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如果你一直保持着前屈姿势,那么在休息的时候,可以做一些反方向的动作,使原本受压迫部位的血 液得以畅通,使用过度的筋肉得以舒展。这些动作实在很有效。
疲倦的感觉是生理自然反应出来的警告。提醒我们身体某部位超过负 荷。如果置之不理,将更增加身体的负担。所以,一旦出现了警告讯息,让负担过重的部位恢复正常,才是明智之举。
把休息时间定为 3 分钟,虽然没有什么学理上的依据,但确实有某些程 度的根据。
3 分钟正好是很多事情最小的段落。电话一通、拳赛一回合??等,都 是以 3 分钟为一单位。因此,只要 3 分钟,就足够使疲惫的身体恢复原本的活力。如果超过 3 分钟,可能会因为中断太久,无法立即继续先前的工作。 这一来,休息反而降低了工作效率。
至于这 3 分钟的使用方法,可就因人而异了。为了使疲惫的身心得到休 息,你可以放下手边工作,听听音乐,或是欣赏自己喜爱的画家的作品。不过,在办公室里,想要听音乐,欣赏名画,似乎有些困难。所以,还是以活 动下一筋骨比较合适。当然,3 分钟不过只是大略估计而已。只要能达到效果,两分半钟或是两分钟也是可以的。
此外,并不是每小时都得休息 3 分钟。只要觉得身心能保持最佳状况, 一点儿也不疲劳的话,继续工作也未尝不可。如果硬性规定每工作 1 小时就得休息,说不定会打断正在进行的工作,不但无法提高工作效率,反而降低 了效率。更何况,做一下就休息一会儿,只算是混水摸鱼,而不是“积极的 休息”了。
午休也是一样。如果无视工作进行情形,只因为时间到了就休息,往往 会打断正进入状况的工作。所以,如果手边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就不妨在告 一段落后才休息。
尽可能在公司内完成工作如果工作压力沉重,紧张万分却无法舒解,则工作效率必定不高。日本 女性肌肤白里透红,颇受外国男士注目,有人认为这全赖日本四季分明的气候所赐。因为有春夏秋冬的变化,肌肤得以保持弹性。同样的道理,生活步 调必须有紧有松,才能保持活力,使效率达到最高点。
家,正是一个人在忙碌工作之后,缓和身心的最好场所。 不过,要求一离开公司就把工作忘得一干二净,实在有些困难,许多人习惯回到家里还要谈些工作上的事情。如果是聊些工作上的成就或趣事,倒 是有助于一家团聚的和乐气氛。如果回到家还要大吐苦水,在精神卫生方面并不好。所以,虽然难免把公司的事情、压力带回家,但是还是避免较好。 至于把公事带回家加班,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好。甚至,从长远的眼光来看,一个没有适当休息,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的人,其工作效率必定不高。所以,即使是写和公司无关的稿,也尽可能在公司内完成。
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 无论多大的目标,都是可以量力而为,分作好几个阶段,逐步完成。 把这种将大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的方法,称作“因数分解法”。
愚公移山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虽然我们没有必要做这种事,但是在我 们一生中,想要移动一座小山,的确不是什么困难的事。即使是乍看之下很困难的事情,如果把完成的期限延长为半年、一年,同时将事情细分化,每 天完成一点,就算再大的事情还是可以完成的。
1。使用“因数分解法”,将长篇大论去芜存精 如果采用这种要领,不只长达一两年的长期目标,就连平常一小时、半小时工作或是读书的效率都可以提高。譬如,平常从一些参考书、资料中作 重点摘要时,就可以采用这个方法。一般作者似乎不喜欢以条列式文体写文章。原本以条列式文体写文章,简单明了,却往往加上一些“首先”、“然 后”、“接着”之类的连接词,使得文章乍看之下,并不太容易了解。这时,就可以用“因数分解法”,分解文章内容。
