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演讲论辩技巧-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如:“毕业时同学们有的在打通关节往大机关挤,
有的拼命考托福想出国。。他们心中只装着他们自己,而我,在这个面临选
择的时候,却想到我贫穷而可爱的家乡。。”,听了这样的演讲,听众不会
增生什么好印象的。

别把自己塑造成完人,而应该展现一个真实的自己

有的演讲者一走上庄严的讲台,置身于众目睽睽之下,精神上就背上了
包袱,就以为时时处处都要作人楷模,一言一行都必须合乎规范,即使在摆
自己时,也总是挑自己的“闪光点”来讲,对有些真实但并不那么光彩的事,
就不敢讲,生怕有损于自己的形象,其实,大可不必如此紧张,“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你身上的一些缺点,你做过的一些错事,也许正好显示出了你
的个性,反映了你的品质。所以不必讳言自己的过失。鲁迅先生就常讲自己
身上有很多的鬼气与冷气,他生怕传染了热情的青年人。但这种坦诚非但没
有损害他的形象,反而成为青年们最尊敬的导师。有一位前线战士问蔡朝东:
“你怕死吗?”他说:“我怕死。”正是他的这种真实的自白使自己与战士
的心紧紧贴在一起。

青年朋友们,大胆地展现出一个真实的自己吧!

(林广文)


最可笑的是呆板,而不是无节制

人们常常使用身体的动作姿态去传递信息或强调所说的话。这种表现有
时是无意的,有时是有意的。社会心理学把动作姿态的功能分为两种,一种
是有明确意义的,可以代替屠言沟通,称为标记物,如点头表示赞成,摇头
表示反对或不知道等。另一种是没有确定含义,只是伴随语言的,称为说明
物,如一些手势的运用等。它们都统称为“动态语言”,研究这种“语言”
的科学称为“动态学。”

心理学家伯德惠斯特尔认为:“决不能把身体的动作或姿势看成是一种
普遍的符号。”这就是说,身体的动作姿态往往并没有确切的含义,而是根
据情境的变化也有不同的含义。在演讲中,动作姿态一般只能作为说明物,
而不是标记物(对聋哑人的手势演讲例外)。不能过分夸大姿态在演讲中的
作用,以免喧宾夺主。

但作为一种非语言沟通的方式,动态语言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它能辅
助有声语言更准确、更有效地表情达意,毛泽东就把“以姿势助说话”列入
“十大教授法”;它也能使听众形成一种动态的印象,从而引起注意,减少
由于单调而带来的疲倦。按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人脑接受刺激而引
起的兴奋点如果经常转移,主体在一定时间内就不易感到疲乏;而静止的形
象则容易产生抑制。所以,移动步伐、变换形体和手势可使听众维持一定的
兴奋度。当然,准确、优美、自然、得体的动态语言还可以使听众得到一种
美的享受。演讲就是既“演”又“讲”嘛,不过,“演”是为“讲”服务的,
不能游离于“讲”之外。

运用动态语言要注意“动静相济”的原则。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过
多的无意义的举动,皆足以表示一个人的浅薄、轻浮、胆怯或者狂妄。”高
尔基赞扬列宁的演讲时说:“他的演说和谐、完整、明快、强劲,他站在讲
台上的整个形象——简直就是一件古典艺术品:什么都有,然而没有丝毫多
余,没有任何装饰。”

从站立的姿势看,一般提倡丁字步:两腿略微分开,前后略有交叉,身
体的重心放在一只腿上,另一只则起平衡作用。这样不显得呆板,既便于站
稳,也便于移动。

不少演讲家讲究站姿。站立的姿势适当,演讲者会觉得全身轻松、呼吸
自然、发音畅快,特别有于提高音量,作慷慨激昂的演讲,也只有站姿,才
能使身姿、手势自由地活动、“造型”,把自己的形象充分地显露出来。曲
啸说:“听众就是演讲者的镜子,而且是多棱镜,从各个角度来反映演讲者
的形象。演讲者的体态、风貌、举止、表情都应该给听众以协调平衡以至美
的感受。要想从语言、气质、神态、感情、意志、气魄等方面充分表现出演
讲者的特点,也只有在站立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至于长时间的演讲,则可以采取坐姿与立姿结合。这样既可减少演讲者
的劳累不适,也能形成一种动静相济的效果,如蔡朝东的演讲即是如此。动
静结合更能突出演讲所注重的思想、情感。罗斯福认为演讲的技巧在于:“亲
切、简短、坐着说。”这大概与他的腿疾有关系吧?不过,“坐着说”比较
随便,这对于“拉家常”式的演讲倒是合适的。

