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广东人爱吃烧鸡、烧鸭、烧鹅,前几年货源缺乏,人们想吃,无处买,现在个体户与农村专业户挂钓,鲜活的肥鸡、肥鸭、肥鹅运往广州市内,大街小巷到处可见烧鸡铺,烧鸭店,随时都能买到。
广州鱼档买卖更为兴隆,鱼档店主为降低鱼塘成本,直接从产地进货,既保鲜,又便宜,并且还引进养鱼的先进技术,提高塘鱼存活率,让人们随时买到鲜鱼、活鱼。
牛记牛肉档,每天卖5 头牛的牛肉,节假日照常营业,大年初一也不例外。货源充足,风雨无阻,准时供货。大大方便了群众生活,促进了商品流通,活跃了市场。
★★★★★从无到有★★★★★
在现实生活中惜力滋生是“弱势”的应变法,亦是施展“树上开花”计,使应变者假手于他人的力量,利用别人的经验、信息、技术充实和发展自己以改变“弱势”。
广东中山市五桂山镇,原是个“山、边、穷”地区,办工业资金奇缺,技术人才难以解决。后来他们与中央航天工业部等单位联合,组建中航发展实业公司,兴建中航铝窗厂、中航精密模具厂等企业。带动了乡镇企业从无到有,逐渐发展。人们曾记他们运用“树上开花”谋略表述为“倚玉雕玉“树上开花”。
★★★★★摇身一变成了“万元户”★★★★★
广东海丰县莲花山下的顾莲峙村,长期以来依然过着借钱买米,乞油点灯的日子。改革开放后,这个穷村焕发了生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赤贫之地,今朝果树飘香。如今的顾莲峙村已成为海丰县莲花山镇的首富村,仅种果一项,年收入就达100 多万元。
种果,是该村脱贫致富的“绝活”。早在1982年,老农甘谭因地制宜,率先在村后坝上种上桃李,第二年就收4000多斤李子,第三年,他便摇身一变成了村里首个“万元户”。
在老甘的影响下,全村掀起了种果热潮。人们炼山打穴,运基肥、找贷款、寻种苗,把山前山后都裁遍了,甚至连砂砾地、石头岗也种上果树。数年后,顾莲峙村便迎来了“岭南佳果四时春,杨梅柚桔次第新”的丰收景象。在今日的顾莲峙村,用村民自己的话说,现在算是实现了第二次翻身。走进顾莲峙村,记者看到那外墙装修华丽的新楼宇鳞次皆比,大屏幕彩电、录像机、摩托车、电冰箱等高档电器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一把火烧出30 万元★★★★★
1989年,谢永新从部队复员回到广东连县的福源村,看到家乡依旧这么穷困,他不禁眉头紧锁:怎样才能使这个穷山窝走上富裕之路呢?福源村地处石岩地区,四周全是石头山,若搞耕种养殖业肯定不行。俗话说:靠山吃山。对!就在“山”字上做文章。谢永新争取到镇信用社的支持,承包集体石山,办起了一条年产万吨的石灰流水生产窑。一边生产一边摸索,终于掌握了配料,火候,出烟等全套生产技术,产量逐步提高,生产出来的石灰,具有细滑、雪白粘性强的特点,深受用户的青睐。产品不过夜,随产随销,一把火燃起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自1989 年点燃一把火至今,日均生产石灰达30 吨,年获利润近30 万元,成为村中农民率先致富的楷模。
★★★★★化腐朽为神奇★★★★★
广东省清远市长石村青年谢汉生利用“树仔头”制作形态别致的盆景供应市场,仅1994 年已收入15 万元,成为深山沟里致富的佼佼者。谢汉生所在的村子背靠深山大岭,有丰富的树桩资源,以往农民把树头当柴烧,每担仅10元至20 元。
随着人们生活的逐步富裕,社会上花卉盆景销势看好,他就萌发了巧做树头文章的念头。1988年,他来到广州芳村花地,拜师学艺。经过半年的刻若钻研,他基本掌握了树桩盆景的栽培、造型等技艺。回到村里,他在屋后开辟了一块半亩大的树桩盆景园地,从山上采挖来树桩进行树桩盆景栽培。第一年把树桩栽活,第二年上盆修剪,第三年经形态想象进行艺术造型成为商品出售。他制作的树桩盆景有榆树、红枫,雀梅、南天竹、之角枫等30多个品种,千姿百态,使人在盆景的小天地里也能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六年来,谢汉生靠这些“树仔头”已收入近40万元,树桩盆景园地已发展到近3 亩地。现在,他还学习根雕的制作,看来他的野心真不少哩!
