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划经济的重重束缚,在艰难地匍匐前行。
80年代后期,有一位名叫迈克尔?亚胡达的英国记者,访问日本东京后来到上海,他发现这两座都市反差巨大:“看上去东京结束二战已经40多年了,可是上海好像昨天才刚刚结束。”
美国《财富》杂志副总编科克伦也在这个时候访问上海,他在上海住了2天,最大的感触是“这根本不像一个闻名遐迩的大都市,只有100辆小汽车(指出租车——笔者注),只有一家接待外国人的饭店,没有一幢摩天大楼……”
至于上海人,给他们的共同感觉是:由于人口过分拥挤与生活空间的狭小,因而显得“多愁善感、牢骚满腹与斤斤计较”(以上引言均见《变化》一书)。
然而中国的政治环境毕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78年秋,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党中央拨乱反正,开始系统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同时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政策。虽然阻力重重,困难重重,前程依然扑朔迷离,但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道路已经开通,方向已经指明!
机会总是在不经意之中产生的。80年代初叶,上海有一位叶姓男人在华山路自己沿街面的家里开了家饮食店,由于生意兴隆,家里人忙不过来,又雇佣了2个小伙计。然而麻烦接踵而来:私人开店是否合法?雇用帮工算不算剥削?这样下去资本主义是否会复辟回潮?这件事震动了整个上海,甚至在解放日报引起了大讨论。但讨论归讨论,小店却生机盎然地生存了下来。这无疑是在向世人传递一个信息。于是更多的私人饮食店、咖啡酒吧、烟杂百货、个体运输等等的小店、小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在上海各个角落生长了起来。现在上海饮食业的一些巨子,如“鹭鹭”、“王朝”、“小南国”、“苏浙汇”、“上海人家”等等,都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兴盛起来的。
上海人毕竟是见过世面的,他们善于捕捉一切可以发财致富的机会。1986是农历丙寅年,国家邮政局破天荒地发行了一套纪念农历新年的邮票——8分钱1枚,著名画家黄永玉设计的老虎。一版邮票64张,总价不过5元1角2分。许多人对此不屑一顾,但有人却1版、2版甚至10版地买下珍藏起来。结果不到三四年的时间,当初5块钱买下的一版邮票涨到了二三十万,不少人就此积下了自己办公司办实业发展起步的第一笔资金。
不久,有关方面又发行股票认购证,30元一张。不少人将它当作是“骗钱”的玩艺儿,或者把它当作是为慈善机关募集资金。然而同样有人将它当作是一个资本积累的重大机会。不少上海人又从股票认购证中掘得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刘瑞旗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担负起恒源祥掌门人的重任的。他掌管的不过是南京路上一家毫不起眼的小店,给他的权力也极为有限,上面还有层层叠叠的领导和有形无形的束缚。然而他深思熟虑敢冒风险,拳脚四伸处处击中了计划经济的死穴。他破茧腾飞,其影响远远超出了恒源祥,超出了上海老字号,甚至超出了整个上海的商业系统 ……
我们这一章为你讲述的就是这位小个子的上海男人,这位百折不挠的钢铁汉子,他的破茧之旅,他的艰难腾飞。
1987年,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刘瑞旗初到恒源祥的兴奋很快就淹没在冰水之中。他接手的恒源祥首先是店面陈旧破败。自从1956年7月恒源祥从扼着兴圣街的咽喉之地金陵东路的141号搬迁到南京东路广西路口以后,30年没有装修过。两开间的店面,也一点不规整,一点不统一。就拿天花板来讲,东半间是原飞轮制线厂批发部的方顶,西半间是原新光内衣厂样子间的圆顶。再拿地板来讲,一边是马赛克地板,一边是瓷砖地板,典型的鸳鸯楼。而且19只柜台也是高高低低,多种规格,极不统一。30余年来恒源祥几轮经理,这么多职工,你来我去,来来往往,从来就没有人想到要改造过,装修过;其次是绒线货源的匮乏。当时绒线是计划经济模式中最坚硬的一环,它如同大米、食油、棉布,是按人头分大户小户凭证凭票配给供应的。而国家提供给商店的货物更是有限,光够凭票供应的这几斤。不需凭票供应的一些非全毛绒线,也只够销售半年。上海的一些生产厂家,已经在尝试冲破计划经济的束缚到外地借用乡镇企业的设备与原料,贴牌生产自己品牌的绒线了,而商店跑出上海到外地采购却是十分困难,更没有店家想到去外地办厂了!
