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提高患者的认识,帮助其了解人格中的缺陷。
只有正视自己,才能扬其长避其短,适应社会环境。如果不能正视自己的缺陷,自我膨胀,放任自流,就会处处碰壁,加重病情的变化。
2.将其缺点变成优点。刚才已说过,癔症型人格患者具有某种艺术表演才能,所以,我们不妨“将计就计”,让她们把兴趣转移到表演艺术中去,使患者原有的淤积能量到表演中去得到升华。事实上,许多艺术表演都有一定的夸张成份,为了使观众沉浸到剧情中去,演员必须用自己的表情,语言去打动他们。所以,患有此类症状的人,不妨将自身的缺点转化为优点,为自己表演艺术找一条很好的出路。
3.对自己的情绪,要加以调整。
癔症型人格的情绪表达太过分,往往使别人不能坦然接受。因此,想要改变此种人格,首先就要做到向自己的亲朋好友作一番调查,听听他们对自己的看法,千万不要反驳,要扪心自问,这些情绪表现哪些是有意识的,哪些是无意识的;哪些是别人喜欢的,哪些是别人讨厌的。对别人讨厌的要坚决予以改进,而别人喜欢的则在表现强度上力求适中,对无意识的表现,可将其写下来,放在醒目处,不时自我提醒。另外,还要请朋友在关键时刻提醒一下自己,或让好友评价自己今天的表现,然后从中体会自己情绪表达过火之处,以便在以后的情绪表达上适当控制,达到自然、适应的效果。
7.依赖型人格障碍的自疗
在日常生活中,依赖型人格障碍往往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心理专家曾为依赖型人格的特征定义为以下几点:
1.在没有从他人处得到大量的建议和保证之前,对日常事物不能作出决策。
2.无独立性,很难单独展开计划或做事。
3.当亲密的关系中止时感到无助或崩溃。
4.独处时有不适和无助感,或竭尽全力以逃避孤独。
5.过度容忍,为讨好他人甘愿做低下的或自己不愿做的事。
6.被遗弃感。明明知道是他人的错,也不会对他人有半声指责,并随声附和,因为害怕被别人遗弃。
7.无助感,让别人为自己作大多数的重要决定,如在何处生活,该选择什么职业等。
8.经常被遭人遗弃的念头所折磨。
9.此类人往往因没有得到别人赞许或受到批评而受到伤害。
如果在以上叙述中项目中有五种相似,那么就可判断出此人已经患有依赖型人格障碍的心理疾病了。
依赖型人格对亲近与归属有过分的渴求,这种渴求是强迫的、盲目的、非理性的,与真实的感情无关。依赖型人格的人宁愿放弃自己的个人趣味、人生观,只要他能找到一座靠山,时刻得到别人对他的温情就心满意足了。依赖型人格的这种处世方式使得他越来越懒情、脆弱,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由于处处委屈求全,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压抑感,会使他渐渐放弃自己的追求和爱好。
依赖型人格源于人类发展的早期。幼年时期儿童离开父母就不能生存,在儿童印象中保护他、养育他、满足他一切需要的父母是万能的。他必须依赖他们,总怕失去了这个保护神。这时父母如果过分溺爱,鼓励子女依赖父母,不让他们有长大和自立的机会,以致久而久之,在子女的心目中就会产生对父母或权威的依赖心理,成年以后依然不能自主,缺乏自信心,总是依靠他人来做决定,终身不能负担起选择采纳各项任务、工作的责任,形成依赖型人格。有个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极具代表性。有一对夫妇晚年得子,十分高兴,把儿子视为掌上明珠,捧在手上怕飞,含在口里怕化,什么事都不让他干,儿子长大以后连基本的生活也不能自理。一天,夫妇要出远门,怕儿子饿死,于是想了一个办法,烙了一张大饼,套在儿子的颈上,告诉他想吃时就咬一口。等他们回到家里时,却发现儿子已经饿死了。因为他们只教儿子饿了就吃饼,却没有教儿子吃完前颈的面饼,吃后面的。这个故事讥讽得未免有些刻薄,但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也不能说没有,特别是在当今社会中,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视之为宝贝,孩子的日常生活严重依赖亲人,造成长大以后生活自理能力极差。目光短浅的人会认为这算不了什么,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依赖型人格不但会影响个人的前途,而且还会影响到国家发展的命运。
