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1)饮食文化-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到34年后,德国一个名叫史特鲁夫的药剂师,重新研究普里斯特利的
发明。不久,便在德国的瑟尔塔镇,出售第一批会冒泡的饮料——汽水,这
就是迄今许多地方把汽水叫做瑟尔塔水的原因。
     进入19世纪后,冷冻、加压等设备日新月异,汽水可直接用二氧化碳加
压溶于水中,大规模生产汽水就成为现实。1808年,美国费城药店的斯比格
曼出售的汽水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连斯比格曼本人也大感意外,于是很多人
纷纷仿制。汽水从此步入了人们的生活。
     在中国,汽水直到清朝同治年间,才出现在一些豪华西餐馆里。由于最
早是在荷兰商人开的餐馆里出售,因此,人们常称汽水为“荷兰水”,其实
它并非荷兰人发明的。
     那么,饮用汽水为什么可消暑呢?
     这里的道理并不复杂,由于人们喝汽水时,把大量二氧化碳也喝到了胃
里,而肠胃并不吸收二氧化碳,而且胃内温度较高,二氧化碳气体很快从胃
液中分离出来,经口腔排出体外,带走了体内的热量,使人产生清凉舒适之
感。此外,二氧化碳溶于水呈酸性,有刺激胃粘膜分泌胃酸的作用,这些就
是饮汽水易打嗝和能开胃的原因。
     目前,我国市场上有形形色色的汽水,有果汁型、可乐型……真是品种
繁多,丰富多彩,已成为人们常见的饮料了。
调味品
                                      醋
     北方过年,家家户户吃饺子,蘸点醋,别有一番风味。可是,你知道醋
是谁发明的吗?
     两三千年前,我国山西(省)运城这个地方,有位贤人吃叫杜康(又称
杜少康),很会造酒,被誉为“酒仙”。造酒剩下的渣子——叫做酒糟,有
一股怪味,杜康常叫他的儿子杼拿去送给别人喂牲口了。
     有一年,快过年了,亲友四邻都找杜康帮助造酒。临出门前,杜康对杜
杼说:“我要外出一些日子,酒蒸完了,酒糟由你处理吧。”杜杼想,现在
家家都在准备年货,谁要酒糟呢?于是,把自家的酒糟装进一口大缸,加些
水,盖上盖子,准备用来喂马。
     可是,快过年了,事情多,他一忙就把这事忘了。整整过了20天,杜杼
晚上睡觉时做了一个梦:有位须白的老神仙向他要调味汁,他说:“我哪有
调味汁呀?”老神仙指了指泡酒糟的大缸说:“这里不就是吗?到明天酉时
就可以吃,已经包了21日啦!”古时候说的酉时,就是下午五点钟至七点钟
的那段时刻。
     第二天,杜杼醒来觉得这个梦很怪。快近傍晚的时候,父亲杜康兴冲冲
地赶回家过年。杜杼向父亲诉说了一下,杜康也觉得挺有趣。两人走向大缸,
打开缸盖。呀,一股酸气冲上来,好难闻!家里人都说:“快丢掉,要不得!”
不过,杜杼说:“反正酒能喝,这酒糟水是吃不死人的,让我试一试。”他
用舌头尖尝了尝那黄水,酸溜溜的,觉得还不坏。
     正月初一,全家和亲友一道吃饺子。杜杼在父亲的支持下,让每人都来
一点黄水蘸饺子吃。结果大家边吃边说:嘿,这味道真不赖!酸中带甜、非
常爽口、妙不可言。
     黄水变成了调味品,该起个什么名字呢?杜杼受梦的启发,把“二(廿)
十一日酉”这几个字组合起来,就成了一个“醋”字。我国山西地方流传的
“杜康造酒儿造醋”的说法,就是讲的这件事。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杜杼做梦并不是真的有什么老神仙指点,
而是他潜心钻研酒糟水应用的下意识的反映。在古代虽然还不懂发酵方面的
知识,但是实践出真知,酒糟水存放一段时间是要起变化的,变成了醋。这
是千真万确的。
     现在,除了山西醋之外,其他各地还有名目繁多的醋,如米醋、曲醋、
糠醋、麦醋、桃醋、李醋、大枣醋等。而醋的功用,也不止是调味品,还可
作为其他日常用品的补充。如衣服被果汁污染,滴上醋搓几下就容易洗掉;
洗头发时,水中加点醋,洗后头发会更加乌黑光洁;洗澡时在浴盆内加点醋.洗
后身体能较快消除疲劳。总之,生活中用醋的例子多得很,你能再添几例吗。
                                糖精的发明
     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糖是从甘蔗、甜菜等植物中提炼出来的。植
物界中还有一些比蔗糖更甜的物质。原产南美洲的甜叶菊,比蔗糖甜200~
300倍;非洲热带森林里的西非竹竽,果实的甜度比蔗糖甜3000倍;非洲还
有一种薯蓣叶防己藤本植物,果实的甜度达蔗糖的90000倍。