★★★★★白手起家的“大腕”★★★★★
深圳南方制药厂的老板赵新先是国内企业界有目共睹的管理人才,白手起家的“大腕”。他认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是造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能赚钱的“人才群”;企业要突飞猛进,便要靠这个“人才群”的奋发拼搏。赵新先管理企业首重人才,他的管理机制也就是人才激励机制,“干部能上能下,工人能进能出,工资能高能低,机构能立能撤”。人员从职工到干部,全部实行聘任制,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说到做到。九星分厂缺厂长,赵老板一把拎起26岁的大学生李春,效益一年就翻了个;1989年才进厂的年来清,从司药、主管、车间主任到生产部长刚活过27 个春夏秋冬;已开始象模象样地指挥全厂生产;临工戴围山进厂3个月,赵老板看出他是个人才,先任组长,很出色,半年升班长,更出色;创造数量、质量、耗损等综合考评管理工资制度,提高了全厂管理效能,赵老板当即提前赏给他一套住宅。赵老板推行“四能”管理机制以来;先后提升了165名干部,工人转干28 名,辞退和降职使用15 名。工人的年均淘汰率达10%左右。员工收入拉开了档次,差距比为1:18,最少拿1,最高的拿18。同时,为了使激励机制永保活力,赵老板不惜“放水养鱼”,从1991年开始;拿出企业纯利的15%用于职工的工资和奖金,使员工的收入不断提高,越干越有劲,越出成绩越想出成绩。赵老板的用人之道另有三绝:一好用青年人。他说:“想当初,志愿跟我在笔架山下安营扎寨的都是年青人,我也就把骨干队伍建立在青年人的基础上。”现在,全厂干部平均年龄26 岁,53 名主要领导平均年龄不到30 岁,国外分公司的经理也都是30 多岁的小伙子,精明能干。很快就学会了与外国人做生意。
二是有用无类,因才施用。只要德才兼备。不管其过去,不问进厂时间,一样培养、重用。三是讲究“传、帮、带”。这些年来,赵老板先后投资83万元培训费,选180 人分赴各地高等院校、研究部门进修。职工凡参加函授、电大取得成绩者,都准予报销学费。逐渐形成了南方制药厂兴旺发达的“智能优势”。目前,赵老板手下的303 名干部,拥有硕士、学士、和专科学历的占89.5%,堪称猛将如云。
★★★★★商界“英雄本色”★★★★★
提起“三九胃泰”,不论是患者还是健康人,哪个不知,谁人不晓?说到南方制药厂,那名声真叫响当当,如雷贯耳,但是,要谈谈这么了不起的事业是咋办起来的,那可就未必有几人知道了。1985年的时候,保健药品市场还是荒凉安谧的经济新领域,偌大的中国除了一些老字号以外,还没有几家名震天下的制药企业。
赵新先跑在了时代的前列;他以空前的勇气和决心将医学领域中的科研新成果转化成雄浑厚的生产力;普渡众生,周济天下。1985年6月,带着这个雄心壮志,赵新先领着10多位年轻人;从广州来到深圳的笔架山着手办厂。除了艰苦奋斗的精神,赵新先并没有多少可以花销的建厂费用,他和职工们一起住草棚、睡地铺、吃咸菜,点油灯,历严冬,熬酷暑,日夜奋斗;拓荒建厂。转年春天,微风和煦的时节,7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兴建了出来。循着“先生产,后生活;边建设,边生产”的创业方针;赵新先率领职工们收购药材、试制药品、研究包装、外出推销;企业在昂扬的奋斗精神中生机勃勃、蒸蒸日上。企业的赢利;除去保障职工的生活、福利开支以外,全部投入再生产,1986 年、1989年、1990年,赵新先一次又一次地放弃了修建办公楼房的想法,将企业利润全部投入到装备现代化的制药生产线之中,而厂部机关则一直滞留在建厂初期的铁皮房里办公。企业发达后;赵新先的志向更远大了,“三九胃泰”打入欧美市场;他在美国开办了分公司,使得南方制药厂成为名扬海外的跨国公司;又一次走在了中国制药业的时代前列。而在生活方面,他和他的驻外人员仍不忘艰苦奋斗的本色;常常是一周煮一锅牛肉、蒸一锅米饭,每顿饭热一热便吃,十分节俭。
