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理者,始信余非妄说也。今加龙、牡二物,又加附子,以治怔忡,取
龙、牡有情之物,龙禀阳之灵,牡禀阴之灵,二物合而为一,取阴、
阳互根之意,加附子者,取其助真火以壮君火也。君火壮而阴邪立消,
怔忡自然不作矣。此方功用最多,治遗精更妙,世人谓龙、牡濇精,
失二物之性,并失立方之意也。
按十枣汤一方,乃决堤行水第一方也。本方原因风寒伤及太阳之
气,太阳主寒水,气机闭塞,水道不利,逆行于上,聚于心下,水火
相搏,故作疼,非五苓散可治。盖五苓之功独重在下,此刻非直决其
水,为害匪轻,故取芫花、大戟、甘遂三味苦寒辛散之品,功专泻水
行痰。又虑行之太烈而伤中。欲用甘草以守中,甘草与甘遂相反,用
之恐为害。仲景故不用甘草,而择取与甘草相同而不与甘遂相反者,
莫如大枣。大枣味甘,力能补中,用于此方,行水而不伤中,逐水而
不损正,立法苦心,真是丝丝入彀之方也。
按小青龙一方,乃发汗、行水之方也。因太阳表邪未解,以致水
气不行,聚于心下,为咳、为喘、为悸,是皆水气上逆之咎也。今得
麻、桂、细辛,发太阳之表,行少阴之水,(甘)〔干〕姜、半夏、五
味,降上逆之水下行,甘草补土,白芍敛阴,最为妥切。此方重在解
表,表解而水自不聚,以龙名汤。是取麻黄轻清发汗行水,如龙之得
雨水而飞腾变化莫测也。岂果若龙哉?
【阐释】此段所论,都属心脏病。怔忡不安为心阳虚,宜治以桂枝龙牡加附
子汤,以大补心阳。心悸不安则有三种情况,由于水停心下而痛剧者,宜治以十
枣汤;悸而不痛者,宜治以苓桂术甘汤;悸而兼喘咳者,多由外感表不解,故宜
治以小青龙汤。郑氏对此数症之病因病理及处方、用药之深义,均有精辟的解说,
发人深省,尤其论桂枝汤调和阴阳之用法及变通之道,诚如所云,须识得阴阳至
理,始信其言之不谬。笔者每用桂枝加龙、牡、附子汤以治心虚怔忡,遗精及失
眠等病,常获得显著疗效。又曾治一冯姓病人,腹大如鼓,能听见水响,用峻剂
郑钦安医书阐释·116·
十枣汤,一服而解大小便半桶,腹鼓胀顿失,继以独参汤善其后。至小青龙汤,
系麻桂合方后的加减方,应用颇广,除治此病外,又能治咳嗽、哮喘、痰饮诸病。
问曰:妇女另列一科何也?
答曰:男子禀乾之体,女子禀坤之质,乾主施化,坤主生成,以
其有胎前、产后、经期之殊耳。余病皆同,惟此三者,动关生死,不
可不知,不可不亟讲也。先以经期言之。经期者何?经者常也,期者
信也,女子二七而天癸至,经脉始通,经血一月下行一次,以象月之
盈而缺,缺而复盈,循环不已。但人之禀赋不齐,盛衰损伤不一,故
有先期而血即下行者,气之有馀也,气有馀便是火,法宜清热。有后
期而血始下行者,气之不足也,气不足便是寒,法宜温中。中也者,
生化精血之所也,言调经之大主脑也。他如经水来而色淡者,火化不
足也,法宜补火;经水来而黑紫块者,火化太过也,法宜清热;经来
过多而心烦者,血骤虚也,法宜养血;经来少而腹痛者,气之滞也,
法宜调气;经行衍期,淋漓不断者,气衰脾弱,不能统约也,法宜甘
温扶阳;经过后而腹空痛者,气血之骤虚也,法宜调和气血;当期过
月而不行者,有妊有不妊也,妊者不必治,不妊者经之闭也。闭者宜
开,因气而闭者,法宜行气;因寒而闭者,法宜散寒;因热而闭者,
法宜清热;因血枯而闭者,法宜补血。病原不一,审其因而治之。至
于带下、崩、漏,妇女之大症也,十有八九。带分五色,不出阴阳,
照阴阳辨法治之。凡带症之脉,余阅之甚多,往往两寸浮大无力。两
关、两尺细微甚者,是阳竭于上,而下元无火也,以温中回阳法治之
多效。有两寸大实有力,两关滑而两尺细者,心肺移热于下,脾湿下
注也,以除湿、清热法治之甚效。崩症与漏症有别,漏者病之浅也,
亦将崩之兆也,崩者势大而来如决堤,漏则势小而淋漓不止,二症俱
当照阳虚、阴虚辨法治之,便得有馀不足之机关也。至于逆经而吐血
者,照上吐血条法辨之,治法自在其中矣。胎前者何?以其夫妇交媾,
