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逻辑学 上卷作者_德黑格尔着杨一-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完备,在这里若耍对这些知识加以考察,未免离题太远,因为这种经验的、
一部分还只是假设性的扩张,仍然限于同样的概念规定之内。不过,对在这
里使用的范畴,进而对于化学的选择的亲和性本身及其对量的关系等观点,
以及要把这种亲和性建立在某些物理的质的基础上的尝试,还可以补充若干
考察。

① 费舍(Fischer,ErnstGottfried;1754—1831),柏林物理学教授,科学院院士。——原编者注

② 雷西特尔(Richter,Jeremiah Bejamin,1762—1807),柏林副矿长。——原编者注

③ 伯多勒(Berthollet,Claude Louis,1748—1822),伯爵,巴黎工艺学校教授。——原编者注

伯多勒以一个化学质量的作用的概念,改变了通常的选择亲和性的观
念,是很出名的。必须分辨清楚,这个改变并未对化学饱和规律之量的几率
本身有任何影响;但是,排他的选择亲和性本身的质的环节,却不仅是被削
弱了,而且不如说是被扬弃了。如果两种酸对一种鹱饔茫偃缢的侵炙
对懈蟮那缀托裕⑶揖哂凶阋灾泻望|基的定量的那种定量,那末,按
选择亲和性的观念,则所发生的只是这种饱和,而另外的那种酸却完全不起
作用,被排除在中和了的化合物之外。假如依据与此相反的一个化学质量的
作用概念来看,则两种酸的每一种都是以一个比率而起作用的,这个比率是
由它们的现存的数量及其饱和容量或所谓亲和性综合而成的。怕多勒的研究
已经指出化学质量作用被扬弃的详细情况,及一种亲和性较强的酸像是要驱
除另一种亲和性较弱的酸,排除其作用,因而按照选择亲和性的意义来活动。
他曾经指出:这种排除发生所在的环境,如内聚力的强度或精盐在水中的不
可溶性,并非这些试剂自身的质的本性;这些情况还可以用别的情况(如温
度)来取消其作用。当这些障碍法除之后,化学质量便无阻挠地发挥出作用,
而那似乎是纯粹质的排他的东西,那似乎是选择亲和性的东西,也就表现为
只是外在的变态了。

关于这一问题,①柏采留斯②是主要应该听取的另一个人。但在他的《化
学教科书》中,他对这个问题却并未提出任何较有特色的和更确定的东两。
他采取了伯多勒的观点,逐字逐句加以重复,只不过用了一种非批刊的思考
的特别形而上学,将其装饰打扮起来而已,所以需要较详细考察的,就只是
这种形而上学的范畴。理论超出了经验,一方面它捏造了本身不见之于经验
的感性观念,另一方面,它又使用思想规定;理论就是以这两种方式,使自
己成为逻辑批判的对象。因此,我们愿意详论这本教科书中关于理论方面所
讲述的东西(渥勒译《化学教科书》,卷三,第一部分,第82 页以下)。现
在,人们在这里论到:“人们必须设想,在一种均匀地混合的溶液中,分解
了的物体的每个原子,都被溶剂的同一数目的原子包围着,当较多的实体一
起分解时,它们必定各自分有溶剂原子之间的空间间隙,以致在均匀地混合
的溶液中,便产生了这个一种原子位置的对称栓,即:个别物体的一切原子
与别的物体的原子都有一种位置均匀的关系;因而,人们可以说分解以原子
排列及地位之对称性为特征,正像化台以确定的比例为特征那样。”以硫酸
加到氯化铜溶液里去所发生的化合,可以为说明此点的一例。但在这个例子
里,既没有证明原子存在,也没有证明分解物之一定数目的原子围绕在溶液
的原子的周围,而两种酸的自由原子则环绕在仍与氯化铜化合的原子周围;
既没有证明有任何排列和位置的对称性,也没有证明有任何原子间的空间间
隙存在,当然尤其没有证明分解物各自务有溶剂原子之间的空间间隙。这将
意味着分解物的原子所占的位置,是在没有溶剂的地方,——因为溶剂的空
间间隙是空无溶剂的空间,因此,纵使分解物包围和环绕在溶剂周围,或溶
剂包围和环绕在分解物周围,但分解物却不是在溶解物之中,而是在它之外,
所以也一定不是被溶剂所分解的了。在这里看不出何以必须造成这样的观
念,即它们在经验上并不曾证明,既是直接在本质上自相矛盾,而又另外不
能以别的方式站得住脚。出现这样的事只是由于对这些观念本身的考察,即
由于形而上学(它就是逻辑);但是,恰恰相反,这些观念之不能由形而上
学来证实,也和它们之不能由经验来证实一样!此外,柏采留斯也承认上边
所说的东西,即:伯多勒的命题并不违反确定比例的理论;当然,他又说,
这些命题也不与微粒论、即上述关于原子的观念以及由固体的原子来充塞溶
液的间隙等观点相违反,但是,上述的毫无根据的形而上学在本质上与饱和
比例毫不相干。

