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西方哲学初步-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真观念”。不过,他不像笛卡尔那样主张天赋观念论,而是认为真观念为后天获得的。当然,他同时又肯定,人有一种天赋的能力,它能制造出真观念,然后通过真观念——即“天赋的工具”去推论出新的理性和直观知识。虽然,他没有直接肯定真观念的天赋性,但既然他主张真观念由天赋能力制造出来的,事实上也几乎是断言了观念的天赋性质。

    因此,尽管他认为,知识的真理性有内外两个标志,但他更强调“内在的标志”

    ,而相对忽视“外在的标志”。外在标志指观念必须符合其对象;“内在标志”

    则是笛卡尔所提倡的观念自身的清楚明白性。

    总而言之,斯宾诺莎的认识论是笛卡尔唯理论的一个发展,它一方面既带有笛卡尔重理性、轻经验的基本倾向,另

 189

    西方哲学初步581

    一方面,它又肯定真观念必须与外在对象相符合,强调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与人脑中观念的联系的一致性。

    这种两面性,使斯宾诺莎的唯理论具有了唯物主义的特色,而区别于笛卡尔的主观唯心主义唯理论。当然,轻视经验、割裂经验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这则是他与笛卡尔的基本共同点。

    伦理学是斯宾诺莎哲学的一个重要的论域,在这里他同样贯彻了自然必然性的原则。在他看来,人生的最高目的就是达到至善的圆满境界,这也是研究哲学的终极目标。世人一般认为,真正的幸福在于不顾一切地追求感官的快乐、荣誉和财富。

    斯宾诺莎指出,过分无节制地追求这三种东西,不仅不会给人幸福,反会致人痛苦:过度地享受感官的愉悦将损害人的健康,悔恨与痛苦会接踵而来;沉溺于荣誉和财富,使人贪念日重,一旦目的不达,沮丧、苦恼、嫉妒、恐惧等万念俱生。因此,这三种东西并非真正的善,乃是真正的恶。

    那么,真正的善是什么呢?斯宾诺莎认为,是对人与自然相一致的契合意识,即人能够充分了解自然,按照自然规律去办事,建立起一种适当合理的社会秩序和人生方式,这样,人就能过高尚美满的生活,达到真正的善。在这里,斯宾诺莎特别强调了自然本身的必然性质,以及人作为自然一部分同样受这种必然性支配的观点。人要达到自由,并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而是必须认识和顺应自然规律,让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处处符合自然的规律,因此,一个人知识越多,就越能认识自己和世界,越能理解宇宙的本质和上帝的意志,越能适应环境和情势,从而越完善越自由地操纵自己的生活,越能获得幸福。斯宾诺莎不仅继承了苏格拉底和柏

 190

    681西方哲学初步

    拉图等希腊哲学家那种求知至善的主观主义伦理传统,而且对伦理学中自由与必然这对中心范畴作出了某种决定论的解释,自由被归结为对自然法则的消极适应,而非积极地利用自然规律对世界进行改造。这种被动适应论虽然否定了上帝的意志和神学的目的论,但随时都可能沦落为听天由命的宿命论。

    斯宾诺莎所建立的哲学体系,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思想一以贯之,首尾遥相呼应,在理论的表述形式上确乎只有欧几里德几何学可媲美。

    这种哲学的主要倾向与17世纪在科学和哲学中流行的机械唯物主义基本是一致的。斯宾诺莎勾画了一个受机械必然性支配的自然世界,大至星体运行、小到尘埃飘忽,一切事件和行为无不由物质运动自身的规律所决定。因此,斯宾诺莎的体系,为后来的科学一体化体系提供了一个原始的蓝图,他的无神论观点和对笛卡尔二元论的改造,启发了18世纪法国的唯物主义,而他的实体自因学说,则成为19世纪德国哲学大师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基本思想素材之一,黑格尔以“理念”取代斯宾诺莎的自然实体,构筑起更为庞大森严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至于斯宾诺莎的某些唯理论观点,也在随后的莱布尼茨的哲学中开花结果。

    历史似乎总爱与人开玩笑,这位因与世无争而衣衫不整的思想家,在一阵剧烈的咳嗽声中结束了短短45年的生命时,却为后世留下了一座端正庄严的哲学丰碑。如此鲜明的对比竟能同时体现在一个人身上,莫非这也是上帝的精心设计?