治疗方法
对依赖型人格障碍的治疗,应当采取以下几个方法:
1.改掉依赖的习惯。
有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依赖行为已成为一种习惯,所以想要恢复正常,必须改掉这种不良的习惯。清查一下自己的行为中哪些是习惯性地依赖别人去做,哪些是自己作决定的。你可以每天作记录,记满一个星期,然后将这些事件按自主意识强、中等、较差分为三等,每周一小结。
对自主意识强的事件,以后遇到同类情况应坚持自己做。例如某一天按自己的意愿穿鲜艳衣服上班,那么以后就坚持穿鲜艳衣服上班,而不要因为别人的闲话而放弃,直到自己不再喜欢穿这类衣服为止。虽然这些都是一些小事,但只有从这方面做起,才能完全改掉那些坏习惯。
对自主意识中等的事件,你应提出改进的方法,并在以后的行动中逐步实施。例如,在订工作计划时,你听从了朋友的意见,但对这些意见你并不欣赏,便应把自己不欣赏的理由说出来,说给你的朋友听。这样,在工作计划中便掺人了你自己的意见,随着自己意见的增多,你便能从听从别人的意见逐步转为完全由自己作决定。
对自主意识较差的事件,你可以采取诡控制技术逐步强化、提高自主意识。诡控制法是指在别人要求的行为之下增加自我创造的色彩。例如,你从爱人的暗示中得知她喜欢玫瑰花,你为她买一枝花,似乎有完成任务之嫌。但这类事情的次数逐渐增多以后,你会觉得这样做也会给自己带来快乐。你如果主动提议带爱人去植物园度周末,或带爱人去参观插花表演,那么,你的自主意识就增强了。
依赖行为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消除的,一旦养成了习惯,就会很难改掉。为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简单的方法是找一个监督者,最好找一个自己比较依赖的人。
2.树立自信的旗帜。
如果只简单地破除了依赖的习惯,而不从根本上找原因,那么依赖的行为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去除。树立自信的旗帜才是矫正、治疗依赖型人格障碍的根本。
首先,去除童年不良记忆。依赖型的人没有信心,自我意识十分低下,这与童年时期的不良教育有很大的关联。你可以回忆童年时父母、长辈、朋友对自己说过的具有不良影响的话,例如:“你真笨,什么也不会做。”、“瞧你笨手笨脚的、让我来帮你做。”等,你把这些话语仔细整理出来,然后一条一条加以认知重构,并将这些话语转告给你的朋友、亲人,让他们在你试着干一些事情时,不要用这些话语来指责你,而要热情地鼓励、帮助你。
其次,建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平时,不妨选择一些带有冒险性的事情做,如:独自一人到附近的风景点做短途旅行;独自一人去参加一项娱乐活动或一周规定一天“自主日”,这一日不论什么事情,决不依赖他人。只有这些事情做成功了,那么你依赖他人的心理就会逐渐地消失。
8.分裂型人格障碍的自疗
在科研领域中,有位著名的数学家曾做出过卓越的贡献,而且还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数学定理。尽管他在科研事业上出类拔萃,然而他却是一个人格障碍患者。他性格孤僻内向,成天关在小房间里看书学习,演算公式,攻克难题,几乎谈不上有社会和人际交往。他为人沉默寡言,兴趣索然,生活随便,给人一种“古怪”的印象。40岁左右才在人催促下结了婚。婚时不知如何操办家具布设,婚后不知道上街购买生活用品。由于过分内向离群,对外界反应不敏捷,社会适应性很差。曾多次发生不幸的车祸,造成严重的后遗症。他所表现出的这些人格特征,心理学上称之为分裂型人格障碍。
