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志 -白话版小说-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试矗5乃笆斩汲闪宋侍狻W粤醣刚剂煲嬷莺螅罡鹆良胺ㄕ桓囊酝渍蚧骱狼浚⒃捎帽展叵⒚瘢衽┲彻鹊恼撸衷诙冀呱柩吖伲芾砼┨锼こ蹋⑼菩型吞铮ㄗ2)以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此外,他们对治铁、煮盐、织绵等重要手工业,实行公营,并设立专职官员加强管理。以上一连串措施,使西蜀的税收大大增加。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关羽和刘备相继兵败,一个被杀一个病死。这对蜀汉造成的打击是双重的,既是军事上的惨败又造成了经济上的崩溃。刘备留给诸葛亮的不仅是信任,还是一个烂摊子。为此,诸葛亮不得不在经济方面扩大手工业官营范围,提高蜀锦生产量出口东吴,以助加快恢复国力之步伐。然而,吴蜀之间的贸易导致了双方的恶性循环:在铜本位的经济体系中,为了将铜这一硬通货留在本国,他们争相贬币值,金融体系混乱。况且,蜀锦本来就有奢侈品之嫌,在大家都饿肚子的年代里又能卖多少?“食货”两字中,蜀汉(包括东吴)的“食”(农业)勉强解决,而“货”(商业)则无法恭维。因此,诸葛亮在北伐时得不到后方的有力支援(注3),面对朝中反对北伐的压力他反而不得不两上出师表来为自己辩解。同时,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固然减缓了来自曹魏的军事压力,同时也造成了蜀军的运输困难。李严因为大雨而未能将军粮送到前线,与其说诸葛运气不好不如说他本身困难太大。作为对比,后来司马懿剿灭公孙渊时也遇到了大雨,却没有致命的影响。在这样的困境中,不得不速战速决的诸葛亮绞尽脑汁,用尽了一切手段,祁山陈仓陇西陇东,本手妙手奇手鬼手,甚至连女人衣服这样令人哭笑不得的不伦不类都向对手挥了过去,却无法动摇魏军仅仅是偏师的防线。这样的尴尬,有理由相信对诸葛亮的斗志产生了打击。三国志魏延传注引魏略记载:“诸葛亮病,谓延等云:‘我之死后,但谨自守,慎勿复来也。’”这不应当仅仅理解为诸葛亮认为继任者才能不如自己的担心,而多半反映了他经过这几次北伐后得到的教训:魏国的国力,不是偏安一隅的蜀汉能够撼动的。我含辛茹苦准备三年,又得到了东吴的策应还无功而还,你们即使有我这样的才能,什么时候又能有比此更好的机会呢?因此,五十四岁确实短暂了些,但即使他能多活几年,也很难说他是否还会继续动武北伐(本人持悲观态度),毕竟蜀汉没有能够对付魏国的“力气”。对于诸葛亮与其对手在军事上的得失成败,有许多不同的观点,但我认为这并不是双方成败的关键。战场上的胜负首先是蜀魏两国国力的自然体现。

