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界上的出现直接有关。因此,希腊神话中的世界创造过程,也就暗寓着在权力交替的社会背景下,上古时代的各部落开疆拓土与子民扩充的现实进程。
在这里,创造世界是由一代又一代的天神来完成的,在神的出现是先于人的基础上,同时又以神的地位的高低,来决定人与神的关系:宙斯以保护人的身份来限定人的义务和权利,决定着人的命运,只有在人类服从诸神的前提下,他们才对人类进行保护;而普罗米修斯作为人的创造者之一,据说因为要想减轻诸神加给人类太重的负担,并让人类过上好日子,而多次侵犯了诸神的权力,于是,不仅自已遭到了宙斯的惩罚,而且还祸及人类。如果想到普罗米修斯作为被放逐的天神,在参与创造人的过程中来与人类结盟,以致于智慧女神、宙斯的女儿雅典娜对此也开始了嫉妒,那么,当宙斯对他和人类进行严厉的惩罚时,包括雅典娜在内的宙斯的子女们也加入了惩罚者的诸神队伍,显然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权力谱系的延伸之中,无论是神话中的神,还是社会中的人,都会形成等级,神权的宗法制度正是对于政权的宗法制度的一种神化。反之,无论是被放逐的神,即被逐出政治权力场的贵族,还是无故受害的人类,即与基本权利无缘的庶民,总是渴望获得平等对话的机会,他们立足于地面而眼望着天空,在激情之中祈祷,在思考之中行动。如果说普罗米修斯在创造人类的同时又与人类结盟的神话,展示出了先民们的某种现实希望;那么,《圣经》中所描写的人类修建巴别塔的故事,则又包涵着先民们深藏在内心的渴求——企图跨越人与神之间的距离,获取思想自由的个人权利。
《旧约·创世记》中写到:
那时候,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他们往东边迁移的时候,在示拿地遇见一片平原,就住在那里。他们彼此商量说:“来吧!我们要做砖,把砖烧透了。”他们就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耶和华降临要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耶和华说:“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作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作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耶和华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他们就停工不造那城了。因为耶和华在那里变乱天下人的言语,使重任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别。
“巴别”一词在希伯来语言中就是变乱的意思。神使天下人的口音言语从一样处于变乱之中,目的就是害怕失去对于人的至高无上的权威性。这种权威性一方面既是基于权力的考虑,以避免“我们”这些大大小小的众神,失去统治“他们”即天下人的可能。因而在这个层面上,使人可以看到来自神话的直接影响;另一方面又是灵魂号令的需要,以免耶和华这唯一的神,最终会失去主宰天下人命运的可能。因而在这个层面上,使人可以看到宗教对于人的精神发展的某种约制作用。
尽管这些具有负面性影响的因素,出现在神话中的神逐渐演变为宗教中的神的过程里;并且构成了神权统治的宗教思想基础。但是,这一过程毕竟促使神完成了由偶像崇拜向着超验精神之上升,具有了超越民族神话的现实性。也就是说,一个宗教的神愈是具有精神超验的唯一性,也就愈是具有世界性的意义,在《圣经》中,如果天下人要想成为“一样的人民”,具有“一样的言语”,所需要的并不是保持在语言符号及其运用上的完全一致,而是需要在保持思想自由这一点上的全体一致。只有在心灵相通这样的前提之下,通过彼此的商量,才能成就人类共同的事业。因此,在《圣经》中被耶和华变乱的,其实不过是以神固有的居高临下的方式,来扰乱了天下人的独立思考,使之思想混乱,因而无法实现人类建立共同家园的梦想。事实上,语言的多样性并不妨碍天下人进行思想的交流,只有天下人的思维过程被迫变乱,才能够使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交流无法进行,从而使天下人无法在精神上拥有一个自己的家园,成为具有自由权利的人民。
