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当代女性修身养性的箴言书:读史做女人(全)-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的,只能是肆意着自杀式的狂欢,因为在前面,就是无穷无尽的无间道。
  这个时候,征伐戎马之间,他突然碰到了一个女人,一个奇特而罕见清醒的女人,他记住了她的名字——她叫谢道蕴。
  血腥之夜,城败将亡,在重重魔鬼的笑声与无辜的痛苦呻吟里,那个女人站了出来,抱着三岁的小婴儿,大义凛然地告诉他:“他不是王家人,要杀先杀我。”——火把之下,她清澈而淡定地注释着已经这个魔王,他明白了,这同样是一个清醒的灵魂。
  如果说他的清醒是在于死亡之前的末日狂欢、恣肆妄为,那么这个女人的清醒却是看破人生,超然物外——在这个人妖不分的性命旦夕危亡的乱世,在能看得见末日的人群里,虽然同样清醒地挣扎——他走了下路,而眼前这个女人却能超脱于世外——这是他一直向往却永不可能达到的境界。
  于是,历史上出现了这样一个奇迹,这个杀起婴儿来都不手软的魔王饶过了他生平最痛恨的贵族——
  (“及遭孙恩之难,举厝自若,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方命婢肩舆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晋书 ? 九十六卷》)
  有人说,这是因为谢道蕴的名气;有人说,这是因为孙恩被谢道蕴的气度折服,可看官注意了:谢道蕴的名气越大,对于有着阶级仇恨的孙恩来说越可憎,而孙恩是从来不肯敬佩倔强的人的——当初不肯吃县令尸体的妻妾都被肢解了,孙恩不是英雄,亦算不上枭雄,那种强悍对于这个男人来说,只不过凭填了折磨的乐趣而已——唯一能震动他的,就是清醒。
  7。生活或者生命很多时候,生老病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不过传奇罢了,大多数人的生活波澜不惊地流逝,按照别人所说的、社会所要求的、众人所期望的那样走到生命的尽头,然后,终止。小时候背诵座右铭,有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这样一段话——“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斗争。——

   我不想给这段话再涂抹上任何政治色彩,汶川地震,埋在下面的都是一群普通人,甚至,还是些孩子,却经历了生命的挣扎,我不知道,当他们在黑暗中等待救援的那个时刻,他们会想什么?当他们经过了一番痛苦的轮回终于被救助出来的时候,他们会想什么?;当他们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亲人瞬息之间消失的时候,他们在想什么?——。
  我想象他们的那时那刻——前一秒还一切如初,后一秒死神便突然降临,熟悉的那些人瞬息躺在了那里,你知道,你永远失去了他们——造物主在用死亡告诫着你,生命是那样脆弱,随时,会戛然而止。
  笔者有一个朋友,在春风得意日进斗金做外企经理的时候,突然辞职,毅然选择了自己想要的生活,现在成为一名著名的作家。暴死的姐姐突然让她沉淀于生命之下——“人生是一张不能重来的草图“,她如是说。
  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那样活着,因为每一天,我们都离坟墓更近。
  谢道蕴亦然。
  如果说巨变之前,她还是轻逸的超脱,精神上的逃避,孙恩之后,她突然沉寂于生命之下,亲人的死亡、家族的衰败她真实地感受到了生命的渺茫,那种灵性的清醒不再是学术和领悟,而嵌入了亲身经历——当火把烁烁照耀下,她直视着那个传说中魔王的时候,她跟死亡其实只距“”公分——
  奇迹出现,乱世的清醒让彼此那份奇异的相知邂逅,孙恩心里那残存的理性让他放过了这位同路,她努力相信并寄托了一辈子的轻逸,终于在经受住了生死的考验,那年,她53岁(《谢道蕴生卒年考》)。
