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有着在双方看来同样糟糕的结局的风险,引诱对方妥协。
边缘政策是一个充满危险的微妙策略,假如你想成功地
运用这个策略,你必须深谙边缘策略的奥妙。边缘策略的本
质在于故意创造风险。这个风险应该大到让你的对手难 以承
受的地步,从而迫使他按照你的意愿行事,以化解这个风险。
边缘策略行动的目的是通过改变对方的期望来影响他的行动。
实际上,边缘策略是一种威胁,只不过属于非常特殊的
类型。运用边缘策略时同样要注意发出的威胁要大而恰当。
运用边缘策略不仅在于创造风险,还在于小心控制这个风险
的程度。如果威胁过了一定的程度,就变成一个 冒险经历,
把 自己也带入危险的边缘。下面这个故事就很好地说明了这
个 问题。
有本侦探小说叫 《马耳他之鹰》,这本书里有这样的情
节:侦探藏起了那只价值连城的鸟,而歹徒则绞尽脑汁要找
出鸟藏在哪里。
侦探说: “你想要那只鸟吧,它在我的手里……假如你现
… 页面 102…
在杀了我,你又怎能找到那只鸟?假如我知道你在得到那只
鸟之前杀不了我,你又怎能指望通过威胁让我交出来?”
歹徒的回应是解释他打算怎样使 自己的威胁变得令人信
服。
“我明白你的意思。这需要双方拿出最明智的判断,因为
你也知道,先生,男人若是急了,很快就会忘掉 自己的最大
利益究竟是什么,那就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了。”
歹徒承认他不能以处死的办法威胁侦探 。不过,他可以
让侦探面对一种风险,即局势可能在僵持到极点的时候超出
控制,结果会是什么就说不准了。也就是说, “我不是存心要
杀你,可是你要找死我就没办法了。”歹徒不能承诺假如侦探
不肯招供,他就一定大开杀戒。但他可以威胁说要让侦探处
于一种境地,在这种境地下歹徒 自己也不能保证是不是可以
防止侦探遇害。这种让某人了解 自己遭受惩罚的概率的本事
应该足以使这个威胁奏效,假如惩罚足够吓人的话。
这么一来,侦探丧命的风险越大,这个威胁就越管用。
不过,与此同时,这个风险也会让歹徒感到越来越难以承受,
从而变得越来越难 以置信。歹徒的边缘策略在并且只在一个
条件下奏效:存在一个中等程度的风险概率,它使这个风险
大到足 以迫使侦探说出那只鸟的藏身之处,却又小到让歹徒
觉得可以接受。这个范围只在侦探重视 自己的生命胜过于歹
徒重视那只鸟的时候存在。
… 页面 103…
其实边缘策略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例如我们在买东
西时,就经常有意无意地运用着边缘策略。同时边缘策略是
人们在谈判时经常用的策略。策略家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这
个策略,在某些特殊场合如谈判中,就能够取得较理想的收
益。
讨价还价过程是人们在市场上买卖东西时经常发生的事
情 。卖物品的人希望尽可能地卖出高的价钱,而买东西的人
希望以尽量低的价钱买到他想要的物品。卖东西的人在开价
时考虑的是两个方面:出一个高的价钱,如果这个价钱是买
者所预料并且在可接受的范围之 内的话,对方的杀价是有限
的,这样,卖者有很大的获利空间;但是,如果给出的价格
太高,超出了买者的预期范围,对方会认为,价格太离谱,
卖者存在着欺诈行为,从而讨价还价即刻终止。
讨价还价开始于卖者给出的一个价格之后。假定这个价
格为 ,并假定这个价格在买者 “预期的”范围之内。这时,
讨价还价便开始了。买者往往给出一个低价,假定这个价格
… 页面 104…
为 ,那么实际的成交价格 (用字母 将处于这两个价格
之间,即 。成交价格在谈判中形成。在讨价还价的
过程中,究竟以何价格成交,影响因素很多:如买者对该物
品实际价格的判断,卖者对利润的预期,每个人谈判的耐心,
等等。
在谈判过程中,买者所接受的价格和卖者所出的价格,
逐渐在靠拢。这个过程是一个 “痛苦的”、耗费精力的过程。
过程中有时会陷入僵局,双方均不让价。此时,双方均会使
出自己的杀手锏,即双方使用 “威胁”手段,即威胁要退出
谈判。比如,买者会说: “这是我接受的最高价格,否则我将
走人 。”即发 出终止 的威胁 。卖者也会说:“价格不能再低,否
则我要亏本。”买者和卖者均在使用边缘策略:你要接受这个
价格,如果买卖不成,责任在你。
在讨价还价中人们会不 自觉地使用边缘策略,然而,这
些不一定都是有效的边缘策略。当买方不想接受对方的价格,
为了能够以合理的价格买到物品,他采取的 “边缘策略”是:
“我身上只有这么多钱,你卖还是不卖?”买者甚至掏出钱包
里的钱,以示 自己的话是真的。此时,卖者被逼到危险的边
缘,他的选择是:要么以买者的价格卖出该物品,要么不卖。
这是一个有效的边缘策略。
使用 “边缘策略”是逼迫对手采取 自己希望的行动以终
止谈判的有效方法。但是,如果对对手没有足够的了解,很
有可能的是,对方无法接受你的策略而发生两败俱伤的结果。
… 页面 105…
比如,当买者显示 自己只有那么多钱而逼迫对手接受某个价
格的时候,卖者无法接受这样的价格。此时,买卖 以不能成
交而终止,双方以前的谈判过程归于无效,双方均有损失。
另外的可能是,策略使用者并没有真正地将对手逼到墙
角,对手仍有回旋的余地,对手后退一步,反过来使用 “边
缘策略”。比如,当买者与卖者讨价还价到一定的价格区域仍
没有达成协议时,买者对卖者说: “如果你的价格不再降低,
那么我就走人了。”买者想通过终止谈判来威胁逼迫对方让
步。但此时,卖者让了一步说: “好,我给你一个最低价。但
这是我能够接受的最低价格,你如果再不接受,你到其他地
方去买吧!”卖者让了一步,但反过来使用边缘策略,逼迫买
者接受他所给出的所谓最低价格。买者买还是不买?