所以,无论是巴别城,还是巴别塔,虽然没有最后建成,但是,天下人的巴别塔梦想始终不会放弃,因为这一梦想包孕着人与神理想关系的蓝图。所以,能够暂时被变乱的只是天下人的口音言语,以及被迫分散在全地上;而真正将被变乱的则是人与神的关系,那就是,如果不能进入一种人与神的自由对话状态,人就会在抛弃那些固有的神的同时,开始重新造神。这一点,不仅出现在所有民族神话向着宗教演变的过程之中,而且也同样出现在宗教发展的过程之中。
重新造神,首先意味着对于神先于人的怀疑,其次意味着先有人,而后才有神。也许,重新造神不过是回到了问题的本身上去,即问题本身还并未开始回答,便开始了在更高起点上出发的又一轮寻觅解答。当然,现在已经无法对历史上各个民族的造神活动进行还原,但是,所有的神和神话,都与现实中人的经历直接相关,因而人们有可能出于种种目的来进行造神活动,而造神能否成功,则取决于所造之神的可信程度。
1869年夏天的一个星期六,在美国纽约一个名叫加迪夫村的农场里,人们从地底下挖掘出了一个巨大的石人,身高3.15米,体重约1500公斤。惊奇之中,人们奔走相告,于是发现巨人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纽约州。第二天是星期日,许多好奇的人前来参观,当他们来到发现巨人的地方时,那里已经支起了一顶大帐蓬,在大帐蓬的入口处,立着一块牌子,上面用大字写着:请看加迪夫巨人,每位50美分!附近教堂的4名牧师获知发现巨人的消息以后,也急急忙忙地跑来观看,他们问对于上帝的仆人可否予以优惠,回答是对折优惠,每位请付25美分。
当这4个牧师从帐蓬里面出来以后,便异口同声地对所有在场的人说:加迪夫巨人就是《圣经》上所说的巨人的化石,因为在他们看来,加迪夫巨人的出土,无疑再一次证明《圣经》里所写的一切都是千真万确的。同时,加价迪夫巨人的出土,还解决了一个《圣经》上的难题,那就是《圣经》里提到巨人的地方,没有说明巨人的身高与体重,而牧师们通常的回答是在3米到4米之间。加迪夫巨人也证实了牧师们的想象力,所以牧师们也算是不虚此行了。由于加迪夫巨人得到了牧师的确认,并且能够与《圣经》互相印证,因而更加引发了美国人对于加迪夫巨人的无比热情。不仅马车开辟了通往加迪夫村的班车路线;而且铁路公司也增发了前往加迪夫村方向的专列。
加迪夫巨人在引发商业机会的同时,也促发了学术研究的热浪。当时具有国际声望的化石专家玛斯教授,与当时美国最著名的化学家希利曼教授连袂对加迪夫巨人进行了鉴定,并确认了加迪夫巨人是史前人类的化石。于是,众多学者以此为依据,展开了关于人类起源的论战,只有头脑冷静的怀特博士坚持认为所谓的加迪夫巨人,不过是一个经过加工的现代石膏像。然而,那些忙于互相争吵的头脑发热的学者们,仍然激烈地争论不休。
与此同时,一个财团以4万美元的代价买下了加迪夫巨人75%的股份;并且把加迪夫巨人从加迪夫村运到了纽约市展览。此时,另外一个曾经打算用1万美元来购买加迪夫巨人却没有成功的富翁,则请了一位雕塑家为自己仿制了一个加迪夫巨人,也在纽约市展出,并且在广告中称自己的这个加迪夫巨人才是真正的、唯一的加迪夫巨人。由此,在财团与富翁之间,引发了一场有关真假加迪夫巨人的诉讼,而加迪夫巨人的诉讼风波也就成为一次极好的广告宣传——纽约城中人潮如涌,大家都想亲眼一睹这个引起阔佬们争夺的加迪夫巨人究竟是什么模样。
于是,有关人士再一次对加迪夫巨人进行鉴定,其中的一名鉴定者是美国当时著名的解剖学家霍尔摩斯,当他在加迪夫巨人的耳朵后面钻了一个小洞之后,立即就发现所谓的加迪夫巨人并非是史前人类的化石,不过是一座石像。但仅此还不能够最终排除加迪夫巨人“可能是一个远古时代的石像”。那么,加迪夫巨人果真是来自远古时代的石像吗?记者们突然想到了怀特博士的论断,因而开始对加迪夫巨人的来龙去脉进行追踪,结果,他们找到了始作俑者——雪茄制造商弗尔。
