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找个地方休息,我们别无选择,只好硬着头皮走完下一英里
路……
“当我推掉其他工作,开始写一本25万字的书时,心一直
定不下,我差点放弃一直引以为荣的教授尊严,也就是说几乎
不想干了,最后我强迫自己只想下一段落怎么写,而非下一
页,当然更不是下一章。整整6个月时间,除了一段一段不停
地写以外,什么事情也没有做,结果居然写成了。
“几年以前,我接了一件每天写一个广播剧本的差事,到
目前为止一共写了2000个。如果当时签一张‘写作2000个剧
本’的合同,一定会被这个庞大的数目吓倒,甚至把它推掉,
好在只是写一个剧本,接着又写一个 ,就这样日积月累真的写
出这么多了。”
奇迹就这样产生了,不可能的事情最后成为可能。这就是目标使你创造出的奇迹。
刚开始创业时,你还得对未来经营计划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一番思考,你会遇到以下问题:
●阐明你对未来创业的设想。
●定义你的创业目标。
●形成独立经营第一个阶段中的策略,并应记住至少三五
年之内不能改变。经营策略与经营目标相似,不能随意改变,
经常的改动不仅会导致混乱,同时也使得你的目标显得很不严
肃。
●明确成功创业的关键所在。
●制定第一张行动计划表。
5.勇气比资金更重要
一个人能否成功创业,全在于他所持有的信念,在于他有没有勇气。
如果你想改变自己,那就要首先从改变信念开始;如果你想效法伟人,那就首先要效法他们成功的勇气。
尤伯罗斯没有上过大学,20岁时就创办了“客运咨询公
司”。为了偿还十万美元的债务,他依靠自己奋斗,不辞劳苦
地工作着。
尤伯罗斯并不以“客运咨询公司”大赚其钱而满足,而是
以这家公司作为他发展事业的新起点。他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
筹集到新的资金用以开拓新的事业领域。他首先收买小规模的
旅行社,接着扩展到酒店管理,最后把几家大旅店购买下来,
这些都为尤伯罗斯带来了巨额的收入。1972年,他收购了一
家招牌奇特的名字叫“问福斯特先生”的规模较大的旅社。此
后几年里,由于美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尤伯罗斯所经营的旅
行社及酒店业务也飞速发展,他很快成为美国旅游业的巨子,
同时也以一位 “有勇气和善于抓住机会”的企业家而著称。
本届奥运会的经费主要依靠私营企业的资助。尤伯罗斯审
慎选择了30家赞助厂商,他们共出资1。17亿美元。同时,尤
伯罗斯还找来50家供应商,要求这些公司至少捐助400万美
元才可以和奥运会做生意。他还实行美国三大电视网争夺播映
权的办法,使得美国广播公司出资2。25亿美元夺得了播映权。
尤伯罗斯亲自谈判一宗宗赞助合同,运用他卓越的推销能
力,挑起同业之间的竞争。尤伯罗斯还以外国竞争者相威胁而
争取本国厂商出资赞助的手法来获取资金。同时,尤伯罗斯史
无前例地出售火炬传递权,火炬从希腊点燃,到美国洛杉矶陆
地全长15000公里,每公里售价3000美元。这届奥运会期间,
山姆鹰的标志也作为商标专利出售。此外,800万张门的收入也接近1亿美元。
由于尤伯罗斯筹备有方,经营有术,生财有道,这届奥运会不但无
亏损,而且大约盈利2。5亿美元。
从尤伯罗斯经营这届奥运会,我们不难看出,勇气比资金更重要。这里给你提供几种对你可能有用的方法:
●跟自己的心灵交谈时,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
哲学家爱默生在谈到有关个人的种种问题时,他说:“一个人往往会在不经意中将自己的种种创意抛弃掉了;只因为这些创意是属于自己的,就不那么刻意地珍惜它了。”
●想着“我将要成功”——而不会是失败。
当你想到你将成功时,神奇的心灵就会马上开始努力,寻找各种有助于使你成功的方法。
●经常想着“我是一位胜利者”,而不是“我是一个失败者”。
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为我们树立了一些哲学典范。他曾经
在一段颇为漫长的日子里,不停地告诉他自己:我是最伟大的
人物,每次都“已经使自己确实感觉到如此为止”;同时,别
人也不得不确信“他正是那种惟一伟大的人物”。这是因为,
在你已经使你自己确信是如此时,其他的人就会因此而自动地
确信你真是很了不起的伟大人物了。
6.追求简单的卓越
能够成功创业的人,能够享受美好生活的人,他们在心理
上大都无拘无束。他们能面对现实,接受挑战,自由地到达他
