新民副社长和人民日报社事业发展局谷嘉旺局长在其中斡旋,给了当时笔电新人申诉的机会。于是,笔电新人一层一层的向上打报告,先是给当时的新闻出版总署于右先署长,再是时任国家新闻办的曾建徽主任,再是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申诉报告甚至到了江泽民和李鹏两位政治局常委的桌子上。申诉的核心只有两点,一是互联网是大势所趋,浩浩汤汤,不可阻挡;二是《人民日报》应该合理借助外部力量占据这个制高点。报告一遍一遍的打,虽然格式要求不一样,但核心就这两点,翻来覆去的说。最后,一路绿灯,放行。
从1995年年中到1997年1月开通,笔电新人公司上下有一年半的时间在为之奔波,先是等中南海的批复,之后是与电信申请服务资格许可、电信带宽等一大堆的琐事。但即便如此,Chinabyte在1997年的亮相,也绝对惊艳。无他,当时中文互联网上并无多少内容,更无专业的媒体人来操持生产内容,宫玉国成为中文互联网上第一个做内容的人,也是第一个投身互联网的媒体人。
默多克希望进入中国字体 '大 中 小' Chinabyte 投入不小,一开始就在北京外经贸信息大楼这样的豪华写字楼里办公。北京CBD地标嘉里中心建好,Chinabyte首批入驻,Chinabyte的员工一直都是在北京最贵的写字楼里工作,写字楼每平方米租金都是以美金计算。Chinabyte的员工一边工作,一边喝着最好的咖啡和茶,他们桌上放的餐巾纸也是最高级的那种,地上的地毯也很舒服,可以光着脚在上面走来走去。Chinabyte给编辑的薪水也很高,很长时间都是业界的最高标准。Chinabyte是一家给稿费的网站,每日更新,有大量的原创内容,当时的稿费就能给到每千字80元~120元,而且支付很及时。因此很多人给他们写稿子,很有影响力,也做了很多观念的启蒙。
宫玉国出身传统媒体,主编刘琪也是个资深媒体人,因此,他们把传统媒体的规范带到Chinabyte,在Chinabyte,有编辑方针、编辑手册,校对要仔细到标点符号。每次,发稿前,刘琪都要将稿件送宫玉国审阅,宫玉国签完字才能上网。
Chinabyte花的是新闻集团的钱,新闻集团给Chinabyte作价540万美金,对应首投合资公司270万美金,50%的股份。270万美金花完之后新闻集团给Chinabyte借款,前前后后又借了200多万美金的无息借款。之所以没有像瀛海威一样债转股,是因为需要遵守外资不能控股的规定,在合作协议里,也明确规定,默多克是技术投资,无权过问内容。对一个做垂直内容的ICP来说,这笔钱不算少。
Chinabyte的结局的确很可惜,它和瀛海威一样,是中国互联网的黄埔军校之一,TOM的高级副总裁冯钰、鲨威的两位创始人都出自Chinabyte;刘琪是中国公认的网络营销研究的先行者,也写得一手好文章;边城浪子高大勇是中国第一代个人主页的代表人物,他也是中国闪客运动的核心力量之一;还有张路,曾任《互联网周刊》副总编辑和《创业邦》的副总编辑,也是黑板报网站的创办者,十多年来一直活跃在互联网观察的第一线; 最近在做一个本地生活社区。
但Chinabyte一出生就是决定了其多折的命运,他更多是默多克敲开中国媒体市场的一个桥头堡而已。
有必要介绍下默多克其人,这应该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报业乃至传媒老板,20世纪50年代初,默多克从临死的父亲手里继承过澳大利亚的一家地方性报纸,在此后短短的几十年里,他在澳大利亚、英国、美国和亚洲多个地方纵横驰骋,或者收购兼并,或者从头做起,建起了一个拥有多家报纸、杂志,电视网络和出版公司的庞大的全球性媒体帝国。默多克的个子不高,只有一米六十出头,但接触过他的人都会为他身上散发出来的强烈的进取气息和力量而感到有压迫感:他在专注时左眼很具威胁性的眯起来,象瞄准谁发射前那样,他在搪塞支吾时有咬紧牙齿的习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动作都流露起很强悍的一面。如果按照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而成就大事的人为枭雄这个定义的话,默多克当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传媒枭雄了。
关于默多克,一个广为中国人传颂的段子是,1997年7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出访澳大利亚前,接见了默多克。会面期间,朱镕基还一度让默多克相当尴尬。〃我听说你为了在美国经营电视台还加入了美国国籍,〃朱镕基说。〃那你想不想也为了在中国经营电视事业而成为中国公民呢?〃 默多克闻听面露苦相。不过他很快地随着被朱镕基逗笑的在场人士大笑起来。两年后的1999年6月,默多克以近70岁的高龄,毅然和共同生活了30年的妻子离婚,娶了不到30岁的中国女子邓文迪,成为一名中国女婿,这一举动在很长时间内成为上至中南海,下到街头中国人最喜欢讨论的话题之一。默多克在努力修复着他和中国的关系。
