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匾摹S绕湫枰忧坎慷拥奈幕蒲е兜难埃箍蒲刚皆彼莆眨丛煜执恼姹拧�
(五)与人民打成一片,同人民建立血肉不可分离的关系。要了解人民大众的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要帮助地方文化教育工作的推行;要启发指战员对文化宣传工作的热忱,使其成为新民主主义的宣传者与组织者;宣传教育部门应协同统战部门,进行文化统一战线工作。
(六)必须用一切办法和尽一切可能供给友军以文化食粮即书报和宣传品,考究输送的技巧。设法组织互相参观互相观摩,融洽与友军的感情,扩大交朋友工作。
(七)大大地加强对外宣传工作。要通过文艺作品、报告文学、新闻通讯、摄影、绘画等,把我们真实的战斗生活反映到国际上去,流传到华侨中去,传播到大后方去。抗战以来,由于部队文化工作者的努力,使部队的政治文化水平向上提高了一步,也为文化艺术工作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但是,在进行中尚有不足的地方,这是在工作发展中所难免的。发现缺点是改进的开端。这些缺点表现为:(一)“既少作高深的研究,又未深入群众底层”,《新华日报》华北版五月三日社论中的这两句话,正是我们文化工作缺点之写照。我们文化工作在高深的研究上是很不够的,但在深入底层,为大众所接受所把握这方面,又何尝够了呢?这具体表现在对人民群众的文化宣传工作的薄弱,以及连队救亡室工作和文化娱乐活动的死气沉沉。这是每个文化工作者都应注意的。我们要求把普及与深造结合起来。
(二)宣传内容不善于迅速地反映和宣传某一个紧急任务,不善于很及时地批驳敌人。比如演戏,一般是反映过去的事,这就不能使我们的文化宣传工作与当前形势配合起来,成为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为了及时,虽然我们有的作品在某些地方难免有些粗糙,但在宣传效果上来说是有意义的。
(三)某些作品缺乏丰满的现实内容和生动的艺术性,缺乏强烈的政治性,有的甚至与政治原则还有抵触之处,起了不好的作用。宣传形式不够大众化,往往不为群众所熟悉所喜闻乐见,也不善于多方面地多样地表现政治内容,有时在表现急遽多变的现实上显得无能。在形式的发展上应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向比较复杂的高级的形式发展,另一方面则应向比较简单的普及的形式发展。采用旧形式反映新内容的方法也是必要的,因旧形式在民间具有根深蒂固的潜势力,深为群众所喜爱,且其本身亦有可利用的价值。但采用旧形式必须以表现现实内容为主,方法则应是批判的有选择的利用。
(四)对文化工作者的创造性发挥得不够,同时对后起的文化工作者的培养工作也做得不够,致使今天部队有文化干部荒的现象,使连队文化宣传工作受到影响。
(五)对外宣传工作显得极微弱,“打哑巴仗”的现象严重存在,经常用各种方法对外宣传我们的战斗生活大为不够。我们虽设有随军记者,但由于大部分记者兼管编辑,以致影响了新闻采访工作。政治机关对此项工作具体指导不够,也是对外宣传工作削弱的一个原因。今后随军记者、旅的文艺组及政治机关,应加紧弥补对外宣传工作的缺陷,全师同志都应一致为加强这项工作而努力。
造成这些缺点的原因主要是:各级政治机关对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及其特点认识得不够,对文化工作的指导做得不充分。某些地方对文化工作者的工作条件注意得不够,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吸收知识分子的工作也做得不够。文化工作者不够群众化,尚缺乏部队工作和群众工作的经验,致使文化工作被限制于狭隘的范围中,不能为大众所掌握。
今后部队文化工作应该怎样做?我没有很好地研究,只提几点意见:(一)要同一切轻视文化工作的倾向作斗争,并应克服文化工作不大众化的现象。要经常鼓励文化工作者的工作热忱,大大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文化运动普及到连队中去,深入到群众中去,真正做到大众化。
