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蒙牛方法论:成就领袖企业的36个法则-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夫感言:
  你是“盘古”吗
  “盘古开天”是写给所有创业者的最大“童话”。盘古的最大特点,在于他是与天地共生共荣的——“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那么,作为管理者的你,不管所在生态圈里是几个人,还是几万人,都要分清两个首要问题:
  谁是你共生的“天”?谁是你共荣的“地”?
  俗话说:“没有永恒的同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抓好利益分配这个“纲”,生态圈活力这个“目”也就自动张开。
  如何抓好利益分配这个“纲”?这里有两类“盘古”供你选择。
  一是“公平型盘古”。合法、合理、合情地分配好“公共奶酪”,该得就得,该失就失,该多就多,该少就少……其分配制度的精神与目标只有一个:“所拿的=该拿的”。盘古也是其中一分子,该拿的一分不少拿,不该拿的一分不多拿。
  二是“献身型盘古”。这种盘古具有“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献身精神,而献身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登入“天堂”,属于鲁迅所说的“民族的脊梁”。在利益分配方面,他与“公平型盘古”有所同有所不同,共同点是对他人公平,不同点发生在自我分配上:“献身型盘古”往往把属于自己的奶酪分割一部分给别人——发生在“公共奶酪”分配阶段的少拿,叫牺牲;发生在“个人奶酪”支配阶段的捐赠,是奉献。
  国夫提出的“司机宪法”,阐明的是世界观问题;设喻的“盘古模式”,点拨的是方法论问题。
  

法则2:战略聚焦
  
  
  【原理(合成)】同样的光通量,凹透镜无所作为,凸透镜点燃熊熊大火。为什么?学问只在散与聚。
  老牛感言:
  一生只做一件事
  工作29年来,我只干了一件事:牛奶。
  在我们厂区,最大一块标语牌写的是:“聚精会神搞牛奶,一心一意做雪糕。”它时时提醒我们要进行战略聚焦。
  这8年来,无数的人向我“劝进”过,一会儿有人说这个产业好,一会儿又有人说那个产业好……面对一切诱惑,这一阶段我们坚守乳业,不为所动。
  不仅如此,就是在乳业里,我们也尽可能采取聚焦策略。刚开始那几年,我们只做六七个产品。2000年的时候,有一次去酒泉参观一家乳制品企业。在展览室里,陈列着四十多种产品,可谓琳琅满目!于是,随行的领导很不高兴地责怪我:“你们才做六七种。”我没说什么。等宾主双方在会议室里座谈的时候,酒泉的那位厂长喜滋滋地说:“去年我们销了5万多元,今年的发展态势非常好,计划做到48万元的销售额!”阿弥陀佛,他40多个产品全年才销48万元,我的六七个产品那时已经销到2个多亿了。接下来,轮到批评我的领导自觉难堪了。
  所以,做产品,最需要讲究的就是“优生优育”。生下鼠,哪怕一窝也不值钱;生下虎,哪怕一只也大有本事!滥生滥育,生得越多浪费越大!
  遍览六大洲,世界上大凡成功的企业,80%以上一业为主。在我们乳制品这个行当里,每个产品都有一个世界500强的巨匠在做,例如,牛奶有帕玛拉特,奶粉有阿拉&8226;福兹,酸奶有达能,冰淇淋有和路雪……你如果什么产品都想做,那么,就意味着你与很多个世界冠军在对打;对抗一个犹恐不胜,何况是对抗许多个专业化队友呢?
  同样的道理也体现在体育行业。试问在体育比赛上,射击、游泳、举重、滑冰、自由体操、篮球、足球、乒乓球,哪个世界冠军不是只做一个领域的项目?至今我还没听说过乒乓球冠军同时夺得举重第一,或者射击冠军同时拔得游泳头筹的案例。
  所以,一个企业、一个组织、一个团队,如果聚精会神只做一件事,做好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如果东也想做,西也想做,不能做到专一、专注、专心、专业,那么,到头来,在每个领域都可能只是个二流角色,弄不好还会沦入三流、末流。
  迄今为止,做企业成功的招数很多,但有一条肯定屡验不爽:聚焦,聚焦,再聚焦!(2007年1月)
  国夫感言:
  战略三段论
  专业化与多元化,孰是孰非?众说纷纭。国夫认为,不妨采取“战略三段论”:种子多元化——核心专业化——再攀一座山。
  初段:在你尚无核心业务而处筛选业务阶段时,不妨多元化——培植若干“种子业务”,以发现哪个“苗”可以长成参天大树——别忘了,老牛在创办蒙牛之前,是打算开“海鲜大排档”的,假设外力没去打破这一想法,又假设老牛跳进大排档便“从一而终”,那么,还会有横空出世的蒙牛吗?所以,在筛选业务阶段,倒是不应盲目专业化,而应多长几个心眼,以求“西方不亮东方亮”之效。
  中段:一旦选定核心业务,就应借鉴《孙子兵法》的精髓——集中优势兵力攻其一点。人生苦短,即便目不交睫、唯书是读,一天读完一本,30年也只能读一万本,还不及一个大型出版集团一年所出的书呢!所以,做把锥子吧,点式突破!
  尾段:假如你已经登上了一座山的最高峰,而且今后的事业将面临“使九分力,得一分高”的窘境,那么,你可以再攀一座山了(有限多元化),在这个新的山头上,你或许能够“使三分力,得七分高”呢!
  