     只是,这些比蔗糖甜成千上万倍的物质,我们平时很少见到。我们平常
用的比蔗糖还甜的物质是糖精,它比蔗糖要甜500倍。
     从化学角度来看,糖和糖精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只有一点是相同的,
那就是它们都带有甜味。糖精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1879年的一天下午,在美国巴尔的摩大学的实验室里,俄国化学家法利
德别尔格,正愉快地在瓶瓶罐罐中迂回穿梭。今天他的心情格外好,一是他
正在做的芳香族磺酸化合物的合成实验进行得很顺利,很快就会有结果出
来;二是今天是他的生日,妻子娜塔莎已备好了晚餐,等他回去欢聚呢。
     暮色降临大地,实验室逐渐暗了下来。法利德别尔格在煤气灯下聚精会
神地注视着烧瓶叫。翻滚的溶液,早已把晚上生日晚餐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了。
终于,实验有了眉目,他高兴地拿起桌上的铅笔,在实验记录簿上记下了实
验结果。此时,墙上的挂钟“当当”地敲了起来,“哎哟,已经6点了。”
他这才想起过了晚餐的时间,匆匆将铅笔往口袋里一插,套上外衣就往家跑。
     妻子与丈夫一起忙了起来。丈夫摆上了酒杯、餐具,妻子则端来一盘盘
菜肴。晚餐在欢愉的气氛中开始了。
     法利德别尔格叉起一块牛排,往嘴里塞去。突然,他停止了嚼动,略带
诧异地问:“娜塔莎,今天你在炸牛排里放了糖?”“没有啊,从来没有听
说过有往牛排中加糖的。不过,”妻子也奇怪地说,“今天的菜肴是有点不
大对头,你尝尝看,这色拉也带有甜味。”
     晚餐后,法利德别尔格仍在想这个奇怪的甜牛排和甜色拉。出于科学家
的习惯,他要把原因找出来。在检查完厨房用品后,他把疑虑的目光盯向了
餐具,他舔了舔盘子的边缘,略有所思,再舔了舔自己的手,然后,马上抽
出口袋里的那枝铅笔,也用舌头舔了一下。
     “问题出在铅笔上,出在铅笔上!”法利德别尔格发疯的大声嚷了起来,
“娜塔莎,你瞧,凡是我用手接触过的餐具都带有甜味,而这甜味都来源于
我用它写过字的铅笔。可以肯定,铅笔上的甜味是在实验室里沾上的。看来,
实验室里一定有一种奇怪的特别甜的物质,我要去查个究竟。”
     法利德别尔格风风火火赶到实验室,点上煤气灯后,逐件逐件地仔细检
查实验用过的器皿。终于,他发现甜味来自一种叫邻磺酰苯酰亚胺钠的化学
物质。
     这个偶然的发现给法利德别尔格开辟了一条通向新的发明的道路。从
此,他集中全部精力,一心去研究这个煤焦油中提取出来的物质。他从又黑、
又粘、又臭的煤焦油中提炼出甲苯,经过硫酸磺化、五氯化磷和氨处理后,
再用高锰酸钾氧化,最后经过结晶、脱水而得到了一种特别甜的白色结晶体。
他把它叫做“糖精”,并测出它比蔗糖要甜500倍。
     法利德别尔格立即宣布了他的发明,并在美国获得了专利。1886年,这
位化学家迁居德国,并在那里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从煤焦油中提炼糖精的工
厂。糖精就此开始闯入了人们的生活之中。
                                味精的发明
     味精是人所共知的调味品。它的诞生至今还不到100年。
     说起味精的发明,纯属一种偶然。1908年的一天中午,日本帝国大学的
化学教授池田菊苗坐到餐桌前。由于在上午完成了一个难度较高的实验,此
刻他的心情特别舒展,因此当妻子端上来一盘海带黄瓜片汤时,池田一反往
常的快节奏饮食习惯,竟有滋有味地慢慢品尝起来了。
     池田这一品,竟品出点味道来了。他发现今天的汤味道恃别的鲜美,一
开始他还以为是今天心情特别好的缘故,再喝上几口觉得确实是鲜。“这海
带和黄瓜都是极普通的食物,怎么会产生这样的鲜味呢?”池田自言自语起
来,“嗯,也许每带里有奥妙。”职业敏感使教授一离开饭桌,就又钻进了
实验室里。他取来一些海带,细细研究起来。
     这一研究,就是半年。半年后,池田菊苗教授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在
海带中可提取出一和叫做谷氨酸钠的化学物质,如把极少量的谷氨酸钠加到
汤里去,就能使味道鲜美至极。
     池田在发表了上述研究成果后,他便转向了其他的工作。
     当时一位名叫铃木三朗助的日本商人,正和他人共同研究从海带中提取
碘的生产方法。当他一看到池田教授的研究成果后,灵机一动立刻改变了主
意,“好哇,咱们不搞提取碘的事了,还是用海带来提取谷氨酸钠吧!”