★★★★★大冒险家★★★★★
成功往往跟冒险有关。除了知情人;谁会想到赫赫有名的广东半球实业集团起家于一个街道小厂?谁又会相信手提大哥大、乘坐奔驰500、拥资5亿元人民币的李秀森老板,曾是个既无学历也无技术的数不上数的街道小干部?但是,看看他的业绩,你又不能不佩服,此人气派不凡。1980 年,李秀森挑头创办湛江一家街道电器小厂;出手不凡,狮子大开口一下子就举债800万,购进先进的自动生产线,开发时新产品。随后生产不断扩大,借款也不断增加,4 年设备贷款1080 万元,流动资金借贷3300万元,名副其实的债台高筑!如此的高额贷款,今天的商人求之不得。可是当年是什么风气?什么时代?干这种事,不是疯子,就非有窝头大的胆子不可。李秀森是个有胆量的老板,几年里凭着这几笔贷款他前后购进17条生产线,创造了1.9 亿元产值、1400 万元利润。创汇1500万美元。古人形容某某有大将风度时,常会说他“每临大事有静气”。李秀森就有这种生死关头敢于冒险、善于决断的特点。1982年之前,国内市场还没有电饭锅销售。原因一则尚未引进,二则社会上一般认为我国电力缺乏,消费水平低下,电炊具的普遍使用不现实。因此,李老板生产的电饭锅也一直是外销,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当年国际市场不景气,电饭锅积压滞销了,企业面临亏损压力。李老板没有回避挑战,反而愈挫愈奋,大胆冒险,继续大上电饭锅,率先开发国内市场。结果,他这个险又冒对了,国内市场不闯不知道,一闯才发现潜力庞大,而他的电饭锅也先入为主、连续10年稳稳占据40%的大陆市场。1988年,当地二轻局15个企业濒临倒闭,李老板的“野心”和“胆魄”又一次受到了刺激,仿佛勇猛的斗牛看见了鲜艳的红布。
李老板坐不住了,几番思量之后,一举兼并了这15个企业,归到自己的旗下,以自己的拳头产品为龙头组建成紧密型的企业集团,规模一下扩大到13 个子公司、30 个分厂,职工过万,产品上百种,企业的实力、产值、利润也获得了成倍的增长。回顾发迹之路,李老板说出一个耐人寻味的半球新理论;小商品大市场,小鱼喂大鱼,大小一齐肥:船小好掉头,船大好冲浪。
★★★★★大富由天小富有俭★★★★★
珠江三角洲腹地的顺德市容奇镇,有家镇办供销社属下的五金交电公司。莫小看它只有18名员工,可去年经销当地的家电产品营业额高达1.7亿元,1994年头4 个月,营业额达6600 万元。去年人均做了9400 万元的生意,这在全省同行是少见的。
人称容奇五金交电公司经理潘洪标是容奇商界奇才,而潘洪标却笑言:“大富由天,小富由俭。是天时、地利、人和。顺德可谓家电王国,什么容声冰箱、科龙空调、万家乐、神州牌热水器、裕华、鹰神风扇,还有林林总总的抽油烟机、消毒碗柜、电器炉等都是全国市场的“抢手货”。潘洪标从市场调查中得知,全国的商家要经销顺德家电,往往是参加某厂家的展销会,或亲自到顺德单家独厂“走马式”订货。十年前,在容奇综合贸易公司任经理的潘洪标突发奇想,为何不办个家电“中药铺”,将当地的家电产品集于一体,搞贸易,搞批发?
于是,白手起家的容奇五金交电公司挂牌了。近水楼台先得月,与顺德的120 多家厂建立了业务联系,把顺德的家电产品源源销往全国。潘洪标此举,不仅扶持了当地乡镇企业,更使创办的五金交电公司营业额连续几年超亿元,10年间给国家创利2500 万元。
顺德的不少商家,高级轿车,办公楼豪华装修,多潇洒!而潘洪标则从企业的发展角度考虑,1989年将获得的利润600 万元,用于兴建一座八层的仓库和地下经营部,连办公室都作为产品陈列室和业务洽谈室。直到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