① 参看第127 页。

② 柏采留斯(Berzelius,Johann Jakob,Baronvon,1779—1848),自1807 年以后,即在斯德哥尔摩为化学
教授,著有《化学教科书》三卷,1808—1828 年出版。——原编者注


所以,在饱和规律中所表现的特殊的东西,只涉及一个物体之量的单位
本身(不是原子)的数量,另一个与前者化学性不同的物体之量的单位(同
样不是原子)便用这个数量来中和自己;不同唯在于这些不同的比例。柏采
留斯的比例理论尽管完全是一个数量的规定,然而他却也谈亲和性的度数(例
如,他的书第86 页),因为他把伯多勒的化学质量,解释为由起作用的物体
的现存之量而来的亲和性度数的总和,而不像伯多勒那样彻底使用“饱和容
量”的说法,所以他自己便陷入内涵大小的形式中去了。但是这就是构成所
谓动力哲学特点的形式,他在前面(同书,第29 页)称之为“某些德国学派
的思辨哲学”,并且为了卓越的“微粒哲学”的利益而着重地竭力排斥了它。
关于这种动力哲学,他指出它假定了元素在化学化合中彼此渗透,而中和就
在于这种相互渗透;这不外是意谓着化学性不同的微粒,彼此间只是数量关
系,它们消融为一个内涵大小的单钝性:这同时亦表现为体积的缩小。另一
方面,在微粒说中,化学化合的原子应该是在间隙中,即彼此相对地保持自
身(并列,JuXtaposition);在一种仅仅作为外延大小和数量持续的相比中,
亲和性度数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如果说在上面所引那本书的同一地方,陈述
了确定的比例现象的来临,对于动力的观点,是完全出乎意料之外的,那末,
这也只能是一种外在的历史情况,且不用说依照费舍排列法的雷西特尔化学
量法的系列已为伯多勒所知,并在拙著《逻辑学)第一版中加以引证,拙著
曾指出,旧的以及想要成为新的微粒说所依靠的范畴,都是空洞无物的。但
是,柏采留斯却错误地断定说,在动力观的统治下,确定的比例现象似乎仍
旧是不可知的,他以为那种观点与比例规定性是不相容的。无论如何,这种
规定性只是一种大小规定性,至于它的形式是外延的或内涵的,那倒是无所
谓的。因此,柏采留斯虽然极其依恋第一种(数量的)形式,他本人也使用
了亲和性度数的观念。

因为亲和性在这里被归结为量的区别,所以它作为选择亲和性是被扬弃
了;其中排他性的东西,则被归之于环境,即归之于好像是外在于亲和性的
某些规定,如已出现的化合物的内聚力、不可溶性等等。这种观念有可以与
考察重力作用的办法相比较之处:在那里,那自在地属于重力本身的东西,
如摆动的钟摆由于重力必然过渡到静止状态,却只被当作是同时呈现的空
气、线索等外在阻力的环境所致,并且不归之于重力,而只归之于摩擦。在
这里,对于在选择的亲和性中的质的本性来说,这种质的东西是否在作为它
的条件的这些情况的形式中出现,并且被如此来理解,那是没有多大关系的。
质的事物本身开始了一个新的序列,其特殊化再不仅仅是量的区别了。
①化学亲和性的区别,假如现在因此而以一系列量的比率,针对选择的奈
和性,严密确定自身,作为正在出现的质的规定性的一种区别,而这种规定
性的行为决不与那个序列重合,那么,近来把电与化学行为结合起来的方式,
却又使这种区别陷入完全的混乱,而希望从这种据说更为深刻的原则出发获
得关于最重要的原则(尺度比率)的启发,却完全失望了。这种将电和化学
现象完全同一起来的理论,因为涉及物理方面,而下仅是尺度比率,所以在
这里无须详加考察,而只要捉一下尺度规定的区别性由它而混乱,就可以了。