分裂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观念、外貌和行为奇特以及人际关系有明显缺陷,且情感冷淡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这类人一般较孤独、沉默、隐匿,不爱人际交往,不合群。既无什么朋友,也很少参加社会活动,显得与世隔绝。常做白日梦,沉溺于幻想之中。这类人对人少的工作环境尚可适应,但在人众多的单位和环境及需要交际往来的工作就很难适应了。
诊断人格障碍者为分裂型需符合下述项目中的三项:
①怪异言语,如离题,用词不妥,繁简失当,表达意思不清楚;
②对人冷淡,甚至对家族亲人也冷淡,缺少对他人的温暖与体贴;
③奇异的信念和想法,或与文化背景不一致的行为,如相信透视力,心灵感应;
④不寻常的知觉体验,如幻觉,看见不存在的人;
⑤奇怪的、反常的或特别的行为或外貌,如服饰奇特,不修边幅,行为不合时宜,不符合习俗或目的不明确。
⑥几乎是单独活动,主动与人交往仅限于生活或工作中必需的接触,除主要亲属外无亲密朋友或知己。
⑦表情淡漠,缺乏强烈或生动的情感;
治疗方法
对分裂样人格障碍的治疗目标是要纠正孤独离群性、情感淡漠和与周围环境的分离性。以下有几种具体的治疗方法:
1.社交训练法。
训练内容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开始时由施治者和受训者共同商定,以一位朋友(同学或同事)为交谈对象,每次要求主动与他交谈5分钟,交谈内容和方式不限,逐渐做到主动、自万元比较融洽地随便交谈。进而逐步增加交谈的时间(从5分钟增加到20分钟,再增加到半小时);对象由1人增加到5人。训练成功后,改变训练内容,鼓励其转向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投入现实生活。
2.兴趣培养法。
兴趣是指积极探究某种事物而给予优先注意的认识倾向,并具有向往的良好情感。因此兴趣培养有助于克服兴趣索然、情感淡漠的人格,提高认知。要求本人有意识地分析自己,确定积极人生的理想追求目标。社会实践。要创造条件,有意识地接触社会实际生活,扩大接受社会信息量,促使兴趣多样化。参加兴趣小组活动。这是培养兴趣的较好形式,内容有绘画、歌咏、舞蹈、艺术、体育锻炼、科技活动等。分裂型人格障碍就会从强变弱,从弱变无。
9.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自疗
张先生有个28岁的女儿,师专毕业,特点是聪明、自尊心强,但主观任性、倔犟、胆小,连小虫都怕,白天一个人不敢呆在家里,爱生气。高考以1分之差落榜,从此对家长有意见,好发脾气。分配工作后,讲课较好,吐字清晰互有条理。但在行为上与众不同,每天上班迟到,不爱动,不参加集体活动,常独坐办公室,很少与别人打交道,不爱打扮自己,特别懒,有时自己的衣服都不洗。她的想法从不向任何人说。在家里,来了对心思的客人,热情招待,振振有词;不对心思的便皱起眉头一言不发,对父母态度蛮横。出门时外衣还算整洁,内衣及头发长时间不洗,却每天洗手若干次,早晨光洗手需花费一小时左右,世界上好像她的手最干净。常常找茬儿生气,有时因小事而大动肝火。她的东西不许别人动,吃饭时挑来挑去,总挑出一些不顺眼不顺口的饭菜。自己在家时不开灯,不开电视。说自己的形象不好,拒绝交朋友搞对象。办事不果断、没有准主意。总是把全家搞得鸡犬不宁,屡屡脱课。张先生不得已送到精神病院。面对那些神志失常的精神病人,对她刺激很大,每天哭、拒食,只好让她出院。
张先生女儿的病情,主要表现在情绪和行为两个方面,比如与外人的对立与攻击,无理挑剔与取闹;反复洗手,但不注意自身的卫生习惯;孤独和懒散,没有青年人的气息和应有的爱好及情趣;思维当属完整,没有明显的妄想和幻觉,但自知力和自我评价不足,没有要求治病的意念。把这些现象集中起来,恰与通称的“边缘状态”相近似。“边缘”是一种不确定的状态,所以当医生无法确诊一个病人时,就经常解释为“边缘性”;当心理学家遇到无法界定的心理失调症状和人格变异时,也经常用“边缘性”来表示。于是,“边缘性”便成为人们探究未知领域的一种符号。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