(二)要造就大批的青年文化工作者,同时要提高原有文化工作者的素养。加强他们在文艺方面的修养和政治学习,给以必需的可能的工作条件,帮助他们渗透到现实的底层里去,更充分地发挥其才干,使他们能够真正担负起部队文化运动的组织和领导工作。
(三)文化工作者要不断增强自己在政治、文艺方面的修养和实际工作的锻炼,以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应深切了解:只有提高政治素养,才能提高对文化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只有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丰满的现实性之艺术品,才能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作品要反映部队和根据地的现实,适合于现实的需要,就要既提高创作水准,又深入大众。提高自己,向大众普及文化,需要政治与文化的密切结合。
(四)文化工作者要具有虚心学习、认真探讨的态度。要将自己的作品就教于大众,倾听大众的意见。现实是一天天发展的。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工作,学习是绝对不能少的,而要想学到一些东西,就要虚心,不虚心的人是会一无所成的。互相探讨是集思广益的好办法,一个作品经过大家研究和讨论,是会更臻完善、收效更大和不易发生毛病的。能接受别人意见,才能使自己进步。我们现有的文化工作者,一般说工作还仅仅入门,只有虚心学习,将来才会有伟大的成就。
三、关于宣传队工作。
宣传队是部队文化工作的基本队伍。努力提高自己,努力追求深造,努力做文化普及工作,都是万分必要的。要使宣传员成为文化教育的得力干部,使宣传队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锋军。
宣传队是培养干部的学校。不仅要培养文化工作的干部,还要培养政治工作的干部。在调动或提升宣传队的干部时,领导机关要照顾到宣传队的工作,切忌调之一空。宣传队的负责同志也要舍得让干部出去发展。总之,大家都要从大局着眼。
今后,宣传队在政治机关的宣传教育部门领导下要完成以下任务:(一)组织部队的文化娱乐工作,帮助政治机关检查连队政治工作,帮助宣传教育部门检查连队宣教工作。要面向连队,深入连队,了解连队,加强实际工作的锻炼。
(二)要进行战时宣传鼓动工作,在任何情况下都应不间断地进行宣传鼓动工作。
(三)要推动并帮助连队不间断地进行对群众的宣传鼓动工作。
(四)要与地方文化工作者、小学教员等取得密切联系,建立广泛的文化统一战线,推动与帮助地方的文化运动。
(五)要努力学习,提高政治文化水准,提高工作技能,不断增进新的知识。
(这是邓小平同志在八路军一二九师全师模范宣传队初赛会上的报告要点。报告原文刊载于一九四一年六月十六日一二九师政治部出版的《抗日战场》第二十六期。)
祝刘伯承同志五十寿辰
(一九四二年十二月十五日)
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热爱自己的党,是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我们的伯承同志不但具备了这些品质,而且把他的全部精力献给了国家、人民和自己的党。在三十年的革命生活中,他忘记了个人的生死荣辱和健康,没有一天停止过自己的工作。他常常担任着最艰苦最危险的革命工作,而每次都是排除万难,完成自己的任务。他为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负伤达九处之多。他除了国家和人民的福利,除了为党的事业而努力,简直忘记了一切。在整个革命过程中,他树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我同伯承同志认识,是在一九三一年,那时我们都在江西中央苏区。后来都参加了长征。而我们共事,是在抗战以后。五年来,我们生活在一块,工作在一块。我们之间感情是很融洽的,工作关系是非常协调的。我们偶然也有争论,但从来没有哪个固执己见,哪个意见比较对,就一致地做去。我们每每听到某些同志对上下对同级发生意气之争,遇事总以为自己对,人家不对,总想压倒别人,提高自己,一味逞英雄。