手势是富有生命力的。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在身体的各部分中,手的
表达能力仅次于脸,讲话中抑制的无意识冲动也往往可以从手的动作、位置、


紧张程度等方面看出来。

关于手摆放的位置有不同的方案,不可拘泥,只要自然得体均可,但切
忌不要把手插到衣袋里,显得对听众不尊重,而自己也好象“被捆住了一样”。

手势的具体运用要注意适当有节。说话连着动手是许多人的习惯,但多
了就不好。一般来说,我们日常生活中说话百分之七十是无须用动作手势的。
演讲根据需要可以多一些,但也不要滥用。有的演讲者认为有手势比无手势
好,手势多比手势少好(何况手势还能掩饰自己紧张的情绪呢)。这实际上
是误解,令人眼花缭乱的手势只能显露出自己的慌乱,别无任何意义。詹姆
斯认为,不要以为把手呆板着不动是可笑的。另外也有人认为,有说服力的
手势是根据演讲中带有情感的声音而定的,如果演讲者一开始就频繁地运用
手势,那么到了最后就无路可走了。

让我们来看列宁是如何运用手势的吧:“列宁的左手大拇指习惯地插在
背心肩口,较多地用右手做动作,不过初讲时他的动作也极少,讲到后来时,
就越来越多地用两只手做动作,尤其是讲到激愤、鼓舞等重要关口,还喜欢
把身体迅速前倾,用手急剧地有力地向前一挥,用这一特有的典型手势来加
强演讲的色彩和力量。”

手势运用要有变化。老是重复同一种手势既单调,又“形不达意”,招
致听众厌烦。手势要为听众所理解、接受,就必须服从内容的需要,并符合
听众的习惯,简单明了。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演讲手势:

1。仰手式。掌心向上,拇指张开,其余几指微曲。手部抬高表示欢欣赞
美、申请祈求;手部放平是乞丐讨饭的动作,表示诚恳地征求听众的意见,
取得支持;手部降低表示无可奈何。
2。覆手式。掌心向下,手指状态同上,这是审慎的提醒手势,演讲者有
要抑制听众的情绪,进而达到控制场面的目的;也可表示否认、反对等。
3。手切式。手掌挺直全部展开,手指并拢,象一把斧子飕飕地劈下,表
示果断、坚决、快刀斩乱麻等。
4。手啄式。手指并拢呈簸箕形,指尖向着听众。这种手势具有强烈的针
对性、指示性,但也容易形成挑衅性、威胁性,一般是对相识或与演讲者有
某种关联时才使用。
5。手剪式。手切式的一种变异。掌心向下,然后同时向左右分开。这种
手势表示强烈的拒绝、不容置疑,演讲者也可以用这种手势排除自己话题中
涉及的矛盾。
6。伸指式。指头向上,单伸食指表示专门指某人、某事、某意或者引起
听众注意;单伸拇指表示自豪或称赞;数指并伸表示数量、对比等。
7。 手包式。五个手指尖相触,指尖向上,就象一个收紧了开口的钱包。
这种手势一般是强调主题和重要观点,在遇到具有探讨性的问题时,也常用
这种手势。
8。手推式。指尖向上、并拢,掌心向外推出。这种手势常表示排除众议,
一往无前的气势,显示坚决和力量。
9。抚身式。用手抚摸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双手自抚表示深思、谦逊、诚
恳;以手抚胸表示反躬自问;以手抚头,表示懊恼、回忆等。
10。握拳式。五指收拢,紧握拳头。这种手势有时表示示威、报复;有时
表示激动的感情,坚决的态度,必定要实现的愿望。

(刘宗奥)


