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申论十大考点预测-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发挥互联网行业协会的作用,在互联网企业开展广泛的尊重知识产权教育活动,加强行业自律,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利,严格履行法定义务,共同营造良好的著作权网络秩序。
我国全面部署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一是要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把保护知识产权工作列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二是继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推动遗传资源、传统知识、民间文学艺术等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建设,增强可操作性。
  三是强化执法协调机制。实现执法协调机构、行政执法部门和公安、司法机关工作的有机衔接。
  四是建立全国举报投诉服务系统。从今年起,将在全国50个城市建立综合性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全天候、全方位、多领域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五是针对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各类盗版、侵犯商标权、专利权的行为。
  六是加强宣传、培训和教育
(十)节约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出现的问题:
    1)近年来由于我国资源需求增长加快,资源消耗量高,使得能源短缺现象严重,资源约束矛盾不断加大。
    2)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3)环境污染严重,并没有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4)严重的环境污染造成了高昂的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并对公众健康产生明显的损害。 
原 因:
    1)从我国国情来看,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虽然我国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资源相对贫乏,资源紧缺状况将长期存在。 
    2)我国的生产经营方式不合理。从新中国成立以来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来看,我们走的是依靠高消耗资源、粗放式经营的经济发展之路,存在着高投入、低产出和浪费严重的现象。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突出。 
    3)我国在对能源的社会管理制度上不够完善。目前我国在能源、资源、环保这些方面没有提出更为严格的产业准入的标准和制度,对高耗能的落后工艺、落后技术和落后的社会没有实行强制淘汰。 
因此,要缓解我国资源约束的矛盾,就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充分考虑资源承载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解决的对策:
    根据我国资源紧缺的基本国情,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选择一条与发达国家不同的资源组合方式,即非传统的现代化道路,关键在于促进资源的节约,杜绝资源的浪费,降低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生产率和单位资源的人口承载力,以缓解资源的供需矛盾。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文明消费,倡导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生产模式,大力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鼓励和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 
    2)国家应加强宏观指导和规划,建立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要选择和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把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的重要内容。 
    3)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构建资源节约的技术支撑体系。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推广应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大力支持资源节约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建设。 
    4)着力深化改革,建立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的作用,注重运用价格、财税、金融手段和产业政策、投资政策、消费政策、外贸政策,促进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 
    5)强化监督管理,坚决制止一切浪费资源的行为。建立资源节约的统计制度和信息发布制度,促进各行各业改进工作,堵塞浪费资源的漏洞。 
    6)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资源节约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更加严格的节能、节材、节水、节地等各项国家标准,建立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强制淘汰制度。加大资源保护和节约的执法力度。
(十一)环境保护专题   
存在问题: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存在问题如下: 
    一、环境破坏在有些地方仍未得到有效遏制。近些年来,环境保护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一些地方对环境保护监管不力,有的地方不执行环境标准,违法违规批准严重污染环境的建设项目;有的地方对应该关闭的污染企业下不了决心,动不了手,甚至视而不见,放任自流;还有的地方环境执法受到阻碍,使一些园区和企业环境监管处于失控状态。 
    二、环境技术开发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缺少原创性的开发,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集成。 
    三、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薄弱。我国大部分农村缺乏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废水、废气、固废(含危废)没有相应的处理设施或管理措施,污染环境的诸多因素仍然存在。 
原 因:
    一、相关部门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主要是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一些地方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只顾当前,不计长远,考虑局部利益多,考虑全局和整体利益少。 