① 参看第127 页。

可以说这种理论本身是肤浅的,因为其肤浅就在于把有差异的事物的差异之
处省略掉,而把它看作是同一的。至于亲和性,由于化学过程与电风及火和
光现象同一起来了,所风被归结为“相反的电之中和”。电与化学性之同一,
甚至几乎是可笑地以下列方式来表远的(同前书,第63 页),即:“电的现
象固然说明了物体在或大或小的距离中的作用,它们在化合之前的吸引(这
就是说,行为还不是化学的),以及由这种联合而产生的火(?):但是,
在相反的电的情况消失以后,物体仍以这样大的力量继续联合,关于这样的
事件的原因,电的现象却没有给我们以启发;”这就是说,这种理论启发我
们:电是化学行为的原因,怄电不能启发我们在化学过程中什么是化学的东
西。一般化学的区别既然归结为正负电的对立,所以,属于这一方面与属于
那一方面的试剂之间的亲和性的区别,就被规定为正电和负电两系列物体的
序列。当电与化学性按照它们的一般规定而同一时,下边这一点便已经被忽
视了,即:电的本身及其中和是瞬息即逝的,对于物体的质仍然是外在的,
而化学性在其作用中,特别是在其中和中,它所需要并加以改查的,则是物
体的整个质的本性,在电的范围中,正负电的对立同样是瞬息即逝的,它是
这样的不稳定,以致它依赖于最微小的外在环境,这与酸和(譬如说)金属
等等的对立的确定不移是不能比较的。通过极剧烈的作用(如温度之升高等)
所表现的化学行为中的变化,与电的对立的朕浅是不能相比的。最后,在双
方每个系列之内,有较多或较少的正电状态,或是有较多或较少的负电状态,
这其间进一步的区别,既是完全不可靠的,也是未经证实的。但是,从物体
的这些系列出发(柏采留斯同上书,第84 页以下),“按照它们的电位,应
该产生电学化学系统,这个系统最适合于给出一个化学观念:”这些系列现
在将要得到说明,但关于它们实际状况究竟如何,在第67 页上却又说道:“这
一点大的就是这些物体的序列;但这些材料的研究是如此之少,以致关于这
个相对的序列还没有任何究全确凿的东西可以确定。”——无论是(首先由
雷西特尔造成的)那些亲和性系列的比率数,或是柏采留斯所提出的、极其
有趣的、将两个物体的化合归结为少数量的比率的单纯性,这对于那些应该
是电化学的制造品,都完全用不着依靠的。如果在这些比例及其自雷西特尔
以来的全面推广中试验的方法曾经是真正的指路明星,那么,这些伟大的发
现与脱离经验道路的所谓微粒说的那种蕪杂无聊的混合,便越发造成了明显
的对照;只有开始抛弃经验原则,才能使得早先主要为雷特尔①所创始的那个
想法,再被接受,即建立起正负电的物体的固定序列,而这些序列同时又有
化学的意义。

正负电的物体的对立,其实并不像想像的那样真实;如果这些对立被当
作化学亲和性之基础,那么,用试验方法就会证明这个基础的空虚,并导致
进一步的扞格不通。在同上书第73 页,也承认了两个所谓负电的物体,如硫
与氧,会以一种比氧和铜紧密得多的方式化合在一起,虽然铜是带正电的。

① 雷特尔(Ritter,JohannWilhelm,1776—1810),慕尼黑科学院院士,著有《物体的电系统》,三卷,1805—1806
年。——原编者注

因此,就亲和性而言,基于正负电一般对立的基础,比起电规定性的同一系
列中单纯增多或减少来,必然是相形见拙的。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物体的亲
和性度数不仅依赖于它们的特殊的单极性(在这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