           诸葛亮的去世立即引发了蜀汉内部的混乱。魏延杨仪作为诸葛亮的左膀右臂,却势如水火。作为蜀汉的名将,魏延为人趾高气扬,别人都对他礼让三分;而杨仪则仗着自己的才干过人,处理军粮后勤等令他人头疼得问题游刃有余,偏偏不买魏延的账。诸葛亮在世时,看重两人的才干不忍舍弃不用,既恨他们之不和又不得不干些劝架的琐事。这两个人的矛盾,连孙权都听说了。费祎出使东吴时,孙权喝多了后酒后狂言(真言?):“魏延杨仪两个家伙,不过是只配牧牛放马的小人。虽然有些鸡鸣狗盗似的能耐,什么时候孔明一死,两人必将内讧火并。你们不注意这些,难道要留祸害给儿孙吗?”(三国演义对诸葛亮推崇备至,爱屋及乌省去了杨仪挨的一顿臭骂)突然听到这样的言语,费祎尴尬无言,只能勉强应付几句。果然,魏延对杨仪掌权相当地不满:我是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南郑侯,假节,战时有权杀俸禄在二千石以下的官员,而你杨仪不过一个长史(注4),凭什么压在我头上?诸葛亮去世时,杨仪让费祎带着自己的兵符去命令魏延断后,魏延哪里受得了来自死对头的指手画脚,大发雷霆,当即带着本部人马先回去,一路上放火烧绝栈道。与此同时,魏延杨仪大打口水仗,翻来覆去地表奏后主刘禅,都说对手造了反。栈道被烧毁,杨仪只好另辟蹊径回师,并命令先锋王平(又名何平)先去抵挡魏延。王平见到魏延后,怒斥:“丞相尸骨未寒,你就做这样亲者痛仇者快的事?”魏延的部下也明白魏延没道理,都不肯为其卖命,纷纷当了逃兵。魏延“理屈兵穷”后,带着自己的儿子和几个心腹逃命,被马岱追上斩杀。杨仪看着魏延的首级后,小人得志的他一脚踩下:“臭小子,这下子还能胡来吗!”然后将魏延灭三族。不过,诸葛亮这样的君子怎么会把大权交给杨仪这么个小人?诸葛亮生平最欣赏的其实是蒋琬,刘禅也按照这个意思任命了蒋琬为尚书令兼益州刺史,杨仪回来后只有一个中军师的虚职而没有实权。杨仪自认为自己的才能和资历都超过蒋琬,愤愤不平口无遮拦。费祎来看望他时口出怨言:“当年在祁山前线,我如果带领全军投降魏国,哪会如此破落!如今追悔莫及!”这样的“反革命言论”,费祎怎么敢隐瞒,上报刘禅后刘禅立刻就撤了杨仪的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杨仪在家也胡言乱语不老实,刘禅听说后,派人要把他捉拿归案。这下子杨仪真的慌了,不知是因为害怕后悔还是绝望,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蜀国的高岗?)。
         诸葛亮死了,蜀汉当然要调整朝政。刘禅任命吴懿为车骑将军,驻守汉中,并任命蒋琬为尚书令,假节,益州刺史。诸葛亮果然没有看错人,他死后引起的震动虽然不小,但蒋琬出类拔萃远近闻名,如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是喜怒不行于色,大家看到他如此镇定,悬到喉咙的心又回到了肚子里。东吴听说诸葛亮去世,恐怕魏国趁这个机会伐蜀,立刻增兵巴丘。东吴的如意算盘是如果蜀国顶得住魏国的攻击,就抗魏援蜀;否则,就“开辟第二战场”先灭掉蜀汉(孙刘联盟的实质,可见一斑)。蜀汉也作出了反应,增兵永安以防万一,并派使者到吴国去通报情况及打探东吴的底牌。孙权见到这个使者不卑不亢,自己也相当礼貌,双方继续维持了联盟。蜀汉终于从诸葛亮去世的阵痛中稳住了阵脚。
注1 严格地说,是双方主力不曾交手。按照三国志记载,曹真撤退后魏延曾奉诸葛亮命至羌中,入南安,大破郭淮。史料对此战记载不详细,郭淮很可能是应曹真伐蜀而入武都、阴平,曹真、司马懿等退走后,郭淮可能继续盘桓在武都、阴平一带,魏延大败之并加以追击。陈式攻克武都、阴平二郡,应该看做是收复失地而不是北伐。魏延战败郭淮,大致也是如此。
注2 蜀汉是否实行了屯田,我看到的资料有矛盾。也有资料称蜀汉不曾实行屯田,因为西蜀本来是富庶的地方,也没有遭受大规模的破坏,无此必要。
注3 三国志吕乂传记载,“丞相诸葛亮连年出军,调发诸郡,多不相救”,可见他的北伐并未得到后方的有力支援。
注4 按照后汉书百官志记载及其注解,两千石的俸禄是个坎,区别朝廷重臣及普通的官吏。长史一职是丞相将军等重要人物的政治辅佐(军事辅佐为司马),俸禄一千石(偶有六百石)。魏延杨仪二人地位相差悬殊,难怪魏延不服。

 
 33) 上梁不正下梁不歪诸葛亮死了,司马懿因为抗击有功迁太尉,仍然驻防长安。此后,三国间虽然小摩擦不断,几年间大的冲突没有。曹睿看到吴蜀都蔫了四方安宁,开始飘飘然,于青龙三年(公元235年)开始大兴土木。在许昌修建宫殿后,接着在洛阳修昭阳太极殿,殿高十几丈,征用的民夫不计其数,延误了农垦收获都视而不见。作为直接的恶果,当年虽然没有什么天灾,洛阳一带却闹了饥荒,还得靠长安的司马懿运来五百万斛粮食填饱肚子。这样的胡来当然得不到称赞。陈群身为司空(注1)不能不表态:〃当年大禹继承了唐虞等圣人留下的富强,还厌恶雄壮的宫室和华丽的衣服。如今是乱世后的刚刚恢复元气,全国的人口还不如东汉鼎盛时的一个郡。吴蜀对我们也是虎视眈眈,边境没有片刻的安宁,万一有个风不调雨不顺,这是国家的心腹之患啊。当年刘备称汉中王后从成都到白水关一带大兴土木,太祖(曹操)知道这劳民伤财而窃喜。如今我们走同样的道路,只能便宜吴蜀,希望您能仔细考虑!〃曹睿金口中却没吐出玉言:〃王道,宫室,这是相关的事(我建宫室就是为了兴王业)。如今吴蜀都被打退,您正应当尽到萧何的责任啊。〃陈群一听,这个时候说我是萧何,不就是要我这个司空干活嘛?我是萧何,您到也学学高祖啊:〃当年刘项相争,项羽覆灭后鉴于秦朝的宫室官府都被烧光,萧何因此建武库太仓(可不是宫殿),这都是当时的急务,而汉高祖刘邦还嫌太壮丽花钱了。如今吴蜀未平,怎能和他们相提并论?〃说完,他又旁征博引,好说歹说总算让曹睿收敛了一点。