想要去的地方。而且,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不是
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而是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能够抓住
问题的关键,追求一种简单的卓越。
当我们出生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和心灵都是赤条条的,无丝毫的牵挂。而当我们通过学习,通过在一个特定的文化和物
质环境下生长,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的心灵上就开始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心灵上套上了枷锁。
这个枷锁就是我们人类的一大弱点,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其实,我们人生中的许多问题,也包括创业,并不是很复
杂的,甚至是很简单的。但我们将它复杂化了。复杂化的直接
后果,就是我们在创业的过程中,不能将自己的时间、金钱和
精力投入到最关键的地方去。
你也许已经发现,我们生活中的不少创业者,在创业之
初,选择了在远离“主战场”的地方安营扎寨。他们不是解决
创业中最关键的顾客和市场问题,不是集中自己的所有精力去
提高经营业绩,不是去开拓市场,却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研究财
务问题,琢磨办公室里某个机器的维修问题,或者去做白日
梦,计算有可能获得的额外收入。
这种情况就是给自己的心灵上捆上了枷锁,进而给自己的手脚上也捆上了枷锁。
对于一个渴望着成功创业的人而言,你肯定没有那么多的
时间花在我们上述的那些事情上。你需要的是抓住你创业中最
关键的环节,至于其他事情,越简单越好。至于我们上面所说
的既繁琐又零碎的财务问题,你应该将其托付给你的财务顾问
或者你的财务部长,而不是事事都要你来处理。至于办公室里
某个机器的维修问题,比如电脑,比如传真机,比如复印机,
你完全可以交给其他人,或者给你自己配一台操作最简单的电
脑,使你不需要长时间的培训就可以直接使用。
抓不住问题的关键,或者眉毛胡子一把抓,或者只抓芝麻
漏掉西瓜,是我们在工作中、生活中常犯的毛病。这自然也表
现在创业的过程中。我们没有好好规划,因而很难做到简洁而
又准确。例如,你的邻居张三在报纸上看到了一份招聘广告,
那份工作他非常喜欢,而且开出的条件也很诱人,但是张三并
没有甚至也没有想去应聘,他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因为他想
到:“这么好的工作,应聘的人肯定很多,我的能力恐怕不够,
何必又自找麻烦呢!”其实,那份工作可能就是因为像张三这
样的“自做聪明”、自以为先知的人太多,到现在依然无人应
聘。
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是很好的,我们可以借此谋求改
进与精进,以使我们的人生更加美好。但是,如果我们只是认
识到自己的缺点和消极面,只是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我们的
人生就会陷入另一种混乱,使自己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价值,也
很难腾出精力在做好创业之初的许多事情。所以,我们不低估
困难,但也绝不能使问题复杂化。
在创业初始阶段,我们没有时间也不可能追求企业或公司
内部的每一件事情都尽善尽美,我们要做的,是要把每一件小
事都尽量简单而富有成效。企业或公司在外界的形象和表现要
重要得多,因为它面对的是顾客,是市场,这就要求我们尽可
能把这些事情做得完美无缺。
对于创业来说,重要的永远是顾客,是市场!
所以,我们可以给所有渴望着创业成功的朋友们一个建
议,即一定要合理地分配你的时间和精力。
在创业初期,如果你发现你总是将时间和精力放在了一些
不合适的地方,不合适的事情上,你不妨可以这样做:每天强
迫自己成功地与五个客户约定洽谈时间,或者强迫自己每天考
虑五个跟市场开发有关的问题,然后再去关心一些比如财务问
题,办公室的电脑维修问题,等等。这样,你就能做到简单而
又卓越,你的目光就会紧紧地盯住顾客,盯住市场!
