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医理真传卷三·99·
称赤白为湿热病,以白属湿,以赤属热,照方施治,应效者少。余细
维此理,人身以坎、离立极,运用机关全在心、肺,心属火,化血而
居肺下;肺属金,化气而居心上。肺位最尊,气机运转,外充皮肤肌
肉,内充筋骨脏腑,有天包乎地之义。肺气一行,心血随之,下而复
上,上而复下,循环不已,二气调和,百节无伤;肺气、血气偶乖,
诸症蜂起,岂独痢疾为然。查痢疾多生于秋,乃燥金主气之时,复感
外来之燥邪,客于肺金,闭塞清道,转输失职,津液不行于大肠,大
肠亦生燥热,故曰肺移燥于大肠也。肺气壅则大肠之气壅,而血亦与
之俱壅,故痢症作。白者重在气之滞,赤者重在血之涩,赤、白相兼,
心、肺俱受燥也。治痢者当在心、肺二处求之,切勿惑于夏伤于暑,
秋必成痢。推是说也,以为夏日炎天,暑湿大行,交秋之际,暑湿未
尽,胶固大肠,欲出不出而成痢。余谓人之肠胃糟粕,有一、二日换
一次者,有三、五日换一次者,岂尽湿热之胶固大肠耶?以白为湿,
湿甚宜泻;以赤为热,热甚宜闭。今则不泻不闭,而欲出不出,其为
肺气之滞,心血之涩也明甚,何得即以湿、热蕴酿加之?此说亦近理,
但湿、热合病亦多,何不成痢?独于秋月乃痢,明明燥邪客于肺。要
知白者,气也、火也,亦大肠之精也;赤者,血也、水也,亦大肠之
液也。赤色虽似火象,其实周身血液,俱从火化得来,故曰血为阴,
又曰血虽阴类,运从阳,指肺气行而血随之也。余谓治痢当着重肺燥
为主,虽赤、白有浅深之分,其源总归于燥之一字,但治其燥,则二
脏之气即舒,不治痢而痢自止,不治赤白而赤白自消,握要之法也。
舒驰远以痢为四纲,其说亦可从,但未将受病根处明明指出,概谓白
属湿成,赤属血因,纷纷聚讼,愈出愈奇,总非确论,惟有调气、行
血一语,略可遵从。法宜清燥、救肺为主,方用杏、冬二皮白蜜甘桔
汤主之。至于似痢非痢,亦不可不辨。痢之为病,腹痛拘急,逼胀异
常,欲出不出,出亦无多,日数十次。似痢非痢者,腹虽痛而不甚,
便虽逼胀而所出尚多,日三、五次,甚七、八次,一痛即泻,四时皆
有,多得于大病久病之后。乃由中气大衰,大肠失职,肠、胃稍有存
积,气虚不能载之,故似痢而实非痢也。法宜大健中土,中土气足,
自能载之,而不失节也。方用附子理中汤,加吴茱萸、安桂最妙。治
郑钦安医书阐释·100·
痢诸书,皆云调气、行血,余亦立一方,亦可酌用,名大黄木香汤。
杏冬二皮甘桔白蜜汤
杏仁五钱天冬四钱麦冬四钱地骨皮三钱
桑皮五钱桔梗四钱甘草三钱白蜂蜜半杯
大黄木香汤
大黄六钱木香六钱当归五钱苏叶三钱
甘草三钱白蜜半杯
用药意解
按杏冬二皮汤一方,乃清燥、润肺之方也。因燥邪客肺,肺气壅
塞,津液不行于大肠,以致气机滞涩,故取杏仁之苦以降之利之,又
佐二冬、二皮、甘、桔、白蜜以开之、润之,俾燥邪去而肺气清,肃
令行而气机畅,何痢之有哉?
按大黄木香汤一方,乃调气、行血之方也。大黄同当归、甘草,
能泻血分之燥热而化阴,木香、苏叶、白蜜,能调气分之滞而化阳,
气、血两化,阴、阳不偏,自然痢疾不作矣。
【阐释】一般多谓赤白痢系由湿热而生,偏重于治肠胃,此则断为元阴不足,
以致肺燥,复感客邪,而移燥于大肠。复申论心、肺、血、气运行之道,而谓治
痢当着重清燥、润肺,调气、行血,实有独到之见,亦探本求源之论。至于治疗,
除用杏冬二皮甘桔白蜜汤外,并自拟大黄木香汤,着重于润燥泻热以化阴,调气
行滞以化阳,使气、血两化,阴、阳不偏,药味少而方义精,故能应手取效。郑
氏以善用成方见长,自立方亦少而精要。至其辨明痢症与似痢而非痢症,在病象、
病因、病理上之各不相同,而用附子理中汤加吴萸、安桂,大建中土以治似痢非
痢之症,均属宝贵的经验。
问曰:病人每日早饭后心烦,两手、足心痛痒异常,至午初即愈
者,何故?