法则3:全盲定律
  【原理(原创)】由于我们每个人的视野都是有限的,都不能穷尽所有,总有自
  己看不到的地方,因此,在决策中,大家全都是“盲人”,全都扮演着“盲人摸象”里的某个角色——只知其一其二,不知其三其四——从总裁到门卫,无一例外。因此,每个人都需要借助别人的眼睛来延长自己的“视线”。
  
  【案例1】“民意”是另一道“圣旨”
  据有关统计资料,1970年的全球500强,12年后的1982年就消失了1/3。美国兰德公司估计,世界上破产倒闭的大企业,85%是由于企业家的决策失误所造成的。
  为了最大限度地规避决策失误,蒙牛在决策管理上提出了“全盲定律”。其决策方针是: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提任何意见,“民意”是另一道“圣旨”。
  2004年7月19日至8月19日,蒙牛举行了一次为期一个月的“寻找短板,自我超越”大型方案征集活动,当时14个省市20多个生产基地的干部积极参与,组委会共收到1300多个竞赛方案,其中10个方案获得“最佳方案”大奖。本书作者国夫有幸参与了这一活动,并获得第一名。
  2006年,一项旨在“全员开脑”的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在全集团大规模展开。其中,常温液态奶本部仅两个月就收到了9000多条合理化建议。
  这一切都是为了保证大小决策均运行在科学的轨道上。有位作家说过,“如果你的火车行驶在错误的铁路上,那么,你所到达的每一个车站都是错误的”。反过来,如果选择了正确的决策轨道,所到达的每一个车站就应该都是正确的。
  