精血凝聚,二五合一,具生生化化之道,人之性命有始基矣,故曰胎。
俗语云:“胎前不宜热”,此语举世信之,而不知非确论也。夫坤厚载
物,全赖二气维持,一动一静,阴阳互相化育,元阴化生五脏,合包
络则为六也,元阳化生六腑,合之则为十二官也,故曰阳六六,阴六
医理真传卷四·117·
六.阳六六,即乾为天卦,阴六六,即坤为地卦。乾坤化生五行,五
行不出二气之中,二气不出五行之内,故曰天数五,地数五。婴儿在
母腹中,母呼亦呼,母吸亦吸,十月功圆,性与命立,打破一元,坎、
离立极。未生以前,寒、热各别。胎寒不温,胎亦易损;胎热不清,
胎亦易堕。以此为准,经旨方畅。前贤有逐月养胎之说,其实在可从、
不可从之间。以余细维,阴、阳合一,养于坤宫,此刻十二经经血,
无时无刻不在,真不啻北辰居所而众星拱之也。其中有恶阻者,胎初
凝结,养于坤宫,土气卒然不舒,故生呕吐等情,法宜温中而行脾气。
有子眩者,胎气之上逼也,法宜平气。有子满者,气之壅也,法宜破
滞行气。有子瘖者,胞胎压少阴连舌本之脉络也,法宜升举胎气,如
不应,生娩自能言。有子鸣者,因卒伸手取物,母之呼吸,骤不与婴
儿接也,法宜掬身片刻以就之。有腹痛小便点滴不出者,胞胎下压膀
胱之腑也,法宜升举。有胎尚漏下血者,审是火逼而下行者,法宜清
火;审是元阳不足而不能收束者,法宜补阳。有子肿者,水停而不行
也,法宜化气行水。有子嗽者,肺气为胎火所逼也,法宜清胎热。有
胎不长者,母之气血不足也,法宜大补气血。有挟食而吞酸者,法宜
消食。有因外邪闭塞而大热身痛者,照外感六经法治之。有吐泻交作
而胎不安者,法宜温中。有大渴饮冷,讠严语、大热、汗出、便闭者,
法宜攻下。有身冷汗出,人事昏沉,精神困倦,喜极热汤者,法宜回
阳。胎前诸症,略举数端,学者宜留心讨究。产后者何?以其婴儿下
地,周身百脉开张,努力送出,十二经护胎之血,一齐下注,此刻气
血两虚,与常不同,用药不可错误。婴儿下地,即有昏晕而人事不省
者,血瘀之不下行而反上也,法宜行瘀。有腹硬而痛剧者,血瘀滞而
无阳以运化也,法宜温中行滞。有空疼而腹不硬者,气血之骤虚也,
法宜大补气血。有冷汗出而昏晕甚者,阳欲脱也,法宜回阳。有大热、
大渴而思冷饮者,血虚阳无所附,而外越也,法宜峻补其血。有顶巅
痛头如火焚者,血骤虚,阳无所依,而暴浮于上也,法宜大补其血。
有气喘息高,寒战汗出,身冷者,阴阳不交,阳欲脱也,法宜回阳。
有胎未全而即产者,俗名小产,较正产更甚。正产乃瓜熟自落,得阴
阳之正,调养贵乎得宜。小产如生果摘下,损伤太甚,一切诸症,治
郑钦安医书阐释·118·
法与正产同,而调养更宜周密。愚夫愚妇,视为寻常,不知保养,而
致死亡者,不胜慨叹也。亦有胎儿死腹中而不下者,必有所伤也,法
宜下之。病症亦多,何能尽述?举其大纲,不越规矩,学者再为广览。
至于方药,《济阴纲目》甚详,亦可参看。
【阐释】中医专列妇科,因其有经期、胎前、产后三者与男子不同。郑氏对
此三者分别述其大要,颇为明晰。论经期则有先期、后期、色淡、色浓、过多、
过少、愆期、腹痛、妊闭、带下、崩、漏、及逆经吐血诸症,俱一一述其病因及
治法。论胎前则指出“胎前不宜热”之片面性,而谓胎寒亦易堕,并列举恶阻(呕
吐)、子眩、子瘖、子鸣、小便不出,妊后漏血、子肿、子嗽、胎不长、挟食、
外邪闭塞、吐泻交作、大渴大热及身冷汗,昏沉诸症之病因及治法。论产后则举
昏晕、腹硬痛剧、腹空疼、冷汗出、大热大渴、巅顶痛甚,喘息、寒战、小产及
胎死腹中诸症,亦一一述其病因及治则,便于初学有所遵循。至于方药,则当参
阅妇科专书《济阴纲目》,比较详备。现代医学昌明,妇产科疾病,多用新法医
治,但祖国医学所积累的文献宝贵经验,无论是调经、带下、崩、漏、胎前、产
后诸症,亦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仍须进一步研究阐发。
问曰:小儿另列一科何也?