答曰:此元阴不足,心阳气有余也。夫人身上下四旁,莫非二气
充塞,二气皆不可偏,偏于阳则阴虚,偏于阴则阳弱。今病人两手心
痒,两足心痒,阴虚、阳虚皆有此候,不得概谓血虚。此病而断为阴
虚者,见其病之在上半日也。人身就是这一团真气,出阴入阳,出阳
医理真传卷三·101·
入阴,一日之内,上半日属三阳,阳有馀,阴即不足,故易曰:“君
子道长,小人道消”;下半日属三阴,阴有余,阳即不足,故易曰:
“小人道长,君子道消”。君子、小人,即阴、阳之谓也。其实推其
至极,还是这一团真气,由盛而衰,由衰而盛也,故圣人云:“老子
其犹龙乎!"反之吾身,不亦有犹龙之老子乎!此病法宜补阴以配阳,
方用黄连鸡子阿胶汤,或补血汤,解见上。查阴虚发痒,外形手、足
心肉必干枯,起粗白皮。阳虚发痒者,手、足心肉柔润不枯,无白皮
干粗色,但痒极而欲重按重压,以此定之,再参看各部气色(更)〔便〕
了。阳虚宜收纳回阳为主,方用潜阳丹、四逆汤、封髓丹之类,解见
阳虚门。
【阐释】此条辨手、足心发痒,应依手、足心外形而定,肉干枯起粗白皮者
是阴虚,肉柔润不枯无白皮干粗色,痒极而欲重按重压者是阳虚。还须结合第一
卷论阴虚阳虚症象,参看其各部气色表现,始作决定。至于上半日病属阴虚,下
半日病属阳虚之说,系本于时间医学的理论,亦宜作为辨症的参考。果属阴虚者,
用黄连鸡子阿胶汤,或补血汤,果属阳虚者,用潜阳丹、四逆汤、封髓丹之类是
稳妥的。
问曰:吐血后,头眩晕不止者,何故?
答曰:此血虚而不能荣于上也。夫头晕一症,有上实下虚者,有
上虚下实者,有清阳不升者,有浊阴上干者,有挟虚风者,有挟虚火
者,有脏腑偏盛而致者,种种不一,括其旨归,总不出阴、阳两字。
凡治此病,察其人面白无神,饮食减少,二便自利,困倦欲卧,喜热
畏冷,或气短而心悸不宁,或饱闷而腹痛泄泻,或遗尿不禁而自汗频
添,脉浮无力而空,诸如此类,都属阳虚,清气不充所作,法宜辛甘
扶阳之品,按定上、中、下病情消息以斟酌之便了。察其人精神不衰,
舌黄、喜冷,饮食易消,二便短少,或心烦热而咳吐黄痰,或饱食而
即刻昏晕,或晕数刻而依旧如常,脉实有力而长,诸如此类,都属阴
虚火旺,上干所作,法宜苦甘化阴之品,按定上、中、下病情消息以
酌量之便了。此病既由吐血而后眩晕,明明阴血暴虚,不能上荣于巅,
血虚亦能风生,故作眩,法宜养血为主。方用补血汤主之,加味随机
而施。如外感六淫之气,只作痛不作眩,学者须知。
郑钦安医书阐释·102·
【阐释】此条郑氏举出种种头晕症状,推其病因、病理,谓无论风、火、虚、
实,脏、腑偏盛,总不外阴、阳两字,并将所现阴虚、阳虚病情,亦分别详细列
出,实属握要之法,依法施治,定不致误。至于此条所问,病者是吐血后头晕不
止,显系阴血暴虚不能上荣于巅,以致血虚生风而作眩,自宜以养血扶阴为主,
故用补血汤随症加减治之。末复指出由外感六淫而病者,只作痛而不作眩,亦系
一条重要的辨症经验。眩晕《内经》已几处提到,主要是属于脑、肝、肾的病症,
主要症状为头昏、眼花、脑旋。历代医家多以虚、火、痰立说,用除痰、降火、
平肝、补虚诸法,分别施治,各有许多方剂,可供临症参考。
问曰:女病血崩后,忽顶巅痛甚者,何故?
答曰:此血虚甚而阳无所附,暴浮于上也。夫气、血两字,彼此
互为其根,不可稍有缺陷,阳气暴虚,阴血即无所主,阴血暴虚,阳
气即无所托。今病人血骤下奔,海底枯涸,龙无水养,飞腾于上,故
顶巅痛甚。此际若不细察受病之因,而见痛治痛,则既竭于上之阳,
倾刻即灭也。法宜峻补其水,海中有水,龙即能返于渊,此真阴、真
阳互根之妙用也。方用补血汤主之,解见上。或补水汤可。
补水汤
贫者以沙参易洋参
洋参二两黄柏一两白蜜一两
用药意解
按补水汤一方,乃苦甘化阴之方也。夫洋参色白味苦,苦能补心,心者、生
血之源也;黄柏味苦,苦能坚肾,肾者,注水之区也;又得白蜜之甘,能润肺而
生金,金者、水之母也。况苦与甘合,足以化阴,阴得化生,而源不竭,龙虽属
阳而性喜水,既有其水,则龙潜于渊,太空廓朗,而上、下咸安矣,何顶痛之有
哉?