充“山大王”,结果弄出错误,害党误事。假如这些同志一切从国家、人民和党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的荣誉地位出发,那又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伯承同志便是不断地以这样的精神去说服与教育同志的。
伯承同志对于自己的使命,是兢兢业业以求实现的。过去的事情不用谈它,单以最近五年来说,奉命坚持敌后抗战,遵行三民主义、抗战建国纲领和党的政策,未尝逾越一步。他对于上级命令和指示,从未粗枝大叶,总是读了又读,研究了又研究,力求适应于自己的工作环境而加以实现,在实行中,且时时注意着检查,务使贯彻到底。“深入海底”,差不多是他日常教导同志的口语。
伯承同志热爱我们的同胞,每闻敌人奸掳烧杀的罪行,必愤慨形于颜色;听到敌人拉壮丁,便马上写出保护壮丁的指示;听到敌人抢粮食,马上就考虑保护民食的办法;听到敌人烧房子,马上提倡挖窑洞,解决人民居住问题;听到了有同志不关心群众的利益,便马上打电话或电报加以责备。还是不久前的事情吧,他看到村外的道路被水冲坏了,行人把麦地变成了道路,他便马上督促把路修好,麦地得到了保全。这类的事情,在他身上是太多了。他不仅率领着自己的部队,从大小数千次的血战中,来保护我们国家的土地和人民的生命财产,而且在日常的生活中,处处体现着共产党员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本色。
伯承同志热爱自己的同志,对干部总是循循善诱,谆谆教诲,期其进步。他同同志谈话的时间很多,甚至发现同志写了一个错字,也要帮助改正。在他感召下得到转变和发展的干部,何止千万。
伯承同志是勤读不厌的模范。他不特重视理论的研究,尤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他常常指导同志向下层向群众去学习,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
伯承同志可供同志们学习的地方太多了,这些不过是其中的一枝一叶。他的模范作用,他的道德修养,他的伟大贡献,是不可能在短文中一一加以介绍的。
假如有人问,伯承同志有无缺点呢?我想只有一个,就是他除了读书工作之外,没有一点娱乐的生活。他没有烟酒等不良嗜好,他不会下棋打球,闲时只有散散步,谈谈天。他常常批评自己,对于时间太“势利”了。难道这真是他的缺点吗?这只能说是同志们对他的健康的关怀罢了。
在伯承同志五十寿辰的时候,我祝福他健康,祝福我们共同努力的事业胜利。
敌占区的组织工作与政策运用
(一九四三年一月二十六日)
敌占区组织工作的基本内容是“打入”工作,是在敌占区建立党和群众组织的基础,是在伪军伪组织内部发展革命工作,是革命两面政策的正确运用。
没有组织工作,就不能在敌占区、伪军伪组织的内部去积蓄力量,去起发酵作用,去打下我们的组织基础。过去,党曾屡次提出这个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上,我们不但远远不及国民党努力,严格说来,简直还没有真正开始。
过去,我们某些部门也曾做了一些尝试,个别的是收到效果的,但大多数是失败的。我们曾抽调一部分干部派到敌占区,企图打入伪军伪组织中去,但因为派出的干部多与当地的工作对象缺乏一定的联系,始终得不出一个结果来。我们一般不善于从广大的敌占区或伪军伪组织内部去物色打入人才,不善于争取敌占区的知识分子、开明进步人士去实现打入工作,不善于争取伪军伪组织内部的两面派成为革命两面派,变为我们的打入干部,不了解只有他们才与敌占区或伪军伪组织具有密切的联系,只有他们才具备打入工作的现实条件。实际上这样的机会过去是不少的,问题是我们轻易地放过了。在伪军伪组织中,有一些是可以争取成为革命两面派的,个别的已经成为革命两面派。试问,我们除了对他们作些宣传,发生联系,取得情报之外,又做了多少工作,使其进步,成为打入生根的组织力量呢?甚至有某些很好的关系,因为我们自己工作的混乱,不守秘密,而遭受敌人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