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毛泽东瞩目的着名将帅(三)-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洞,又使他风湿病大发作。抗战八年,白崇禧以副参谋总长身份先后兼任军训部长、校阅部主任委员、桂林行营主任、海军整建委员会主任等要职,运筹帷幄,指挥若定,还为国民党军训练了20万军事指挥人员,为赢得抗战作出了特殊贡献。为了表彰白崇禧在抗战中的业绩,1945年8月,国民政府晋升他为陆军一级上将。
  作为一位著名的军事家,白崇禧不仅有勇有谋,而且有理论,具备了一个著名军事家的素质和条件。他天赋甚高,记忆力惊人。在行军作战之余,“手不释卷”,一面学习各种军事著作和理论,一面总结自己带兵作战的经验,并对军事战略深入研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军事理论,写下了大量的军事著作。其主要著作有:《现代陆军军事教育之趋势》、《抗战中敌我战法之演变》、《游击战纲要》、《全面战争与全面技术》、《军事抗战与政治抗战》、《军事战与经济战》、《国民兵之建设教育》等,这些著作,不仅反映了白崇禧的军事见解,也对研究民国时期的军事、历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参考价值。抗战时期担任军训部长期间,白崇禧还主持修订各兵科典范令48种,作为各军事院校的教材。
  经过八年艰苦抗战,中华民族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然而白崇禧向蒋介石提出了一系列强硬的反共建议,剥夺八路军、新四军接受日伪军队受降的权力,并力主内战,充当蒋介石反共的急先锋。1946年6月1日,南京国民政府宣布任命白崇禧为国防部部长,林蔚、秦德纯、刘士毅为国防部次长,陈诚为参谋总长。实际上国防部的大权为陈诚独揽,白崇禧成了一个空头部长。1947年8月11日,刘伯承、邓小平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部署,率领晋豫鲁冀野战军主力四个纵队约12万余人千里跃进大别山,像一把钢刀狠狠地插入到敌人心脏。1947年11月,蒋介石在南京召集大别山作战检讨会议及湘鄂皖赣六省绥靖会议,决定成立国防部九江指挥部,由国防部长白崇禧兼任九江指挥部主任,负责围剿刘邓大军,迫使刘邓大军将主力不得不调出大别山,进至淮北、豫西整训。李宗仁当选副总统后,蒋介石免去了白崇禧的国防部长职务,但又任命其为“华中剿匪总司令”,直接指挥新桂系部队,使白崇禧拥兵自重,坐山观虎斗,并最后以武力逼宫,再一次迫使蒋介石下野,把李宗仁送上了代总统的宝座。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打过长江,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被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一举突破,白崇禧等“桂系”军阀策划的与中国共产党划江而治的阴谋也宣告破产。白崇禧急忙把部队从武汉撤至长沙,再撤入广西。11月20日,时任中华民国代总统的李宗仁经香港飞赴美国纽约。当时,白崇禧仗着自己手中还有数十万人马,再加上广西复杂险要地形,继续同中国人民解放军负隅顽抗,但其军心涣散,部下大都弃暗投明,数月之间,桂系军队彻底解体。已成光杆司令的白崇禧仓皇飞
赴海南岛,再由海南岛追随蒋介石至台湾。去台后,白崇禧曾先后担任过伪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伪“国大代表”、主席团主席及“中国回教协会理事长”的职务,但再也没有取得蒋介石的信任,相反,蒋介石却把白氏视为丢失大陆的“有罪者”之一,对他冷漠处理。自认未能善始善终的白崇禧,在孤独寂寥的晚年,只好将精神之安慰寄托在虔敬地信奉宗教信仰上。
  1966年12月1日夜,白崇禧在台湾寓所与世长辞,终年75岁,将一生功与过,留待后人评说。