弗尔承认这是自己搞的一场恶作剧:当他在教堂里面听牧师布道的时候,发现牧师对《圣经》中的巨人进行了胡乱解释,而熟悉《圣经》的自己,在提问中反而遭到听众们的白眼,于是便决定假造一个巨人,一来可以嘲弄一下那些牧师及其盲从的教徒,二来可以借此机会发一笔小财。就这样,他买来一块石膏石,请来一个石匠和一个雕刻匠。制作成石头巨人以后,又在巨人的表面用榔头敲出类似皮肤上面的汗毛孔,而石膏石本身的黑色条纹,就像巨人的筋络,再加上用硫酸腐蚀,最后就使巨人产生了古色古香的效果,仿佛在地底下埋藏了难以说得清楚的漫长岁月。接着,他将石头巨人装进一个大木箱里,贴上内装机器的标签,运到加迪夫村附近的火车站,随即用马车运到家住加迪夫村的表兄的农场里面掩埋起来……
尽管有关加迪夫巨人的恶作剧已经被新闻界揭穿,但是,当时在美国的全国各地却有很多人认为,这是宗教的敌人对《圣经》以及《圣经》中的巨人进行的诋毁。显然,这一纯属个人行为的玩笑式的造神行动,只是达到了制假者的商业目的,并没有能够动摇《圣经》本身的神圣地位,而造神者本人却被当做了宗教的敌人。不过,加迪夫巨人的影响,至今仍在延续。1939年,也就是在加迪夫巨人出土70周年之际,美国纽约州的教育部门在加迪夫村的所谓巨人出土处设立了两块纪念牌;而在1949年,纽约州历史协会在将已经多次转卖过的加迪夫巨人买下之后,送入了农民博物馆展览,参观券票价每人1美元。
也许,对于当时立国不到两百年的美国来说,人们太需要使其历史具有丰富与复杂的内涵了,因而对于这样一种不足为人称道的偶然的造神行为,也郑重其事地当作一个历史事件来载入史册。不过,如果从宗教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造神行为实际上已被视为宗教的敌人出现的信号,因而加迪夫巨人本身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只不过是让那些上帝的仆人受到了一次嘲弄。而值得予以注意的则在于,这一造神行为在客观上表明:人们对于上帝与《圣经》的信赖程度,自从19世纪中叶人类社会进入现代发展之后,已经有所减退,特别是商品社会对于宗教信仰的当下冲击,更是加快了这一减退的速度。
如果说加迪夫巨人是19世纪在美国发生的一次失败了的造神行动,那么,在20世纪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却出现了造神活动的一次伟大成功。这一成功至少证实,在人们通常所说的有关神话与宗教的发生原因,诸如祖先崇拜、图腾崇拜、自然崇拜、偶像崇拜等等之外,还存在着另外一种可能性,这就是对天外来客的崇拜。
Ⅰ.02 帕姆帕沙漠的天外来客
天外来客是人,还是神?他们来自何方,又去向何处?当地球上的人们在与天外来客躬身相别的同时,也就在不由自主之中,开始了群体的造神活动。一切都是那么自自然然地在进行着,无论是在往昔,还是在当今,而当今说不定就是往昔的再现,神也许就是这样注定要让人类在崇拜之中给塑造出来。
1943年,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方兴未艾之时,美国海军在太平洋的广阔水域与日本海军展开激烈的争夺战,以夺取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与此同时,为了掌握制空权和制海权,美国海军决定在太平洋的若干岛屿上建立一系列的临时基地,以满足战争物资供给的需要。于是,在南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面,海军陆战队开始登上海岸。首先,全副武装的海军陆战队员,在小岛上面修筑起了简易军用机场;随后,在新修好的简易军用机场上,开始起降螺旋桨军用运输机,运来的大量军用物资,在机场周围的简易仓库里面堆积成山。
小岛四周的蓝天与碧海可谓水天一色,可是昔日的宁静,却被军用运输机起降时的隆隆巨响,完全彻底地给消除掉了。而此时小岛上的土著居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