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它历来都是最后一个吃东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本来就有酸甜苦辣,一定要从小就养成承受困难的心理准备,没有一个人一切都顺利。你要想明白,有些事,属于你的你放心,一定是你的,但有时要慢半拍。不属于你的,你要也要不来;就算要来了,你也保不住。
别人有好东西你怎么办?别人有好东西,你发自内心为他高兴,不要嫉妒,要见贤思齐,向他学习,补充自己。
感冒了要吃药,发烧了要就医。但对于心理疾病,人们则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病不医甚至讳疾忌医的现象仍然存在。
空军一青年干部被解放军第215医院认定为心理障碍的“危险人物”,但其周围的人并没有当回事,其单位领导甚至向医院打保票说没问题。事隔不到一个月,这个干部就将自己的妻子杀害。
事实上,我国在精神病早期发现方面存在比较大的差距。215医院精三科主任陈继军说,现在医院收治的病人,70%以上是因为肇事闯祸之后才被送到精神病医院的,送到医院时的患者大多发病已在10天左右。
我国精神病研究专家孔祥泉教授说,我国大多数人对健康状况的认识还片面停留在身体器官有无病变的层面,而普遍忽视了精神病变。目前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心理疾病仍然是与精神分裂症划等号的。像心理障碍、失眠等一般性疾症,在人们的认识中根本就没有与心理疾病联系起来。
心理因素对人体疾病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下面让我们看看心理因素与几种疾病的关系吧。
第一,心理因素与心脏病的关系
心脏病发生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但心理因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长期反复的消极情绪,在心脏病的发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即紧张的情绪刺激如果由暂时的变为长期,就会使机体发生一系列变化,如心律不齐,以至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有专家指出,情绪拨动大、易激动的人比遇事冷静、不慌张的人发病率高6倍。而易急躁、好胜心强、不知满足的人也易患心脏病。
第二,心理因素与糖尿病的关系
长期的情绪紧张可使内分泌失调,这样就会使胰脏分泌胰岛素的机能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血糖水平增高,使尿糖水平也增高,就会出现糖尿病。个人在生活中的遭遇、商业激烈的竞争、紧张的人际关系等,都会使人精神过度紧张而出现血糖水平急剧上升的情况。紧张也是引起糖尿病恶化的主要原因。所以,保持适当平和的心态是有利与身体健康的。
第三,心理因素与月经的关系
情绪对月经有重要的影响。情绪紧张而不稳定的妇女比情绪稳定的妇女痛经多,暗示性高的妇女、怕痛的妇女痛经的比例也比较大。心情抑郁或沮丧常常使月经量减少或闭经,而情绪紧张可使月经量增多,月经提前。强烈的情绪刺激或持续的不良刺激通过大脑皮层活动引起丘脑与垂体活动的变化,使雌激素增高,黄体酮减少,导致月经失调。
不但以上的疾病源于心理因素,而且胃肠疾病也是源于心理因素的另一个疾病。
懂点医学的人都知道,心理因素对身体内脏器官功能的影响是通过情绪活动而实现的,积极的情绪对人体活动会有促进作用,而焦虑、忧郁、恐惧、痛苦等消极的情绪则可能导致神经活动机能失调,进而引起某些疾病。
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心理的变化,这时,消化系统也会随着你的心理波动出现“情绪化”的反应,想一想,当你精神愉快时是不是胃口大开;而心情忧郁时会觉得吃什么都没有滋味?