  白崇禧是国民党军队中有勇有谋的将领,著名军事家杨杰曾说国民党内只有三个半军事家,白崇禧是其中之一。当时,人称白崇禧“足智多谋,虎略龙韬”,享有诸如“今诸葛”、“小诸葛”、“当代张良”、“现代第一俊敏军人”等“美誉”。甚至他的敌人也是高看他的,日本人称之为“战神”。在他指挥的大大小小战役中,总是“身先士卒”,打仗时要到最危险、最重要的地方去,置之死地而后生。在撤退时一定留在后头,鼓励断后部队。他善于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穷追猛打、佯攻佯动、出奇制胜等战略战术,所以常常能够以
少胜多,有“常胜将军”之称。抗战岁月中,白崇禧以民族大义为重坚持抗日,为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白崇禧一生有个最大污点:他坚持反共,执迷不悟,指挥反动军队多次与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解放军作战,他的所谓的军事才能也发挥得淋漓尽致,以至于毛泽东认为,他是“中国境内第一个狡猾阴险的军阀”。毛泽东的这一判断,可以说是入木三分的。
  阎锡山,字伯川,1883年10月8日(清光绪九年九月初八日),出生在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今属定襄县)永和堡。其父阎书堂,字子明,是一个地主兼商业高利贷者。其母曲月清,在阎锡山6岁时病逝。继母陈秀卿,因以不养前家子为条件才过门,所以阎锡山从小就离开父亲到外祖母家生活。他9岁入私塾,先后读过《三字经》、《百家姓》、《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书。虽然他受到外祖母的疼爱,但总因寄人篱下,而被人歧视,所以阎锡山自小性格就沉默寡言,躁静不定,有时顽皮难驯。他16岁时回家成亲后,就随
父亲到五台县城内自家开设的“吉庆昌”钱铺学商,父亲指导他学习记账、算息,稍有经验后就外出讨债,在“虎市”(即金融投机市场)上探听行情。两年多后,他就成了一个精明细致、惟利是图、投机钻营、巧取豪夺的高手。尽管如此,1900年,他家还是在一次金融交易中彻底失败,钱铺倒闭,还欠下2000吊债款。为了逃债,阎锡山随父流落太原。为了生计,阎锡山当过店员,做过清军中的伙夫,吃了不少苦头。这时他心中总想找个机会谋个一官半职。
  1902年,清政府在山西设立新式武备学堂,投考新式学堂,就成了阎锡山圆其做官梦的一次机会。他抓住此机会参加了招生考试,初试时写了一篇《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论》,口试时他又应答如流,态度谦恭,颇被赏识,因而被录取。1904年7月,阎锡山等人又被清政府选送到日本学习陆军。到日本后,他先入日本振武学校学习日语和近代科技知识,其间结识了孙中山先生,参加了一些革命活动,并加入了同盟会,后来还参加了孙中山在军人中成立的“铁血丈夫团”。1906年,阎锡山从振武学校结业后入弘前步兵第31联队实习,次年正式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为第6期生。
  1909年3月,阎锡山从日本毕业返国。他探知山西新军第43混成协协统姚鸿法之父姚锡光在清政府陆军部任左丞,回国时特意绕道北京谒见姚锡光,谎称自己是留日归国学生代表,施展出他阿谀奉承的伎俩,姚锡光于是写信给其子姚鸿法,授意对阎锡山予以关照。这样,阎锡山一回太原,便担任了山西陆军小学教官,三个月后升任监督。其后,他又在太原的五大衙门大肆活动,晋见抚台、藩台、臬台、学台和道台,拜访咨局议长梁善济等上官,并同梁善济的门生邢殿元订“金兰之交”,以期得到梁的青睐。果然梁善济到处为阎吹嘘。他又得知标统夏学津是山西巡抚丁宝铨的亲信,就设法与夏接近,经夏介绍成为丁的门生。他活动于清庭官场之间,很快为自己的升迁铺平了道路。这年10月,他又参加清政府陆军部门举行的留日归国学生会试,考得陆军步兵科举人,被任为陆军第86标(也称第2标)教练官,相当于副标统,而标统正是夏学津。当时山西驻军为一个混成协,辖两个步兵标(即八十五标和八十六标)、骑兵、炮兵各一个营,工兵、辎重兵各一队,归山西陆军督练公所节制指挥,公所总办就是曾任混成协协统的姚鸿法。第二年,由于丁宝铨和夏学津二人被参劾而离晋,阎锡山升为标统。此时阎锡山一面与清庭官吏和地方权要勾结,取得清庭信任;一面又以同盟会会员和“铁血丈夫团”成员身份,成立了一个核心组织,培植亲信,并结交不少革命党人。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各省纷起响应。消息传到山西后,太原和晋南、晋北的革命党人积极准备发动起义,山西巡抚陆钟琦和督练公所总办姚鸿法看到这种情势,大为惊骇,立即调动兵马加强防备。10月25日,陆钟琦又在太原召集军政大员会议,决定将分驻各地的巡防队调集太原,将倾向革命士兵比较多的第85标黄国梁部调离太原,以防意外。