  【案例2】倾听“客户之声”
  2007年12月7日,蒙牛总部圆厅会议室,座无虚席。这里正在发布蒙牛集团第四次“客户之声”调研报告。
  什么是“客户之声”?顾名思义,来自客户的声音——对产品的褒贬,对团队的褒贬,对管理的褒贬,对服务的褒贬。它是杨文俊2005年尚在蒙牛液态奶本部总经理任上时的一项“发明”,2006年在他担任集团总裁后即在全公司展开。
  为了保证调研结果的中立性与公正性,历次调研活动都是委托第三方机构——仁慧特智业完成的。其董事长李天田带领仁慧特调研班子,辗转于大江南北,往返于都市田园,在调研工具上年年都有新的开发。
  “客户之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有肯定,有否定,有感动,有憎恶,有建议,有举报,有的话对事不对人,有的话指名道姓,一针见血,毫不留情。
  例如,“你最感动的一件事”——
  1。2006年客户大会,牛根生董事长个人出资给每位客户赠送《大国崛起》。
  2。在我生日之际,大区经理代表公司特意从内蒙古运来一只烤羊,为我庆祝生日,让我终生难忘。
  3。蒙牛业务员与我单位司机一起去送柜送货,并坚持半年以上。
  4。七月份去青岛参加低温事业本部经销商大会,主题即“批评与自我批评”,杨文俊总裁、丁圣副总裁面对低温事业本部现状与问题,敢于揭短,那种实事求是的精神让我感动。
  5。蒙牛公司组织我们去法国公司参观考察,不但是针对大客户,像我们这样的中小客户也照顾,让我开阔了眼界,很感动。
  又如,“你不满意的事件”——
  1。调度员××××,说话语气不好,打电话说不了几句话就挂断。
  2。×××在蜕变,以前遵守公司规定不吃经销商一顿饭,现在“上吃蒙牛公司,虚报费用;下卡经销商,指手画脚”。
  3。向销售订货,分仓不能及时配送,电话催却嫌我们烦,最多累计报货达八次不送……或者说没有货,完全是在戏弄我们。
  4。桶酸,从外观看不如对手大,实际克数是一样的。
  5。省经理×××不知道自己的权力有多大……点数,跟谁关系好就给谁,蒙牛应看能力而不是感情用人。
  这样指名道姓,不怕打击报复吗?
  不怕。2007年12月7日,在第四次“客户之声”汇报会上,杨文俊承诺:“对于客户普遍存在的顾虑,我以总裁的名义承诺,明年,如果谁对说了真话的客户进行打击报复,那就解聘!”
  凡是“客户之声”提出的问题,都要一一向客户作出回答;“客户之声”最终被“条条分割”至各子系统,采取“达成共识——群策群力——行动承诺——透明互动”的“四步法”,使其成为各系统自我完善的“引线”。
  杨文俊继续说:“一方面,我?自己不说谁行谁不行,行与不行,由客户说了算;另一方面,我们一定要明白,我们能不能赢,由客户说了算!”
  既然赢与不赢“根在客户”,那么,“客户之声”就成为企业不能不听的“指南之音”。
  

老板生活在“孤岛”上
  【备忘录】老板生活在“孤岛”上
  一些时候,老板是信息最全的人;而另一些时候,老板又是信息最偏的人。好消息一般会追着老板走,坏消息一般会绕着老板走。这里所谓“老板”,既包括企业最高领导,也包括部门负责人。
  有一次公司开生产经营例会,国夫听说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一位本部经理的车“泊位”不佳,挡住了其他车辆的进出通道;他的部下要出车,居然不敢将“挪车之求”直接向这位经理陈明,而是通过第三方“转陈”(并言明不敢直接和经理说)。
  还有一次,一位在其他单位从事秘书工作的朋友向我请教,说公司正在操作一个大项目,老板派他去协助,但他无意中发现项目负责人有一起舞弊行为,“我是否应该向我的老板汇报?我如果汇报了,这不等于把×××给卖了吗?”我听了心里感到好笑:你到底选择和公司做同盟,还是选择与舞弊者做同盟?你到底选
  择出卖公司,还是选择“出卖”舞弊者?对于你的老板来说,如果连你这个贴身秘书都是靠不住的,请问他还能依靠谁?——但我心里这么数落,嘴上却没有这么尖刻:“如果是我,我会告诉老板的,因为这关系到下一步的决策,压住不报有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损失。”
  我们还会不止一次地碰到这种情况:领导在会上讲了一个方案,大家集体通过;但会议一结束,就会有人私下表达某种忧虑。这种“会上不说,会后乱说”的行为,其缘由多数时候并非源于毛泽东所说的“自由主义”,而是源于另一种主义——“胆怯主义”,会上不敢说。
  对于多数人来说,顺着上级说话犹恐不及,干吗要逆着上级顶牛呢?“为尊者讳”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在这种文化大背景下,如果位卑者当众指出位尊者的“不是”,就有可能产生一个“取心”问题;不管是位尊者还是位卑者,只要有一个人“取心”,就会出现“照镜子效应”:你笑他(“镜子”)也笑,你哭他也哭,你不尴不尬他也不尴不尬——几个回合折腾下来,双方关系就有可能每况愈下了。
  外国的月亮其实也并不比中国的圆。大家还记得契诃夫的小说《小官员之死》吧?写的是一个小官员在看戏时,不小心给前排就座的将军的脖子上溅了点喷嚏沫。本来将军不以为意,但小官员却“取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