破茧 1(2)
刘瑞旗考虑再三,除了在恒源祥公开竞选柜组长,并根据每个店员的营业额派发奖金等措施外,更重要的决定是从装修店堂门面开始。他认为整修一新的门面,不仅会给广大顾客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会提升恒源祥职工的士气,给企业带来勃勃活力。他闻讯这一年度黄浦区百货公司基建科装修工程的资金还有余额,便一次次到公司里找有关方面死缠硬磨,终于上级领导被刘瑞旗的一片诚心所感动,批给他16万装修资金,这也是基建科当年剩余的全部资金。上级领导再三叮嘱他不能超额。刘瑞旗一口答应。夏天是绒线行业的淡季,1987年6月初,装修工程队进店,老房子一敲开,刘瑞旗便知道坏事了,30年没动过的老房子,这里要换那里要修,16万根本打不住。但他已顾不得这么多了,他横下一条心,该换该修的地方都要动,但工时不能脱期,一定要赶在9月份绒线羊毛衫销售的旺季前完工。
刘瑞旗又将自己在搪瓷店当营业员时那种“拼命三郎”的精神拿了出来,样样事情以身作则干在前头。装修一开始,恒源祥店里的职工就分撤成几个摊子,在其它的百货店里搭了个柜台做生意。白天他总要到这几个柜台都转上一圈,了解一下各柜台销售的情况,以及职工的思想情绪,有时还要将所有的职工都召集起来开开会鼓鼓劲。此外他还要和销售员一道跑批发站,想着从他们那里多进一点货色。他听朋友介绍,说是无锡东亭有一家乡镇企业生产全毛绒线,于是专门到东亭去跑了一趟。只见厂很小,厂房还没有全部建造好,但确实是绒线生产厂。厂方要求刘瑞旗先将资金打进去,这样才能在销售旺季提供绒线。厂方开口就要50万,刘瑞旗一口答应。但回到上海,银行方面讲买绒线银行不能贷款。于是刘瑞旗又找到与自己关系要好的银行信贷员,凭着自己在搪瓷店工作10余年建立起来的良好信誉,终于贷到了50万。但销售旺季到了,绒线却没有到货,这让刘瑞旗吓出一身冷汗,他已经不想什么毛线了,唯恐连50万块钱也让别人一口吞掉!虽然经过努力补救,拿到了一点毛线,追回了剩下的钱,结果是虚惊一场,自然这是后话。但当务之急的店面装修,他却抓得很紧很紧。只要他人在上海,每天晚上他都要回到店里,和装修队的工人一起装修。他背了一个包,里面装的是用自己的工资买来的香烟,一个堂堂的经理,经常是低眉顺眼笑眯眯地给每一个民工发香烟,有时还要替他们一一点上。新装修店面的地坪全部是马赛克的,这就需要细细琢磨,刘瑞旗亲自督战,他干脆坐到磨石子的电动机上面,让民工们推着一点一点地磨。巨大的轰鸣声刺激着他的神经,险些将他的耳膜给震破了,他却乐此不疲。如果民工们加班加点,晚上装修超过10点,他还会拿着钢精锅子到云南路美食街替他们买夜宵!
在刘瑞旗的精神感召下,装修自然如期完工。刘瑞旗将恒源祥三个字的老招牌重新拿了出来,黑底金字新漆了一遍,然后又做了只巨大的绒线球和两根巨大的竹针,将它们精心布置在店堂里,最后在1987年9月16日的《新民晚报》作了通栏广告:
恒源祥绒线商店装修峻工暨店庆五十九周年(应该是六十周年——笔者注)绒线、羊毛衫汇展。日期1987年9月18日至20日。
广告上一一列上了35家祝贺单位,其中就有前文中所提到的让刘瑞旗狠狠吓了一跳的无锡东亭毛线厂。
在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已是94岁高龄的恒源祥创始人沈莱舟先生在病中看到了这则广告,兴奋异常。他掐指一算,对晚年经常陪伴着他的席孟博先生讲:他们少算了一年,恒源祥应该是60周年店庆了。刘瑞旗这个小家伙不简单,以后他的市面会做得非常大。席孟博看到沈莱舟先生那副高兴的样子,答应等他身体稍好一点,让他坐在轮椅上推着他到店里去一趟,看看恒源祥,会会刘瑞旗。沈莱舟含笑答应了,然而非常可惜的是还不到10天,沈莱舟便与世长辞。恒源祥的两代掌门沈莱舟与刘瑞旗擦肩而过,留下了永久的遗憾!
