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哀帝所说的“朝夕左右与闻公卿议论”的官吏基尔特,正是任子制的秘诀。
文献通考说:“仕子法始于汉,而其法尤备于唐。??汉唐之以门荫入仕者,
皆不由科目与辟召者也。自魏晋以来,始以九品中正为取人之法,而九品所
取,大概多以世家为主,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刘毅言)。故自
魏晋以来,仕者多世家,逮南北分裂,凡三百年,而用人之法多取之世族,
如南之王谢,北之崔虚,虽朝代推移,鼎迁物改,犹印然以门地自负,上之
人亦缘其门地而用之,故当时南人有‘三公之子傲九棘之家,黄散之孙蔑令
长之室’之说,北人亦有‘以黄袭贵,以贱袭贱’之说。往往其时仕者,或
从辟召或举孝廉,虽与雨汉无异,而所谓从辟召举孝廉之人,则皆贵胄也,
其起自单族匹士而显贵者,盖所罕见”。
秦汉之陈,氏族贵族的专政虽然不适合于封建制度(如楚项羽、齐诸田),
但由古代宗族转化为强宗豪族的地主而形成封建政权的支柱,则是顺当的,
阶级这变化,实有轨迹可寻。封建制社会,既有这样的特殊性质,我们就不
能忽视氏族制残余所影响的封建社会的贵贱之等级。
秦汉社会的六国强宗的地主化,骎骎相演,形成了东汉的地主名门,从
以氏族血缘结合为纽带的这样的阶级身分性,产生了封建政权中的累世公卿
制度。赵翼廿二史札记说:西汉韦平再世宰相,尚属仅见之事,东汉则有历
世皆为公者:杨震官太尉,其子秉,秉子赐,赐子彪,四世三公;袁安为司
空、司徒,其子敞及京,京子汤,汤子逢,逢弟隗,四世五公。
魏晋门阀之来源,实源于汉代的“以族举贤”、“以阀阅为选”。历代
演进,起伏甚远。刘知几说:“周撰世本,式辨诸宗,楚置三闾,实掌王族。
逮乎晚叶,秦汉谱学尤烦,用之于官,可以品藻士庶,施之于国,可以甄别
华夷。自刘曹受命,雍豫为宅,世胄相承,子孙蕃衍。”(史通书志篇)东汉
党锢所表现的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参看本卷第十章)就是从身分性地主阶级
的势力扩大所形成的。
汉代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特别表现在皇族和豪族之间的斗争。汉代皇朝
对于豪猾之民或强宗豪右,虽然实行“强本抑末”的政策,不论通过徙豪实
京师或举豪右大姓的妥协政策,或通过夷族杀戮的残酷法律,而终汉之世的
“本”并没有根本“强”起来,虽然利用了酷吏、宦官阉寺和外戚乳母的集
团,以保衡皇权,但结果产生皇权的削弱并造成皇权的新威胁,王莽的篡汉,
三国豪族势力的代汉,就可以说明问题的所在。
另一方面,秦汉毕竟是中央专制主义的创始的皇朝。马克思说:“中国
皇帝通常被称为君父,而他的官僚也就是皇帝对各地方施行父权底支柱。”(参
看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页四一)秦代的以吏为师也好,汉代的以师为吏也
好,都要取得豪族强宗的支持,特别是西汉景武,东汉章明,更加显明,那
些以身分、资财和贿赂进身的官僚们,替汉天子做了不少的支柱性的工作,
从制订法律从至创设宗教,都尽了仆妾奴婢的任务。因此,郡国地方的家长
权,在一定的时候,是服从于最高的父权的。
第二,基本的阶级矛盾的问题。中国历史从汉代以来,编户之民的生产
者是在乡村自治体之下,来依附于名族地主占有的土地或皇权支配的国有的
土地,所谓“仅登户口众寡之数”的编户齐民,如上面所述的“客”农,屯
垦“部曲”,便是通过了家族的血缘及人身隶属关系而组成的。他们对地主
提供无偿的劳动部分。张安世家僮七百人,皆有手技工业。武帝时赵过能为
代田,过使大农置工巧奴 与从事,为作田器。后汉马援在北地役属宾客数百
家,为之牧畜,及 归洛阳,使宾客屯田上林苑。樊宏父重,课役童隶,开广