  我想事后她一定松了一口气,因为人毕竟是人,但是,大灾之后,她沉了下去,生活的浮躁与外在的虚名终于彻底化为乌有,剩下的,是对死亡的刻骨铭心与对生命的真正顿悟——每一天离死亡更近而已,也就因此才明白什么最重要——
  她继续住在会稽,太守刘柳倾慕她的名声,想跟她清谈,她接受了。寡妇门前是非多,她是知道的,可是那又算得了什么?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外在的虚名与世人的冷眼只不过是伤害自我生命的帮凶,从此以后,我们以后所作的一切的标杆是离开世界的那一刻不后悔——。
  于是“乃簪髻素褥坐于帐中,柳束脩整带造于别榻”,隔着幔帐,两个相似的灵魂娓娓而谈,人生、兵乱、安危、玄学,她“慷慨流涟”“词理无滞”——她看破了,也看透了,刘生大为折服“实顷所未见,瞻察言气,使人心形俱服”,而她,在失去了绝大部分亲人之后,也得到一丝安慰——她对人说:“亲从凋亡,始遇此士,听其所问,殊开人胸府。”
  (自尔嫠居会稽,家中莫不严肃。太守刘柳闻其名,请与谈议。道韫素知柳名,亦不自阻,乃簪髻素褥坐于帐中,柳束脩整带造于别榻。道韫风韵高迈,叙致清雅,先及家事,慷慨流涟,徐酬问旨,词理无滞。柳退而叹曰:“实顷所未见,瞻察言气,使人心形俱服。“道韫亦云:“亲从凋亡,始遇此士,听其所问,殊开人胸府。” 《晋书 ? 九十六卷》)
  她不再痛苦了,甚至,乱世里那份因为恐惧而产生的清醒也消亡无踪,她自如愉悦地生存在这个星球上,直到公元415年前后,坦然跟它告别——我来过;我爱过;我痛过;我走过;如过客,挥挥手,不带一点云彩”。
  活着,其实是一种智慧。



十八。苏蕙:因为失去,所以得到(1)

   [人物小传]:苏蕙,秦州刺史窦滔之妻,善属文。窦滔另娶,寄《璇玑图》以动之,恩爱复好。
  [君子心语]:当苏蕙放弃爱情的理想时,她用现实的手段打倒了小三,赢回了自己的丈夫——可是,这个曾经变心的丈夫,还值得拥有吗?这将是横在苏蕙心里永恒的一个问题……
  1。回文诗网上闹腾了好一阵子“小三”事件,情节如跟日常的肥皂剧没什么两样——A与B因为C离婚,结果C得了便宜卖乖,在博客上大骂前妻,然后被网友们一顿痛扁,甚至影响到了他们现实的生活——且抛开个人隐私以及*,“第三者”似乎是絙古不变的问题,古时候它就存在,现在也活着,以后也将持续下去——遥遥站立在那里,昭示着爱情的脆弱与人性的不可靠——
  当你的爱情遭到了背叛,你会怎么做?
  在几千年前有这么一个女人,因为爱情的背叛,她织就出千古第一回文诗——《璇玑图》,她叫苏蕙。
  正史书里提到她的时候,总是表彰她的“才德兼备”,《晋书?列女传》上突出其能,说她丈夫窦滔流放的时候,她为了表达思念之情,织锦为《回文旋图诗》赠给丈夫,其诗“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怎么读都可以成句,构思非常奇特精巧;在《前秦录》她更被描述成为救丈夫精巧织锦的忠贞烈妇……
  很多人惊叹她的才气,很多人赞赏她的精妙构思,很多人热衷于《璇玑图》的神妙“五彩相宣,纵横八寸,题诗二百余首,计八百余言,纵横反复,皆成章句”——那么多绚烂背后,其实只不过是一个爱与背叛的故事。
  她出生于十六国时期的美阳县,是名士苏道贤的三女儿。那个时候,天下大乱,各族人民纷 纷起义,北方各族上层分子也乘机起兵,互相争战 吞并,先后建立十六个政权,阿育王寺所在的美阳县也不断易主统治,人民在兵荒马乱中过着穷苦悲 惨朝不保夕的日子。拥有关陇这地的氏族贵族洪在公元350年称秦主,其子苻健于次年建都长安,第三年称帝;史称前秦。美阳县在前秦统治下渐趋安定。
  因为民族战争频繁,儒家礼教之妨渐渐弱化,因此从小父亲便给这几个女儿设帐教书,苏蕙从小秀外慧中,勤勉好学,胜似乃姊,显出不同的才华与灵气。——我有时候会想,在那样一个时代,女人读书,幸与不幸,真的很难说。
  不幸,是因为既然自我已经苏醒,必然伴随着灵魂的领悟,那样一个男强女弱的时期,那种挣扎是痛苦的,也是撕心裂肺的,真不如班昭所言,女人还是不读书的好。但是如果不读书,也会有七情六欲,也有嫉妒与空寂,在那日日夜夜守活寡的日子里,没有书,没有文字,她如何熬过?!