           同时,曹睿好色无厌,后宫佳丽从贵人到打扫庭园的宫人好几千,几乎和朝廷的官员数目相当,还任命了女尚书六人来〃帮忙〃处理政务。廷尉(九卿之一,相当于现在的公安部部长)高柔说:〃按照周礼,天子的宫人不能超过一百二十人,听说后宫宫女众多,恐怕这将导致您子孙稀少(曹睿虽然妻妾成群,却因为荒淫无度而导致〃生产力〃低下,加上自己的子女大多夭折,最后去世时连个继位的亲生儿子都没有)。您还是应当减少后宫的人数然后养精蓄锐为重。〃这番话,点到了曹睿的痛处。高柔作为廷尉都〃狗拿耗子〃,杨阜身为少府(九卿之一),职责就是管理宫庭用度,当然更不能熟视无睹:〃尧身处茅屋而万国安居,禹忽视宫室而天下乐业,相反,商纣王做鹿台丧社稷,秦始皇筑阿房断江山,这都是您熟知的。不考虑天下的情况而满足于一时的声色娱乐,没有不亡国的。愿您效仿尧舜禹汤,深思桀纣始皇。贪恋宫室的君主没有不灭亡的。您与我君臣一体,我才敢犯颜直谏。如果您能有所感悟,即使将我下狱斩首,我也是死得其所!〃这一番言语,终于打动了曹睿,他做亲笔信回答(或多或少改变了?)。

         曹睿到底找了多少宫女,连杨阜这个少府都不清楚。为了进一步劝曹睿减省那些幽居深宫不得宠幸的宫女,杨阜把管具体事情的府吏叫来想问问到底有多少人。不想,这个人真有骨气:〃这是秘密,恕我无法奉告。〃心急如焚的杨阜当即火冒三丈,立刻就赏了这〃公事公办〃的家伙一百大板,把这个芝麻官打成了芝麻酱:〃我身为少府贵为九卿,我都不配知道的秘密你这个小官凭什么能知道!〃曹睿私生活相当不检点,却任命了这么严肃厉害的〃管家〃,不可思议。除此之外,蒋济孙礼等人也是三天两头上表。曹睿对这些逆耳忠言虽然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但也明白他们不是无理取闹,并不将他们治罪,时不时地也能有些采纳。谁知道,正当他“略改前非”时,当年七月洛阳的崇华殿遭了火灾,曹睿当时就坐不住了,立刻下诏书要重建,还要扩建。曹睿是个急性子,有人误了工期,立刻就叫来问罪,动不动就处死,害得大家又是一番苦口婆心。

         在这些逆耳忠言中,有一人与众不同。崇华殿遭火灾时,曹睿问太史令高隆堂,这有没有什么风水上的问题?高隆堂说这是老天惩罚作威作福的君主,再顺势劝曹睿收手,曹睿当然不听。刚刚开工,上面忽然发现了个鹊巢,曹睿又把这个太史令招来,高隆堂却以鸠占鹊巢来解释:〃这样的征兆,恐怕意味着宫殿建成后,他的主人已经不姓曹了。如今的解决方法,还是停建,让这几万民工回去务农。您如果能罢徭役兴德政,那么即使是三皇五帝也可以相提并论。〃曹睿听的悚然动容,但还是不停工。高隆堂的话,一方面有历代失政的君主必定亡国的古训,一方面有对曹魏疏远亲族政策的担忧。曹丕登基后,限制他的兄弟们的权限,虽然有王位却将他们封地从一个郡削减为一个县,手下也只有一百多老兵。曹睿当政后虽然复他们的封地为一个郡,但仍然不给实际的职权。才高八斗的曹植屡次上表要为国效劳,都被他的这个侄子婉言谢绝,礼貌而坚定。这样的政坛,自然是君轻臣重,或许这时的高隆堂已经预见到了魏国亡于宫廷政变的前景。第二年,彗星出现,高隆堂再次趁机劝曹睿停止这些劳民伤财的无用功,两年后病死前更直言要曹睿防范〃鹰扬之臣〃(多半,指的就是司马懿)。曹睿对他的态度,则和对陈群杨阜等人差不多,礼貌地不听。不知道他是否没听懂。

           景出元年(公元237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