田土三百余顷,兴起卢舍,陂渠灌注,欲作器物,先种梓漆。凡此农客数百
家都是在农业与家庭手工业不可分离的条件之下进行生产。家族组织,集体
经营,祖传秘方的技艺,提供了依附农民更受束缚的条件。
汉代宫室的建筑,渠道的开凿,潜运的通穿,屯田的经营,都需要大量
劳动者的劳役。更由于这种公共事业的大群劳动组织,反过来又巩固了乡村
自治体的基础。特殊的家客式的组织,是和农业与手工业的结合形式相连的。
农客的家族血缘,更巩固了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领客”、“宾
客”、“宗部”和“部曲”,就是以家族的血缘关系作为纽带,而又束缚于
土地的。中国劳动力的丰厚源泉,既然以这种家族制为基础,那么我们就知
道统治阶级为什么把“孝悌”与“力田”相互关联起来了。然而,正如扬雄
长杨赋说:“强秦封豕共上,窫窳其民。”温情脉脉的外表,骨子里是农民
的身分的奴役或依附。贯串秦汉的历史,是一幅农民反抗地主阶级的斗争史。
在农民暴动的初期阶段,就寻常表现出有“名数”的劳动户口,脱离户籍,
成为“流民”而大量逃亡。不管统治阶级怎样在农村“礼三老”,表彰淑行,
然而农民所要求的却是生活权以及起码的身分权。从墨家家法传留下来的“杀
人者死”这一反映民众的普遍言语,连汉高祖都拾起来做了欺骗人民的口号
(约法三章之第一项)。谁都知道,秦汉的法律是残酷的,“族诛”并没有威
胁倒农民,招来的反而是起于“闾左”的圣族起义。统治阶级利用了农村公
社以加强统治权,然而农民也利用了这种组织,动员了广大的群众来推翻了
汉代政权。恩格斯论公社有利于农民起义的论断,也适合于中国的历史实陈。
第六节 汉代统治阶级支配思想的表现形式
明白了汉代社会的阶级集团的地位和矛盾,我们再进而研究汉代统治阶
级的支配思想,这应以武帝的“定于一尊”为完成的形态。为了全面了解汉
代的正宗思想,这里,首先把汉代年号的创义及统治阶级天道天命的宗教思
想,列表整理如下:
西汉帝名改元说明
高帝
惠帝
文帝十七年改元曰“后元”。史记言得玉杯,刻曰:“人主
延寿”,于是天子更始为元年。
班固题为“后元”,一说十六
年日再中,以为吉祥。
景帝八年曰“中元”,十四年曰
“后元”。
武帝“建元”; 师古曰:自古帝王档有年号,
始起于此。
“元光”;。臣瓒曰:以长星见,故为元光
“元朔”; 应劭曰:朔,苏也,言万民品物大繁息也。师古曰:朔,
犹始也,言更为初始也。
“元狩”; 冬十月获白麟,应瑞改元。赵翼云:正式改元,自此始。
“元鼎”; 夏王月得宝鼎,应瑞改元。
“元封”; 始封仄山,故改元。诏曰:“腾以眇身承至尊,兢兢焉
惟德菲薄,不时于祀东,故用事八神(天主、地主、兵主、
阴主、阳主、日主、月主、四时主),遭天地况施(言天
地神灵乃赐我瑞应),著见景象突然如有闻;震于怪物,
欲止不敢,遂登封泰山。??与士大夫更始。”
“太初”; 初用夏正,以正月为岁首。
“天汉”; 应劭曰:时频年苦时,故改元为天汉,以祈甘雨。师古
引云汉诗意,以周宣王遇时修德致雨为证。
“太始”; 应劭曰:“言洗涤天下,与民更始。
“征和“(汉
简作延和);
应劭曰:言征服四夷,而天下和平,此说似有疑,自天
汉已有内乱,和之义不仅对外而已。
“后元”(五
十四年,改
元十一次)。
沿文景故事,复为后元。
昭帝“始元”; 更始之义。
“元凤”; 汉书支:“七月已亥晦,日有蚀之,既八月,改始元为
元凤。”应劭曰:始元三胩凤皇集东海,于是以冠元焉。
“元平”(十
三年,改元
三次)。
似与民休息之义,晨有流星西行。
宣帝“本始”; 诏曰:“谨牧养民而风德化。”亦与民更始之义。
“地节”; 崩应劭曰:“以先者地震山水出,于是改元曰地节,欲
令地得其节。”
“元康”; 诏曰:“腾末能章先帝休烈,协宁百姓,承天顺
地,调四时,获蒙喜瑞,赐芘祉福。”元康者盖
祈天赐瑞,神人交畅之义。
“神爵”; 元康四年,神爵(雀)五采以万数,集于长东宫,
以瑞应改元。
“五凤”; 神爵四年,凤皇五至,因以改元。