 191

    西方哲学初步781

    三、莱布尼茨:单子世界漫游

    微积分的发明,在数学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初等代数上升到高等数学的重要标志之一。那么,谁是它的发明者呢?西方人的专利意识似乎出现得很早,17世纪末期,科学界爆发了一场热闹非常的大争论:到底谁最先发明了微积分?

    英国大科学家牛顿振振有词地宣称:自己是微积分之父,因为,虽然自己记载微积分理论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迟至1687年才出版,但有关它的理论几年以前就已经完成了。对擂的另一方是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他对牛顿的申辩不屑一顾,而义正辞严地指出:口说无凭,白纸黑字为据,本人关于微分和积分的著作早已分别发表于1684年和1686年,谁先谁后,一清二楚,莫非我还能剽窃你牛顿藏于脑中的思想不成?

    双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事实之辩也演变为意气之争,不仅伤了两人的和气,也影响了英德两国的关系。英国的损失是,数学落后了整整一个世纪,因为被英国拒绝、而为法国采纳的莱布尼茨的数学符号,确实是更加适用和灵活的数学解释工具。同样,莱布尼茨也受到了报应:1714年,他所效命的汉诺威宫廷的选侯乔治一世当上英国国王,按理他可随行,但英国因他与牛顿的争执而对他甚为反感,结果,他被留了下来,郁郁不得志,两年后抱恨终老。

    那么,莱布尼茨究竟何许人也?

 192

    81西方哲学初步

    莱布尼茨(G。

    W。

    Leibniz,1646—1716)是德国莱比锡一个哲学教授的儿子,6岁那年,他的父亲突然去逝,身后留下大量藏书。这可是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遗产,使年少的莱布尼茨得以接触并熟悉许多古典文献。天资聪颖的他,15岁入读莱比锡大学,20岁时在阿尔杜夫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该校还为他提供了一个教授的职位。然而,在政治上野心勃勃的莱布尼茨,根本无意于平静的学院生活,而一头扎进了社会和政治活动之中,曾担任过外交官、宫廷顾问和王室图书馆馆长,广泛结交政治、科学和文化等方面的精英,参与不少国家科学团体的发起和组织工作,曾成为俄国彼得大帝的顾问,参加拟定创办俄国科学院的计划。他是德国柏林科学院的创办人和第一任院长。

    他还曾致信清朝的康熙皇帝,提议在北京也创立一家科学院,但骄傲自大的大清皇帝对此毫无反应。

    莱布尼茨是个精力充沛的人,在繁忙的公务之外,他仍然挤出时间去从事数学、物理学、地质学、逻辑学和哲学的研究,也热衷于技术发明和革新。他设计过计算机,提出过蒸汽机的设想,改进了采矿技术和抽水机。他还制定了逻辑学上的充足理由律,提出了数理逻辑的基本设想。科学界后来终于澄清了事实,将莱布尼茨与牛顿并列为微积分的发明者,了结了那场旷日持久的发明权之争。据说,发明了微积分后,莱布尼茨变得非常的自负,一付咄咄逼人、不可一世的样子。后来,当他读到中国的《河图洛书》的拉丁文译本后,激动之下一把将自己微积分的书扔进了垃圾筒,大叹自己虽则了不起,却比不过中国人的脑筋。由此,他如痴如醉

 193

    西方哲学初步981

    地研读有关中国文化和哲学的著作。对中国的仰慕和向往之情,竟使莱布尼茨不能自己,遂托朋友向康熙皇帝申请加入中国籍。然而,当时自恃国势强盛的大清皇帝,如何会肯降尊纡贵地接纳一个被视为化外之邦的蛮夷呢?莱布尼茨不得不在日记中录下了这段引为终生大憾的惋惜之情。