7.全力以赴是成功创业的神奇之钥
对于一个人来说,过去或现在的情况并不重要,将来想要
获得什么成就才最重要,除非你对未来没有设想。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真正追求的目标并非是一种安逸的
生活状态,而是朝着目标竭尽全力地努力。这才是一个人的价
值真正所在。为了实现目标,百分之百地耗尽自己的生命,是
一个人最大的喜悦之一。
一个人要能更好地生活下去,必须有一个目标。
当我们乘着人生之船驶入大海洋时,我们的前方,都应有
一个目的地,一个停靠的码头,否则,即使是一艘10万吨的
豪华客轮,也只能在茫茫的海洋上徘徊不前。与此相反,只要
我们有了人生的目标,即使我们只有一只小舢板,也完全有可
能达到人生成功的彼岸。
“塑胶大王”王永庆谈到了他一生坎坷的经历。他说:
“先天环境的好坏,并不足奇,成功的关键完全在于一己之努力。”
聪明的他每天在完成送米的工作外,还悄悄地观察老板怎样经营米店,学习做生意的本
领。第二年,16岁的王永庆请求父亲帮他借了200元台币作
本钱,自己在嘉义开了一家小米店。开始经营时困难重重,因
为附近的居民都有固定的米店供应,王永庆只好一家一家去走
访,好不容易才争取到几家住户同意试用他的米。王永庆知
道,如果服务质量比不上别人,自己的米店肯定会关门。于
是,他全力以赴,在“勤”字上下功夫。他把米中的杂物一粒
一粒拣干净,有时为了一分钱的利润宁愿深夜冒雨把米送到用
户家中。他的服务态度使用户非常满意,主动替他宣传,介绍
新的客户。接着,王永庆为了改善纯粹卖米的困境,自己开设
了一个碾米厂。当时他的隔壁也有一个碾米厂,而且条件比他
的碾米厂要优越许多。为了同这家碾米厂竞争,他每天工作十
六七个小时,业务上终于胜过了那家碾米厂。到了上个世纪
50年代中期,王永庆已经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商人,但他仍不
满足,仍在全力以赴地奋斗着。他看到烧碱生产过程中有
70%的氯气弃而不用,为之可惜,就打算废物利用,于是便筹
集了50多万美元,创建了台湾第一个塑胶公司。
塑胶这一行业对王永庆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当时有一个化
学家还讥笑他肯定会破产。王永庆认准了就绝不放弃,他发誓
要把塑胶事业办成功。当时日本生产的塑料粉充斥台湾市场,
质量好价格低,台湾生产的塑胶产品很难匹敌。这时候一些股
东心灰意冷,纷纷要求退股,台塑面临着夭折的危险。但这时
候,王永庆毫不退缩,他变卖了自己的所有产业,毅然购买了
台塑料的所有产权,独立经营。王永庆分析了台塑公司不景气
的原因,除日本产品的竞争外,还由于台湾地区所需量极为有
限,而“台塑”产品则明显供过于求。面对困境,王永庆果断
决定继续增加生产,他认为大量增产可压低生产成本及售价,
以便吸引更多的岛内外客户。在增加产量的基础上,王永庆筹
集资金70万美元更新设备,改造生产技术。经过全力以赴、
艰苦卓绝的努力,王永庆终于如愿以偿,达到了增加产量、提
高质量、降低售价的目的,逐渐打开了岛内外市场。
台塑公司之所以成为台湾最大的民间综合性企业,根本原
因在于其首脑王永庆奋斗不懈全力以赴,一步也不放松,一点
也不偷懒。
王永庆说:“管理合理化的过程是艰难的、缓慢的,
但效果却是根本的、无限的。要懂得这些道理并不难,问题是
人的惰性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引导着追求舒服的、易行的经营方
式;又由于惰性使然,在因循苟且之间存在天真的幻想,耽于
表面的功夫,这种心智的障阻比科技的落后更可怕、更无可救
药。”他看出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由于人多事杂,单靠人
力来管理控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