  阎锡山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了解内情。会后,他立即召集黄国梁、温寿泉、赵戴文等革命党人开秘密会议,决定部队不离开太原,领到子弹后即发动起义。10月29日,太原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攻占巡抚署,击毙巡抚陆钟琦,取得胜利。在太原起义成功当天,阎锡山、温寿泉、张树帜等曾在阎锡山的标本部开会,商讨过都督人选。阎锡山主张选姚鸿法为大都督,理由是:一、姚鸿法原任第43混成协协统,是自己原来的直接长官,办事较方便;二、如起义失败,姚的父亲任清庭陆军部侍郎,事情好缓和。大家一致同意,并推温寿泉与姚接洽,但姚坚辞不允。温寿泉回报后,大家主张选阎锡山为大都督。
  选举大会由咨议局长梁善济主持。阎锡山、温寿泉相继讲话说:“清政黑暗,专制已久,国是日非,民不聊生。我们早有革命思想,因为时机未到,所以没有行动。现在武汉、西安已经起义,全国震动,良机难得,不可失去,因有这次的山西起义。”演说完毕,就发票选举都督。选举中,张树帜发觉有选立宪派首领梁善济的倾向,便立持手枪跳到主席台上,将梁善济挤到身后,大声号召说:“选阎锡山为大都督,赞成的举手!”全体议员在惊愕中,相顾举手,一致通过。粱善济见势不佳,从后门溜走。张树帜又大声号召说:“应当推选温寿泉为副都督。”大家也一致通过。这样,阎锡山当上了山西大都督,年仅28岁。
  阎锡山任山西大都督以后,立即组织山西执政政府,委派各部负责人,发布安民告示。他将部队整编为四个标,设东、南、北三路总司令,另建一个前敌委员会。令一部扼守娘子关,把守要冲,又令一部攻打雁门、大同、临汾、运城等地。同时一面派人前往北京与清庭联络通融,以期缓和局势;一面派人到武昌联络义军,争取军事援助,以防备清军兴兵讨伐。果然,清庭派第六镇统制吴禄贞为山西巡抚,带兵入晋,以图镇压革命。不料吴禄贞早已是革命党人,乘此机会与阎锡山会晤于娘子关,商定成立了“燕晋革命联军”,吴禄贞任大都督兼总司令,阎锡山和张绍为副。两军相联,公然打出反清旗号,并决定会师北京,推翻清朝。此时正在湖北指挥清兵与革命军作战的新任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闻此讯,气急败坏,对二人恨之入骨,以重金收买吴的旧部周符麟将吴刺杀。联军一时群龙无首,立即瓦解,不久,阎锡山则率部撤回娘子关。不久袁世凯回京后派兵进攻山西,娘子关失守,阎锡山率部撤出太原,一路攻入包头。
  1912年2月,清帝退位,袁世凯窃据临时大总统之位。阎锡山见大势已定,便率部返晋。谁知袁世凯仍记前嫌,说他在清军进攻山西时弃城出走,不承认山西是起义省份,电令其部队不准擅自行动。阎锡山又开始了他最擅长的钻营活动,他找到和袁世凯拜过把子的定襄县董崇仁,邀其随员入京星夜拜见袁世凯,表达自己竭诚拥护袁世凯之意;同时派人到上海找孙中山求援。经两方面的努力,袁世凯才同意阎锡山为革命党人,并任其为山西都督。阎锡山才得以重返太原,坐上第一把交椅。当时,山西的新旧两派倾轧较烈,阎锡山玩弄两面三
刀,对同盟会则拥护共和,对袁世凯则支持立宪。同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阎锡山被选为参议,可是他表面上应付孙中山,暗地里向袁世凯周围的亲信行贿,还不惜将自己的父亲阎书堂送往北京长住,表示向袁世凯送押了人质,以取得袁世凯对他的信任,并巩固了他在山西的地位。1913年国民党发动的第二次革命失败以后,袁世凯把各省由原同盟会会员任都督的人大都撤换了,只留下山西的阎锡山和云南省的唐继尧未动。同年10月,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11月4日下令解散国民党,阎锡山马上执行,三个月内将山西全省的国民党党部一律解散了,自己也声明脱离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