    就学识而言,莱布尼茨算得上是历史上少数几个最博学的人物之一。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表达了他对莱布尼茨的钦佩之情。现代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也称誉莱布尼茨为“千古绝伦的大智者”。但就个人人品来说,莱布尼茨可就不那么令人起敬了。相比于不畏强权、勇于直陈真理的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好歹只能算个工于心计、投机取巧的机会主义者。他生前发表的许多作品,大多都为有意博取王公后妃们欢心的东西,而真正深刻、有独立见解的著作,他则因担心不会给他带来名望、甚至会招来非议而束之高阁,直到死后才为人们整理发表。

    于是,人们便看到两个莱布尼茨:一个是活跃于人生舞台上的庸人,满口赞歌、曲意奉迎,为了证明当今权贵的合理性,而蓄意杜撰“现实世界是上帝选定的最好的可能世界”这种理论谎言。这个莱布尼茨,便是法国作家伏尔泰在名著《老实人》中,以漫画化的笔触所针贬的那位迂腐媚俗的邦葛罗斯博士。而另一个莱布尼茨,则是隐匿在内心世界里的自由哲学家,他视野开阔、思想精湛,名列于古今大思想家之林而毫无愧色。我们在此不妨放庸人一马,而专心去探讨一下之所以成为大哲学家的莱布尼茨的思想秘密。

    与笛卡尔、斯宾诺莎这些唯理论者一样,莱布尼茨也热

 194

    091西方哲学初步

    衷于构造自己的形而上学体系,也同样把实体作为这个体系的核心概念。但他不同意笛卡尔的二元论和斯宾诺莎的心物平行论。理由是,物质的本性是广延和机械性(靠外物推动才能作机械运动的特性)

    ,而广延就意味着是可分的,能够无限地分割下去的东西,不可能作为构成事物的基本实体;因此,笛卡尔把物质实体的本质归结为广延性,斯宾诺莎把广延性视为自然实体的两大属性之一,都是与作为世界万物统一性基础的实体的本质相悖的。实体必须是单纯的、不可分割的、无广延的,同时也必须是能动的、而非被动的,而物质又总是被动的。

    如此说来,实体不能是物质的,而必然是精神的。莱布尼茨将这种实体称之为“单子”。

    单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基本的本原,即实体。它是一种不可分割的单纯实体,没有形状和体积,没有广延,看不见摸不着,自身具有能动性和可变性,并且有知觉。世界上单子的数量无限,但每个单子都是自行封闭的实体,不能由外来的原因造成其变化和发展,也就是说单子之间不能发生作用,不过,单子之间并非绝对孤立的,每个单子都能在自身中反映全宇宙。显然,单子纯粹是一种精神性的、能动的东西,说穿了就是灵魂。莱布尼茨认为,上帝创造了单子之后,它们中的每一个都像一部无形的自动机,按照自己的知觉、意识和欲望进行活动。

    当然,单子之间的知觉程度是不同的,不同程度知觉的单子构成不同的事物。最低级的单子,只有模糊昏暗的微知觉,构成无机物和植物;高级一点便有嗅觉、触觉与记忆,因此成为动物;更高一级的单子就是人,具有理性的灵魂,能运用概念进行

 195

    西方哲学初步191

    判断和推理,达到必然性的认识;最高级的单子乃是上帝,它是绝对完满、全知全能的,具有至高无上的能动性,其他一切单子全都是上帝的发散物。总而言之,上帝创造单子,单子组成世界,这就是莱布尼茨“单子论”的基本理论。你可以一眼看出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学说。

    明眼人从单子的性质中很容易看出一个矛盾:既然每一个单子都是不可分割、自行封闭的实体,即一个独立的“小宇宙”

    ,各个单子是彼此孤立存在的;但为什么现实世界却向人们展示出一幅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彼此协调、一致发展图景呢?这个问题自然难不倒莱布尼茨,因为他对自己的“预定和谐”的理论早就有了预先的设计。

    根据这一理论,单子与单子虽然是彼此独立的,然而上帝在创造万物之初,就预先安排好了单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使每一个单子与其他单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们的发展可以和谐协调地进行,从最低级、最简单的单子到最高级、最复杂的单子,构成一个无限系列的链条,从而组成一个完满和谐的宇宙。

    当一个单子产生变化时,其他的单子便会相应地、自动地发生变化。这就是所谓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