人们知道,癌症、冠心病、胃病的发病与人的心理、情绪因素密切相关。殊不知,有几种五官疾病也是源于心理因素的。
眼睛常见的疾病青光眼与心理因素和过劳有关。临床上证明,重大情绪因素、精神创伤和过度劳累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兴奋和抑制功能协调障碍,造成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不能很好地控制眼压,易导致青光眼。
中年人常见的美尼尔氏病(发作性眩晕病),一般认识是内耳淋巴代谢失调。但医学家发现,不少病例是在不良心理刺激下发病、加重和复发的,眩晕发作与情绪交织在一起形成恶性循环。消除不良刺激后,症状可缓解,或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心理和药物的综合疗法可使该病缓解。
职业性失声、声音嘶哑是喉科常见病,除由于过度发音或发音方法不当外,许多患者在病前常有意外精神刺激,情绪障碍通过大脑皮层与皮层下中枢使植物神经系统发生功能障碍,迷走神经发放的冲动增强,喉粘膜末端血管痉挛,血流障碍,出现局部充血、肿胀、渗出、出血等病变,引起该病发生。
咽喉异感症也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患者体验到咽喉部有不适的异常感受,如阻塞感、粘着感、蚁走感、紧迫感等。异常感觉时轻时重部位不定,使病人情绪紧张、心神不宁、疑虑重重。鼻、咽、喉部器质性病变,如癌症、颈动脉炎、舌骨大角综合症、缺铁性综合症可以引起咽喉异感症,功能性疾病如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更年期综合症等也可以出现咽喉异感症。这些功能性疾病的患者常常是胆小多虑,有疑病倾向,过度自我注意和自我暗示。
在如今这个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里,我们每个人几乎都是在自己成长的同时,不断地与周围的人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一旦自己在比较中处于劣势,心理就会产生不平衡感,压力也就陡然而生。于是就要靠自己的努力来达成一个又一个欲望。当然,这种追求上进的精神我们提倡,但我们要知道凡事都要有个度。
人活在世上,欲望是永无止境的,我们不可能实现所有的愿望,这时就要学会放弃,进而摆脱失望后的心理不平衡,避免压力对我们的身心产生各种各样的损害。心理平衡了,才能有生理平衡;生理平衡了,人体的各个系统才会处于最佳的协调状态,一切疾病都能减少。
阳光导航
人的心理活动是非常复杂的,面对着各种压力,我们该怎样预防疾病的产生呢?
1.舒缓压力,保持健康心态,尽量避免情绪的持续波动
如果你出现了心理问题,不要孤立自己,其实有很多可以求助的对象,比如:
(1)好友。向好友倾诉你的问题,即便他(她)不能帮你解决问题,倾诉的本身也会舒缓你的异常情绪。
(2)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这里的从业人员具备专业心理知识,能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帮助你摆脱困扰。
(3)互联网。通过网络可以表达、宣泄自己的情感,而且还能很好地保护自己的隐私。
2.培养自身调节心态的能力,学会自我开导
首先要客观认识现代社会,压力大、工作强度高是普遍现象,当你处于不利环境时要善于排遣不良情绪,可通过听音乐、读书、进行体育锻炼等调整心态,必要时可暂停工作或调换一个相对轻松的工作,以便修养身心重新再来。此外要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过高的估计自己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挫败感。
3.及时就诊,避免病情加重
心理社会因素会导致或加重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反过来胃肠道疾病同样也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因此当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尽快明确病因,进行有效的治疗,以免疾病进一步恶化异常的情绪。
上海某公司一名稳重节俭的部门经理突然出手阔气,一个月竟然向财务报账十几万元。心理医生诊断后认为,这名经理得了精神“狂妄症”。经过近一个月的医疗,这名经理扫除了心理上的病变,重新回到公司继续担任要职了。