答曰:小儿初生下地,不能言语,食则母之精血,即有病症,医
家全是猜想,并无几个一见便知。未食五谷者,外感尚多,内伤即少;
食五谷者,外感内伤俱有。更有痘、麻,动关生死,所以小儿科之外,
又有痘科也。俗云哑科,真是不谬。最可怪者,小儿初生下地,世俗
皆用大黄、银花、勾藤、甘草之类,以下胎毒、血粪,余深为不然。
凡人皆禀二气所生,有自然之理,小儿初生,犹若瓜果初出土之萌芽,
以冷水灌之不可,以热汤灌之亦不可,生机原是自然,换肚换肠亦是
自然,何待大黄、银花之类,以(催)〔摧〕之毒之?只要小儿不偏
于寒、热两字,即不可妄施药品,以种病根。苟有胎中受热者,小儿
必面赤、唇红,气粗、口热,以苦甘一二味投之便了。有胎中受寒者,
小儿必面青,唇、口淡白,气微、口冷,以辛甘一二味投之便了。至
于外感一切,务察时令,小儿虽不能言,而发热之有汗、无汗,口热、
不热,二便之利、不利,只此数端,亦可以知其病矣。其至要者,太
阳主皮肤,统营卫,为第一层,六客中人,必先犯此,学者须知。切
勿惑于小儿穉阳之体,原无伤寒之说,不知小儿气轻力薄,正易伤寒
医理真传卷四·119·
也。伤寒二字,四时皆有,盖所谓伤寒者,伤及太阳地界也。太阳本
气主寒,六气从太阳而入内,故皆可以名伤寒也。其中有称为惊风者,
有称为慢脾风者,是皆不经之论也。余为活人计,不得不直切言之。
所谓惊风者,因小儿发热抽掣,角弓反张,项强、摇头、吐舌,有时
卒然掣动,若惊之状,前人不按经旨,见其惊状,即以惊风名之,而
不知是外邪客于太阳之经络也。太阳之经络为外邪蔽束,气机不畅,
抑郁为热,热甚则风生,而抽掣角弓等情所以有也。此际正当用桂、
麻二汤,或麻杏石膏等汤,以解太阳之邪,邪气解而风热即不生,何
抽掣等症之有乎?市医遵守惊风一语,更立无数名目,以讹传讹,妄
拟一派镇惊祛风逐痰之方,小儿屈死于此者,不知几百亿兆矣。况人
身皮肤第一层,属太阳主事,岂有外邪入内,而不伤及者乎?业斯道
者,何不于此经三致意也!至于慢脾风者,因小儿素病,调养失宜,
饮食不健,自汗、盗汗不觉,呕、吐、泻、利不觉,积之久久,元气
日薄,酿成虚极之候,元气虚极,则神无主,不能支持上下四旁,故
有战动、发热、汗出不止,似惊之状,其实非惊风也。外验人必无神,
面青、唇白,困倦、目瞑,此刻正当大补元阳,元阳气足,则神安而
体泰,何动摇之有乎?若以惊风治之,是速其亡也。前人称曰慢脾,
因其来之非骤也。论惊多在三阳,乃有余之疴,论慢脾属三阴,乃不
足之候。惊风从外感得来,六气须知,气即风也,风字宜活看。慢脾
由内伤所积,吐泻汗出,停滞食少,酿久生端,分阴分阳,察之辨之,
不可不密,用方用药,补之泻之宜清。此乃活人之业,性命生死攸关
之际,学者毋忽视之。更有痘、麻,动关生死,《幼幼集成》,《活幼
心法》二书,讲说最详,宜阅。以余拙见,和平、有余、不足,三法
尽之矣。但痘出于脏,麻出于腑,痘喜温和,麻喜清解。痘本胎毒,
藏于命根,初起由太阳真机鼓动,运毒外出,法宜用桂枝汤调和阴阳,
以助太阳外出之气机,使无一毫毒邪之滞于内;次归阳明,血水化为
脓浆,未出透时,法宜用升麻葛根汤以解肌,而使毒气发透;已出透
时,法宜用理中汤以培中气;中气健旺,易于化血为脓,熟透结疤,
欲结疤时,法宜用回阳、封髓等方,使这一点真气复还于内。此四法
者,乃顺其阴阳气机出入之道,为治痘用药不易之法也。至于和平之
郑钦安医书阐释·120·
痘,二便、饮食如常,微烧而精神不倦,疮根红活,顶润充盈,颗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