  笔者跟同学聚会,因为往往是最后一个围墙之外的那个,跟她们有了代沟,女人之间穷极无聊,开始讨论如果老公有了外遇,你该怎么办?甚至会更刺激一些,如果你捉奸在床,你会怎么做?
  具体的答案忘记了,因为当时连捉奸的对象都没有,何谈下一步?当时的感觉只是好奇,心想她们好好的日子不过,干吗整天琢磨自己老公有外遇?!——后来才明白,也许就是因为那份恐惧的不确定性,才会屡次重现最可怕的那幕——一种心理防御机制而已。
  爱情很脆弱,跟人性一样,没有人对自己的那个有十足的把握,那么如何面对爱情的背叛呢?——突然想起一个笑话,上学时卧谈,同宿有个温柔可爱的女孩,当问到她这个问题的时候,她脸色一沉,干脆利落地说:“阉了他!”

   2。安全感昆德拉在《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里这样定义“背叛”——“摆脱原位,投向未知”——你的生活是否需要改变?
  我总以为,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深埋着“喜新厌旧”的种子,《红楼梦》里紫鹃曾劝黛玉“公子王孙虽多;那一个不是三房五妾;今儿朝东;明儿朝西?要一个天仙来;也不过三夜五夕;也丢在脖子后头了”——其实很正常,当你日夜相对于熟悉,新鲜总能给你带来惊喜,诱惑着你改变,诱惑着你离开原位,投向那茫茫然的未知……——但是同样的,如果说“离开原位”是一次勇敢的冒险,那么选择固守则是一种安全的策略,人们对早已习惯的那种熟悉,那种可以控制的已知,总是充满了一种惯性的安全感。
  问题就是,在新鲜感与安全感之间,你选择哪个?
  笔者认为,男人们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前者,而女人们则刚倾向于后者。
  写此文之前见过几个朋友精彩的留言,她们认为,女人更怕男人出轨是因为她们只能重视家庭,她们已经被驯化,她们除了家庭没有别的可以依恃,即使在现代,社会也没有给她们太多的机会建功立业,因此,她们更加重视安全感;而男人们却不同,他们掌握着更多的社会资源,有着更广阔的前景与发展空间,除了家庭他们会有很多别的,雄性的本能促使他们想征服更多的女人来体现自我的价值,因此新鲜感为他们提供了导火索……
  当然,在现代社会,制度与道德制约着男人这种本性,虽然他们掌握着更多的社会资源,占有着更广泛的发展空间,但是一夫一妻会让他们每次冒险都必须付出代价,这无形之中增加了安全感的砝码,因此很多理性的男人也会因为考虑成本而放弃出轨。
  但是那个时代不用,在那个可以公开纳妾的时代,苏蕙不幸的执着成就了她一生黯然*的悲剧。
  武则天在《璇玑图》的序言里这样说她“识知精明; 仪容秀丽; 谦默自守; 不求显扬。”,十六岁嫁给右将军之孙窦滔,此人“风神伟秀; 该通经史; 允文允武;,时论高之。”跟美丽聪慧的苏蕙可谓郎才女貌,因此琴瑟和谐,貌似恩爱,那个时候,嫁得如意郎君,又是才学相称的知己,苏蕙必是心满意足,以为可以幸福到永远的。
  她其实想错了——在那样一个男人可以公开出轨的时代,怎么可能?
  我一直很奇怪这样一个进退有方的淑女怎么会变成虐待妾氏的悍妇?翻阅了资料才明白,悲剧就在于那份爱情的执着——那个男人在娶她的时候非常敬爱,海誓山盟信誓旦旦不复他娶。因而她以为那些誓言都是真的,以为人性真的可以永远,以为自己可以在那个时代拥有一份完全的爱情——
  很早以前有个长辈这样告诉我,如果你相信人性,相信爱情,是因为你“选择”相信。可惜,那个时候苏蕙不懂。
  3。征服欲古人的文字甚为节省,一字之间往往褒贬千秋,再读则天序言的时候,竟发现在两个人的关系里有这样一个字——“敬”(“年十六; 归于窦氏; 滔甚敬之”)
  原来这才是这个男人出轨的原因。
  如果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