“甘露”; 诏曰:者凤皇甘露降集“,祯祥之应。
“苏龙”(二
十五年,改元
七次)。
汉注云:此年二月,苏经见广汉郡。
元帝“初元”; 诏曰:“阴阳不调,黎民饥寒,无以保治。”初
元亦与民更始之义。
“永光”; 上年诏曰:“元元失望,上感皇天,阴阳为娈。:
本年诏曰:”今治者,咎在腾之不明。“永光盖
与民更光之谓。
“建昭”; 上年“颍川水出,流杀人民”,本年“白蛾群飞
日”,建昭自新。
“竟宁”(十
六年,改元四
次)
边事千宁,诏曰:“边垂长无兵革之事,其改元
为竟宁。”
成帝“建始”; 诏曰:“火灾降于祖庙,有星孛于东方,始正而,
咎孰大焉!??其大赦天下,使得自新。”
“河平”; 诏曰:“河决东郡,流漂二州。??堤塞辄平,
其改元为河平。”诏曰:“阴阳错谬,寒暑失序,
日月不光,百姓蒙辜”,因以鸿嘉祈天佑嘉应也。
“永始”; 诏有改过自新,令天下毋有动摇之心,又谓重新
作起。
“元延”; 日蚀星陨,无云有雷,谪见于天,大异重仍。
“绥和”(二
十六年,
改元诏曰:“德不能绥理宇内,百姓怨望者
六次)。众,不蒙天祜。”
哀帝“建平”; 日月亡光,王星失行,郡国比比动地,此天翻地
覆之世,因号建平。
“太初”(改而复
发);
有方士识语,汉将中衰,当再授命。诏曰:“基
事之元命,必与天下自新,其以建平二年为太初
元年,号曰陈圣刘太平皇帝”,后因末获嘉应,
又悔边经背古,取消前诏。
“元寿”;(六年,
改元三次)。
诏有安民延祚之义,以阴阳不调,元元不瞻为虑。
平帝“元始”(五年,
末及改元)。
诏曰:“与天下更始,诚欲令百姓改行契已,全
其性命也。”
东汉
帝名
光武“建武”; 符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门野,四七
之际火为主。群臣奏曰:受命之符,为应为大。
皇天大命。不可留,敢不敬承,于是建元为建武。
“中元”(三十二
年,末二年始改
元)。
信文景故事,仅二年。
明帝“永平”(十八年,
末再改元)。
永保中兴之祚。
章帝“建初”; “灾异仍见,与政相应”,兢业更始之谓。
“元和”; 京师及郡国螟诏曰:“腾道化不德,更政失和,
元元末认,抵罪天下,寇争心不息,边野邑屋不
修。??中心悠悠,将何以寄?期改建初九年元
和元年。;”
“章和” (十二年,改元三次)诏谓有瑞应,因改元章和。
和帝“永元”; 外患为虑,“其案旧典,告类荐功,以章
休烈。”
元兴”(十七年,改
元二次)。
殇帝“延平”(一年)。天降灾戾,应政而至,祈普遍嘉瑞降临。
安帝“永初”; 大凤蝗虫地震日食,“正月早子改元元初”。
“永宁”; 天灾不减,加以民变。立皇太子改元永宁。
按永宁仅一年。
“建光”; 雨风水震灾异甚多。惟鲜卑降。三公备陈灾
异得失,因改元。仅一年。
“延光”(十六年,
改元五次)。
以灾异更甚,因改元。
顺帝“永建”; “奸慝缘间,人庶怨识,上干和气,疫疠为
灾,朕奉承大业,??改元永和。”
“建康”(十八年,
改元五次)。
地震百八十次,场徐盗攻烧城寺,杀略吏民,
因之改元。
冲帝“永嘉”(一年)。
(汉碑作“永熹”)
群盗更识,诏曰:“瑞以和降,异因逆感”,
敬始为要。
桓帝“建和”; “雨不沾,密云复散”,盗仍误用,祈降休
祥。
“和平”; “朕政失中,灾告边仍,三光不明,阴阳错
序”,“四方盗窃颇有末静,故假
延临政,以须安宁。”
“元嘉”; 京师疾疫,改元元嘉。
“永兴”; 白鹿见,增鸿当局,因而改元。
“永寿”; 灾异饥馑,民变井至,大赦天下,改元永寿。
“延熹”; 日有蚀之,京师蝗改元延熹。
“永康”(二十年,
改元七次)
京师脸上党地裂,江贼起。以天时咎身长,悉
除党锢,改元永康。
灵帝“建宁”; 童谣怨望,天下不安。
“熹平”; 灾异高强度,济南曲起,改元熹平。
“光和”; 灾异降,内乱外患甚殷,置鸿都门学生,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