    二、企业技术开发投入严重不足,以企业为主体的环境技术开发创新体系建设进展迟缓,科研、设计力量薄弱,尚未形成拥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著名品牌、市场占有率高、能够提供较多就业机会的优势环保骨干企业队伍。 
    三、政策体系不够完善。引导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尚未健全,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管理措施、机制和手段不足。
对 策: 
    一、加强对环境执法的监督。形成群众、政府主管部门、企业内部以及新闻媒体等多渠道的、多层次的监管机制,使监督机制真正发挥作用。 
    二、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投入力度。创建多元化的产业投资环境。加大各级政府对环保产业的投资力度,拓宽投资渠道,建立完善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多元化环保产业投融资机制。 
    三、促进环境科技创新,提升环保技术水平。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支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技术。 
    四、做好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建立“三废”处理设施,进一步完善管理措施。 
    五、做好环境宣传教育及培训工作,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鼓励公众参与环保活动和监督工作。
(十二) 医疗制度改革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现行医疗制度存在一些缺陷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看病难;看病贵,具体表现为:1)医疗设备陈旧;2)医疗费用由国家、企业包揽,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造成严重的浪费;3)缺乏合理的医疗经费筹措机制和稳定的医疗费用来源,部分企业经营发生困难时,职工甚至得不到应有的基本医疗保障;4)医疗保障的覆盖面窄,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不利于劳动力的流动和减轻企业的社会负担。 
原   因:
    第一,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均衡。目前,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不仅让社区和农村没有能力承担起基本的医疗功能,而且也让以“高药价、高耗材”为特征的过度医疗愈演愈烈。 
    第二,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并且呈逐年下降趋势。政府投入的缺失造成了公共卫生领域和百姓的基本医疗得不到有效保障。
    第三,医疗保险发展缓慢。据统计,2005年,医疗保险覆盖的城镇职工数为1.3亿,再加上5000万享受公费医疗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只有不到两亿的城镇居民有医疗保障。 
    第四,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秩序混乱。 
    第五,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不合理,存在逐利倾向。一方面是目前政府投入很少,大部分都是靠医院自己组织医疗服务得来;另一方面,政府对医院的收支又不管,任凭医院自由收费和分配。 
    第六,政府对医疗市场的监管不力。当下职能部门对医疗服务缺少强有力的监管手段,对医疗机构的规模、大型仪器的购置和新技术的采用都没有特别“管用”的监督办法。 
对   策:
    一、坚持政府主导与引入市场机制相结合,既要发挥政府在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制定政策、严格监管等方面的主导作用,也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调动政府和市场两个积极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不能理解为政府卸包袱、减负担,搞市场化、产业化,更不是“民进国退”。 
     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分类管理,加快发展社区服务,构建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三、改革医疗机构补偿机制,从源头上抑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四、依法行政,实施行业监管,规范服务行为,提高管理水平,改善服务质量,保证群众医疗安全。 
     五、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既要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又要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鼓励他们通过良好的服务、诚实的劳动和高超的技术,获得较高的报酬。
(十三)政府诚信专题 
存在问题:
    政府诚信是指政府管理机关对法定权力和职责的正确履行程度,政府管理部门在自身能力的限度内实际的践约状态,包括政府管理部门的科学民主程度、政府管理部门行政的依法程度、政府管理部门作为公共权力代表的公正程度、政府官员的公信力等。 
    政府不诚信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公众与政府在心理上的疏离以及政府公信力的下降。当政府公信力下降到一定限度时,人们就有理由对政府的合法性产生怀疑了。  
    我国政府是负责任的政府,是诚信的政府,但对不足之处我们也要有清醒的认识: 
    一、政权机构的内部缺乏诚信。 
    1、政权机构中,上级对下级朝令夕改、滥发指示;级对上级则虚报浮夸、隐瞒欺骗、阳奉阴违。 
    2、在横向的政权机构及其部门之间,互相争权夺利、推御责任。 
    3、在政府工作人员之间存在着人身依附、互相倾轧的现象。 
    二、政权机构对公众缺乏诚信。 
    1、在权力机关方面,存在作出一项决议、决定,制定一项法律法规,从部门利益、局部利益而不能从人民整体利益出发的现象。 
    2、在司法机关方面,存着严重的审判不公、司法腐败现象。 
    3、行政机关对公众的不诚信则表现在多方面: 
    ⑴政府决策存在短期性、随意性和私利性,“拍脑门决策、拍胸脯担保、拍屁股走人”。 
    ⑵政府对自己的行为出尔反尔,对自己刚刚批准的行为动辄无故收回,或者喝令“一律关闭”。 
    ⑶政府信息不透明,如财政不透明、执法程序不透明等,有些地方政府竟然参与制造虚假信息。 
    ⑷政府执法违法,不仅在经济活动中违反合约,甚至出现严重的政府欠债和赖债现象。 
    ⑸政府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违法犯罪、欺压群众现象比较严重,不能在公众中树立诚信形象。 
原 因:
    一、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这种体制下,人与人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是命令和服从的关系,几乎不存在平等的信誉和尊重关系。在命令和服从关系的结构中,命令一方言出即法,无需信守承诺。但服从一方要对命令一方绝对和由衷服从的前提是,这一命令正好符合其自身利益的需要,而一旦命令与服从者自身利益相冲突时,如直接对抗命令显然会对服从者造成更大的利益损害,因而为维护和实现自身利益,服从者只得以阳奉阴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手段“曲线救国”了。 
    二、法制的不健全。虽然以宪法为核心的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