… 页面 106…
我们经常在警匪片里见到这样的情节:为了破获犯罪团
伙,某个警察被派做卧底,潜入到犯罪团伙的内部。歹徒们
怀疑新来的人是警察卧底,他们往往要对被怀疑的对象进行
“检验”。一个办法是,让被怀疑对象做某种犯法的行为,比
如杀人尤其是枪杀警察。对歹徒来说,这是试金石:如果新
来的人做了,证明他不是警察,或者即使他是警察,杀了人,
也无法再回到警察那边。对于卧底警察来说,这是一个两难:
如果杀了人, 自己不就真的成了犯罪分子了?既有悖 自己的
职业,也有悖于道德、法律;而如果不杀人,自己将被怀疑,
既达不到卧底的目的,又使 自己的身份暴露, 自己的生命遭
到威胁 。无疑这时的卧底警察陷入了两难境地,无论做还是
不做,都难 以达到满意的结果。电影的导演们往往技巧地处
理这样的两难,以显示警察的智慧:既没有违法,又瞒过了
歹徒的眼睛。
而现实的情况通常是,如果局中人陷入两难境地,就会
骑虎难下,注定逃不脱失败的结局。有些博弈是必定要失败
… 页面 107…
的,所以应当避免。 “骑虎难下”博弈便是其中之一。
有一个拍卖,规则是:轮流出价,谁的价出得最高,谁
将得到该物品,而出价少的人不仅得不到该物品,而且要按
他所叫的价付给拍卖方。
假定有两人争夺 元的物品 我们说该物品值
元是指竞投者双方均 “认为”它值 元 。
这个博弈开始后,只要双方开始叫价,双方就进入了骑
虎难下的状态。因为,每个人都这样想,如果我退出,我将
失去我出的钱,若不退出,我将有可能得到这值 元的物
品,但是,随着出价的增加,他损失的可能性就越大。每个
人面临着两难:是继续叫价还是退出?
这个博弈有一个均衡, )或者 ( ,即 :一
个竞投者第一次就叫出 “ 元 ”的竞投价,另外一个竞投
者不叫价,拍卖即告终止。当一个竞投者一下子叫出 元
时,另一方会发现,如果他叫出更高的价,那么无论他是否
得到该物品,他的收益均是负的;如果他不竞投,那么他的
收益为 得不到该物品同时也没有损失。因此,当一方
喊出 “ 元”的竞投价时,另外一方在 “叫价”与 “不叫
价 ”两种策略中进行选择 时,他 的理性选择应 当是 “不叫
价 ”。
但实际中,这种均衡难以达到。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
两位竞投人对该物品的估价不同,一方认为它值 元,另
一方认为它值 元。当认为值 元的竞投人喊出 的
… 页面 108…
竞投价时,该博弈有可能并不能终止,认为值 元的一方
可能会叫出超过 元的价。此时,叫 “ 元”的一方会考
虑,如果停止,他将失去 元,于是他会继续叫下去……双
方进入了骑虎难下的状态。直至一方不能忍受为止。
在实际中不会出现 “原原本本”这样的拍卖 。它只是一
类游戏的抽象或模型。冷战期间,美国与前苏联间的军备竞
赛就是 “骑虎难下”博弈。这场 “拍卖”以前苏联的解体而告
终,前苏联是 “输”家。美国虽然表面上是赢家,但武器竞赛
过程中,耗费了美国大量的资源,从这一点来说,美国也是
输家。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也经常见到这样的博弈。比如
在一个单位之中,因某种原因,两人相互为敌,谁都想战胜
对方。争斗是要耗费精力和时间的,因而,争斗的双方都是
输家。但谁都不想退让,因为退下来没有面子,然而进一步
的争斗对双方来说,都是既耗时又耗力。
“骑虎难下”博弈对双方来说均是难以忍受的。实际中有
可能发生的是这样一个博弈:对一方来说是 “骑虎难下”博
弈,而对另一方来说则不是。比如,人们常常选择以 “按揭”
形式来供房:房屋购买者与发展商之间确定一个购买价,然
后发展商、购房者与银行三者订立一个协议,购房者先交少
量购房款,银行将余额付给发展商,购房者分期将本和息还
给银行。这是一个三方均得益的制度。但是,在这个过程中,
购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