譬如,文章里面有“首先”的地方,注明为(1):“然后”的部分,注明 为(2);有“最后”的部分,注明为(3)。如此一来,一篇文章被分为三部分,(1)当然是重点,了解了(1)之后,很快进入(2)的部分,再了解之后,就到(3) 的部分了。
像这样子,把文章或是资料中的不重要部分略去不读,效率可以大幅提 高。无论什么文章或是资料,只有精华的部分才是重要的,其它废话都可以不必理会。然而,如果一一把这些精华部分抄在笔记本上,实在很花时间。 因此,采用“因数分解法”,将重点直接记在书本上,效果也非常好。
2。采用系统式思考,可以很快了解全部状况 无论什么事情,如果想要了解得透彻一点,必须先知道这件事在整个事件占有什么位置?有什么关连?譬如说,研究一件历史事件,如果不着眼于 整体时代,寻求其关联性,就很难掌握其意义及价值。
譬如,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其单纯研究该事件,倒不如从 20 世纪初 帝国主义时代的形成背景着手,较容易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如此,日本大化革新,俄国大革命也都是如此。
为了了解一个个案、二件事件,必须全盘考虑其背景及关联性。这道理 不单通用于读历史,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譬如,进行一项工作也要知道这个道理。然而,要把每一个单一事项串联成一体,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譬如 读书,虽然想要融会贯通,但由于书中内容只是白纸黑字死板地印在书上,不作整理,很难全盘了解。
为了可以融会贯通整体和个体的连带关系,可采用“系统树”的方式。 将整体的关系做成树状分布,所有的连带关系自然可以一目了然。起初是最基本的树干,再由树干分成两个支干,然后每个支干又各分出两个旁支。
不只读书,处理一件工作,一样可以用这种“系统树”的方式。譬如, 拟定一项计划时,先想想什么是非做不可的?接着,需要多少人手?多少器材?多少预算?然后,决定如何保有必要的人手,器材?如何和经理交涉, 以获得足够的预算?人手如果不够,是不是要雇兼职人员?如何聘雇???
像这样,把每一个环节一一列为工作的“分支”。然后,掌握全盘状况,考 虑在推行计划时,会遇到什么问题?如何处理?能够这样设想,整件工作计划自然可以完成。
在贺年卡上公布抱负及目标
所谓人的潜力,往往超越人所能预测的范围。某大学橄榄球队教练在接受杂志访问时曾说:“在平常练习中,即使你把球员练个半死,他所发挥的, 也不过七成的实力而已。”至于剩下的三成,往往要在紧急的时候,才发挥 得出来。
不只运动,就连读书或是工作,情形也是—样的。虽说全力以赴,但只 要未到最后关头,没有人会用上 100%的气力,最多不过 70%而已。那么,不 要100%,只要 80%,不!就连 75%都可以,难道真的没有办法再多发挥一点 实力吗?关于这一点,倒是有一个方法,可以把自己置身于绝无退路的压力中,激发自己的潜能。
那就是在贺年卡上公布自己今年的抱负及目标。譬如,“今年我决心向 司法官考试挑战”、“我准备今年把法文读好”等等,将自己的计划昭告众亲友。坦白说,这样做需要一点勇气,但却也可以从中得到紧张的快感。而 且,说不定有许多亲友会拍着你的肩膀说:“加油!祝你成功!”无形中更加添了许多压力。
古来就以“少说多做”为美德。的确,自己先默默耕耘,等到有结果再 告诉别人,比较不会被人取笑。但相对的,这做法似乎另外有一种意思:“没做成的话,只要假装什么都没发生就可以了”未免有些懦弱,而且,如果可 以不动声色完成一件事,不就代表自己原本就有完成的实力,那么完成也是必然的,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啊!