事实上,欧美国家不少先进的企业都聘用心理医生。日本三和银行在40年前就在银行内开设了面谈中心。这个中心以30岁至35岁的员工为对象,进行健康管理教育。东京健康管理中心埋忠洋一所长说:“管理者的责任之一就是,当发现属下的某种征兆时,就应该了解这是否是一种信号,并在发病之前采取对策。”
心理学家直言不讳:过去我国曾经把心理学研究当作唯心论加以排斥,造成了心理学研究的断档和脱节,整个社会对心理学重视不足,讳疾忌医,作为现代社会普遍的心理咨询与医疗在国内难以深层次开展。
在美国,有80%的人曾经或正在接受心理医生的帮助。企业为员工的医疗保险中专门有一部分是用于心理咨询费用的。而在我国,36%的人认为有严重心理疾病并且精神方面有问题的人,才需要做心理咨询,正常人无心理咨询的必要;只有少数人赞同心理健康咨询。
目前,主动来看心理门诊的咨询者以文化层次较高者居多,也有不少人受疾病困扰产生相应的心理问题,求助于心理门诊。
心理卫生贯穿人的一生,全社会都应重视这种像癌症细胞一样包围着我们的疾病。特别对心理脆弱者,更要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他们承受挫折、战胜困难的能力,以便形成健全的人格。
5.同样的打击在不同性格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效果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一点都不假。同样的打击在不同性格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效果:很多人被病魔和伤痛折磨过,他们不会选择自杀这一条路。但是有的人却选择用结束生命的方式而逃避问题。有关心理学家说,如果一个人在一段短时期内经历了许多压力事件,如重病、伤痛、亲人去世、转换工作、失业等,他们可能会有很多不快的感受,然而当他们再遇上非常强烈的考验时,有的人能把心态放平,来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而心理脆弱的人就会走上自杀的路途。
某大学化工系研究生郭某在福建泉州XX学院坠楼自杀身亡,他留下遗书说,“儿子不孝,找不到工作……不愿意成为家里的拖累”。案例中的郭某如果有一个凡事都能想的开的心理,就不会走向自杀的路途了。有的人因经济贫困、经济状况差、与社会隔离、得不到有效的人际支持等因素时,就会想到了结生命。殊不知,生活对每个人来讲只有一次,每个人都应该善待自己的生命。然而,有的人却不把生命当回事,不但害了自己,还害了他人。
哈尔滨市动力区通厂街一居民家中发生血案,妻子被杀身亡,丈夫割喉生死未卜。事发的原因是丈夫因生意亏损,精神上曾受到过打击,欲杀死妻子之后自杀。
面对生意亏损,何不这样想:哎,钱是人挣的,生意亏就亏了,我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还可以东山再起,钱没有了,还可以再挣,大千世界到处都有自己的立身之地,我还可以想办法做别的生意……如果用死来结束自己目前的一切,不是让别人笑话吗?
心理脆弱的人大有人在:A市第一中学19岁的高三女生小晶在考试中由于“涉嫌作弊”而被取消了下一场的考试资格,让人没想到的是,女生回家后却做了服毒自杀这一傻事,她的死给她的父母在精神上的打击可是致命的呀。做为家里的独生女,她这样结束自己的生活,没有考虑过自己父母将来怎么生活……,如果换成乐观的人,取消就取消,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打不了,这次考试我全部是零数。只要高考时的那一博能让自己在千军万马中冲出来就了,其余的这种小考试何必放在心上。然而小晶没有这样想,她给父母留下了永远的伤痛和伤心。
面对同样的打击,同样的挫折,为什么有的人能挺过去,而有的人却选择了用自杀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或者说是逃避问题。这是值得探讨的。古人云:“蝼蚁尚且偷生。”面对打击,作一回蝼蚁又何妨?问题真的到了非死不可的地步?
一般来说,自杀者都是情绪抑郁,对生活上的转变和打击存在悲观失落的挫败感,所以他们会有以下三种看法感受:
一是对于自己的看法。通常他们都会感到自己很无能、没有价值,觉得自己无论怎样做都是失败的,对于自己有如此负面的看法,便会倾向于不断反复想着那个打击,想着自己那不愉快的经历,然后就会自责、内疚、自我贬低等。就算与他们谈到成就,他们也会把它形容为不值一提的事情。
二是对于其他人的看法。有强烈抑郁和自杀思想的人通常都会感到无助,觉得四周的人怎么也帮不上忙,有一种“有心无力”的感觉。他们最感到失望的是,四周的人是在非常努力地想办法帮忙,但是无论亲友或是专业人士都无能为力。于是,他们更加沮丧,对自己和四周的事物都变得冷漠不关心,一副完全放弃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