托事·依声·附态

——选择适当的抒情方式

演讲中,除了语言,联系讲者和听者心灵的最重要的纽带和桥梁是感情。
感情作为人们对外界刺激的比较强烈的心理反应,是人内心纷繁、微妙的情
绪和情感的总和。如果在演讲时能将人的丰富情感真实地表达出来,那么听
众一定会受到感染,产生共鸣,从而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

然而,演讲者的主观情感是抽象的,复杂的,要使其情感真正地被听众
所理解和接受,不能不研究演讲的抒情方式。

(一)寓情于事理

演讲者由于感情的萌发,产生演讲的冲动,演讲的全部过程都必须有感
情的积极参加。观察生活需要感情,构思讲稿需要感情。感情的冲动,推动
演讲的进行,当演讲进入具体表达阶段,演讲者是将尤其要把丰富的感情注
入演讲的事理当中,也就是使内心的情感依附于事、依附于理地表现出来。

依附于事的抒情,是通过叙述抒情。人的感情是由客观事物,特别是社
会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引起的,用叙述方法把事件介绍出来,又把情感抒发出
来,这种叙述因事而动情,寄托于事,叙述含情。

蔡朝东的《理解万岁》中,叙述了自己耳闻目睹的老山战士们大量生动
的事例,叙述中,演讲者动情,听众动容,效果甚佳。

依附于理的抒情,是通过议论抒发感情。说理,首先就要动之以情,使
情与理成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笔者曾听到一位大学生的这样一段演讲:“今天的中国出现了不少杰出
的改革家,我也要做改革家,更想超过他们!也许这样就会遭来非议,但对
这些我毫不在乎。因为我认为,失去争论的世界是冷清的世界,缺乏争辩的
理论是僵化的理论;一个不被争议的人,是个近乎平庸的人。世界在争论中
被认识,真理在争论中被确立。一个真正干事业的人,往往由于被激烈地争
议,反而更强烈地闪耀出心灵的光辉!”大伙为他投以热烈的掌声。

依附于理的抒情、议论受着主观感情的支配,这种议论,有时不需要交
待论据,也不需要论证,它只是抒情的一种手段,在洋溢着演讲者或悲或喜,
或憎或爱的情感中,流露出演讲者的思想。

(二)寓情于声音

演讲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语言、借助声音来表达的。要使演讲者的思想
感情准确而又完整地表达出来,须寓情于事理之中,还须寓情于声音。

大作家萧伯纳说过:“书写的艺术哪怕在文法上修饰得多么好,在表达
时却无能为力。例如‘是’字,可以有五十种说法,‘是不是’也许有五百
种说法,可是写法只有一种。”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由不同的思想感情
引起的,也是按照思维规律进行的。

演讲语言不同于生活语言,它是在生活语言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艺术加
工,有计划、有安排的语言,在发声方面不仅要求字音准确,把每个字著清
楚地送到全场听众的耳朵里,还要求声音优美动人,音量运用适当,感情表


达真实,感染力强,能够利用声音将演讲者的思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在演讲会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神态自若的演讲者以跌宕起伏的节奏,
清晰响亮的声音,激起了千百名观众感情的波澜,激昂时,那高亢铿锵的音
调如进军号角,声震大地;平静时,那娓娓动情的谈吐,似潺潺的小溪、清
澈流畅;沉郁时,那宽厚低沉的音色,又象呜咽的萧声,舒缓而又深沉。

一般说来,用激昂热情的声音,表达号召;用粗而硬的声音。表达愤怒
与谴责:用肃穆低暗的声音,表达悲痛;用硬与沙哑的声音表达神秘;用金
属般华丽的声音,表达豪情满怀。只有在深入细致地研究语义的基础上,才
能按照语义所揭示的内涵,而不是表面字义,选择恰当的语音。

(三)寓情于态势

演讲,作为表演性较强的讲话艺术,除了语言表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其
演讲效果之外,还有其它寓有表演性的非语言的特殊形式(手势、动作、表
情)也将直接或间接地给予演讲效果以不同的影响,无论是现代社会语言学
知识,还是实际的社交经验都告诉人们,不同的手势,不同的动作。不同的
表情,皆可以表示不同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修养、生活习俗等等。

手势是演说态势的主要形式。手势语言有多种复杂的含义。手向上、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