     铃木按响了池田家的门铃,一位学者和一位商人就此携起手来,池田告
诉铃木,从海带中提取谷氨酸钠作为商品出售不够现实,因为每10公斤的海
带中只能提出0.2克的这种物质。可是,在大豆和小麦的蛋白质里也含有这
种物质,利用这些廉价的原料也许可以大量生产谷氨酸钠。
     池田和铃木的合作很快就结出了硕果。不久后,一种叫“味之素”的商
品出现在东京浅草的一家店铺里,广告做得大大的——“家有味之素,白水
变鸡汁”。一时间,购买“味之素”的人差一点挤破了店铺的大门。
     日本人的“味之素”很快就传进了中国。这种奇妙的白色粉末打动了一
位名叫吴蕴初的化学工程师的心。他买了一瓶回去研究,看看这种被日本人
严格保密的白粉究竟是什么东西。一化验,原来就是谷氨酸钠。又经过一年
多的时间,他独立发明出一种生产谷氨酸钠的方法来:在小麦麸皮(面筋)
中,谷氨酸的含量可达40%,他先用34%的盐酸加压水解面筋,得到一种黑
色的水解物,经过活性炭脱色,真空浓缩,就得到白色结晶的谷氨酸。再把
谷氨酸同氢氧化钠反应,加以浓缩、烘干,就得到了谷氨酸钠。
     吴蕴初把他制得的“味之素”叫做味精,他是世界上最早用水解法来生
产味精的人。1923年,吴蕴初在上海创立了天厨味精厂,向市场推出了中国
的“味之素”——“佛手牌”味精。以后,佛手牌味精不仅畅销于中国市场,
还打进了美国市场。吴蕴初也获得了一个“味精大王”的称号。
     用水解法生产味精很不经济,因为这种方法要耗用很多粮食,每生产1
吨味精,至少要花费40吨的小麦。而且,在提取谷氨酸钠时要放出许多味道
不好的气体,使用的盐酸也易腐蚀机器设备,还会产生许多有害污水。因此,
日本的味精公司不得不继续进行研究工作,以便用更好的方法生产出更好的
产品来。
     在这项工作中,日本的协和发酵公司走在了同行的前列。协和公司组织
的一批科学家在进行研究时发现,用糖和尿素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也可制得谷
氨酸,但由于不同的细菌繁殖后会有不同的产物,故必须选取其中合适的菌
种担任生产谷氨酸的“小工艺师”。
     1956年,协和公司宣布,他们已找到了这位“小工艺师”,这就是短杆
菌。谷氨酸钠的发酵法生产就此诞生。协和的科学家们用糖、水分和尿素等
配制成培养液,再用高温蒸汽灭菌法将那些杂菌统统杀死,然后把培育好的
纯种短杆菌在最有利的环境下接种进去,让它们繁衍后代。由于“小工艺师”
们的努力,把绝大部分的糖和尿素转变为谷氨酸,最后,把它中和成为钠盐。
    用协和公司发明的新方法生产味精,每吨只耗用小麦3吨,不仅操作简
单,成本大大降低,而且味精的纯度提高,鲜味更强。不过,协和公司的这
项发明不久就失去了它的光彩。
    1964年底,日本新闻界评选出了当年日本的10大发明,其中之一是“强
力味精”。它的鲜度竟是“协和味精”的160倍!
    “‘强力味精”的发明,可上溯到本世纪初。那时,日本科学家大介博
士对蘑菇为何异常鲜美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