【阐释】女病血崩后,忽巅顶痛甚,断为血虚甚而阳无所附,暴浮于上,系
本阴、阳、气、血互根之理,采取阳病治阴,上病治下之法,用补血汤或补水汤
以治之,而不能用一般治头痛之药,希图见痛止痛,实属精辟之论。补血汤用药
意解已见于前,补水汤仅洋参、黄柏、白蜜三味,洋参苦能入心以强生血之源,
黄柏苦能坚肾以壮水之主,白蜜甘能润肺生金以补水之母,苦甘化阴而水源不绝,
阴得补而阳有所托,上下咸安而顶痛自止,诚属探本求源之治法。
以上数十条,专论阴虚,指出元阴不足一句,反复推明。要知元
医理真传卷三·103·
阴即血也、水也,真火寓于其中,则为太极,则为气、血相依,又为
水、火互根,又为心藏神。凡血虚之症,所现纯是一派枯槁、憔悴、
燥熯,干粗之火形,何也?血中寓火,火旺自然阴亏,阴虚自然火旺,
以此推求,便得阴虚之主脑也。三阴与三阳,病形各殊,三阳不足之
症,所现纯是阴色,为其阳不足,而阴有余也;三阴不足之症,所现
全是阳色,为其阴不足,而阳有余也,此辨认阴虚、阳虚之切法也。
历代以来,著作者数十余家,皆含糊不清,并未将阴、阳底蕴明明指
出,一味在后天五行生克上论,铺张满纸,究竟人身立极,一元妙义,
二气消长机关,全未说透,宗旨不明,源头不澈,故知斯道之精者寡
矣。可惜仲景一生心法,无一人道破,定六经之旨归,罕能了了。甚
至有著瘟疫,著痢症,自诩专家,欲与仲景并驾,不知立法之祖,定
六经早已判乾坤之界限,明六气业已括万病之攸归。六气即是六经之
体,外感六气,便是六经之客。三百九十七法,法法神奇;一百一十
三方,方方绝妙。全是活活泼泼天机,绝无一毫碍法。知其妙者,以
四逆汤、白通汤、理中、建中诸方,治一切阳虚症候,决不有差;以
黄连鸡子阿胶、导赤散、补血、独参诸方,治一切阴虚症候,定不能
误。虽然阴虚所备诸方,尤贵圆通,有当柔润以扶阴者,独参、黄连、
当归补血之类是也;有当清凉以扶阴者,导赤、人参白虎之类是也;
有当苦寒以扶阴者,大、小承气、三黄石膏之类是也。此皆救阴、补
阴之要诀也。补阳亦然,有当轻清以扶阳者,大、小建中之类是也;
有当温养以扶阳者,甘草干姜汤、理中汤之类是也;有当辛温、辛热
以扶阳者,四逆、白通之类是也。此皆治阳虚之要诀也。他如外感六
气,按节令,掣提纲,随邪变化,细详六经贯解。须知仲景伤寒之六
经,并非专为伤寒说法,而六步之法已经说明。即以太阴一经而论,
太阴主湿而恶湿,主湿是本经之气,恶湿即外之客气,湿土旺于长夏,
故六月末①土旺而湿令大行,人之本气弱者,感外来之湿邪,每多腹
痛、吐、泻。仲景故立理中汤一法,后贤改用香砂、四君、六君,以
调脾土一切诸症,皆是套理中汤一方出来也,又何常不可用哉?千百
年来,名贤迭出,立方亦多,而仲景之法,遂晦而不明,不得不宣扬
① “末”:原书为“未”
郑钦安医书阐释·104·
之也。
【阐释】此段总结以上诸问答,说明阴虚即元阴不足,血不足,水不足,所
现全是一派枯槁、憔悴、燥熯、干粗之火形,与阳虚之气不足,火不足,所现全
是一派阴冷之象,迥然不同,只要按照一卷所论阴虚、阳虚症象加以辨别,定无
差误。其次说明专在五行生、克上立论,不若在元阴、元阳二气盈、虚、消、长,
及人身立极一元之妙义上探求。仲景一生心法,全在于此,定六经已判明三阴、
三阳、六步之界限,明六气已括尽内、外、主、客诸病之旨归,所立诸法诸方,
全是活泼泼天机,绝无一毫碍法,知其义者,妙用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