相反地,如果采用“先说再做”的方式,先放出风声,告诉大家自己的 目标。这样万一不能达成,必然颜面大损。所以,一定会全力以赴,不论有什么困难都会克服,以免受人耻笑。而且,别人知道你的目标之后,也许会 提供一些宝贵意见,使你更容易达成目标。
无论工作或是读书,最怕没有必成的决心。如果自己觉得半途而废也没 关系,则实力必然连半分都发挥不出来。因此,利用周围的压力,应该是一 个可许的方法。
在午餐时间拓宽情报网上班族的午餐,多半是公司同事三五成群一同出外解决的。所以,在公 司密集的商业街上,常会看见一位上司后面跟着一大群部属,仿佛带着一大批订单似的杀进餐馆。其实,这也是一种增进公司内部和谐的方式,不能说 是不好。不过,就建立自己人际关系而言,这种方式似乎糟蹋了宝贵的午餐时间。饿,并不只是肉体上的反应,精神层面的饥渴同样需要补充。所以, 如果每天接触的都是上司、同事之类的熟面孔,谈的都是一成不变的话题,则在精神方面永远都无法获得满足。
和许多不同岗位的朋友接触,常能得到许多以前不知道的情报及知识, 非常新鲜。如果是一年才见一次面的朋友,聊起来更是起劲。由于话题丰富,常常可以引发许多灵感,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同时,更能扩展自己的情报 网。
由于彼此都很忙,要找其他时间也很难,所以和朋友聊天还是午餐时间 最适合。因为再忙还是得吃午饭,而且和大学同学碰面也不是什么坏事。如果彼此都早一点出来,或是预先定个位子,则足足有一小时可以聊一聊。由 于这种午餐习惯,情报网能够越来越广。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度的日本“龙角散”的老板藤井康男,写了一本“90 分钟专心术”。他说“一 天能专心工作的时间大约是 90 分钟”。诸如开会、洽谈生意、写稿、演讲等等,能够真正集中精神完全投入的,大约是一两个小时,平均的话差不多是90 分钟。的确,一般演讲或是电影长度,通常都是订为 90 分钟,显示人的 注意力差不多是这样的限度。
不过,并不是说所有的人都只能专心 90 分钟,如果有人做事很容易疲 累,自然也会有人能够长久专注工作。而且,工作内容不同,能够集中精神的时间也会不同。譬如,如果给小学生一个电视游乐器,他会整天守在电视 机前,发挥平常在学校看不到的注意力,连父母也会大吃一惊。即使是大人,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专注二三个小时都没问题。只要是有意思的,有兴趣 的事情,无论是谁都能够比以往专注得久一点。此外,能不能专心工作,和所处环境也有关系。如果不时有电话打忧,或是环境嘈杂,即使想尽办法集 中精神,还是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中断工作。
换句话说,人的注意力除了和本身能力有关之外,工作内容、环境也会 有极大影响。所以,人究竟能够专心多久?并不能一概而论。
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人无法长期持续注意力。不论娱乐或是工作,人 可以集中精神的时间,总是有一定限度。因此,像藤井康男把自己能够专注 的时间设定为 90分钟,的确颇为实际。
如果能找出自己能够专注的限度,应该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由于人无法 永远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勉强把专注时间延长到三四个小时,不会有什么好处的。而且,这样一来,身体更疲累,反而影响工作效率。如果能够设定自 己集中注意力的时间,90 分钟就 90 分钟,达成之后就休息,等到休息足够后再工作,这样效果反而较好。即使无法持续 90 分钟,只能 20 分钟也没关 系,人的体质原本就不同嘛!此外,有时也可以变换工作内容,以提高注意力。数学读累了,可以改读历史;文章写累了,不妨看看书,借由内容的转 换,可以提高注意力。而重要的是,你必须知道,人无法永远持续注意力。
心情紧张是下一步行动之前的准备霍洛维兹是世界知名的钢琴家,不过,很少人知道他很容易紧张。照理 说,这么有名的钢琴家,对于舞台表演,应该胸有成竹。然而,一有表演,他就会非常紧张,不断发抖。不过,原本一直发抖的他,只要一坐在钢琴前 面,就能弹出令人陶醉的绝妙乐章。这大概是因为霍洛维兹借由紧张,而发挥出浑然忘我的集中力吧!
紧张,就另一种解释来说,其实是集中精神。原始时代的人类,一旦被 猛兽追捕,心脏噗通噗通地跳,血