邓文迪主义字体 '大 中 小' 1993年8月,默多克这位澳大利亚媒体大亨以一段通信技术的进步将改变世界的讲话而为其惹了很多麻烦,就在他讲话前两个月,默多克刚刚在香港从李嘉诚手中买下了信号可以覆盖中国每个角落的免费卫星电视网STAR TV(星空卫视),1993年9月,也就是默多克发表上述演讲后一个月,中国出台了禁止私人拥有卫星接收天线的规定,默多克栽了一个大跟头。
默多克自此一直在努力弥补自己的过失。默多克给中国最大的残疾人基金会捐款,他还很积极的为一些高层人士的子女出版他们关于父辈的回忆录,当然,这本身就很畅销,默多克为此支付了一笔天价的版税稿酬。默多克还命令STAR TV的主管停止向中国发送英国广播公司(BBC)的节目,以此证明自己只想传送娱乐节目,而不是新闻。默多克还卖掉了《南华早报》的股份,1997年香港回归前,默多克取消了他的下属出版社出版前香港总督彭定康回忆录的计划。
当然,最重要的举动是默多克借笔电新人这一桥头堡的建立,新闻集团很好的建立起与中国对应主管部门的对话机制,而且得到在中国北京和上海开设办事处的特权,这一特权直到今天还被许多海外媒体所羡慕。
为默多克和中国相关部门做这些沟通工作的是两位澳洲人:布鲁斯·多佛和莱瑞·史密斯(中文名施朗然)。
布鲁斯·多佛和莱瑞·史密斯曾是新闻集团对华办事处的首席代表,这两个人也是Chinabyte的第一任和第二任总经理。
布鲁斯·多佛是新闻集团在北京办事处的第一任负责人,一直工作到1998年。离开新闻集团后,多佛曾担任过CNN国际新闻中心总编。2007年下半年,出任澳大利亚新闻网(Australia Network)首席执行长。多佛曾经写过一本名为《默多克的中国冒险》的书,可惜被新闻集团封杀,市面上并不多见。
施朗然则是新闻集团办事处第二任首席代表,他也是Chinabyte的第二任总经理,后来转任Chinabyte董事长,也代表新闻集团担任过网易的董事。2001年年底施郎然离开新闻集团,2004年年底出任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东北亚首席代表,澳大利亚中国大使馆东北亚经济参赞,主管着澳大利亚在中国、日本、韩国、台湾、香港及越南等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工作。施朗然讲一口流利的中文,在政府供职时曾经给澳大利亚总理基廷访华当过翻译。施朗然除了中文讲得好以外,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谦逊得当,在处理政府关系时游刃有余,是位〃中国通〃。
当然,帮默多克与中国对话的还有他的中国妻子邓文迪,中国最著名的女人之一。
1997年年底,默多克前往香港视察旗下的星空卫视,星空卫视特意在山顶餐厅举行由高级管理人员参加的鸡尾酒会。身为普通工作人员的邓文迪本没有受邀参加这个酒会,但当天晚上,她把自己打扮得光彩照人,不请自来。
此时,默多克正独自在餐厅的角落里喝酒也许没有多少人敢过去和大老板搭讪。邓文迪端着酒杯,径直向默多克走去,并且〃一不小心〃把酒洒在了默多克身上。在处理〃意外〃的时候,两人交谈起来。邓文迪清晰的头脑、敏捷的思维以及独特的东方情调,迅速获得了默多克的好感。两人一共交谈了两个多小时,令在场的同事统统傻了眼,因为默多克从来不曾如此赏脸与一名普通员工交谈这么长时间。更让这些人傻眼的是,两个人一见钟情,默多克邀请邓文迪成为他在中国的翻译。
1997年,默多克65岁。邓文迪27岁,高个子,细身段,聪明,精力充沛,积极进取。1998年5月,默多克和太太安娜离婚,他和邓文迪的关系公开了。
邓文迪向默多克灌输了很多有关中国的知识。默多克开始把她的观点向新闻集团的管理层转述,后者称其为〃邓文迪主义〃。在默多克的生命中,邓文迪是他此时的最佳拍档。她和他有着一样的进取心和对交易的热爱。她并不想让他慢下脚步准备退休。她想和他一道去征服世界。而且她和默多克一样每条血管里都流淌着机会主义的血液。她是广州一家国营工厂厂长的女儿,先是和一位在华工作的已结了婚的美国经理交往,并和他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得到了能在美国永久居住的〃绿卡〃。然后她进入耶鲁大学学习,拿到了MBA学位。她在香港星空卫视实习,并最终成为全职雇员,负责在中国有线电视网络上推广星空卫视的音乐频道。1999年6月,默多克和邓文迪在他纽约港的游艇上举行了婚礼。之后,邓文迪从公司辞去了工作,但她依然是默多克在中国的大使。
Chinabyte船长宫玉国字体 '大 中 小' 新闻集团两任首席代表的更替,也很大程度上对Chinabyte的命运进行了变更。1998年之前,Chinabyte更多是依靠着外方的先期投资款运营,中方基本上没有什么话语权,1998年后,随着施朗然接替多佛执掌新闻集团业务,以及张震中等华人背景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