现在的人们很难想象得到当时绒线销售的火爆!1987年,广告业尚处在起步阶段,就拿传统媒体广告销售最好的《新民晚报》来讲,一天报纸刊登的广告不过四五条。但绒线羊毛衫广告却极为走俏,单单1987年的9月,刊登绒线羊毛衫的广告就超过10家,囊括了市百一店、二店、四店、五店、七店、九店等上海所有的大百货公司以及万象、开开、恒源祥等上海最大的绒线专业商店。9月18日,恒源祥店庆展销第一天,商店门口人山人海,排队的人围绕着广西路、九江路、贵州路一直到南京路足足兜了一个圈,连警察也出动了在一边维持秩序。此时绒线业已经开始放开,票证刚刚取消,但全毛绒线依然十分行俏。刘瑞旗惊讶地发现:好像全中国的绒线贩子都到恒源祥来了!他赶忙作出一个规定:不准卖大户,每人一次只能买2斤。
1987年终于顺利度过。恒源祥全年的营业额为1043万元,利润60余万元,比1986年恒源祥819万的经营额要高出224万,利润也多出10万元。但是恒源祥的这一次装修却花去了27万,刘瑞旗被上级领导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还写了“深刻检查”。其实在写检查这个问题上,刘瑞旗只是“牛刀小试”,更大的冲击还在后面!
破茧 1(3)
1988年初,上海掀起了一股修志修史的热潮。黄浦区志史办的同志来到了恒源祥,找到了刘瑞旗。他们讲恒源祥是一个有60年历史的老店了。刘瑞旗回答说:这我知道。志史办的同志又对他讲:恒源祥的创始人沈莱舟先生是很有个性的、颇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听说他才刚刚去世……其实刘瑞旗是晓得沈莱舟先生在1987年9月25日去世的,他当时正在外地,所以委派了胡文忠代表自己出席了追悼会并代献了花圈,但他一直为没能最后见上沈莱舟先生一面感到遗憾。时间越久,这种内疚和遗憾越发磨人。于是他边听志史办的同志介绍,边找了一些恒源祥的老职工了解情况,更加深了对恒源祥的了解与对沈莱舟先生的敬佩之情!这两个并无血脉关系的人仿佛心是相通的。他立下了一个誓言,只要自己将恒源祥的事业做大了,一定为沈莱舟先生立下一个铜像——1997年11月11日,在恒源祥成立70周年的时刻,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的吴邦国,专门从北京送来了他的题辞“绒线大王恒源祥”。当时他的秘书给他准备了多条题辞,让邦国同志参考。诸如“祝贺恒源祥创建70周年”等等,但邦国同志稍加思索,写下了“绒线大王”这几个字。这自然是对恒源祥的极大褒奖!与此同时,恒源祥公司在金陵东路恒源祥大厦总部底层竖起了一个半人高的沈莱舟先生铜像。刘瑞旗实现了自己的诺言。现在每一位到恒源祥来的人,第一眼便会看到沈莱舟先生那聪慧而又慈爱的目光。
志史办同志的到来,也促使刘瑞旗抓紧办了一件事,就是为恒源祥注册一个商标。现在担任上海市工商局商标处处长的邢冬生非常清楚地记得:当年这位年轻的百货公司经理急匆匆地找上门来,说是要给他们的绒线店注册一个商标。他取出了一大堆当时著名绒线品牌的名字。其实当时人们的商标意识非常薄弱,有的名牌名字叫了几十年,但都没有注册过,要随便注册一个名字真是太容易了。邢冬生想了一下对他讲:你为什么不注册恒源祥?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品牌。刘瑞旗大喜过望,于是花了200元的注册费,将恒源祥这个名牌注册下来了。现在经评估师的精确评估:恒源祥这3个字的品牌今天的价值至少是8个亿人民币!俗话说,一字千金,这当年仅仅花了200元人民币注册下来的3个字,现在是万金也难换了!
1989年初刘瑞旗又一次找到邢冬生,这一次他是要给恒源祥今后生产的绒线注册一个商标,名字也想好了,就叫小囡牌(小囡:吴方言,意思是乖孩子)。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